大唐城管大隊第五章 大雁塔的遺跡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城管大隊 >>大唐城管大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章 大雁塔的遺跡

第五章 大雁塔的遺跡


更新時間:2015年04月26日  作者:天道一念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天道一念 | 大唐城管大隊 
·第三卷乘風破浪航海篇

“大雁塔是一座奇跡建筑,奇跡的不是這座塔本身,奇跡的是它所經歷和見證了數千年的中國文化歷史。————摘自《大雁塔的遺跡》”

大雁塔是中華歷史上一座文化瑰寶,同時它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位于長安市的大慈恩寺內,被視為古都長安和陜西省的象征。

根據我國文化部,和世界歷史教科文組織的調查,在中國歷史上,自唐代以來,科舉制度自產生至結束,從唐至中華帝國,共產生638個狀元,其中有六百二十一人在大唐上留下了自己的墨寶,同時,還有超過四萬名進士在這座寶塔上也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這座寶塔,從千年之前,一直屹立至今,其中這寶塔所經歷的中國歷史可以說是一部中國國家發展的歷史書。

從唐太宗年間開始的第一屆科舉考試,中國第一名狀元乃是唐高祖武德五年,壬午科狀元孫伏伽。最后一個狀元為唐民國,甲辰科的劉春霖。

從第一位狀元開始,到最后一位狀元結束,這座塔上刻下的名字一點一滴的忠實的記錄著中國整個歷史時代的發展。

科舉制度選拔了一大批優秀的有真才實學的治國安邦人才,構成了統治集團從中央到地方官僚隊伍的中堅支柱。但隨之而來的則是一種歷史奇觀:狀元們以文得名,而在文學藝術上有較高成就者了無幾人,很少有人步入大家之列。他們身為狀元,詩賦詞文,無所不通,往往都有詩書傳世,有的甚至著作等身。然而,其中的絕大多數人自高中之后,從此潛心仕途,無意文字,熱衷于官場得意,專注于富貴得失,已經無心無力對文學藝術加以執著探索。

六百多位狀元中,除楊慎、柳公權等幾位獲得較高的成就外,大多數人都文績平平,難傳千秋,這也成了后人難以解釋之謎。

可是盡管是這樣,在這些狀元中還是不乏有奇人之輩,就比如貞觀十年的狀元駱賓王,十六歲高中狀元,在大雁塔上提下“人生若不青云輩,十六人中最少年”這種充滿天真爛漫喜悅之情的文字。

還有唐明宗時期的狀元楊慎,“幼警敏,十一歲能詩,十二歲擬作《古戰場文》、《過秦論》”,十三歲詩名滿京華,被詩壇領袖李東陽收為高足,十九歲中舉人,二十四歲中狀元,成為大唐自開國起第一位四川的狀元郎,他也是在雁塔上寫下“不踏雁塔志難酬,一朝登頂千古留。”這種充滿豪氣的文字。

當我們走進慈恩寺,就仿佛塔上了一場時空旅途,這里的一切都如同千年前的一模一樣,只是那顆參天的松柏已經有了千年的高齡,在那顆巨大松柏的不遠處,還有著一座高聳的建筑,那就是大雁塔。

因為慈恩寺是當年唐代宗宣旨為從西域歸來的唐玄奘建造的皇家寺院,所以具有其他寺院望塵莫及的顯赫地位和宏大規模。它由十三座庭院組成,寺院內,有鐘、鼓樓對峙,中軸線之主體建筑依次是大雄寶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鐘樓內懸掛明代鐵鐘一口,重三萬斤,上鑄有“雁塔晨鐘”字樣。

唐玄奘在慈恩寺中,進入大雁塔閉關正理書籍,安置他從西域帶回來的眾多經書、佛像、和舍利,這棟大雁塔乃是他親自監造,直到今天,我們還能在大雁塔的入口處的石碑上看到“玄奘督建”這四個字,讓人不禁感嘆唐時人的生活似乎就像是在現代人眼前一般。

踏進大雁塔,我們即可看到墻面上被刻下的滿滿的字,這些都是歷代的進士們刻下的詩詞歌賦,其中展現了他們所處時代的社會特征,個人的生平與志向,站在這些刻字面前,就仿佛如同與千年前的古人對話一般,讓人感嘆時光流轉,千年時光易變,斗轉星移間的變化也讓我們領略古人們的風采。

南山書院的蔡元培教授曾在唐民國時期,對于大雁塔上所有的文字做了一次拓印,并且全都保留了照片,編篡在了《大雁塔的遺跡》一書中,深刻剖析了中國歷代狀元、進士們的心里變化,從而推導出社會環境,是一本十分具有研究價值的教科書式的書籍。

大唐歷1402年,世界教科文組織也將其納入“世界一百本經典書籍”。。。。。。。

大雁塔門前的那顆小松樹移栽的有些不好,徐陽總覺得那棵樹被栽歪了,那顆服師傅帶他們到大慈恩寺看看雁塔,這種好機會,他們可不會浪費一分一秒的時間。

“師傅,夫君說你想把他調入南山書院的新聞部當新聞主編,這算是什么職差嘛,哪有讓夫君去參加科舉入仕有前途。”慈恩寺很大,小武不信佛,小狄也不信佛,徐陽更是不信佛,他們三個今天就純粹是來游玩的,小武邊走邊朝徐陽道。

“一口一個夫君,這結了婚果然就是不一樣,胳膊肘都會朝外拐了。”徐陽也是調笑著說道。

“哎呀哪里有啊,師傅!”小武急忙解釋道。可是有些泛紅的臉蛋卻出賣了她心里事實。

倒是十六歲的狄仁杰比較淡定,轉過頭朝武照輕聲道:“娘子就別向師傅多說了,我全聽師傅的吩咐,師傅說我不適合官場,我也覺得師傅說的很有道理,在說當新聞主編,聽起來也是蠻有意思的。”

徐陽點了點頭,“小狄的性格有些太過剛正,嫉惡如仇,這一點如果當了官,很容易得罪人,但是他這個性格卻非常適合當新聞工作者,實事求是,絕不虛假報道,這一點在我大唐現在是實為難得的品質,為師現在看到,書院的編輯部現在發行的《大唐新聞報》越來越多的虛夸新聞,不能說是他們的失誤,畢竟夸大的更能吸引人的眼球,可是這樣的報道就喪失了新聞的真實性,就比如眼前的這座雁塔,最新一期的《大唐新聞報》竟然報道寶塔建成之日,有霞光沖天而起,還有佛像出現在天際,這種虛假報道,我已經像馬周主編反應,可是似乎那邊沒有任何回應,對此,我很是失望,這才打算讓小狄進入南山書院的新聞報社,鍛煉個幾年,到時候我希望我能看到一個全新的新聞報編輯部。”

聽完徐陽說完這句話,狄仁杰也是重重的點了點頭,“弟子謹遵師傅教誨,弟子也會竭力改變新聞報報道虛假新聞的事情。”

報紙就是喉舌,徐陽不希望一個國家性的報紙變得越來越有娛樂精神,盡管長安現如今的報紙層出不窮,可是徐陽還是希望,能有一種堅持底線和正義的報紙,不報道虛假消息,特別是《大唐新聞報》這種已經成為大唐國家性質的報紙。

“師傅,師傅,既然你把夫君安排進了南山書院的報社,那我呢?”什么的樣子,這樣徐陽也是經常頭疼不已。

“你一個女孩子家,在家相夫教子不就行了。。。”徐陽搪塞道。

“不嘛!”武照不樂意了,“師傅,長安的流浪漢新聞的及時性,我肯定可以幫到夫君!所以我也要進南山書院的報社!”。。。。


上一章  |  大唐城管大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