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城管大隊第五十七章 玄奘背后的唐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城管大隊 >>大唐城管大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七章 玄奘背后的唐國

第五十七章 玄奘背后的唐國


更新時間:2015年04月19日  作者:天道一念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天道一念 | 大唐城管大隊 
正文

目錄:

作者:天道一念

類別:歷史軍事

這幾天,四面八方的人,像潮水一樣地向著羯若鞠阇國的首都曲女城涌來了,他們是來參加、觀摩學術辯論大會的。≧頂點小說,

聽說曲女城來了一個佛法極為高深的年僧人,這一點還不能讓曲女城的百姓覺得好奇,讓他們覺得好奇的是,那名僧人聽說是從數千里外,遙遠的東土大唐來的,這讓曲女城的百姓都十分好奇,這名僧人究竟長什么模樣。

曲女城雄踞殑伽河的東岸,會場建筑在距河十余里的西邊岸上;場的東面正中,是一座雕構精美、飛金飾彩高十余丈的臺龕,南面是一個莊嚴的壇場。距會場東北隅十五里,還特別建造了一座行宮,是供論主、戒日王、各國的國王大臣和一些學者們居住的。

從行宮到會場的兩邊路上,都新搭上了一些彩棚。殑伽河內擠滿了大大小小的船只,郊野添搭了密密麻麻的帳幕,觸眼都是黑壓壓的人群。臨風飄拂、光燦奪目的幢幡寶蓋,真像望不盡的林野;漫無邊際的空間內,匯流著清脆、悠揚、激越、宏壯的樂曲,翻騰的人海內到處滾蕩著虔敬、樸質和歡樂的歌聲。顯得特別緊張熱鬧的,更是從河西到會場的那一段路上,——爭奇斗艷的攤販,堆滿了五光十色的貨物,盡情兒攬著生意;精技嫻巧、得心應手的藝人,在向觀眾們表演各式各樣的優美節目。廣大群眾的心情,都為這行將揭幕的“學術辯論大會”所吸引住了。這幾天,大街小巷。船頭車尾。都洋溢著這樣一些類似的談話:

“聽說這一回的論主是一位唐國高僧。”

“是的。據說他的名字就叫玄奘哩。”

“真不懂我們國王為什么要特別挑選這位外國的僧人來做論主呀!”

“人家有硬本事嘛。”

“的確,沒有硬本事,是當不了這論主的。你想,一個人提出的理論,要讓許許多多的學者來分析辯難,如果輸了還要自己砍下頭來,這難道是什么好玩的事嗎?”

“這個唐國僧人怎么會有這樣了不起的本事?”

“哼,聽說他是以唐國人的頭腦在我們印度學會一切的呀。唐國離我們有幾萬里遠哩。他就是憑自己一個人冒著萬死一生的危險跑來的呀。”

“嘖嘖,這可是真有勇氣啊。。。”

玄奘淡淡的抬起了頭,在天竺待了這么多年,他感覺自己的心境已經有了極大的提升,看到舞臺下那些攢動的人頭,云云眾生,一股普渡濟世之情油然而生,讓他感覺到心靈上的安穩和寧靜。

今天是“學術辯論大會”的第一日,也是一次對自己這些年在天竺學習佛法究竟成果如何的檢測,玄奘感覺自信滿滿。因為他已經將大乘佛法中的種種都領悟的十分透徹。

越過黃云滾滾漫無邊際的沙漠,一走幾百里。根本碰不到人煙,望不見水草,滿目風沙,如陷地獄;爬那高聳云天、萬峰皆白、冷徹骨髓、連飛鳥影子都看不到的大雪山,一路上艱難困苦,這些磨練都成了一筆他寶貴的財富,讓玄奘的心境得到了升華,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一路上的艱難會在潛移默化之中,提高他面對艱難困苦時的心態,讓他的心靈變的古井無波。遇到再大的麻煩都不會驚慌失措,而是會坦然面對。

自己來到天竺已經有八年了,八年時間如同一瞬,八年的時間里,自己的腳跡又幾乎踏遍了五印度,所有著名的圣跡,他都朝禮過了,所有著名的善知識,他都參訪過了。不管是研究佛教的學者,或非佛教的學者,不管是大乘佛教的學者,還是小乘佛教的學者,只要是對某一種學問具有精深獨到的研究,自己都謙謹地誠懇地請教過,虛心地艱苦地毫無厭倦地向他人進行學習。

因此,在印度的學者當中,自己受到了普遍的歡迎和尊敬,在學術的成就上,大家對于自己都有很高的評價。

這也使得玄奘在天竺有著一種超凡的社會地位,摩揭陀國那爛陀寺里留學的時候,正法藏戒賢論師就非常地器重他,欣賞他。

正法藏戒賢論師將畢生的學問,全都傾授給他了。寺內每天供養他瞻部羅果一百二十枚,檳榔子二十顆,豆蔻二十顆,龍腦香一兩;還有天竺著名的特產的大人米一升。大人米的顆粒,有烏豆那么大,作出飯來,十分的香甜美味;可惜產量不多,平時只是專門供給國王和最有成就的學者作食料用,因名大人米。寺內能夠享受這種優待的,連正法藏在內,總共還只有十個人,而玄奘就是其中之一。

此刻在“學術辯論大會”的會場,到處都是飄動的旗幟,攢動的人群,還有各式各樣精致的裝飾品,一支隊伍緩緩走入辯論會場。

從行宮到大會會場的行列很長,最前是一頭高大的白象,周身掛滿了鑲飾瓔珞珍珠的綢彩,背上馱著盤金嵌玉的帳幔,內供戒日王新鑄的金質佛像。

象的長鼻子下端系著一個紅色的彩球,它還不斷地向著左右翻卷。

戒日王飾天帝釋冠服,撐長柄寶蓋,蔭獲金像,隨行在大象的左邊;鳩摩羅王飾大梵天王冠服,拱秉白拂,隨行在大象的右邊。接著又是兩頭掛滿了綢彩瓔珞的大象,馱著盈背的鮮花,有飾天女像的騎士,抓著大把大把的鮮花,邊搖邊唱,在向著前面的金像帳幔上飛灑。

接著就是乘坐大象的論主玄奘法師;接著就是一些乘大象的高僧大德,名流碩彥,都是錦褥彩墊,幡蓋高漲;接著就是盛大的樂隊、儀仗隊;接著又是三百多頭大象,乘坐著十八個國王和國際貴賓、國內顯貴。夾道兩旁的彩棚內,競相吹奏音樂,表演歌舞,五色繽紛的鮮花像雨一樣的向著經過的行列飛灑。

趨奔圍觀,歌贊歡呼的,真是震天動地,人山人海。隊伍到了會場,戒日王和鳩摩羅王共同捧持佛像,進南面壇場,用香湯沐浴了,再共同捧上寶臺,安置龕內,由參加大會的人員,次第禮拜供養。

臺下正中,別為論主設施寶床;繞床為層層矮木橙,依次安坐出家僧侶,面向西。戒日王、鳩摩羅王、十八個國王率領臣僚并諸色人等,黑壓壓地一片,蹲地東向高臺坐。

“玄奘,此次辯論大會,為師相信你一定可以技驚四座。”一位胡子花白,頭發稀疏的老和尚坐在徐陽旁邊慈祥地說道。

“明賢法師。”玄奘雙手合十,“弟子也不會讓法師失望。”

“嗯。”老者笑著點了點頭,像是想起來什么似得,興奮地說道:“這一次學術辯論大會,我天竺和大唐的外交使臣也都敢回來了,聽說三日之后,將會在大會上表演大唐的《秦王破陣樂》,也好讓我們天竺人領略領略你故鄉的舞樂,見識見識唐國的繁榮,聽人說,現在你們大唐已經成了東方唯一的大國,所有的土地都臣服在了你們那位天可汗陛下的腳下呢。”

聽到這個消息,玄奘也是愣住了,他還依稀記得當年自己從長安出發時的景象,而現在,自己的故鄉已經變成了什么樣呢?。。。

那爛陀寺明賢法師站在會臺上高聲宣讀著論主的論文,并說明立論的旨趣;《制惡見論》一本,懸掛會場大門外。遵照印度學術辯論的慣例,鄭重申明:“如能難破《論》內一字的,自愿砍頭相謝!”明賢法師朗朗地一頌一頌讀過去了,凝神傾注全場,只見鴉雀無聲,半晌沒有一點動靜,只有玄奘呆呆的愣在那里,還在回憶著些什么。。。。(未完待續。。)

如果您對《》有什么建議或者評論,請發表個人觀點。


上一章  |  大唐城管大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