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城管大隊第四十六章 窮則愈窮,富則愈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城管大隊 >>大唐城管大隊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六章 窮則愈窮,富則愈富

第四十六章 窮則愈窮,富則愈富


更新時間:2015年04月13日  作者:天道一念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天道一念 | 大唐城管大隊 
正文

魏征回來了,帶著滿身的風塵,不顧大唐天寒地凍的天氣,帶著他一個多月來在各個州縣的見聞。

魏征是個急性子,他回來后沒顧得上回家,和南山書院的一行學子告別之后,便徑直來見皇上。

李二在承慶殿接見了他,李二發現,魏征和一個月前相比消瘦了許多,矮小的身軀更顯得單薄,斑白的胡須像是藏滿了塵土,灰暗紊亂。李二的心中浮起一陣愛憐之情,忙賜他個座位,并命宮娥獻茶。

不等李二發問,魏征便將他在各州的見聞詳細稟報了一遍。他憂心忡忡地說:“豪族大姓,這些年經商建廠,家產雄厚,人多勢眾,現如今皆是巧立名目,搶奪民田,已成國家大害,如不嚴加禁止,前朝那種“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情景將再次出現。如此放任這些富人繼續吞并下去,終將成為國之大患,屆時,百姓無地,國將不國了!“

“農戶實際授田多少?”李二對魏征這么大的反應有些不明所以。

“臣走訪長安周邊四縣,每縣平均每丁只授田三十畝,不足法定百畝的三成之一,武德七年的均田法根本沒有兌現,就是現有的田授來看也難以保障。富豪們不斷巧立名目,正在把百姓的土地侵蝕殆盡。”

“這么說來,土地無人授足了?”

“有的,豈止授足,而是大大過限。”

“何人?”

“臨邑崔干及崔氏家族。據查,崔氏家族在云洲,占地近萬頃。僅臨邑崔干就擁有土地三千多頃。幾乎囊括了臨邑的肥腴之田。其中。一部分為世襲而來,一部分為巧取豪奪。崔氏家族現在是長安燒磚廠的大股東,年賺數十萬貫銀錢,自然是財大氣粗,肆意搶奪百姓土地,使其成為佃戶,為其打工,有些百姓不愿意在他們手下工作。崔家就極盡排擠,最后那些百姓只能奔走他鄉,另謀生路。”魏征說的義憤填膺,語氣中充滿了怨氣。

“如此嚴重?”李二有些訕訕地問道,“朕看這兩年我大唐種植土豆玉米等高產作物之后,糧食產量不是極高嗎?為何這些百姓還是要奔波勞苦?”

魏征有些痛心地說道:“陛下,我大唐日益繁榮富強,確實如此,百姓生活較開國伊始,確實是突飛猛進。可是陛下,您沒有看到那些世家大族。他們才是帝國繁榮最大的得益者,臣觀臨邑崔家,城內有宅,城外有莊。宅為每日燕居之地,莊為暇日消遣之所。宅皆高堂明舍,鱗次櫛比,莊則廣辟田地,花木萬株。去年大災,民房倒塌,而富豪之家并無大損,今年又大事修建,頗費民力。富豪大肆收納無地農戶,留居莊上,耕種土地,成為佃客,儼然成為國中之國。”

魏征慷慨激昂,言談語吐中表露著他對世家大族的怨怒之氣,李二聽到了他的這一番話,也是陷入了思考。

沉吟一番后,李二抬起頭,詢問道:“魏愛卿覺得此事究竟該當如何解決呢?”

魏征義正辭、語氣懇切道:“陛下,現如今的天下,富者愈富,窮者愈窮,這番光景,是自斷江山社稷之根基,臣懇請重修《氏族志》,且對世家大族的大規模壟斷經商收取高額稅收,重新劃分田地,讓百姓能住的起房,種的起地,這樣,我大唐的子民才能真真正正活在盛世之中。”

李二撫了撫胡須,一字一句地說道:“口分田,永業田嚴禁買賣,授田不足之農戶免征一年賦稅,富豪大姓還田于民,朕已經決定了,要好好整治一下我大唐日趨嚴重的貧富差距過大之問題,商稅法還要新增一條,凡是收入年過十萬貫的個人,都要向國庫繳納一筆巨額稅收,朕不允許有人以買賣滾雪球,賺取天大的利潤再去剝削那些貧民!”

聽到李二決定,魏征跪在大殿下已經激動異常:“陛下,您說的這些雖然是治國之良策,可恐怕會牽扯到多方利益,出來反對的官員恐怕也會多得數不勝數。”

李二神色堅定,“為我大唐百姓,無論是誰,朕也絕不姑息!”

貞觀十年春節之際,李二正式下達了一紙詔令:重修《氏族志》,不以門閥為據,而以功績大小,尊本朝冠冕,李二責令尚書左丞魏征主持,與均田同時施行,同時在《商稅法》中新增一條,凡是收入年過十萬貫的個人,都要向國庫繳納一筆巨額稅收,同時在長安組件御史紛紛下鄉調查各地的田地治理情況,要將均田制徹徹底底的施行下去。

這件事,如風行水上,卷起層層波瀾,眾多的大臣接二連三地進宮勸諫。

其中有關隴集團、山東集團、還有秦王府當年的一些老臣,皆反對李二的這項政令。

讓李二料想不到的是,支書御史權萬紀也是一個反對者。

權萬紀自為內官以來,很少發表什么見解,對周圍的人也比較隨和。這次,他向李二勸諫當然也很是委婉,不像一些集團的那些大臣那么露骨,而是把崔干其人和整個士卒分別而論。他的諫詞中,破壞均田,不過崔干一人之事,不應牽扯太廣。天下士族大多安分守己,并非全如崔干,如果只因崔干便重修《氏族志》,未必得當。

在權萬紀閃爍其詞時,李二猛地想到,權萬紀的夫人鄭氏也是名門侄女,御史進宮該不是奉命而來吧?

李二其實也猜著了。權萬紀的夫人正是萊陽大族鄭家之女,她一聽要重修氏族志,馬上派人去靖康坊把她二弟鄭保安找到家中,商議對策。姐弟二人又是說又是勸,非得讓權萬紀向皇上進言不可,當年,權萬紀以重金聘娶了萊陽鄭氏之女,一直引以為榮,而今,聽了夫人小舅子的話,也感到此事直接關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所以欣然從命。

李二咄咄逼人的目光注視著權萬紀,略帶幾分挖苦地說:“權卿,你說士族都安分守己,我看未必。那鄭保安大概就不太安分吧,去年他私自販賣新羅人口一事,權卿當然不會忘記。”

像是揭開了一個傷疤,權萬紀羞得連脖子根都紅了,他喏喏著:“臣理應對親戚多加管教。。。可是臣未能盡責。”

在眾多的諫阻者中,房玄齡是唯一的以筆代口者,他鄭重其事地上了一道奏章,勸李二不可莽撞行事,還是謹慎一些為好。因國家正在發展之中,當息事寧人,不宜激化矛盾。

作為本朝的宰相中書令,房玄齡對大唐的忠誠毋庸置疑,但是,有件事卻無論如何不能從李二的記憶中抹掉,房玄齡雖然非崔、盧、鄭、王等高門,也稱的上第二流有數的門閥。起族源出清河清河房氏是很強大的家族,好幾代都是冠冕蟬聯。

李二看著房玄齡的奏章心里也是感嘆,房玄齡也是有自己的打算啊!

諫阻者不斷前來,有的談吐直露,有的曲折隱晦,有的于恭維之中帶著規勸,有的在應諾之內藏不平,勸阻者有戰功卓越的武將,也有滿腹經綸的文臣,有天策將軍府的官員,也有先太子的舊部。他們面目各異,腔調不同,但是意見都是一個:《氏族志》重修不得,高額稅收不合理,均田法還需時日。。。

“夫君,現在滿朝上下都在討論陛下新推出的政令,您有什么看法?也不見您去朝廷上高談闊論了。”

劉夢璃坐在梳妝臺前隨意地翻著一本南山書院最新印刷的《西游記》,一邊慵懶的問道。

“坐看朝堂上風云變化,是我鬼谷子自古以來的傳統,所謂當局者迷,夫君跳出局外,看東西才清楚嘛。”徐陽放下手中的手機,“夫君不出手則以,一出手那定當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大唐城管大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