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城管大隊第一章 廟堂之高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城管大隊 >>大唐城管大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章 廟堂之高

第一章 廟堂之高


更新時間:2015年02月19日  作者:天道一念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天道一念 | 大唐城管大隊 
1小說旗

牛進達說給天物送的滿月禮物是一頭鯨魚,徐陽本以為他是在說笑,可是看到莊外十幾架牛車拉著的一頭鯨魚尸體,徐陽差點沒跳腳。

牛進達真的送來了一條鯨魚,還是一頭幼年長須鯨,從個泉州一路走水路拉過來的。

徐陽還清楚的記得,當初自己在泉州的時候,那些百姓面對鯨魚這種生物,可都是敬畏有加,不少人還傳聞這種東西就是海龍王,觸之逆鱗,必遭大禍。

可是這才短短一年,唐人的自信最終還是戰勝了對未知的恐懼,開始了大肆捕殺鯨魚這種海洋生物,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在人掌握了愈多的力量之后,最終會變的越來越尖銳,果然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

牛進達滿意的看著莊里那些百姓圍著這條鯨魚嘖嘖稱奇,面露驕傲之色,轉頭對一旁的徐陽說:”小子,怎么樣,老夫送你的禮物可還滿意?”

徐陽則是苦笑一聲,”我說牛叔叔,這東西干嘛要費力氣從那么遠的地方運來啊,現在還好關中是冬天,鯨魚肉不會腐爛,要是夏天送來,那就要臭一路了。”

牛進達聽聞,竟是哈哈一笑,”老夫怎么會那么愚蠢,這些巨鯨全身都被鹽給腌制過了,不腐不滅,哪里還會臭。”

徐陽對鯨魚沒什么好奇,畢竟在后世動物世界中看的多了,不過劉夢璃和金圣曼就不一樣了,她們雖然家鄉都在海邊,可還真從未見過被捉到陸地上的鯨魚。所以對牛進達送來的這條巨鯨頗感好奇。

劉夢璃更是在下人的攙扶下,抱著小天物。興奮的摸了摸鯨魚的腦袋,天物年紀太小,水靈靈的眼睛好奇的亂眨,根本不知道眼前的龐然大物是個什么東西。

“牛叔叔,這次怎么會想起來把鯨魚這種東西帶回長安的啊?”徐陽思量了一番。覺得依牛進達的性格,肯定不會浪費人力物力去白白的運送這種東西,所以他把這東西帶回來,一定是另有原因。

“哈哈,果真是什么都瞞不過你。”牛進達爽朗的摸了摸腦袋,”其實這運送巨鯨的命令。還是陛下的旨意。”

“陛下?”徐陽也是有些糊涂了。

“嗯,陛下在翻閱《道德經》時,偶然發現了古書中記載”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這便對這鯤有了很大的興趣,給老夫修書一封。點名要在這海外找一找鯤,老夫和幕府的人討論了半日,最終才覺得,這鯨魚便和鯤長得極為相像,遂回稟陛下,鯨魚便是古書中的鯤。”

徐陽有些發傻,呆呆的說道:”所以陛下就讓你把這鯤捉回來了?!”

牛進達又是大笑一聲道:”正是如此,老夫奉旨捉鯤。在泉州,琉球各個海岸捕捉這鯨魚,一共捕殺了數十條。其中有一條最大的,重達萬斤,乃是用”遠征號”主艦運回來的,現在正停在太倉碼頭,準備明日運往長安,還是十幾條鯨魚。體型都比較小,這才過來送給幾個長安的好友。”

徐陽還有些迷迷糊糊。李二的一個好奇,可憐的鯨魚就被冠上了鯤的名號。硬生生的被捉住送往長安,要是在后世,李二在世界動物保護組織的黑名單里那是沒跑了。

李二可不知道徐陽仔腹誹他,他最近很忙,他在忙著太廟的祭祀,帶著文武百官在長安的東郊行耕田禮,新一季土豆就要下地了,不僅是他激動,整個長安周邊四縣的百姓都是歡呼雀躍,因為經過了兩季的收獲,土豆的產量已經足夠長安各縣全面種植了。

朝中最近倒沒什么大事,李靖、李績、程咬金、尉遲恭等幾位遠征土谷渾的大將大勝歸來,連續舉辦了幾天的慶祝后,一切又都恢復了平靜。

唯一算的上波瀾的就是老臣裴寂了,裴寂,原出身河東裴氏西眷,隋末曾任晉陽宮副監,是李淵當初的拜把子兄弟,后參與策劃太原起兵,將晉陽宮物資充作軍用。唐朝建立后,裴寂擔任尚書仆射,封魏國公,曾征討宋金剛,雖大敗而回,但仍深受寵信。

原本他是朝中一等一的重臣,位列宰相,徐陽當初也是跟他一起吃過幾頓飯,對這個有些喜歡夸夸其談的老頭子映像也是特別深刻。

不過歷史的慣性依舊強大無比,裴寂這一次不是因為聽信妖人言論,而只是上書勸諫李二不應對商賈那么鼓勵,在大唐形成了一股子重商輕農的風氣,語氣極為嚴厲,頗有種倚老賣老的模樣,李二大怒之下,貶謫他到太湖任職,這樣一個在朝中原本位高權重,沒人敢逾越他的大佬,在失去了李二的寵幸與權力之后,才感受到了什么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凄涼。

攜帶著一家老小,就去太湖任職了,上路之前,聽說他特地去了一次大興宮,和同樣幽閉在孤獨大殿的李淵聊了一整晚,據聽說大殿里的哭聲整整哭了一夜,可是這世上本來就有人歡喜有人愁,沒有人在乎這樣一個失去權力的老人的感受,對于他的悲慘遭遇,也是沒有流露出太多的同情,畢竟裴寂當初因為資歷老,功勞大,不把所有人放在眼里,現在落魄了,自然也沒有人會同情他。

人走茶涼,在中國,這個詞可謂自古就有了,司空裴寂的事例就典型的說明了這個詞,不過,朝中還有一個人,雖然他也走了,可是絲毫沒有茶涼的意思,他就是杜如晦。

杜如晦,歷史上的今年,他就患了一場大病,在唐朝醫療水平如此低下的時代,果然沒有搶救過來,一命嗚呼,他病逝之后,李二哭的不能自己,宣布廢朝三天,追封為司空,蔡國公,謚“成公”,被李世民列入凌煙閣。

可是徐陽這個穿越著凌空插了一腳,用后世的青霉素救了他一命,也是徹底的打亂了歷史的進程。

現如今的杜如晦已經不再上朝,他的身體再也承受不了高負荷的處理朝政,在向李二請辭之后,被特封為尚書左太尉史,可以不用參朝,不用啟奏,只需要在帝國面對重大事務時出來討論便可。

這也是羨煞了杜如晦的老友房玄齡,他們兩個可以說是李二的左肩右膀,從年輕時一同入親王府追隨開始,兩人就一直為李二出謀劃策,最終奠定了他的皇圖霸業,所以李二對于這兩位的依賴與友情也是要高過很多武將,最后也是說出了”朕天下,房謀杜斷所占一半。”這種話。

杜如晦不干了,去書院當了一名教書法的先生,小日子過的輕松至極,可是朝政依舊需要有人來處理,老杜史部尚書的位子還需要有人頂替,這個時候一直在李二身邊的魏征就冒了出來。

不得不說,徐陽的出現,對整個大唐的朝政還是有著極大的影響,歷史上的魏征,是個勸諫狂人,每日一條,天天勸諫,可是在和徐陽交談過一次之后,這家伙居然改了性子,不勸諫了,改出書了,一本又一本的《諫書》呈到了李二的案頭,不少針砭時弊的建議也是被李二一一采納,以至于后世講煌煌一百余萬字的《魏徽諫書》收錄起來,作為傳世之作流傳。

廟堂上的事情也就這么多,可是在民間和江湖上,大唐卻在無時無刻不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就比如說,最近流傳甚廣的,海中的鯤鵬明日要被運送入長安城這件事。。。(未完待續)

如果您喜歡,請把《1》,方便以后閱讀后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1并對章節有什么建議請后臺發信息給管理修復1。


上一章  |  大唐城管大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