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卑鄙軍閥第七十六章議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卑鄙軍閥 >>三國卑鄙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六章議事

第七十六章議事


更新時間:2014年11月17日  作者:荒唐道士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荒唐道士 | 三國卑鄙軍閥 

書名:作者:

2k歡迎您!本站域名:"2k小說"的完整拼音2Kxs,很好記哦!好看的小說

強烈推薦:

隨著中平四年的漸漸臨近,幽州的空氣變得緊張起來,這個時刻,劉展再一次召集部下議事。

將軍府,劉展當中就坐,丑漢典韋像一座黑鐵塔立在邊上。堂下左邊文官,右邊是眾武將。不過,這一次多了許多新面孔。

堂下肅靜以后,劉展開口說道:“目前擺在我們面前的當務之急,是徹底解決幽州的安全,鞏固大漢的東北疆域。

大家都知道幽州非常復雜,各民族雜居,漢民族經常受到異族的侵犯和洗劫。下面先讓大儒蔡中郎簡單介紹一下幽州幾個較大異族的情況。”

蔡邑走出來對著上下一拱手,說道:“現階段,對幽州威脅再大最主要兩個大的少數民族是烏桓和鮮卑。

這兩個民族,都是殷商時期一個叫“東胡”的少數民族后裔。西漢初年,匈奴單于冒頓帶兵消滅了東胡,據說東胡剩余的族人分別逃往“烏桓山”和“鮮卑山”,并從此繁衍生息,他們也以各自的山為族名,烏桓族和鮮卑族就這樣誕生了。

當然,也有一種說法,說烏桓人是夏的后人,而鮮卑族是從興安嶺內遷過來的。

拓跋鮮卑最初生活于大興安嶺深山中,當時的拓跋鮮卑部族比較落后,沒有形成發達的畜牧業,仍處于原始游獵經濟時代。

由于深處大興安嶺,限制了部族的進一步發展,后來拓跋鮮卑首領率部眾離開大鮮卑山,南遷大澤,方千余里,厥土昏冥沮洳,謀更南徙,未行而崩。

此處的大澤是由大片的沼澤地及眾多的小湖泊構成,并不適合游牧的鮮卑部族,所以他們繼續南遷。

因為氣候變冷變干,使得烏桓、鮮卑部族面臨牧草減少、災害頻繁的惡劣環境,他們不得不南下尋找新的宜牧地區......”

我國秦漢時期處于溫暖濕潤期,但是從當時氣候變化看,西漢中期以后,氣候就逐漸趨于寒冷。這種嚴寒天氣同樣波及到北方草原地區。

后來,匈奴擊破烏孫返回途中遭遇大雪,凍死數萬人。曾經是草原霸主的匈奴都無力抵抗自然災害,更何況是烏桓、鮮卑。雖然史籍沒有明確記載他們面臨的自然災害,但是從匈奴的情況可以推斷,烏桓、鮮卑的生存狀況同樣很嚴峻。

由于地處東北,首當其沖就是嚴寒天氣。寒冷天氣的持續,使得地面凍土加厚,牧草生長期變長,不利于放養更多牲畜。另外,嚴寒天氣會導致旱災、蝗災增多,使得草原上草木盡枯,赤地千里,牲畜死亡。作為游牧部落民族,無法采取有效措施應對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唯一的辦法就是不斷南遷,靠近中原地區,尋找更適合的宜牧地區。

蔡邑略一停頓讓眾人消化這些內容,然后繼續說道:“烏桓和鮮卑都居住在原匈奴地區,東漢中期,烏桓族其中一個頭領率領族人內遷,被獲準定居在幽州幾個郡附近,并且負責招攬其他烏桓人前來投靠,就此開始,其他烏桓人逐漸加入內遷行列,漢朝國土之外的烏桓人很多都內遷進來了。

這些內遷的烏桓后來在幽州逐漸發展出三個大據點,即遼西國附近的遼西烏桓,上谷郡附近的上谷烏桓,以及遼東國附近的遼東烏桓,一般統稱為三郡烏桓。

內遷的烏桓人盡管曾經長期受到漢朝的庇護,但是并沒有真正感謝過漢朝給予他們的幫助,三郡烏桓實力最強大,經常帶領其他各個小的內遷部落參與搶劫郡縣,甚至勾結叛黨發動叛亂。但是現在由于朝廷國力力有衰退的跡象,根本無力顧及這些烏桓人的胡作非為,所以他們相當肆無忌憚。”

“當然,烏桓也不都是這樣,內遷的烏桓人之中,也有很大一部分被漢朝征為士兵,他們一般都駐扎在幽州的各處邊防,零散的被編制在很多部隊中,時常會被派遣抵抗烏桓或鮮卑人的入侵。因此,可以這樣說,到目前為止,烏桓族還仍然處于極度零散的分裂狀態,一部分留守塞外故土,另一部分內遷,零散分布于幽州的各郡縣,有的跟別人搶漢朝,有的跟別人保護漢朝。總之,目前這個時期的烏桓還是相對較弱,但是,他們的騎獵水平卻不敢小視。”

大堂內眾文武靜靜地聽著蔡邑的講述,這些事情有些人知道,但大部分人還不是很清楚,頭一次聽到如此詳細的描述,尤其是那些來自中原內陸的一些文武。

蔡邑還在繼續講述:“鮮卑的情況比烏桓好很多,北匈奴沒落后,鮮卑占據了原來匈奴的故地,烏桓內遷后,鮮卑又占有了他們的土地,鮮卑族因此而逐漸有復蘇、強盛的跡象。

總之,是地理環境和氣候等原因造成了烏桓、鮮卑部族的南遷,使得他們不得不南下尋找更好的宜牧地區,以至于擴展到漢族居住的區域。

烏桓與東部鮮卑南遷前,主要活動于西遼河流域的森林草原地帶,北起西遼河北岸巴林左旗,南到西拉木倫河以北,西起大興安嶺南段、七老圖山,東至遼源。在此范圍內,主要包括西遼河、大小凌河流域、燕山山地等地理區。

且西遼河一帶多沙丘,南岸就是科爾沁沙地,其間有草原低地與沖擊平原,是半農半牧區。西面靠大興安嶺南麓,東麓的地區多森林,南方的燕山地區由中低山丘陵與盆地構成。

在這個多元的地理環境中,他們的主要經濟生態區是大興安嶺東麓、東南麓與大小凌河、燕山北麓的丘陵森林與草原地帶。由于放牧需要依季節而轉換不同草場,且照料牲畜、尋找草場與水源、應對季節變化與災害等需大量人力,故在多山多丘陵多森林野獸的地理環境,他們不可能蓄養較多牲畜。作為游牧民族,這樣的地理條件非常不利于他們的發展。”

蔡邑大略的將烏桓和鮮卑的情況介紹了一番,使眾人對此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

原來這些烏桓族和鮮卑族都是從北部寒冷的地區遷來的,占了大漢的領土還要作亂,留不得啊。

閱讀更多小說請返回首頁,本站永久地址:


上一章  |  三國卑鄙軍閥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