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當權第三百八十章:朝野側目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錦衣當權 >>錦衣當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八十章:朝野側目

第三百八十章:朝野側目


更新時間:2015年02月04日  作者:長風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長風 | 錦衣當權 
正文

三千營都督伯顏下了詔獄!

這個消息傳出,朝野都為之一震,很顯然,皇帝這一次之真的動怒了。

其力挺孟巖的意思已經非常明顯了。

隨即,曹吉祥被貶斥為浣衣局少監,這就是宮中太監老了,發配和養老的地方。

王振跪求了半天情都沒有用,據說,這還是看在曹吉祥在西北和西南的過往的戰功的份兒上。

不然,這一次曹吉祥極有可能一到底!

曹家那是人心惶惶,因一人而盛,因一人而衰,曹家就是這樣,沒有曹吉祥,世上誰知道曹家?

曹家完了嗎?

也許有些曾經被曹家欺負的小官兒和百姓會這樣認為,可朝中那些經歷過風雨的大臣們恐怕多少會有人不以為然。

當然,也有些人被這突如其來的勝利沖昏了頭腦。

曹吉祥既然倒臺了,他們就想著要把東廠也順勢給扳倒,參劾東廠不法的折子那是一浪接一浪!

殊不知,東廠越是遭人嫉妒,在皇帝的心目中的分量越重。

越是讓皇帝看到這些參劾東廠的折子,越是讓皇帝覺得這么一股力量的可怕。

因為皇帝最害怕的是什么,是坐不穩這大明的江山,他心里想著的是自己,然后才是國家和百姓。

這些人現在可以聯手反對東廠,那么有一天,他們也會聯手起來反對皇帝!

朱祁鎮是個笨蛋嗎,當然不是。他很聰明,且不管他有沒有老朱家的基因,但一個生活在宮中爾虞我詐環境里的年輕人,他會不知道這一切?

王振并沒有阻止這些參劾東廠的折子上達天聽,因為他很清楚皇帝的性子。

有些東西過猶不及,就算皇帝一時間不明白,時間一長,他就會明白的。

這些參劾東廠,要求取締東廠的大臣們會在皇帝眼里留下極其不好的印象。

結黨!

這是皇帝最害怕的事情,也是老朱家一直打壓和防備的事情。

太監不結黨嗎?

當然是廢話。他們本身就自成一黨。可太監的權力來自皇帝,他們還有諸多的限制。

外臣就不一樣了,他們的心思誰知道?

楊府。

“沒想到一個小小的冤案,居然會攪動這朝堂上的八方風雨。還有愈演愈烈之勢?”已經差不多半退休在家的首輔楊溥在家中跟兒子對弈。

“爹。陳大人來過。您怎么不見他?”楊旦一邊落子,一邊問道。

“這個時候他來,肯定是為了參劾東廠而來。他是想一舉廢掉東廠,然后借此功績登上內閣首輔的位置!”楊溥說道。

“東廠行事,確實天怒人怨,廢除東廠對朝廷和百姓來說,那都是一件大好事,您為什么不贊同?”

“旦兒,你還不明白這里的事情,這東廠曹吉祥父子的罪行是誰給捅出來的?”楊溥搖頭一笑,自己這個兒子真不適合官場,都四十多歲的人了,還是弄不清楚這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不是那孟巖賢弟?”

“旦兒,你跟孟巖怎么稱兄道弟起來呢?”楊溥驚訝,這可是差了輩分了,楊旦的年紀就是做孟巖的爹也夠了。

“孩兒跟孟巖是一見如故,他嫉惡如仇,是個真性情之人,孩兒愿意跟他做朋友!”楊旦道。

楊溥苦笑一聲:“旦兒,你可小瞧了這孟巖,他可不是善茬兒,你跟他交往,可要多留一個心。”

“孩兒知道,做官方面,孟巖賢弟那是比我強多了,但是我知道,他不會害我。”楊旦道。

“你倒是心寬,不過這個孟巖做事倒也有幾分分寸,你呀,交朋友可以,交心可是要不得。”楊溥規勸道。

“爹,您是說孟巖沒有上折子參劾東廠吧?”楊旦問道。

“怎么,旦兒,你知道?”

“其實,孟賢弟沒有上折子,可他手下有一個叫張瑄的官兒不是上了折子嗎?”。

“這就是聰明人的做法,那個張瑄八成是被他利用了!”楊溥哀嘆一聲,從政這條路,他這個兒子是徹底沒戲了。

“孩兒覺得,倒不是孟賢弟利用了張瑄,而是這個張瑄死腦筋,非要參劾東廠,他都勸了幾回,都沒能攔住,只能聽之任之了。”楊旦道。

“是嗎?”。楊溥有些驚訝,這些事兒孟巖怎么會對楊旦說呢?

“老爺,公子,兵部右侍郎于謙于大人求見!”老楊洪邁著小碎步跑了進來。

“于廷益,他怎么來了?”楊溥有些驚訝。

“爹,我去迎接一下?”楊旦起身道。

“嗯,于侍郎為官清正,兩袖清風,雖然與你年紀相仿,但官聲能力卻遠超過你,不可怠慢,將來這朝堂之上,必有他一席之地!”楊溥鄭重的說道。

“是,孩兒謹遵爹的教誨!”

“學生于廷益見過閣老!”

“廷益了,你來就來了,還帶什么禮物,太見外了?”楊溥含笑道。

“學生來拜會閣老,總不能空手吧?”

“你這一個不空手,王振那邊是不是該記恨老夫了?”楊溥玩笑一聲道。

“哈哈哈……”兩人相視一笑。

“對了,你于侍郎可是無事不登三寶殿,怎么,也想動一動了?”楊溥笑問一聲。

“學生才懶得摻合那些事情,學生是想早一點回山西,那邊還有很多事情等著學生回去處理呢,特別是春耕和黃河春汛,必須馬上著手安排。”于謙語氣頗有些著急道。

“看來,你于廷益是個實干家,好。這一點老夫都不如你。”楊溥嘆息一聲。

“閣老謬贊了,學生只是不想耽誤這光陰,想早點討個旨意。”

“于侍郎這是拜佛拜錯廟門了吧?”楊旦忍不住調侃了一句。

“旦兒?”

“爹,孩兒失言,失言!”楊旦忙認錯道。

“嘿嘿,學生確實是想求閣老跟圣上說一下,進不進內閣,學生并不在意,學生就是想為朝廷,為百姓做點兒實事。”于謙擲地有聲道。

“聽聽。這才是國之棟梁。這滿朝的官員有于侍郎的一半兒,我大明朝何愁不興旺發達?”楊溥贊道。

“閣老過譽了!”

“于侍郎,老夫幫你遞個話,這沒問題。可圣上的心意難測。他若是想用你。你就是想回去都不可能?”

“這……”

“廷益,眼下朝堂之上紛爭不斷,你想多清凈怕是不行的。”楊溥意味深長的說道。

“多謝閣老指教。廷益安心等候圣旨就是了。”于謙起身抱拳道。

“于兄,我的棋藝太差,正好你來了,陪我爹對弈一局如何?”楊旦笑吟吟道。

“于侍郎,老夫技癢,可否賜教?”楊溥宛若老頑童似的一笑道。

“賜教不敢,還請閣老手下留情!”于謙道。

“來,來,焚香,凈手!”楊溥招呼一聲。

“爹,您跟我對弈從來都沒這么認真過?”

“你,那是逗你玩,打發,打發時間,于侍郎就不一樣了!”楊溥毫不留情的奚落自己兒子道。

“長者優先!”

“好,老夫就不跟你客氣了。”楊溥微微一笑,執白子落下第一顆。

“于侍郎,令愛的病情怎么樣了?”

“謝閣老掛念,還好。”于謙道。

“有沒有想過,給她找一個婆家?”楊溥問道。

“閣老,欣兒的病您老是知道的,我沒有別的要求,只希望他能找個好人家,疼她的丈夫。”

“于侍郎有合適的人選了嗎?”。

“這個,還沒有,閣老怎么問起這個?”

“沒事,老夫就是隨便問問。”楊溥笑道,“前兩天,王驥來拜訪我,談及麓川戰事,他說,這麓川恐怕還會有一戰,那思任發之子思機發絕不會輕易屈服,要畢其功于一役,他想讓老夫在此事上支持他,你覺得如何?”

“閣老,西南年年用兵以至國庫空虛,江南賦稅和糧餉幾乎都耗在這上面了,不能再打了!”于謙道。

“不打,但也不能不防,一旦西南再起戰亂,那蔓延開來,后果不堪設想。”楊溥道。

“學生記得,您當初是反對開戰,對麓川土司采取撫為主,剿為輔的羈縻政策?”

“最近老夫也在想,如果能夠一勞永逸,將這西南邊陲徹底的收服,對朝廷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那以后就不必擔心這些土司復叛了,可朝廷如今的狀況,如果大動干戈的話,官民疲憊不說,還會引發東南不穩,江浙是朝廷稅賦的重重之重,那里的老百姓是最富庶的,可現在連那里的百姓都承受不住了,可想而知,如果再大動干戈,會有什么后果?”

“閣老,朝廷心腹大患不在西南,而在西北,西北的那只狼已經羽翼漸豐,恐怕要不了多久,他就要取而代之,到時候,他勢必會南侵!”

“你說的是淮王也先吧?”楊溥笑笑道,“一時半會兒他還不敢妄動刀兵,當年韃靼人是怎么被我們趕入大漠的?”

“閣老,這些草原上的狼崽子跟中原人不同,他們骨子里就有一種侵略性,就算他們被中原文化熏陶了這么些年,骨子里的嗜血是不會變的。”

“如果瓦剌人南下,以你之見,我們能擋住嗎?”。

“現在邊關武備松弛,將領跟瓦剌做生意,走私,利益勾結比比皆是,若真的打起來,學生真想不出他們能擋得住瓦剌人的鐵騎。”于謙道。

“圣上有意整頓西北邊防,廷益,你覺得從何入手?”楊溥有意的問道。

于謙微微一驚,腦中閃電思考,手中一顆黑子遲遲不能落下。(未完待續……)




上一章  |  錦衣當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