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第三七零五章 古代的空氣凈化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鑒寶秘術 >>鑒寶秘術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七零五章 古代的空氣凈化器

第三七零五章 古代的空氣凈化器


更新時間:2017年06月24日  作者:北域神燈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北域神燈 | 鑒寶秘術 


類別:作者:北域神燈書名:

“這都是小事兒,還要勞煩您好好照顧云璐那孩子呢。”

米特說道。

“這個你盡可以放心,既然我敢把她留在身邊,就不會讓她有事兒的。”

張天元信誓旦旦地說道。

他當然有這個自信。

就說上一次的車禍,如果不是他,換了別的任何人,只怕都不可能救下李云璐的。

這就是他的優勢。

“嗯,那先就這樣了,我把電話掛了啊。”

張天元掛了手機,回頭準備完成自己剛剛要做的事兒。

不過這個時候,一陣清香傳入他的鼻孔之中,讓他不由精神一振,繼而回頭看了過去。

便發現李云璐手里頭捧著一個造型奇特的香筒。

中國的北方的冬季總是被霧霾籠罩,為了應對霧霾,現代人發明了許多空氣凈化裝置。

而在古代,也有這樣一種“空氣凈化器”,它不但簡單實用,其特殊的鏤空工藝更讓文人雅士愛不釋手,它就是香筒。

“師父,您看我這東西怎么樣,剛剛別人送的,說是讓我回去給父親說說好話,罩著他的生意。”

李云璐大大咧咧地將香筒放到了張天元的身旁問道。

張天元并不在意這東西是怎么來的,反正又不是他的。

他拿起那香筒,一邊看,一邊說道:“香筒亦名香插、香籠,為我們中國古代用于凈化空氣的一種室內用具,也是常見的祭祀用具。

香筒造型與中國民間使用的筷籠相似,長短粗細一般如同小臂,通常選材上乘,雕刻工藝繁復,多有鏤刻圖紋。

明末書畫家文正亨《長物志》記有:‘香筒舊者有李文甫所制,中雕花鳥、竹石,略以古筒為貴。’

從人使用的香筒追崇簡明、清雅。”

“等等,師父您剛剛說這香筒居然能凈化空氣?這不可能吧?”

李云璐驚訝地問道。

“沒什么不可能的。”

張天元笑了笑道:“香筒的作用是凈化空氣,運作原理很簡單。

香筒內部一般盛有特制的香料或鮮花,將其放在通風處,香氣便從筒壁、筒蓋的氣孔中溢出,很快房間里便香氣四溢。

而大量花瓣又可以吸附空氣中的灰塵、雜質,從而起到‘凈味’的功效。

你看過《紅樓夢》嗎?”

“看過看過,只是不怎么喜歡看,總覺得大觀園里的人都活得太矯情了,一點也不灑脫。”

李云璐說道。

“我可沒讓你評價那些人。”

張天元搖頭苦笑了一聲,然后繼續道:“《紅樓夢》第64回中,林黛玉嫌老婆子把自己屋子‘熏臭’了,要借花香靜心靜神,便放置了香筒。

香筒里除了可置放茉莉、玉蘭、丁香、梔子等香花遮味并展示人文風雅外,也可以放夜來香、薄荷等植物用于驅蚊。

唐代還有名為‘熏籠’的器物,其作用與香筒類似。

白居易有詩曰:‘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

既然宮女能夠依靠而坐,可見熏籠體型較大,與后來的香筒還是有區別的。”

“原來是這個樣子啊,古代人這腦子還是不錯的嘛,知道花香能夠凈化空氣。”

李云璐點了點頭道。

“其實香筒也可用于燃香驅味,明清時還有一種香筒是通過點燃直式線香來達到遮味的功效。

這種香筒造型為長直筒,上有平頂蓋,下有扁平的承座,蓋和底的內壁中心均有一小孔,孔內設有小插管,內插不含簽芯的線香。

王世襄的《竹刻小言》中提到這種香筒:‘圓徑一寸或七八分,長七八寸者,用檀木作底蓋,以銅作膽,刻山水人物,地鏤空,置名香于內焚之,香氣噴溢,置書案間或衾枕旁,補香篝之不足,名曰香筒。’

仔細觀察的話,你這個香筒,多半是這種燃效線香的香筒。

明代家、戲曲家馮夢龍《桂枝兒》有兩首專門描寫香筒的詞:‘香筒兒,我愛你玲瓏剔透。

一時間動了火其實難丟。

暖溫溫,香噴噴,攏定雙衣袖……香筒兒,有一段香妃的豐致,那一個妙人兒開動了你的玉肌,眼兒漏泄了多少香和氣。

把兩頭拴住了,中間插一支。到那火褪香殘也,這一點熱烘烘直到底。”

古人將這種香筒置于桌上,筒內的煙香通過壁孔裊裊而出,冉冉升起,營造出馨香深遠入心脾、氤氳朦朧似仙境的氛圍。”

“呵呵,師父你懂得可真多,怪不得你讓劉金寶一直學這些東西呢。”

李云璐笑著說道:“可是這東西到底什么材質的啊?值不值錢啊?”

話說到底,果然還是錢。

張天元倒不會鄙視李云璐,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所謂的古董,肯定是要跟錢聯系起來的。

如果不值錢,那誰還去收藏啊。

他說道:“不論花熏還是香熏,香筒的材質都以黃楊木最為常見。

黃楊木是一種珍貴的常綠小灌木,生長在山地和多石的地方。

黃楊木質地堅韌,紋理縝密,色澤溫潤,有近似象牙的特征。

黃楊木的軟硬適中,非常易于施刀,尤其適用于鏤雕或浮雕。

用黃楊木雕刻成的香筒,外表質感淡雅,年代越久,色澤愈加深沉光亮,一直深受收藏愛好者的青睞。

2012年10月29日,在中國嘉德秋拍’古芳——玉器及文房雅玩‘專場上,一支清代黃楊木十八羅漢香筒以5.175萬元成交。

該香筒長39厘米,以黃楊木制成,筒體修長纖細,上浮雕羅漢圖。

諸羅漢立于蒼松古枝間,神態各樣、姿態各異、分布緊湊、重重疊疊,于尺寸之間盡工巧之能。

香筒也有用竹子等制作而成的,其切雕工多為鏤空,較為經典的圖案有商山四皓、惠山五老、竹溪六逸、竹林七賢等。

2013年6月6日,在中國帝都保利八周年春季拍賣會上一支明代竹刻‘蘭亭雅集’香筒以69萬元成交。

這件頗為少見的明代香筒,以避世遁隱山林的逸士為題材,其色彩明亮柔和,圖案精美雅致,展現出一幅寧靜致遠的淡泊意境,其中的人物造型也獨具情態,描繪準確、生動,情趣盎然。

所以說,香筒的價格差異還是比較大的。”

“那我這件呢?”

李云璐期待地問道。

“你這件材質屬于黃楊木的,明代的香薰香筒,據我估計,應該價值人民幣在十萬元左右,還算不錯了。”

張天元仔細鑒別之后說道。

相鄰小說:


上一章  |  鑒寶秘術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