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第三五七一章 龍鱗書(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鑒寶秘術 >>鑒寶秘術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五七一章 龍鱗書(二)

第三五七一章 龍鱗書(二)


更新時間:2017年05月14日  作者:北域神燈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北域神燈 | 鑒寶秘術 
正文

正文

當觀者將龍鱗裝全部舒展開來,整個卷軸宛如一條五彩真龍,遇風則靈動翻飛;從右至左逐葉翻閱,撲面而來的翰墨書香與鱗口的磅礴畫卷交替展現,再伴以宣紙柔軟的手感,達到視、嗅、觸覺三位一體,為觀者帶來一種品鑒體驗。

整部《金剛經》無論左翻還是右看,都加上了精美的國畫《法界源流圖》。

加圖后,整本書的氣勢完全不一樣了,更加恢宏,更加有震撼力。從橫切面看上去,每尊佛菩薩像都是躍躍欲出的立體像。

隨著《金剛經》的翻看閱讀,一正一反兩面的國畫交替護佑著法寶。

此起彼伏、此消彼長,微妙無比。

作品特選用有著數千年歷史的安徽涇縣優質絹紋宣紙為主要紙料,為的是讓飄逸而又溫潤如玉的宣紙,重現千年龍鱗裝的輕盈美感,再配以花色雅致古樸的真絲宋錦,鑲上紅木軸頭、別子,讓整個龍鱗裝卷軸外觀莊重典雅、古樸留香。

包裝上,特意設計并訂制了龍天護法書囊,外配楠木書盒盡顯文雅高貴。

經龍裝這種全新的裝幀形式,是中國傳統裝幀形式經折裝和龍鱗裝的現代合體,使書頁畫面的變化,配合圖案的游走,突破傳統圖書的體例,呈現出舞臺劇般的觀感效果。

由文字和紙張入戲,由頁張展開一頁一頁形成時間的流波,空間的起伏變化,連綿不斷。

柔軟的內頁拉開,尤如緩緩的和弦將讀者一步步引入內容的精彩空間。

游走在字、紙、頁的舞臺,開啟一段書戲之旅。

張曉棟還制作過典藏版的《紅樓夢》,足足高1.24米。

此書是為紀念曹雪芹誕辰三百周年歷時四年半完成的一部再造《紅樓夢》作品。

全書一套八函,總高1.24米。

每函采用經折裝。

內裝裱龍鱗頁。

除第一函15折外其余每函14折。

共1766個龍鱗筒子頁。

書籍展開后,每一折頁內芯采用龍鱗裝。

整體看來,大有“龍游于書中,書居于龍驤”之感。

從內文設計上看,原理和龍鱗裝區別不大,只是平面從卷軸變換成折頁,但同樣要根據內容對每一折都要進行計算,為此,張曉棟和他的團隊給每一折都做一個模板。

因為游覽大觀園這一章內容和畫面都太過豐富,他們決定為之做2個折頁,最終建成了一個含有121個模板的強大數據庫。

整套成書含有8函,第一函15個折頁,其余7函14個折頁,總共1766個龍鱗筒子頁。

全書圖片取自旅·順博物館藏清代孫溫繪《紅樓夢》2幅。

該畫成于同治丁卯至光緒癸卯年間,歷時近四十年,繪有三千余個人物,堪比《清明上河圖》。

孫溫當時繪制這部作品的時候是根據木活字版的12o位程甲本的《紅樓夢》繪制的,所以這部書可以更好的再現孫溫先生的繪畫,也能夠最好的再現木刻版的程甲本《紅樓夢》,每一回的繪畫正好對應的是每一回木刻本的紅樓夢的內容。

為了最大程度地還原孫溫畫作的原貌,設計師多次前往旅·順博物館觀摩真跡,無數次印刷打樣、調校色彩。

去往涇縣,尋找最適合的手工宣紙。

全書使用木活字擺印,典雅美觀。圖片與程甲本12o回的每一回圖文內容完美對照,互相提升。

內文版式也多有創新,每一頁影印文字原本呈現木活字風格,加以朱欄邊框,更有古典韻味。

天頭寬闊,點綴精雅箋譜,古今對話。

每函的蓋板,用軟煙羅和南京云錦做成,朦朧中透著傳統的含蓄之美,營造一種青春幻美的紅樓夢境。

說起軟煙羅,熟悉《紅樓夢》的人都記得,老太太在滄海文學網館告訴眾人“那個軟煙羅只有四樣顏色:一樣雨過天晴,一樣秋香色,一樣松綠的,一樣就是銀紅的。若是做了帳子,糊了窗屜,遠遠的看著,就似煙霧一樣,所以叫作‘軟煙羅’,那銀紅的又叫作‘霞影紗’。”

軟煙羅最大的功能是糊窗戶,糊到窗子上看外面的風景會更加亮麗,色彩更加鮮艷。

張曉棟團隊買了各種各樣的織物回來試驗,終于找到一種織物符合我們對《紅樓夢》那種朦朧、隱約、若有若無、似煙似夢的感覺。

封面右下角那道瓶形門的材質更為珍貴,形狀取自故宮里的門,中間選用珍貴的緙絲來表達(又稱“刻絲”)。

“一寸刻絲一寸金”,自宋元以來一直是皇家御用織物,是中國絲織業中最傳統的一種挑經顯緯的技藝。

康熙年間,曹寅任江寧織造,專為皇家供應織物,曹雪芹在南京度過了他的錦衣玉食的童年時光。

云錦、緙絲均代表著古代紡織技藝的最高水準,也與曹雪芹的家族背景充分契合。

選取門的造型,意即引領讀者走進這扇門。

這只是夢的開始,擁有此套《紅樓夢》,可以題字、點評,用以寄托新的夢想,共同續夢和造夢。

每一個“夢”的細節都注入了創作者的心血,都值得細細品味,都是一種邀請。

翻開經折,輕啟龍鱗,慢慢進入紅樓夢境。

從容欣賞玩味,對于生活自會有一種新的感悟,對于美會有一種新的認識。

木活字歪歪扭扭,深深淺淺的字體帶來了有詩意的閱讀的美感,隨著畫面一頁一頁翻閱,內容不斷變化,畫面不斷游走,呈現出另一個場景給我們。

隨著翻閱另一幅畫面呈現出來的時候,會呈現出立體空間感。

工藝本是尋常事,然而隨著工業社會的推進,曾經耳熟能詳的工藝,正已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甚至消失殆盡。

一份工藝,象征的不僅僅是一份手藝,一種精神,更是一段歷史。

書籍設計師張曉棟,作為龍鱗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他對書籍藝術的理解和探索,從平面到立體,從內容到閱讀形態均存溢著信息的延伸和戲劇性變化的豐富想象。

可是讓張天元懊惱的是,張曉棟做出這本龍鱗書之后,就被人給盜了。

估計是當成了古籍。

這東西雖然說沒有古籍那么昂貴,可它畢竟是自己請來的設計師的心血之作啊。

今時今日,張天元現這套《紅樓夢》也隨意扔在地上,就像是無人問津的流浪狗一般。

可憐巴巴。


上一章  |  鑒寶秘術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