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度分析中,請等候....
梁清標于明萬歷四十八年生于北河正定一個鐘鼎世家。
在明末清這個特殊的歷史階段,他“很不幸”成為了“貳臣”,歷任清朝四部尚書長達四十余年。
但正是這種特殊時空,造就了一位鑒藏“大咖中的大咖”。
大咖到什么程度
比如,晉代陸機《平復帖》,王羲之《蘭亭序》(張界奴本),唐代杜牧《張好好詩》,顏真卿《自書告》和《竹山堂聯句》,宋代蘇軾《洞庭賦》《中山松醪賦》、《歸去來辭》,黃庭堅《陰長生詩》,米芾七言詩,蔡襄《自書詩》,元代趙孟頫《洛神賦》《常清靜經》《黃庭經》等。
這里每一件放在今天都是震爍古今的珍品,而這些,全部都是梁清標的藏品!
而且,朋友和門生天下的“梁相”,為了“益街坊”,讓同好看到自己的秘藏,還請陵名工把上述寶貝心摹刻成《秋碧堂法書》八卷。
除了歷代名家法帖,梁清標收藏的繪畫作品也有極多重量級的稀世珍寶:
晉代顧愷之三種版本的《洛神賦圖》、隋代展子虔《游圖》、唐代閻立本《步輦圖》、周昉《簪仕圖》、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宴圖》、后梁荊浩《匡廬圖》、宋代范寬《溪山行旅圖》、李唐《萬壑松風圖》、元代趙孟頫《鵲華秋圖》,還有明代仇英《壁圖》、清代王時敏《仿古山水冊》等。
來一組大數據——
“據迄今研究,梁清標收藏法書約107件,其中晉唐名家名跡28件、宋元名家名跡74件、明代4件、清代1件;收藏繪畫約510件,其中晉代至五代的繪畫藏品有63件,宋元藏品349件,明清繪畫藏品87件。
由他所鑒藏過的晉唐、宋元書畫既是清朝府的主要藏品來源,又是今天各大博物館中書畫藏品中的上等藏品。”
可以說,他一個人的收藏,成就了好幾個博物館。
他是怎么做到把這么多稀世珍寶都納入囊中的
首先,動時期一向都是“撿漏”的吉時,很多藏品飄零聚散。
明末時,不管是宮廷由上至下的賞賜(府的大量書畫收藏被作為“折奉”分散到官宦手中)或者平級和民間的動,都使得藏品易主。
貳臣們在明代就開始書畫收藏。
第二,清朝的新皇帝們喜發點“年終獎”“績效獎”。
順治、康熙等皇帝動輒拿宮中收藏過的書畫來賞賜臣子。
“明府和清宮中的書畫收藏遠遠不及主要收藏書畫的大臣們,如孫承澤、梁清標、宋犖等。”
第三,當時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以及朋友之間,也常有藏品的動。
研究資料顯示,“曾在康熙邊當前侍衛的納蘭德,他的一部分藏品在去世后即轉到梁清標的手上,帝都故宮博物藏品閻立本《步輦圖》卷就是其中之一。
再如故宮藏宋代李嵩《貨郎圖》卷、李麟《臨韋偃放牧圖卷》,原為孫承澤所藏,后來也陸續轉到了梁氏手里。
曹溶的部分藏品,如宋代米芾《多景詩冊》等也與梁清標有著遞藏關系。”
第四,就是梁清標自己也很有背景,很有錢。
他生于鐘鼎世家,是明代萬歷年間薊遼總督梁夢龍的重孫。
梁夢龍是誰
是戚繼光的上司,嘉靖皇帝還曾特賜麒麟武官一品官服,并曾經做過太子少保——“麒麟才子”即視感有沒有其叔祖梁志也是“收藏甲富”之人,梁清標在收藏書畫、古董方面曾受他的親炙。
家族藏品是梁清標收藏的重要來源之一。
到了梁清標這一代,他承繼祖業,并繼續擔任清廷要職。
據研究表明,他在北河正定擁有大量土地,梁清標自己寫過《秋憶趙郡風物成雜詠三十首》說明正定家產之大,其中第七首說,“城東別墅輞川圖,手種垂楊一萬株。大麓經秋霜干冷,綠煙猶似昔時無。”
能種下一萬棵楊樹,土地之大可想而知。
家豐厚自然更容易成為大藏家。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作為“南畫北渡”的核心人物,這個時期的書畫作品是梁氏收藏的主要來源。
根據中央美術學劉庫的研究資料,明末清的“南畫北渡”,指的是書畫藏品從南向北的轉移、鑒藏標準的化、北方收藏中心的興起等這段歷史。
藏品的遷移并不像朝代更替那樣迅即和直接,清兵南下之后,并沒有把書畫帶到帝都,這個過程是通過鑒藏家們來實現的。
“第二個過程是南方鑒藏中心對書畫鑒定觀念的北渡,既有一個整體上的書畫鑒定概念的延續,又有新的突破,對中書畫收藏的完整進一步加。第三個過渡是以南方收藏中心所確立的中書畫譜系同時也北渡過來,到乾隆時期最后確立。”
明代中期,有幾個大收藏家,如嚴嵩、項元汴、王世貞、李日華、汪繼美等,藏品當時主要集中在這些人手上。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徽商、晉商、滬商崛起后,書畫成為他們爭相獵逐的對象,于是藏品逐漸分散開來。
后來,以孫承澤、梁清標、高士奇等人為核心的北方藏家“朋友圈”,影響力逐漸取代了南方鑒藏圈,商人聞風而動,在結交北方官僚時,就自覺不自覺地將書畫通過帶到了北方。
“南畫北渡”的過程依賴于大量的商人、裝裱師。
“直接為梁清標收藏品的是在梁邊的書畫裝裱高手張黃美,張黃美是南北書畫雙向互相買賣的,向北為梁清標收書畫,向南則為王廷賓買畫。
張則之也是一個關鍵人物,他為梁清標提供過多少書畫,我們不清楚,但從今天傳書畫藏品上有張則之收藏印的、又有梁清標收藏印的,肯定就是經由張則之的手轉到梁清標手上的。
如收藏在上浦博物館的北宋郭熙《幽谷圖軸》原來是張則之在定楊城時買到的一件藏品,后來又到了梁清標手上,后又轉到安岐手中而入清府。”
經由以上幾種途徑,梁清標收藏到了“富可敵”的歷朝珍品,而且具備極高的鑒賞能力。
為您更多登陸為您精心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