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行大唐245 柩前即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醫行大唐 >>醫行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245 柩前即位

245 柩前即位


更新時間:2014年11月18日  作者:淡然飄過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淡然飄過 | 醫行大唐 
正文

這還不算完,楊復恭竟然知道另一種大禮儀。

楊復恭給壽王李杰改了一個名字,立為皇太弟監國的同時,改名李敏。

改名字看似簡單,卻昭示著政治身份的變化,意味著曾經的壽王李杰正式監理國事。

陳墨依舊很規矩,他根本就不走出自己士兵的隊列。哪怕是三位宰相找過來,陳墨依舊沒有任何異常舉動

三月八日,各地的使者還在陸續到來,祭拜光啟皇帝的儀式依舊在進行。

陽光明媚,春日的光輝很溫暖,太極宮外的人突然發現,現在改名李敏的監國出現皇帝靈柩前。

按照華夏傳統,晚輩守靈,每當有人來祭拜后晚輩回禮,哪怕是身份尊貴的皇族也不能例外。監國李敏本不應該出現在這里,這讓外面的人感覺到一定是有大事情要發生了。

“國不可無君,請監國繼承大統!”

以楊復恭為首的宦官群體伏在地上,就像讓曾經的壽王李杰監理國事一樣,又一次故伎重演。

“敏不才,不敢受!”

太極殿外匯聚了眾多的使者、大臣、武官,眾人驚呆了。

沒等眾人有所反應,第二次開始了:“請監國以國事為重,繼承大統!”

“先帝未瞑目,敏不敢受!”

這是三辭三讓的周禮,在眾人的驚愕中,完全是措手不及,只剩下一次。

外面的眾人仍舊沒有反應,第三次辭讓立刻來臨:“監國賢明天下,請繼大統!”

“敏才疏學淺。不敢受!”

三辭三讓就這樣在瞬間完成了,眾人仍舊處于錯愕中,文官們竟然還沒有任何行動。

“皇裔之尊,應繼大統,請監國處理國事!”宦官們就這樣完成了最后的禮儀。

這一刻很詭異。除了一些人互相觀望,竟然沒有文官阻止,就是想上前阻止的人看到幾位大佬沒動,也悄悄退了回去。

“諸臣跪伏,請淑妃臨禮!”

按照華夏禮儀,新皇繼位。必須得到皇后或者皇太后的允許。光啟皇帝沒有皇后,上面也沒有太后,只有一個孟淑妃屬于身份最合適的人選,楊復恭等人竟然不知用什么方法說動了孟貴妃。

更詭異的一幕發生了,三位在外面的宰相互相對視幾眼。這次沒有阻止,竟然上前幾步,立刻跪伏于地。

不知道發生了什么,文官們一陣騷亂。誰也不知道當初極力反對的三位宰輔現在為什么變得如此恭順,可三位宰相跪了,誰也沒有權利再等待,只能緊隨三位宰輔的腳步。

按照周禮,皇帝即位必須有三公的同意。“三公奏”是拉開“皇帝即位”序幕的第一步,三公奏得到答復“可”后,皇帝即位才能開始了。群臣脫去喪服。穿上吉服參加即位典禮,此刻開始由兇禮轉變為嘉禮。由此也展開了皇帝即位的正式程序,太尉登場由阼階登上殿中,對安置在那里的先帝靈柩北面禮拜,接著奉讀策文。

監國李敏跪在了東側,因為他要接受傳國寶璽。

群臣皆伏稱萬歲。

楊復恭已經暈了。他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這些文官為什么轉變的如此之快?

難道是軍事力量的威脅起到作用?

想一想也不太現實。群臣好像是在跟風,可三位宰輔不可能都這樣軟弱?

爭寵!一定是為了爭寵!

事不可為。這些文官為了以后在和自己爭寵,想來想去,想通了,楊復恭終于確定了。

誰是最后的勝利者還很難說,作秀要有作秀的樣子,迷霧用夠了就要出手。關鍵時刻就勢而為,三位宰相之前所有的鋪墊太逼真了,逼真的陳墨很佩服他們的演技。

新帝登基,贈光啟皇帝謚號為惠圣恭定孝皇帝。以明年為龍紀元年,皇帝也再一次改名,這次改名李曄。

陳墨不明白為什么總要改名字,他認為那個李杰的名字很好。

沒人理會陳墨心中的抱怨,新皇登基,故去的皇帝還要繼續祭奠。事情太多,根本就沒有人理會一直在看戲的陳墨,這也讓陳墨感覺自己很沒有存在感,于是,目的達到,級別不夠的陳墨回家了。

皇帝大行,禁止娛樂活動,禁止嫁娶。本來魏越就要娶妻舉行昏禮,這次不得不推遲了。

作為高官家庭,陳墨的家也是如此,所有男人要除冠,女人穿素服。

“我可知道新帝和大郎交厚,不知陛下性情如何?”進家,未來的翁婿二人再次對坐,左盱很關心新皇帝的秉性,誰讓他是強大的左睿的老爹呢。

“陛下與先皇不同,依我看,這將是一個宦官失寵的時代。”

“若是...如此,以后兵事如何,難道是兵部官員負責調度軍隊?”左盱一時間沒適應過來,內官掌管軍事已經是常態,這次難道要徹底改觀了?

“以后...應該是這樣,不過暫時還要由內官掌管軍事,改變也要在不久的將來,朝廷還要穩固住才行,左叔是擔心文官不足以指揮軍隊吧?”陳墨能夠理解左盱心中那種習慣,不過宦官掌權的時代應該結束了,利弊關系陳墨看得很清楚,一個文官和皇帝掌權的時代總比宦官獨立掌權要強。

“也該變一變了,內官對皇家不敬,文官也許會讓大唐變好還說不定。”

其實左盱想說的是宦官執掌權柄能夠廢立皇帝,這有史可鑒,對國家并不是好事。文官掌權當然也有弊端,誰都害怕篡位,尤其是皇族。這也是內官一直屹立不倒,受到皇家信任的最重要有原因。

“關鍵還是民生,只要民生恢復才能兵精糧足,朝廷才有機會扼制各地強大的節度使。文官治理地方總比宦官指手畫腳要強,就看陛下是不是敢于勵志圖新了,只要陛下敢做,大唐就有希望重新強盛。”

左盱沒有立刻說話,因為他的兒子也是強大節度使之一,只是忠于朝廷的程度不同而已。

過了很久,左盱看著陳墨道:“大郎為陛下繼位做的如此周密,看來有把握。”

陳墨做的事情瞞不過左盱,他也不想瞞:“沒有信任哪有機會?事在人為,就看后面楊復恭怎么表演了,然后...我再表演,這個舞臺才精彩,不是嗎?左叔?”

這個未來女婿果然厲害,不愧是兒子天成軍的奠基者,左盱點點頭:“記得不要讓阿睿走偏,這大郎拿手,能夠掌握住,我就放心了。”

人老成精,這位準岳父也是厲害人物,陳墨頷首回應:“跑不偏的,韁繩在手,不聽話勒住韁繩可以回頭。”

“那就好,我可不希望在我走后被人唾罵。”

左睿并不知道,自己最親近的兩人,準翁婿兩人在為他擔,都在擔心失控。左盱擔心兒子走上歧途,而陳墨好像已經有了對付他將來失控的方法。

。(未完待續)

如果有書友打不開,可以嘗試訪問備用域名:

閱讀提示:


上一章  |  醫行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