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行大唐221 國失柱石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醫行大唐 >>醫行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221 國失柱石

221 國失柱石


更新時間:2014年11月18日  作者:淡然飄過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淡然飄過 | 醫行大唐 
正文

邠州距離京師很近,當信使在路上的時候,陳墨也正在忙碌。

前段時間陳墨很忙,除了改良灌溉系統,促進農耕。陳墨也在為左睿幫忙,他在左睿的軍中挑出來很多并不強悍的士兵。這些士兵不分輔兵還是降兵,陳墨在盡力挑選識字和和聰明伶俐的人。

這些人用途很大,陳墨的工作很艱巨。

主將和將領是軍隊的靈魂,穩定軍心最好的方法是糧餉充足,哪怕是軍紀異常嚴格有了這兩項都不是問題。陳墨做的是一項輔助工作,這個輔助工作很耗費時間和精力。

陳墨在為左睿培養軍醫,他最拿手的是外科,這些年輕人培養出來,無疑會讓左睿的軍隊更加穩定。

作為太醫署的醫師,陳墨有責任讓太醫署走上正軌。左睿節節勝利讓京師安定下來,戰爭結束,周邊的人在迅速回歸,回歸的可不僅僅是百姓與官員,那些太醫署的醫生和大量學子也陸續回歸了。

沒有太醫令,陳墨成了太醫署當然的領頭人。各種課程恢復,陳墨更加忙碌起來,他要求的不高,讓這些學子學到真正有用的醫學知識。

太醫署的地方很大,軍中挑選的人正好被陳墨當做宿衛留在了皇城內。

太醫署本來就有自己的規程,這個過程陳墨很熟悉,他最重要的其實還是上課,把自己的手術技能和醫技發揚光大。

全新的課本,全新的醫療器械,全新的手術室在建設中。陳墨有錢可以支配,他才不在乎開銷,能增加的都要增加。能換的都要換,反正夏收已經開始,錢糧要用出去,絕對不留。

就在陳墨正在太醫署給學生上課的時候,邠州的信使急匆匆而來。

左睿身邊的牙兵陳墨都認識。這位風風火火而來的牙將陳墨更熟悉,這樣匆忙必定有大事,陳墨果斷停下了自己的課程。

“先生怎么說?”進入自己的屋內,看過書信,陳墨立即開問。

“先生還沒有說什么,大將軍就讓末將來通知書記。”牙將實話實說。左睿還是最信任陳墨。

陳墨稍稍想了想:“還是聽先生的最好,如果先生諫言靜觀其變,就讓大將軍找借口出兵。若先生進言出兵延州,就聽先生的意見,那就立即出兵,一鼓作氣拿下整個保大軍地盤。去吧!”

陳墨的話有些前后矛盾,聽先生的最好,但最后結果都一樣是出兵,牙將有些懵了。

“別愣著了,去吧!”

陳墨下令,牙將也不敢說什么了,行過禮。轉身就走。

左睿會明白的,不能事事總靠自己,陳墨要給左睿身邊樹立一個超級參謀的角色,這個龐詡還是有能力的,他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只要大的方向不走錯,左睿就會逐步強大,龐詡也會成長,陳墨才會更放心。

東方逵感覺自己很衰,上一次被左睿敲詐的骨髓都快干了,這才幾天。夏稅剛剛上繳,左睿又回來了。

誰知,這一次比上一次更衰。左睿手下大將古子銳一鼓作氣攻陷延州,隨后兵圍甘泉縣,留下一部分圍城。僅僅幾天,古子銳就兵臨鄜州城下。

打是打不過的,王重榮死了,常行儒自顧不暇,李克用更是毫無動靜。無奈的東方逵再一次加大了妥協力度,可惜,這次的妥協毫無效果,天成軍的棚車推到了城下。

抵抗毫無效果,一聲巨響,鄜州城的北端的一段城墻坍塌了。

東方逵想逃跑,當他帶著一些手下剛剛跑到南門,被他降職的手下大將薛懷信突然冒了出來。

沒有人希望自己效忠于一個怯弱者,東方逵的手下很多將領早已做好準備,以薛懷信為首,誰也想得到一個獻上投名狀的機會。薛懷信的人頭很吃香,所以他的人頭必須要落地。

光啟三年七月十日,天成軍兵不見血刃般進入鄜州城。

也就在左睿手下進一步穩固鄜州的時候,遠在鳳翔的光啟皇帝給河中下達諭令。河中節度使王重榮之弟,陜虢節度使王重盈為護國節度使,赴河中繼重榮之任,又以王重盈之子王珙權知陜虢留后。

八月,李茂貞上奏,隴州刺史薛知籌斬李昌符,盡殺其家族,隴州全線投降朝廷。

也是在八月,王重盈領兵至河中,殺常行儒,河中鎮恢復安定。

而在這之前的六月下旬,毫州將領謝殷以兵逐毫州刺史宋袞。八月,朱全忠引兵過毫州,遣大將霍存襲毫州,斬謝殷。朱全忠在擴充自己的實力,同時他的影響力也在向周邊擴展,讓河東的李克用感受到了巨大壓力。

九月,朝廷任李茂貞同平章事,充鳳翔節度使。

秋糧開始上繳,陳墨終于體會了一下自己的成果。

整個京師與靜難軍境內大豐收,糧食充足,一切的一切都很滿意,陳墨毫不客氣,灌溉系統再一次強力啟動,大量的耕牛、農具被撒了出去。

楊復恭和劉季述等人很乖,除了經常派人去鳳翔給皇帝問好,這些內官沒有給陳墨添亂,一點都沒有,仿佛都在京師養老一般,這讓陳墨不得不佩服他們的隱忍。

就在陳墨仍舊忙碌的時候,一個不太好的消息傳來,鄭從讜這個堅定的大唐柱石終于有些支撐不住了。

鄭從讜的身體一直很弱,可他一直在堅持。盡管陳墨很努力,但他拗不過老天,藥物解決不了衰老和病魔的纏身。可惜,這位一心為國的老宰相恐怕再也實現不了他心中的抱負,看不到大唐重新回歸正軌。

誰都知道終歸有這一天,陳墨與一眾官員靜靜地坐在鄭從讜家中,這些官員級別不高,可真的是在為鄭從讜憂心。沒有他就沒有長安城內和城外的安定。很多政令就無法實現,對于京畿之地的貢獻可以說居功至偉。如今,京師的領頭者,侍中鄭從讜病危,一眾官員無不悲上心頭。

三元縣令張衍盤膝坐在陳墨身邊。他剛剛被調入京師不久。鄭從讜對陳墨很信任,張衍現在進入了戶部,暫領司儲郎中之職,可以說已經進入了中級官員的行列。他對陳墨和鄭從讜可以說很是感恩戴德,因此第一時間跑了過來。

“侍中能醒來嗎?”輕輕移動一下身體,湊到陳墨我耳邊。張衍輕聲問道。

“應該能夠醒來,侍中就是身體很弱...沒有問題。”話這樣說,陳墨卻難掩那股悲涼的情緒,鄭從讜要走了,這位可敬的老人終究還是看不到皇帝和自己的老伙計們回來了。

吏部主事陸偉這時候也湊了過來:“觀察,再給侍中看看如何?”

“湯水不進”

陳墨的意思已經表達出來。這是最后的訣別時刻,他無能為力,只是不愿意說出無救兩個字罷了。

“觀察,田監卿來了。”這時,一名禁軍軍官輕步走了進來。

陳墨站起身:“讓田內侍看看侍中...我也去。”

藥香彌漫的東廂房內,面色蠟黃,骨瘦如柴的鄭從讜一動不動躺在臥榻之上。鄭從讜的長子鄭鼎跪在床前。一眾家人環侍在床榻周圍,無不悲戚。

“淑妃讓田內侍來看望侍中。”陳墨也不多言,他上前想要拉起鄭鼎。

鄭鼎側了一下身體,并沒有起身:“見過監卿。”

“淑妃讓鄙人問候侍中,希望侍中...早些康復。”田煥其實早已經知道這種情況,他來過幾次,孟淑妃幾次賜御藥都是和他親自送過來。

陳墨也不管田煥了,他蹲下身搭上鄭從讜的脈搏。脈象很弱很弱,陳墨也無法判斷鄭從讜是否還能夠從這種昏迷中醒來。

田煥并沒有逗留太多長時間,靜等陳墨把過脈。兩人出了鄭從讜的屋子。

“回去吧,我在這里就好...”

田煥躬身一禮:“辛苦待詔了。”

這種情況也不知道說什么,田煥留下幾句安慰的話,隨后離去。

陳墨重新回到官員中,鄭從讜的時間不多了。一陣悲涼浮上他的心頭。

靜靜等待中,也不知多久,一名老仆快步跑了出來:“觀察,侍中醒了,讓觀察趕緊過去。”

陳墨立刻起身,最后的時間終于還是來臨了。

屋內,所有的人都站起了身,陳墨進屋就趕緊擠到前面。

鄭從讜的臉色泛著一絲微微的潮紅,陳墨一陣揪心,回光返照也將是永別的時刻。

“子涵...留下,其他都給我出去...”

所有的家人都愣了一下,隨后看看鄭從讜,慢慢轉過身而去。

鄭從讜的眼睛露出一絲嚴厲,這個眼神陳墨是那樣熟悉,他扭過頭:“輔臣兄...去吧。”

沒有出屋,鄭鼎無奈的噙著淚看著鄭從讜:“父親...”

“出去!”鄭從讜的眼神愈加嚴厲,的意思很明顯,他不會把自己最后的時間留給家人,他要留給了這個國家。

心中刺痛的再次看了一眼老父,鄭鼎猛的扭過了頭。

“朱全忠...李克用,還有...那個宋文通(李茂貞)都不是什么...子涵你...給老夫一句承諾...左將軍永遠是大唐的左將軍...我知道你做得到...讓老夫瞑目”

眼淚無聲而下,哪怕就是臨走,這位可敬的老人仍舊在為這個國家考慮,他的心永遠屬于國家,陳墨哽咽了:“左睿會永遠是大唐的左睿,天成軍永遠是大唐的天成軍”

光啟三年秋,九月初九日,大唐侍中鄭從讜離世。

一個國家柱石里去,整個京師處于一陣悲痛之中,靜難軍、保大軍將旗束白幡以奠。

消息傳到鳳翔,光啟帝親自帶領文武百官祭奠,恤典加祭,入祀賢良祠,賜謚文忠。(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閱讀。)

如果有書友打不開,可以嘗試訪問備用域名:

閱讀提示:


上一章  |  醫行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