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復恭在顯示自己的能力,同時也是在爭功。
無論是顯示自己的能力還是在爭功,毫不置疑,楊復恭的策略絕對正確。朱玫不是黃巢,他手中的力量不弱,但可惜也就是不弱而已,根本禁不起幾路節度使的聯合用兵。
以敵制敵屬于無奈之舉,策略正確。最關鍵的是眼前,如果繼續這樣,興元早晚要陷入敵手。朝議開始,王建、晉暉、李師泰是田令孜的義子,讓他們遠離皇帝身邊沒有人會有什么意見。官不幫忙,大將軍張造一個人也沒有阻止的能力,三個人離開權力中心已經不可避免,何況李師泰已經跑了。
諫議大夫劉崇望去聯絡李克用和王重榮屬于無本買賣,現在已經這樣,怎么也要試一試。
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散了朝會,回到自己住處的杜讓能滿臉都是笑意。
“杜公回來了。”赫然是陳墨。
杜讓能一陣感嘆:“子涵果然是有先見之明,多虧我上書及時,否則此計就要全部算在楊復恭頭上。”
陳墨當然不會每天下棋,他也在算計。歷史的脈絡雖然稍稍有些不同,但總體還是那個歷史。正是這些節度使為了保持這種平衡而干掉了朱玫,而這個諫言,在歷史上也正是杜讓能所出,也就是陳墨提前給杜讓能提醒了一下而已。
田令孜去權,習慣使然,皇帝仍舊不敢把權力給朝臣。換一個觀軍榮使仍舊不能改變宦官執政的局面,可陳墨也不能坐視,能做一些是一些,要盡力限制宦官的執政,這個任務任重道遠。
“子涵認為王重榮和李克用會出兵嗎?朱全忠呢?”杜讓能現在對陳墨信任的無以復加,他坐在榻上就開始詢問。
“李克用最多做做樣子,他不會動,因為他正在看朱全忠的舉動。最近秦宗權和其它地方都不安定,各地將領和節度使征戰不休,加上李克修也在謀取昭義軍節度使的地盤,因此李克用有些騰不出手。”
陳墨的話在情在理,朱全忠除了對付秦宗權也并沒有閑著,他正在謀求附近更大的地盤;昭義軍節度使的地盤其實有兩位節度使,這兩位節度使一個是朝廷任命的李克用的從弟李克修;另一個是強行占據地盤的軍將孟方立。孟方立屬于自行其事,并沒有接受朝廷的冊封,因此李克用有充足的理由和大義名分討伐孟方立,而且志在必得。
“那王重榮呢?”杜讓能繼續詢問。()
陳墨回答的很肯定:“王重榮應該會做出出兵的樣子,最富足的就屬于他了,這是他壯大自己的機會。李昌符的退出對他很有利,只要夾擊之勢形成,肯定會在朱玫身后捅上一刀。”
“朝廷這里出兵.....”杜讓能欲言又止。
陳墨知道杜讓能在擔心些什么:“杜公不需要擔心,鳳州、興州一線的作戰雖然王行瑜一時占優,但雨季就要來了。實在不利就毀掉棧道,他難道游到興元不成?”
杜讓能也笑了,陳墨說的切中要點,因為所有的棧道下面幾乎都是河谷。一旦雨季來臨就是水的世界,沒有了棧道,王行瑜想進攻興元也不可能,除非用船,但用船顯然不是王行瑜的特長,而且也不現實。如果順著山間小路進攻,還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夠到達興元,何況朝廷將士還要進行阻擊,王行瑜幾乎沒有進攻到興元的機會。
“如果朝廷與王重榮、李克用達成和解。子涵看是李大將軍出兵,還會是張大將軍?”杜讓能很看好這次的計策,另外就是朝廷的出兵問題了,他在估計是誰領兵。
“都不是。”
陳墨的回答讓杜讓能愣了一下:“那會是誰?”
“一定會是楊家的人,楊復恭不會讓兩位大將軍再去獲取這樣的功勞,他會收拾一些地方軍隊和殘兵敗將去討伐朱玫,陛下...也會這樣做......”
走了一個田令孜,換了一個楊復恭。但換湯不換藥,皇帝還是會信任宦官,這就是歷史的真實走向,同時也是官集團最不愿意看到的情況。
杜讓能眉頭緊鎖,他知道陳墨的判斷很正確,而他自己也有了這種預感。李茂貞和張造曾經是田令孜的人,楊復恭有自己的人,他怎會讓別人去獲得這樣的功績。而皇帝的思維和做法估計也不會改變,這就是真實的光啟皇帝,也是時代的潮流。
“子涵看...此次我軍勝算幾成?”
“必勝!”陳墨毫不猶豫的就給出了自己的判斷。
“那就...讓李茂貞李大將軍出兵,一定要力爭,我去和得圣商議一下,聯絡諸位臣公上表,不能再這樣下去......”
“陛下不會放李大將軍去。”
“那也要力爭!我去得圣那里!”這是官爭取話語權的最佳時機,必須削弱宦官的權利,杜讓能同樣要極力爭取。
“杜公。”陳墨喊住了已經起身的杜讓能:“難道杜公忘記了我們在京師還有自己的力量,那可是三萬軍隊。”
陳墨要出手了,他果斷提醒了一下杜讓能。
一句話提醒夢中人,杜讓能也想起來。在京師南側僅僅二十余里的山中,那里還有一支軍隊,而且屬于官可以借助的力量。雖然這支軍隊名義上屬于右軍大將軍張造,可實際上現在卻是一個單獨的存在。
這個機會很難得,一定要把那支軍隊單獨羅列出去,讓它成為一個強大的助力:“左將軍手下有三萬軍隊?”杜讓能記得左睿有一萬多軍隊,怎么變成了三萬。
“過去是萬五,陛下撤離京師后,據可靠消息,左將軍收攏了近兩萬的禁軍潰兵,總兵力已經超過三萬。這三萬軍隊正好可以在京師牽制住朱玫,只要幾路夾擊之勢形成,朱玫就必敗無疑。杜公一定要記得給左將軍討要一個京畿招討使的名義,最好給一個其它封號,也好有見機行事的權利。”
陳墨的意思是讓左睿的軍隊脫離神策軍,這樣就會不受到宦官的牽制,不得不說是一種最好的策略。而楊復恭等人現在不在皇帝身邊,這個機會一定要抓住。
杜讓能重新坐下來,他興奮起來:“這沒有問題,不但是京畿招討使,還要讓左將軍自成一軍,子涵認為如何?”
“這自然最好不過。”陳墨的目的達到了,但這件事還需要蕭遘和其他人幫忙才能夠成功。
“那我現在就去得圣那里,這些事恐怕要耽擱很長時間,我就不管子涵了,請子涵靜候佳音。”陳墨的級別不能參與到這件事的最終決定中,杜讓能很抱歉。
“杜公,此事若成,小子準備親自去子午堡一趟,也好安定那里的局面,杜公以為如何?”陳墨提出自己的要求。
杜讓能稍稍思索,陳墨處事穩重,心思敏捷,的確是很好的人選。他對陳墨還是比較放心的:“可以,子涵去子午堡再好不過。此事若成,子涵可以暫領掌書記之職,也好便宜行事。”
掌書記的官職很低,但它卻是掌管一路軍政、民政機關之機要秘書。全名節度掌書記,屬外官之一,景龍元年置,亦為觀察使或節度使的屬官。
掌書記唐初為行軍大總管府臨時軍事差遣,后來發展為職僚佐,其名稱也由記室、典書記、管記等固定為掌書記。隨著藩鎮權力的擴大和獨立性的增強,掌書記的地位也日益顯得重要。掌書記在藩府中作用很大,掌表奏書徽等書工作,是溝通藩鎮與中央的高級職僚佐,地位僅次于節度副使、行軍司馬、節度判官等“上佐”。
這個職位要求會寫奏章檄且要精于草隸,所以入幕前其人員主要來自科舉和有出身者、朝宮、地方官和知名士。掌書記的遷轉一是幕府系統內部的遷轉,即幕職升遷和幕府兼官遷轉;二是由邊鎮幕府遷出任官,主要是任朝官和地方官。掌書記在幕府系統內多遷轉為節度副使、節度判官甚至是節度使,其命運通常與長官官職的升降息息相關。掌書記入朝為官多任監察御使、殿中侍御使、拾遺、補栩等清望近要之職。
杜讓能的意思很明顯,陳墨去做類似監軍的職司。只要這次勝了,皇帝回京。不但左睿飛黃騰達,陳墨也可以憑借功勞擔任朝中清要,這就是一種分配,到時候其它人也無話可說。
“小子義不容辭,自當為先驅。”陳墨當然愿意,這是一次必勝之戰,戰后自己可以升官,左睿的崛起更是他需要的結果。
“子涵認為左將軍手下的戰力如何?”杜讓能的興奮還沒有降下去,他現在也不急了,開始考慮左睿手下軍隊的戰斗力。
“神策軍無人出其左右!”
陳墨的回答讓杜讓能再次愣住了。
很驚人的說法,很久之后,杜讓能才從驚訝中緩過神來:“子涵確定?”
“表面上,張大將軍手下最強的將領是姚開姚將軍,李鋌李將軍,還有就是公孫郜將軍,左將軍只能排名第四,但...那是以前,不是現在。”
作為兵部尚書,杜讓能對姚開手下還是有了解;姚開的驪山行營屢次守衛潼谷關,并在東都附近作戰經年,這支軍隊可謂久經沙場考驗,戰力絕對不俗;李鋌作為一個世襲神策軍大將,在這次防守戰中也體現出他強勁的戰斗力;而公孫郜也不簡單,他曾是靈州的一方大將,自祖父輩就和吐蕃人戰斗,后來并入神策軍。
ps:大家中秋快樂!送上所有的祝福!
緊張時放松自己,煩惱時安慰自己,開心時別忘了祝福自己!
無彈窗,我們的地址
重要聲明:小說""所有
閱讀更多小說最新章
節請返回,支持請到各大書店或網店購買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