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在金庸世界第五十六章 平定天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武俠>> 縱橫在金庸世界 >>縱橫在金庸世界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六章 平定天下

第五十六章 平定天下


更新時間:2015年02月16日  作者:葬魂梅香  分類: 武俠 | 傳統武俠 | 葬魂梅香 | 縱橫在金庸世界 
最新章節

.org推薦各位書友閱讀:最新章節

天下主要的反元勢力,除了明教之外,還有姑蘇張士誠、臺州方國珍。他們雖然和明教一樣都是反元,可對明教卻并不友好,三番四次和明教作對。明教向要北伐,就必須要現將這兩方勢力解決,才能沒有后顧之憂。所以慕容燕便派徐達為主將,去征討張士誠,又派常遇春為主將,去征討方國珍。

此時明教東西兩路義軍合二為一,勢力大增,兼之又有五行旗勁旅相助,沒過多久,這兩股勢力便先后被平定。捷報傳回后,應天城舉城沸騰。

慕容燕的書房內,明教諸首領齊聚一堂,談論著剛收到的戰報。

彭瑩玉道:“這下好了,張士誠和方國珍被剿滅后,我軍再無制累,從此全力北方,滅元之日指日可待了。”

楊逍道:“本教自蒙古入寇中原開始,就一直致力抗元,時至今日,終于就要成功了。”

明教眾首領憶及往昔反元的坎坷經歷,都是不勝唏噓。

慕容燕道:“雖然現在形勢一片大好,但元廷實力依然雄厚,各位萬不可就此大意。”

眾人齊聲應道:“是。”

慕容燕頓了一下,又道:“眼見反元大業就要功成,咱們是不是也該考慮一下之后的事了?”

楊逍、范遙等互相對望了一眼,不解其意,便問道:“教主想說什么?”

慕容燕道:“本教的教義是濟世救民,所以圣火令第一大令,要求教眾不得為官做君。雖然迫于時局,咱們不再遵守這第一大令,但本教濟世救民的宗旨不能變。然皇帝和百姓的視角不同,立場不同,做皇帝的人不是個個都為百姓著想,所以最近我時常在想怎樣才能調和這個矛盾。”

彭瑩玉道:“只要教主日后做了皇帝。能夠勤政愛民,不就解決這個問題了嗎?”

慕容燕搖頭道:“縱觀古今,歷朝歷代都是開國清明,中期渾濁,后期糜爛,及至亡國時,積重難返,無可挽回。以我觀之,之所以會如此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一個原因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那就是皇帝。自禹亡啟繼以來,中華兩千多年來的皇位都是父子傳承。父親是皇帝,那么不管兒子賢與不賢,都可以做皇帝。一個王朝數百年,這期間只要有一個昏聵之君,就會導致國事艱難。我若做了皇帝,就算我能夠勤政愛民,可我的后代呢?誰又能保證他們也個個愛民如子呢?”

這事實在沒法保證,眾人又對望了一眼。皆無話可說。

隔了一會兒,殷天正道:“這也是沒法子的事。任誰做了皇帝,都會如此吧?”

慕容燕道:“正因如此,所以咱們才要解決這個問題。斷不能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事在我明教建立的王朝中出現。”

范遙道:“那教主說應當怎么辦?”

慕容燕道:“橫觀江湖,包括我明教在內的各幫各派,沒有任何一個家首領的位置是父子傳承的。我明教歷代教主之間也毫無血緣關系。既然如此,我們為什么以此為借鑒,改變中華兩千多年來家天下的局面呢?”

聽聞此言。楊逍等都感震驚莫名。在當今之世,皇位父傳子、子傳孫早已成為了天經地義的事。即便是皇帝本身沒有兒子,也會從宗室中過繼一個來繼承皇位,誰也不會去想皇位還能傳給其他人。慕容燕的這番話,無疑為眾人打開了一番新天地,楊逍等只覺一扇前所未有的大門在自己面前打開。

過了好一會兒,楊逍才定下心神,道:“那教主具體打算怎么做?”

慕容燕道:“目前,我只是有這樣一個想法,還沒有具體的章程,所以才說出來,希望大伙兒能群策群力,商議出一個好辦法來。不過,此事倒不急馬上決定,現在咱們還是以反元為首要之務。大家回去后,都好好想一想,看看具體該怎么做才好。”

楊逍等突然接收了如此驚人的信息,一時都還有些心神不定,便相繼告辭而去。

慕容燕今天與楊逍等所說的那些話,并不是一時沖動,而是早有考量。他很久以前就有了廢除皇帝制的想法,原因一方面就向他剛才所說的,一個人能否成為皇帝不看才能,只看出身,不利于國家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根本就不可能長久的留在這個世界。慕容燕早晚有一天是要離開這個世界的,他不可能像這個世界的其他人一樣,在這個世界里過一輩子。他在趕走蒙古人,建立明朝以后,要不了多久就會離開,不可能留下子嗣,等他長大,再將皇位傳給他。而慕容燕在這個世界也沒有其他親屬,若他當皇帝,當他離開時,皇位無人繼承,勢必引起天下的混亂。與其如此,倒不如一開始就在制度上留下解決的方案。

也有人會說,要是這樣,那為什么不像原來的歷史一樣,干脆就讓朱元璋做了皇帝。那是因為,在教內威望不足,做不了教主,而他能成事,又借明教之力頗多,所以他為了擺脫明教的影響,事后一定會對明教進行殘殺鎮壓。這一點在原來的歷史上已經證實,朱元璋登基之后,下令嚴禁明教,將教中曾立大功的兄弟盡加殺害,徐達、藍田、傅友德等盡遭毒手。

慕容燕做了許久的明教教主,自是不忍心見教中兄弟慘遭殺戮,所以這天下是不能讓出去的。

平定了張士誠和方國珍后,慕容燕決定起兵北伐,他任命徐達為元帥,常遇春為先鋒將軍,進軍山東。而此時元軍的統帥則是汝陽王李察罕。明軍此時合二為一,又剛剛戰勝了張士誠和方國珍,士氣高昂,慕容燕對徐達也是信任有加,將前線的事全權托付。而元軍則因為履歷敗陣有些士氣低迷,統帥李察罕也因戰功卓越而受到元順帝的猜忌,雖頗有時局,元順帝不得不派他領兵。但卻有頗多羈縻。兼之徐達的軍事才華不弱于李察罕,所以兩軍交戰三個月后,明軍大敗元軍,占居了山東全境。

山東是直隸的最后一道屛壁,明軍占領了山東后,就可以直接進攻直隸,進而直上大都。慕容燕得到消息后,決定親赴前線,主持這滅元的最后一戰。而位于后方的應天,則交給了剛剛投奔明軍的劉基。慕容燕命他負責北伐大軍的后勤。

半年后,大都城,只見城頭上殺聲如雷,箭矢如雨,兩只軍隊正在圍繞著城池的歸屬而進行著激戰。

早在五個月前,明軍就已經攻到了大都城下,可大都不愧為元廷的都城,明軍攻打了五個月,都沒有攻下來。但歷經五個月的強攻。大都也已是強弩之末了。

突然,緊閉的城門被緩緩打開,位于城門外的明軍高聲叫喊著“城破了!”沖進了城門……

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歷經五個月的奮戰。明軍終于攻破了大都城。元順帝逃往漠北,威震世界的元蒙帝國就此覆滅。

滅亡了元朝后,慕容燕在大都宣布正式建國,國號為“明”。改大都為北京,定位都城,改元“慕平”。定明教為國教,并在全國各地修建大光明寺。為了使明教能更為中原人士所接受,慕容燕組織人手,參考釋、道、儒三家典籍,開始修改教規、教義,將赤身安葬等不被中原百姓接受的規矩盡數廢除,但濟世為民等主要宗旨沒有變。

慕容燕仔細考量后,借鑒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制度,在新國家采用了政教合一的政體。國家的最高首腦稱為教皇,同時也是明教的最高首腦,慕容燕為明朝第一代教皇。在教皇之下,設有十二名圣火使,輔佐教皇,原有的光明使者、法王、散人等職務盡數取消。

雖然圣火使是明教中教皇以下的最高職務,但原明教高層卻并無多少人位列其中,十二名圣火使中大半是像劉基、朱升這樣后加入的謀臣。蓋因圣火使不但是明教中的重要職務,同時還肩負著治國的重任。像殷天正、韋一笑等原明教高層,雖然武功高強,但卻并無多少治國才能,若是讓他們擔任了如此重任,那必定將國家治理的一片混亂。所以原明教高層中,最后只有楊逍、范遙、彭瑩玉、鐵冠道人四人成為了圣火使。

為了不虧待許多不適合做官的原教中功臣,慕容燕特設了元老院來安置他們,殷天正、韋一笑、周顛、冷謙、說不的等都加入其中。慕容燕還規定,除教皇是終身制以外,其余官員包括圣火使在內,都要在七十歲致仕。而到達一定品級的官員,致仕后就可加入元老院。元老院最重要的一項職能就是任免教皇。為了限制教皇,防止他胡作非為,現任圣火使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提議,就可以召開元老院會議。在會議上,有超過三分之二元老同意,就可以罷免教皇。當老教皇去世或卸任后,元老院中的元老就要用投票的方式,在現任的十二名圣火使中選出新的教皇。

慕容燕在趕走了蒙古人后,又相繼派兵平定了西域、云南、四川等地,將中華徹底統一。

兩年后,慕容燕見國事日漸平穩,新生政權日漸安定,便決定離開倚天的世界。于是他召集群臣,宣布了退位的決定。群臣不明他為何突然在正如日中天的時候要退位,紛紛進言苦勸,往他收回成命。但慕容燕心意已決,堅決要退位,群臣無法,只得由著他。慕容燕退位后,等待元老院選出新的教皇后,就在教皇宮前的廣場上,攜趙敏、周芷若、小昭、黛綺絲四女一起回到了九空無界。

趙敏、周芷若、小昭三女早已情系慕容燕,不論慕容燕到哪里,她們都會追隨。而黛綺絲會和慕容燕一塊走,則是因為小昭。經歷了這么多年的風風雨雨,紫衫龍王除了小昭這個女兒外,在這世上已經再無牽掛。當她聽說小昭要跟慕容燕離開,再也不會回來后,就義無反顧的要求要隨行。

因為慕容燕是在教皇宮前的廣場上離開的,當時目睹了他消失過程的人眾多,消息傳出后,人們對于這種不能理解的現象展開了各種猜測。時間久了以后,倒是在倚天世界留下了一個“第一代教皇是明尊派下來的使者”的傳說。

如果您中途有事離開,請按CTRLD鍵保存當前頁面至收藏夾,以便以后接著觀看!

如果您喜歡,請,方便以后閱讀最新章節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有什么建議或者評論,請發表。


上一章  |  縱橫在金庸世界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