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在金庸世界第五十四章 誅滅陳友諒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武俠>> 縱橫在金庸世界 >>縱橫在金庸世界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四章 誅滅陳友諒

第五十四章 誅滅陳友諒


更新時間:2015年02月13日  作者:葬魂梅香  分類: 武俠 | 傳統武俠 | 葬魂梅香 | 縱橫在金庸世界 
最新章節

.org推薦各位書友閱讀:最新章節

這是教中大事,慕容燕向少林寺借了一處僻靜房舍,派出好手放哨守衛,以防消息外泄。殷天正等人素知彭瑩玉精明干練、仁義公正,他既這么說,事先必已調查清楚,決不致誤報實情。

周顛首先大叫:“朱元璋這家伙真不是個東西!先前他還想爭奪教主之位。要是他不斷弄虛作假、冤枉好人,就算他將韃子都趕了出去,他自己做教主、做皇帝,比韃子也好不了多少,還不如不趕韃子,大家省點力氣算了。教主,我說咱們總壇該當派人去查個清楚,革了他的封號,再斷他一條手臂,為韓林兒兄弟抵命!”

鐵冠道人也道:“教主,圣火令大戒,禁止殘殺本教兄弟。朱元璋這么搞,如果不加懲處,此后大家你殺我、我殺你,圣火令的大戒小戒還守不守?”

慕容燕道:“殘殺本教兄弟,確然不該。咱們第一件事是先救廖兄弟,調他到總壇來,問他個詳細。”

說不得道:“教主之言甚是。我即刻去應天府,相救廖兄弟出險。”

韋一笑道:“廖兄弟自然是該救的。但廖兄弟一救出,朱元璋立知總壇已在徹查這事。鄧愈、吳良、馮勝、傅友德他們,個個是聽朱元璋號令的,他們每人都帶領數萬兵馬,可得先下手為強,不服總壇號令的,須當一一除去才是。”

慕容燕道:“不可!這些人都是應天義軍的核心,若是將他們都殺了,只怕應天義軍立刻就要崩潰。”

楊逍道:“教主說的是,這些人于反元都有大功。不能就這樣將他們都殺了。”

慕容燕道:“總之,咱們先將廖兄弟救出來,其它的以后再說。倘若朱元璋這家伙今后能善待百姓,那此事就不再追究,否則。兩罪并罰,直接砍了他的腦袋。”

韋一笑道:“可這樣一來,朱元璋就知道了總壇在調查此事。那……”

慕容燕道:“他知道了又如何?難道他還敢反攻總壇不成?他手下的將領雖然個個都聽他號令,可他們都是出身明教。朱元璋若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攻打總壇,那我們就直接宣布他為叛逆。到時看他手下還有幾人聽他號令。”

聞聽此言,楊逍、范遙等都連連點頭。

慕容燕道:“有一件事我思忖了良久,今日正好趁機說出來,供大家參詳。”

范遙道:“什么事?教主但請明言。”

慕容燕道:“自本教進入中原以來,各地教眾蜂蛹而起。攻城略地,直至今日,已經恢復了半個中華。可是在此期間,總壇卻一直四處漂泊,居無定所。因此本教雖然日漸勢大,但這大多都是各地義軍的功勞,總壇本身的勢力并沒有增長多少,如此便造成了臣強主弱的局面。就好比那朱元璋。手下任意一個大將的兵馬,都比得上總壇的全部人馬了。長此以往,隨著反元形勢越來越好。各路義軍力量的增強,產生貳心的人只怕也會越來越多。

雖然除朱元璋之外,其余各地的義軍對總壇還都恭順。但現在恭順,未必以后也恭順。就算各路義軍的首領始終對總壇恭敬,但他們手下的人呢?就像彭大師曾經說過的‘當年陳橋兵變之時,趙匡胤何嘗想做皇帝呢?‘當初蝴蝶谷大會時。朱元璋又何嘗不是對總壇畢恭畢敬。所以,為了避免本教的分裂。保持總壇的超然地位,咱們必須增強總壇的實力。總壇必須要打下一片自己的地盤。”

聽完慕容燕的話,楊逍等人都若有所思。

半響過后,彭瑩玉首先道:“教主此言不差,相比于各地義軍,總壇的力量確實有些偏弱,或許咱們是該增強一下總壇的力量了。”

韋一笑道:“可是當今天下,南方各地基本已為各路義軍占據,而北方元庭依然控制嚴密,咱們要打下自己的地盤,又當從哪下手?”

眾人聞言都是眉頭微皺,顯然這個問題并不好回答。若是在北方選地盤,北方元軍依然強盛,打下了,也未必守得住。若是在南方選地盤,那就只能從各路義軍的手里搶,但這樣做,就失了大義的名分。

就在眾人為難之時,門外突然傳來了銳金旗副旗使吳勁草的聲音:“教主可在?屬下吳勁草有要事來報。”

莊錚起身開門,將吳勁草迎進門來。

慕容燕道:“又出什么事了?”

吳勁草道:“鳩州來報,徐壽輝手下的部將陳友諒起兵反叛,攻陷鳩州,殺徐壽輝,隨即登基稱帝,國號漢,改元大義。”

“什么?”眾人皆起身驚叫,面面相覷。不想剛收到了韓林兒的死訊不久,就又收到了徐壽輝的死訊。數日之間,東西兩路義軍的首領先后被人害死。

鐵冠道人嘆道:“看來教主所料不差,隨著天下局勢的轉變,各路義軍的野心果然越來越大。”

韋一笑道:“這陳友諒原是丐幫的長老,還是成昆的徒弟。上次他設計本教,還沒有找他算賬。這次他又如此,可不能再放過他了。”

范遙道:“剛才還說無處下手,現在不就有了嗎?”

殷天正道:“范右使是說……”

范遙點頭道:“這陳友諒是本教叛逆,咱們攻打他,任誰也說不出不是來。”

楊逍道:“這卻是一個好機會,教主意下如何?”眾人皆看向慕容燕,等他拿主意。

慕容燕環視著眾人,道:“傳我號令:說不的大師前往應天,營救廖兄弟出險;其余人等隨我前往江州,捉拿陳友諒。”

“是。”眾人齊聲應命。

轉日,慕容燕率領楊逍、范遙等人并五行旗離開少林,南下江州,只說不的一人趕往應天。近年來明教聲勢大盛。五行旗各旗相應擴充,五旗合在一起,足有近十萬人。這些人隸屬于明教總壇,不歸朱元璋、徐壽輝等指揮。

慕容燕率大軍南下,不日便進入了原徐壽輝的地盤。陳友諒是丐幫出身。徐壽輝手下的兵將對他認同感本就不強,兼之他背主反叛在先。所以沿途的守將聽聞慕容燕是討伐叛逆而來,皆開城請降,已做前驅。慕容燕對這些將領好生安撫,言此次討伐,只殺陳友諒。余者不究。

慕容燕一路行來,一仗未打,便抵達了江州。江州是陳友諒的都城,早已被他經營的鐵桶一般,城中守將皆是他的心腹。斷無反戈投降之理。慕容燕也不抱僥幸,當下在城下安營扎寨,全軍休息一日后,第二天一早便開始攻城。

江州城下,只見五色旌旗招展,五行旗眾頭裹五色頭巾,整齊排列在城下,陣中一片肅殺之氣。城上守軍也是嚴陣以待。突然,城下旌旗一揮,五行旗眾吶喊著沖向城池。城頭的守將立刻做出反應。厲聲嘶吼著:“放箭!”一時間城頭上箭如雨下,不斷的有五行旗的人被射倒,但更多的人沖到了城墻下。

五行旗眾豎起了云梯,開始蟻附攻城。而城上的守軍也開始用落石、撐桿、金汁等防守。只見不斷有人被石塊砸下,不斷有云梯被推倒。但五行旗眾毫不畏懼的繼續進攻。終于,有人攻上了城頭。雖然很快就被趕了下來,但隨著時間推移。攻上城頭的次數越來越多,城頭上的戰勢開始呈現膠著狀態。

就在雙方相持不下時。一群巨木旗教眾抬著十來根千斤巨木奔著城門沖了過來。城上守將看到后,急令放箭阻止。但城頭上戰勢正激烈,根本組織不起太多的弓箭手來防御,只有稀稀拉拉的箭只射了下來。偶有抬巨木的教眾被射到,旁邊也立刻有人補上。

就這樣,十來根巨木被抬到了城門前。突然間一聲吆喝,十來根巨木同時拋擲出手,撞在了城門上,只聽轟隆一聲巨響,城門登時被砸的四分五裂。城外明軍大聲歡呼,士氣大振。城內守軍立刻組織兵將在城門防守。跟隨在巨木旗之后的,是烈火旗和洪水旗,他們每人手里拿著一個噴筒。“放!”只聽一聲令下,火焰、毒水齊發,城門的守軍立時死傷狼藉,狼狽而逃。接著以銳金旗先鋒,城外明軍攻進了城門。

江州城內,漢皇宮,陳友諒正在和太師鄒普勝、丞相張必先商議應對城外明軍的對策。突然得報:“明軍已攻破北門,攻進城了。”

“什么?!”陳友諒驚叫而起,突然頭腦感到一陣眩暈,身子搖晃了一下,跌坐在椅子上。

張必先急忙叫道:“陛下,咱們快走。”

陳友諒嘆息道:“事到如今,朕還能到那里去?”

鄒普勝道:“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陛下斷不可灰心喪氣。”

陳友諒振奮道:“不錯,只要朕人還在,就總有東山再起的那一天。太師,多謝你點醒了朕。”

鄒普勝連道:“不敢,不敢。”

當下,陳友諒便帶著自己的隨從親衛離開皇宮,奔南城門而去。得到南城門,陳友諒的親衛大叫道:“陛下在此,快開城門!”守在南城門的兵丁急忙將城門打開。

陳友諒一馬當先,策馬馳出。

陳友諒剛率隊奔出城門,只聽轟的一聲大響,塵土飛揚,城門口地面突然陷落,露出一個徑長三四丈的大洞,陳友諒及其親隨全部落入洞中。

在城門守軍的驚呼聲中,大洞四周泥土紛紛跳動,鉆出一個個頭戴鐵盔、手持鐵鏟的漢子來。厚土旗掌旗使顏垣越眾而出,道:“陳友諒,我已經恭候多時了。”原來厚土旗早從遠處打了地道,在除北門外的其余三座城門前挖了大洞,就等陳友諒自投羅網。

陳友諒被捉后,城內守軍士氣盡消,江州城很快便平定了下來。

漢皇宮內,慕容燕高居其上,左右二使、兩法王、四散人、五旗使等分列左右。

慕容燕下令道:“帶陳友諒上來。”

不一會兒,陳友諒便被五花大綁的被推上殿來。

慕容燕道:“陳友諒,你屢次三番的設計本教,事到如今,你還有何話說?”

陳友諒道:“成王敗寇,還有什么可說的?要殺便殺,那來那么多廢話。”

慕容燕道:“既然你有此覺悟,那我也就不多說了。推出去,斬了!”

左右當即把陳友諒帶了下去。片刻后,底下便將陳友諒的人頭呈了上來。

慕容燕看過后,命人將陳友諒安葬。隨后道:“陳友諒已然伏誅,下一步,咱們就應當鞏固地盤了。短短時日內,連換了兩位首領,下面一定人心惶惶。所以我想請諸位再辛苦一下,分赴皖贛各地,安撫人心。”

當晚,慕容燕在江州城中大擺慶功宴,犒賞將士,江州城中滿城歡呼。次日一早,楊逍等便分赴各地,安撫原徐壽輝手下的將士。因徐壽輝手下的將士大多是明教出身,對總壇本就信服,所以楊逍等到處,各地守將紛紛歡迎,表示服從總壇領導。不過半個月功夫,原徐壽輝的地盤就盡皆平定。

如果您中途有事離開,請按CTRLD鍵保存當前頁面至收藏夾,以便以后接著觀看!

如果您喜歡,請,方便以后閱讀最新章節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有什么建議或者評論,請發表。


上一章  |  縱橫在金庸世界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