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經到了華山上,王風也不著急上去。于是陪著中年人父子兩人,慢慢的一邊欣賞著華山的景色,一邊聊著天。
大部分都是,中年人再說,王風不是的發表一下意見。不知為什么,這個淳樸的中年漢子,格外有興致,一路上滔滔不絕,不斷的訴說著。訴說著華山,以及華山上的華山派。
從中年人的話中,王風了解到這個中年人名字叫王忠,是山下王家村的人。依靠華山生活,世代生活在華山腳下,已經有上百年了。他們大多時候,以種地為生,不過空閑的時候,也客串一下挑山工,掙點零花錢。
另一邊,隨著中年人的訴說,王風的臉色也變化不定。此時的王風后背猛然出了一陣冷汗,這確實嚇得。
話說,山下的村子與王風可是大有淵源。這本就是王風這具身體原先所待的村子,現在聽到這個中年人的訴說,王風也知道了她叫王家村。結合自身的情況,王風心中一驚的同時,也不由一陣慶幸。
你道為何?卻說,當時王風被岳不群帶到了山上,當時,岳不群可是問過他的名字,自己當時也沒有細想,直接說出了自己原本的名字。以岳不群那多疑的性格,即使當時沒有下去調查,但是在自己后來表現出異于常人的天資后,肯定是下山調查過。
不知道是天意,還是巧合。幸虧這具身體原本就姓王,至于名字,當時村子里的人很多人都命喪強盜的手中,再加上誰都不會去仔細的記一個四歲孩童的姓名,當時這股危機就這樣被他無知無覺得躲了過去。
與此同時,他也知道,為什么這個中年人會帶著自己的孩子,上山拜師。原來卻是華山派與華山派周圍的村莊。其中不但是佃戶與地主的關系,同時,這些村莊還是華山派弟子的主要來源。
了解到這些的同時,王風也不斷的感嘆華山派的底蘊。明白華山派兩百年來風雨不倒,集聚的底蘊不容小覷。
大門大派通常會擁有很多的耕地,但是你不能讓這些武林高手去耕地吧。所以便會有很多的佃戶依托著這些門派生存,久而久之,這些依靠著門派耕地的佃戶,形成一個個村落。門派將耕地租給這些村民耕種,等到收成時。抽取地租。
同時,門派也會在周圍這些村落中,挑選弟子,以此來補充新鮮的血液。這種方式,少林寺做的最成功。以前的華山派也是這種方式。
教授門派弟子,不是培養殺手。絕對不是找一群孤兒,培養一下就可以得到他們的忠誠,現實不是。
要知道,就是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其中的孤兒生活的也是非常困苦,更別說,動不動就餓死人的古代。為了生存,這些孤兒很小的時候就了解到了社會的殘酷。生存的壓力。社會的黑暗,是這些孤兒大多都有一些心里問題。不管如何,這些都是隱患。
已經將華山派藏經閣完全背下來的王風,對于這些武林門派有自己的理解。在他的印象中。這些門派就像是現代社會中的學校,門派教導你讀書識字,教導你做人的道理。教導你立世活命的武藝。
不同的是,想要拜入這些門派,你就要簽一個合同,習武有成后,你要為這個門派工作,一直到死。
話說,不但管你學習,還包分配,這種好事哪里找。
可以說,這種模式下,每一個門派培養的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絕對不是什么死士。
人心多變,誰都不可能保證別人永不背叛,那么相對于無牽無掛的孤兒來說,這時世世代代生活在身邊的人,便是這些大門派最好的選擇。
不管如何,他們的家在這里,他們的親人在這里,他們在要背叛時,都要考慮一下他們的親人,這種情況大大的降低了背叛的可能性。
這便是,這些門派多年來總結出的生存之道。即使是,王風也忍不住生出感嘆,心底由衷的佩服。
華山派成立至今已經兩百年了,底蘊深厚,周圍的村落依靠華山派生活,可以說兩者之間關系錯綜復雜。
可能在華山派的先輩中,便有下面村子的人,甚至在下面的村子中,可能也存在華山派以前的的弟子。兩者之間,可以說是打斷骨頭,連著筋,關系復雜。
這便是華山派的底蘊,除了藏經閣的的那無數的典籍外,這周圍的一切便是華山派的底蘊。
修煉武功,不想修仙成道那樣對資質要求嚴格,但是想要有大作為資質是必不可少的。
大門大派不只有真傳弟子,還有很多的雜役弟子,這些雜役弟子全是被檢測出,自身的資質不行,不過他們心有不甘,對于練武還抱有幻想,便被留下來做一些雜役,同時傳授一些粗淺的武功。
華山派自然也不例外。兩百多年來,雜役弟子,累積到了一個驚人的數量,這些雜役弟子,自然不可能一直留在華山派。等到他們稍有身手后,便會下山。
這批數量驚人的雜役弟子,大部分全都分布在華山派的周圍,因為自身有些武力,所以這些人,在當地便會有一些威望,他們便是華山派勢力的華山派的蔓延,同樣也是華山派的底蘊。
招收雜役弟子,華山派只不過付出了一些粗淺的武功,但是他們得到可是整個勢力的根深蒂固,可以說華山派并不是無根之萍,他們與當地的百姓,牢牢地綁在一起。
在王風看來,華山派兩百年來,最重要的收獲,不是什么神功絕學,而是這些錯綜復雜的關系網。
不過,這在王風看來,這種關系還可以更加的牢固。
看著身邊中年漢子雙眼中崇敬的眼神,以及小孩雙眼中向往的目光,王風知道,華山派已經刻入了這些人血脈的深處,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而這些,便是王風實施自己計劃的基礎。(未完待續。。)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