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字號:
選擇背景顏色:
正文
本章節來自于
上文書講到李傕派遣舊御林軍三千,護送天子歸弘農。
天子鑾駕行至霸陵。
經河橋,忽聞金鼓齊鳴,喊聲大作。
卻見無數軍兵現身橋上,攔住車駕:“來者何人?”
侍中楊琦策馬而出,問詰道:“天子至此,汝等謀反耶?”
軍中有二將出而言道:“吾等奉了郭將軍軍命,把守此橋,以防奸細。汝即云此乃圣駕,吾須親眼見帝,方可信汝!”
楊琦退至獻帝車駕前,高揭珠簾。
獻帝遂登上車轅,高聲下諭:“朕躬于此,卿等何不退去?”
眾將見獻帝登車,皆拜倒于地,高呼萬歲。
禮畢,他們分立于兩旁,放車駕過橋。
待天子遠去,二將方回報郭汜:“將軍,天子車駕向華陰而去。”
郭汜大怒:“吾正欲哄過張濟,以劫持天子再入郿塢,汝等如何擅自放過?”言畢,竟斬二將,引兵追殺過來。
車駕未到華陰縣,身后便喊殺聲震天,隱隱傳來:“留下車駕,饒爾等不死!”
天子聞之,幽然而泣,遂告諸大臣:“方離狼窩,又逢虎口,該如何是好?”眾大臣皆失色于面。
眼看賊軍越來越近,甚至有大臣意欲捆了天子,以換生路。
就在這危急時刻,卻聽見前方一聲炮響,前方山下鼓聲乍起,沖出一將,當先一面大旗,上書四個大字——“大漢楊奉”。
原來,楊奉自從被李傕打敗,便與宋果引軍屯于此山。
天子車駕至此,他一得到信報,立刻盡起兵馬,前來保駕。
卻說楊奉引兵馬數千殺了過來。
先拜見了天子,他使宋果護送獻帝與大臣入華陰,自引兵馬來戰追兵。
當下列開陣勢,郭汜麾下驍將崔勇縱馬于前,高聲斥責楊奉:“反賊楊奉,還不出來受死?!”
楊奉大怒,回頭對陣中言道:“公明何在?”
卻見一員悍將,身高八尺余,虎背熊腰,手晃動開山大斧,緊打坐下驊騮馬,飛奔而出,直取崔勇。
眼看大斧砍來,崔勇慌忙舉兵器格擋。
哪知對手武力太高,力氣太大!
這一斧竟然將崔勇從馬上砍了下來。
見崔勇落馬,那悍將欺身而上,哈腰揮斧,竟將崔勇頭顱砍下。
楊奉趁機揮軍掩殺過來,郭汜軍兵大敗,退去二三十里。
見敵軍退去,楊奉遂收兵,來見天子。
天子大喜:“卿救朕躬,功勞不小。今加封汝為蕩寇將軍,日后再行獎賞!”
“謝主隆恩!”楊奉頓首拜謝。
獻帝又問:“適才斬賊將者何人也?”
楊奉遂引那悍將來見天子,拜于車下:“此人河東楊郡人,姓徐,名晃,字公明。”
天子看其英武,遂此其校尉一職,以慰其勞。
就這樣,楊奉、宋果二人保天子暫居華陰。
次日,郭汜親引大軍殺來,從八面將華陰包圍。
徐晃引兵而出,上陣拼殺。
奈何楊奉、宋果兵馬太少,被郭汜兵馬團團圍住。
正與危急之中,忽然東南方向上喊殺聲大震,一稍兵馬掩殺過來。郭汜軍兵陣勢已亂,賊眾四散潰逃。
楊奉、徐晃乘勢揮軍掩殺而出,再次擊敗郭汜。
那軍馬首領來見天子,卻是國舅董承。
見國舅,天子哭訴前塵往事。
董承言道:“陛下勿憂。臣與楊、宋二位將軍誓斬此二賊,以靖天下矣!”
天子遂轉憂為喜,告三人早赴東都。
是夜,楊奉、董承護衛著天子車駕,前往弘農。宋果引本部兵馬斷后。
話說郭汜大敗而歸,恰逢李傕引兵馬趕來,遂言道:“楊奉、董承救駕往弘農去了。若是立腳得牢,必然布告天下,令諸侯伐我等。則三族不保矣!”
李傕遂言道:“今張濟兵據長安,未可輕動。我和你乘間合兵一處,至弘農殺了漢君,平分天下,有何不可!”
正所謂: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在共同的利益面前,二賊再次聯手。
李傕使侄子李蒙為先鋒,攻打宋果。宋果不敵,為李蒙所殺。
沿途無阻,李傕、郭汜驕橫慣了,指使軍士于路上劫掠百姓,所過皆空。百姓聽聞李、郭軍馬趕至,紛紛望風而逃。
楊奉、董承知宋果戰亡,賊兵又至,遂回兵與二賊戰于東澗。
郭汜、李傕兵馬眾多,遠超楊奉、董承。
因徐晃厲害,二人盡驅兵馬攻來。只見李傕兵馬自左面攻出,郭汜軍士從右面殺來,漫山遍野盡是他們的軍士蜂擁裹殺而來。
楊奉、董承大驚,引兵死戰,使徐晃保護天子與皇后,落荒而走。至于那百官與宮娥,符冊典籍,一應御用之物,盡皆拋棄。
見李傕、郭汜追逼的厲害,董承與楊奉商議,請了天子密旨,急招河東白波賊相助。白波賊首領韓暹、李樂、胡才皆乃占山的大王、qiangjie的行家,一個個都是唯利是圖的家伙。見天子赦罪封官,焉有不到之禮?
卻見他們盡起本部兵馬,呼嘯而來,與董承、楊奉兵馬合擊郭汜、李傕。
郭汜知曉白波軍底細,假以敗退,使軍士棄衣服物件于道。白波軍見利忘義,爭相取之,隊伍混亂。時,郭汜引軍殺回,大敗白波軍。
董承、楊奉見白波軍戰敗,拼死保駕退走,直奔黃河岸邊。
忽然,白波軍將領韓暹引眾而來,稟報楊奉:“將軍,胡才戰死,李樂降敵!”
“將軍大義,吾等知之。”楊奉遂納韓暹。
時下天寒地凍,黃河水透骨冰涼。
楊奉使韓暹尋船。
良久,韓暹方回,只得數葉扁舟。
好容易渡過黃河,卻聽到岸邊一陣鼓聲響起,喊殺聲從岸上傳來:“留下車駕,郭汜、李傕在此!”
識得是李樂假扮,楊奉言道:“漢化者李樂也!公明斬之!”
徐晃得令,縱馬上前,一斧將李樂斬殺。李樂軍頓時大亂,四散奔逃。
楊奉、董承和韓暹匆匆護送天子起駕。
進河內,太守張揚引眾相迎,獻上錦緞佳肴,侍奉天子。
次日,天子擺駕歸洛陽。
洛陽早已敗落,宮廷樓閣盡皆燒毀,街市荒蕪,滿目皆是蒿草,宮院中只有頹墻壞壁。偌大城池,空巷無人,百姓遷徙只余百家。
天子遂使楊奉、董承打理下處,居于棚屋。
百官朝賀,皆立于荊棘之中。
獻帝問百官:“太尉楊彪、大司農朱雋何在?莫不成亡于戰事?”
百官言道前事以復。
忽有士兵來報:“李傕、郭汜追兵又來!”
天子大驚。
楊奉勸慰天子,自引兵欲出。
董承言道:“城郭不堅,兵甲不多,戰如不勝,當復如何?不若且奉駕往兗州避之。”
天子從其言,遂起駕離開洛陽,望兗州進發。百官無馬,皆步行相隨。
離開洛陽,車駕行走不到一箭之地。
忽然前頭塵煙蔽日,金鼓宣天,不知何處兵馬疾馳而來。
天子頓時嚇得戰栗不已,言語不能。
就在這時,兩匹快馬疾馳而來。
當前一人依然老邁,卻是健碩不減少年時。不是旁人,正是太尉楊彪。
楊彪行至天子車駕前,下馬參拜:“陛下,老臣救駕來遲,萬望恕罪!”
天子見是楊彪,這次安心,言道:“朕幾經生死矣!”
楊彪引隨行者來見:“陛下,此乃曹將軍麾下悍將夏侯敦夏侯元讓。”
“臣參見吾皇萬歲,萬萬歲!”夏侯敦跪地叩拜。
“愛卿平身!”天子賜他平身,遂問道,“曹愛卿何在?”
“曹將軍盡起山東之兵,應詔前來。因聞李傕、郭汜進犯洛陽,故使某為先鋒,引shangjiang十員,精兵五萬,前來保駕!”
天子感慨道:“曹將軍真乃社稷之臣也!”
少頃,兵馬趕到,夏侯敦又引見許褚、典韋等參拜獻帝。
楊彪遂請天子還駕洛陽。
重回洛陽,天子于陋殿見諸將。
夏侯敦使兵馬屯于洛陽外,安營扎寨。
次日,曹操引曹仁、曹洪、李典諸將趕到,入城來見天子,叩拜于殿前。
天子賜其平身,宣喻慰勞。
曹操言道:“臣向蒙國恩,刻思圖報。今傕。汜二賊,罪惡貫盈;臣有精兵二十余萬,以順討逆,無不克捷。陛下善保龍體,以社稷為重。”
感其救駕之功,天子冊封其為司隸校尉、假節鉞、錄尚書事。
曹操搖身一變,掌了朝中大權,開始行使丞相職權。
卻說李傕、郭汜知曹操兵到,故合在一起商議。
李傕言道:“曹操遠道而來,勞軍疲頓。我等當速戰速決!”
“善也!”郭汜從其言。
次日,李傕使侄子李暹、李別引兵馬攻打曹操。
曹操見李傕兵馬盔不正,甲不齊,冷笑不止,言道:“這些雜寇竟敢與某精兵相抗?!仲康,吾予汝五百虎豹鐵騎,可敢沖其陣乎?”
許褚無不蔑視的說道:“主公高看這廝了!某只需三百鐵騎足矣!”
典韋在一旁言道:“某只需二百足矣!”
聽罷,曹操大笑,言道:“吾予你二人各一百五十名虎豹鐵騎。汝二人殺足千人方可回陣!”
“諾!”二人答應一聲,這便要出陣。
曹操卻言道:“吾設一炷香,香滅前歸來者,皆有獎賞;先歸來者,重賞。”
(泊星石書院)
(快捷鍵:)
(快捷鍵:→)
僅代表作家本人的觀點,不代表網站立場,內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處理!
,,,內容來源于互聯網或由網友上傳。版權歸作者一杯清茶苦咖啡所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聯系我們,我們將支付稿酬或者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