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且說董卓逃到滎陽地界,太守徐榮引隊出迎。
見徐榮身材魁梧,兩旁戰將凜凜,李儒向董卓獻計:“丞相新棄洛陽,當防范后面的追兵。現在可以使徐榮引兵埋伏在滎陽城外山塢一旁,若有軍馬追來,可竟先放過;待我這里殺敗,然后截住掩殺。可令后面的追兵不敢在來追趕。”
聽此言甚善,董卓大喜,從其言,又使呂布引精兵斷后。
董卓遠去,呂布從李儒建議,使李傕、郭汜二人各引兵藏匿于兩旁,自引大軍攔于大道中央。
不多時,曹操引兵馬趕來。
呂布大笑,言道:“果然不出李儒所料也!”遂使兵馬列陣,縱馬而出,擋住曹操去路。
曹操縱馬來到兩軍陣前,高聲喝罵:“逆賊,爾等竟敢劫遷天子,流徙百姓,將欲何往?”
呂布回言反擊,大聲罵道:“背主懦夫,何得妄言?”
曹操身后大將夏侯敦大怒,縱馬挺槍,直取呂布。李典、樂進恐夏侯敦不敵,緊隨其后跟上,三人合戰呂布。
戰不過數十合,董卓驍將李傕引一支軍馬,從左邊殺了出來。
曹操急忙派遣夏侯淵迎敵。
夏侯淵剛剛過去,右邊又傳來喊殺聲。
只見董卓驍將郭汜引兵馬殺到,曹操急忙前曹仁引兵拒敵。
三路兵馬近十萬眾,勇不可當。
夏侯敦三人終不是呂布的對手,敗下陣來。
呂布引鐵騎沖殺過來,曹操大敗,引兵朝著滎陽逃去。
行至滎陽城外一荒山處,曹操使諸將聚集殘兵,正欲埋鍋造飯,卻又聽到四下里喊殺聲驟起,鼓聲震天。
卻是徐榮伏兵盡起,將他們圍了一個水泄不通。
曹操慌忙上馬,奪路而逃,正遇徐榮,不敢交戰,撥馬便走。
徐榮取弓搭箭,射中了曹操的肩膀。
曹操帶箭狂奔,諸副將兩旁涌來,卻被徐榮兵馬迫退。夏侯兄弟與曹仁、曹洪等眾將只得擁曹操上山,做困獸猶斗。
見敵人上山,徐榮據守山下。
曹操望天嘆息,言道:“天欲亡我!竟讓我落入此般地境!”
聽他言語悲切,曹洪言道:“洪愿為公破開重圍,逃出生天!”
曹操攔住他,說道:“敵將麾下軍馬頗眾,我等如何能夠逃出生天呢?”
“孟德何必如此自擾,待我與子廉同去引開敵軍,妙才與子孝等人護送你闖出重圍豈不為妙?”夏侯敦在一旁說道。
曹操剛要說話,一旁的夏侯淵叫道:“你們快看!”
眾人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見夜幕之下一隊兵馬急速趕來。
哪里來的兵馬?
書中代言,劉備聽從了陳登的建議,走小路來攔截董卓,卻不成想,道路近了一些,卻是十分難走,影響了行程。
這才趕到這里,劉備便從探馬的口中得知曹操被圍在了山上,立刻引兵馬來救。
先頭部隊乃是華雄、吳敦二人。
兩人所部兩千余人,沖到山下。
徐榮縱馬攔住,見是華雄,高聲斥責:“華雄,主公對你不薄,因何背叛?”
“何為背叛?董卓行叛逆之事,挾持天子,肆意殘殺朝臣,依然犯下了滔天大罪。汝不思棄暗投明,竟然死不悔改、助紂為虐。你有何資格斥責我等?劉使君經營下邳,百姓歸心,天下共睹。吾不悔矣!”華雄反言相譏。
深受董卓重恩的徐榮可不這樣認為,擺刀上前,直取華雄:“背叛者的說辭都是這樣!今日,某便替主公將你拿下!”
“大言不慚!”華雄擺刀相迎,便與徐榮戰在一起。
徐榮也是董卓麾下的一員猛將,掌中大刀足可開山破石,勇武非常。
他與華雄相互之間都知道底細,所以打起來更似比武較量,一時間難解難分。
山上的曹操看到山下打了起來,叫道:“是救兵!我們得救了!”
倒是夏侯淵眼尖,叫道:“那不是華雄嗎?”
“什么華雄?難道是劉備的兵馬趕來了!”曹操知道劉備納降了華雄。
夏侯敦言道:“我們是不是現在攻殺下去?”
“不必!看看再說!”
作為歸降后的第一戰,華雄十分看重這一戰。
憑借對徐榮的了解,他知道自己想要取勝,不能急于一時,畢竟對手成名多年,刀法絲毫不比自己差,更何況自己前番被關羽所傷,身上還有暗疾,難以發揮全部的能力。
所以,他以刀法與徐榮攻殺,并沒有急于硬碰硬的對殺。
徐榮可不想與他久戰,本想捉拿了曹操,解去向董卓請功,怎奈這時來了一個華雄!他害怕夜長夢多,所以攻殺起來更顯凌厲,奈何對方是個熟悉自己的同僚,一時間還難以見功,不由得著了急。
可是他干著急沒有用呀!這個華雄也太狡猾了,似乎吃定了他一樣,就是這樣一刀快似一刀的攻來,不挨邊的掃過。
兩人大戰了百十余合,依然不分勝負。
這時,劉備的大部隊趕到,劉備引關羽、張飛等來到兩軍陣前。
見華雄與對方大戰多時,劉備對關羽言道:“云長,華雄身上有傷未愈,不宜久戰。你上去替他下來!”
“遵命!”關羽答應一聲,縱馬來到兩軍陣前。
“呀呔!對方戰將快快報上名來,關某刀下不死無名之鬼!”關羽揮刀架起徐榮的大刀,使華雄抽身,大聲說道。
“某乃滎陽太守徐榮是也!”徐榮說道,“看公面容,想必便是劉使君麾下的關羽關云長了!”
“正是某家!”關羽甩開徐榮的大刀,單手提著冷艷鋸,一手捋著胸前長髯,瞇著丹鳳眼說道,“某觀公天庭飽滿,乃是正義之士,因何在董卓麾下助紂為虐乎?”
“戰便戰,莫要多說!”徐榮是鐵了心追隨董卓,任誰也勸說不回頭了。
“也罷!某敬重汝之忠義,便讓你三刀。三刀之后,若是不幸被某斬殺,還請公莫怪關某!”關羽言道。
早知關羽武藝高強,徐榮見其托大,心中不由得小心起來。
果不其然,關公讓過徐榮三刀,口中喊了一聲:“三刀已過,徐公小心了!”
只見關羽刀法驟變,裹帶風聲向他劈了下來。
徐榮趕緊舉刀相迎,向外格擋,哪知那刀上傳了一股舉刀的沖力,震得他膀臂發麻,虎口陣陣撕裂的感覺,胸口竟然一悶,咽喉發咸。
“哇”的一聲,一口鮮血噴出,噴了關公一身。
關公一刀劈完,一刀又至。
沒想到徐榮噴血,這一刀竟然看向徐榮腰際,想要收手已經來不及了。
好個關公,向后一扯身,竟然將長刀往懷中拉了一尺五有余。
饒是如此,冷艷鋸的刀尖也劃過了徐榮的腰部。
“哎呀!”一聲,徐榮滾鞍落馬。
關羽身后有士兵沖上來,便欲擒拿徐榮。
卻聽關羽大聲喝止:“退下!”
只見關公將冷艷鋸掛在得勝鉤上,翻身下馬,來到徐榮面前,攙了對方起來,說道:“關某失手,傷了徐公。”
“公莫自責。兩軍交鋒,死傷天論。”徐榮絲絲摁住傷口,勉強說道。
看到徐榮腰部受傷頗深,關羽說道:“徐公傷重,我軍營中有隨軍郎中,可為公醫治。”
失血過多,徐榮臉色有些蒼白。
這時,劉備帶著郎中趕了過來:“徐公切莫亂動,讓這郎中為你療傷。”
徐榮見劉備過來,心中頗為感動。
郎中趕緊為他進行包扎、止血。
饒是如此,徐榮幾乎不能站立。
徐榮使副將引兵馬返回滎陽,告辭了劉備、關羽等人,在親衛的護送下歸隱山林。
于是,曹操獲救。
再說洛陽廢墟中的一眾諸侯參拜之后,各自回寨。
是夜,孫堅軍士見建章殿南側的井中有五色毫光升起,急忙稟報孫堅。
孫堅立刻帶著四戰將,引了軍士,點起火把,下井打撈。
果不其然,從井中撈上一具女尸。令人奇怪的是,那女尸經久不腐:身著宮中嬪妃妝,項下懸掛一錦囊。
孫堅令人取下觀看,只見里面有一個朱紅色的小匣子,上面用金鎖鎖著。
開啟金鎖,打開小匣子,里面存放的竟然是一件玉璽,方圓四寸,上鐫五龍交紐;傍缺一角,以黃金鑲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拿起此玉璽,孫堅給四將觀看。
程普言道:“此傳國璽也。此玉是昔日卞和于荊山之下,見鳳凰棲于石上,載而進之楚文王。解之,果得玉。秦二十六年,令良工琢為璽,李斯篆此八字于其上。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風浪大作,舟將覆,急投玉璽于湖而止。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華陰,有人持璽遮道,與從者曰:‘持此還祖龍。’言訖不見,此璽復歸于秦。明年,始皇崩。后來子嬰將玉璽獻與漢高祖。后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將璽打王尋。蘇獻,崩其一角,以金鑲之。光武得此寶于宜陽,傳位至今。”
黃蓋在一旁說道:“聞十常侍作亂,劫少帝出北邙,回宮失此寶。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處不可久留,宜速回江東,別圖大事。”
孫堅大喜,遂說道:“汝等所言,正合吾意。明日便當托疾辭歸!”
五人商議已定,又密諭軍士勿得泄漏。
卻不知明日走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