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國帝王章十七 孟平涂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4)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十國帝王 >>十國帝王最新章節列表 >> 章十七 孟平涂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4)

章十七 孟平涂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4)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06日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類: 歷史軍事穿越歷史 | 我是蓬蒿人 | 十國帝王 
章十七孟平涂山擊劉信潞王三戰李德誠4

章十七孟平涂山擊劉信潞王三戰李德誠4

本是呈方陣殺下來的吳軍軍陣,隨著一排排將士倒下,軍陣出現許多凹陷的缺口,如同一排牙齒,每間隔一顆就少掉一顆。

而沒有受到弩矢照顧的吳軍,面對的自然是唐軍的盾搶陣。順山坡往下殺敵,講究的是攜勢沖殺,與騎兵沖陣有異曲同工之妙,而若是攜帶的盾牌過多,擋在身前,難免極大妨礙行動,而若是持盾慢行,沖勢就要弱上不小。

吳軍攜帶的盾牌不多,所以給了百戰軍勁弩發揮的余地,但到底也有,撞上百戰軍槍盾陣時,吳軍都是以沖勢,將盾牌用身體狠狠撞在百戰軍大盾上。俯沖的優勢立即顯現出來,百戰軍的盾牌陣立即往后頓挫。

如是觀之,只要多撞幾次,百戰軍的盾陣非得支離破碎不可,而后吳軍就能趁勢殺入。

但百戰軍早有防備,持盾者將盾牌撐在地上,上身用肩膀死死抵住盾身,下身用腳跟抵住盾底,后腳則與身后甲士相互抵住,如此延伸,將士們最大限度分擔吳軍沖撞的壓力。

吳軍沖下來撞陣,盾牌當然不是拖在地上,此時他們撞陣過后,百戰軍將士看準時機,盾牌后伸出鉤鐮,刺進吳軍盾牌底部,而后勾住吳軍腳跟回拉,只聽見一聲聲慘叫,失去腳的吳軍持盾手,立即就栽倒下去。

他們栽倒,盾牌自然就穩不住,百戰軍訓練有素,自然不會放過這等良機,持盾手頂著盾牌前進,將歪斜的吳軍盾陣撞開,與此同時,鉤鐮在下、長槍在上,接連刺向吳軍將士。

尋常甲胄,能防遠距離弓箭,能防橫刀砍劈,但絕對防不住長槍突刺。撲哧撲哧的聲響中,長槍猛地戳進吳軍將士身體,又猛地抽出,帶出一大片鮮血,若是長槍上有倒刺,除卻能帶出血肉外,還能將對方的腸子都勾出來。

趙弘殷跟在盾牌手后面向前進,腳下一滑,差些摔倒,原來是踩到了一截腸子,看到鮮血中的腸子里擠出來的黃白之物,他忍住惡心,橫刀刺下,將那還未咽氣的吳軍刺死。

眼看軍陣已經前進數步,趙弘殷的雙目悠然一凜。

持盾的將士,都是虎背熊腰的勇猛之士,如若不然,在對方攜勢下撞時,根本穩不住陣腳,同理,吳軍持盾者,和大盾后本要最先殺進來的軍士,也必定是勇士。

因為百戰軍早有準備,在吳軍殺將出來時,變陣迅速,穩住了陣腳,反擊得當,鉤鐮、長槍、大盾相互配合,很快就殺進了吳軍陣中,吳軍當中的猛士,首當其沖被殺傷許多。

“開盾!殺上去!”趙弘殷后頭望了一眼身后的軍陣,在持弩將士分向兩翼之后,后面的軍陣將士,立即快速沖上前,如同身連頭、腿連身、腳跟腿,原本薄弱許多的小陣,立即前后連接在一起。以隊、都為單位的軍陣,彼此連接充實,立即變向以幾百人為單位。看準時機,趙弘殷立即大吼一聲。

得他號令,大盾側開,長槍、鉤鐮快沖兩步,將鋒刃狠狠刺進吳軍將士身軀,而后,長槍手、鉤鐮手身后的橫刀手,快速沖上前,將面前的吳軍斬殺。

后面的吳軍連忙反擊,沖上前來,而這時,橫刀手并不戀戰,反而后退一步,而長槍手、鉤鐮手再度突進,兵刃狠狠刺出,戳進沖上來的吳軍將士身體,低著他們后退。

長槍、鉤鐮長,收回兵刃再出擊的時候,很有大片空檔時期,而這往往是對手反擊、近身的時候。長兵一旦被短兵近身,就完全沒了一寸長一寸強的優勢,還會被一寸短一寸險的短兵,欺身殺死。

橫刀手復又向前,持刀斬殺面前的吳軍。

一個吳軍身手敏捷,見唐軍橫刀手沖出,率先一刀砍在唐軍身上,然而不等他露出喜悅之色,唐軍橫刀就刺進了他的身體,這名吳軍口吐鮮血,雙手握住對方橫刀,眼神落在方才自己落刀的地方,彼處并無鮮血涌出,甲胄上僅有一道痕跡,他不甘、茫然,最終無力的死去。

吳軍長槍兵叫著沖殺出來,持盾者又挺身而進,仗著自身力氣大,用盾牌擋住吳軍長兵,低著對方不斷后退。而后,己方長槍、鉤鐮復又殺出。

吳軍原是攜勢沖下,本想勢如破竹,將唐軍殺退,逼得對方轉身逃跑,然后追著他們殺向山下,在他們背后收割他們的生命。卻不曾想,戰事遠不是他們預料的那樣,戰況大相徑庭,現在反而是他們在被擋住攻勢后,又被殺得步步后退。

山坡上的將士,一旦沒有了俯沖之勢,本身就會命門大開、破綻百出。山坡下的將士,只需要矮身去攻擊他們的下盤,他們就有大麻煩,更何況此時百戰軍還有大盾護身,戰法又這樣有條不紊、鋒利無比,吳軍如何施展得開、抵擋得住?

甚么是精銳,精銳與非精銳,到底有多大差別?

不是殺過人的將士,都叫精銳,不是經歷過戰火的軍隊,都叫精銳。

真正的精銳,除卻敢戰之外,還要能戰,還要會戰。

能戰,是指裝備精良;會戰,是指精于戰陣搏殺之道。

從這個角度上說,精銳作為一個衡量標準,它沒有上限。因為精益求精的路上,可供改進的細節永遠改進不完,這是一條沒有止境的道路。天下之大,沒有最精銳的軍隊,只有更精銳的軍隊。

真正的精銳之師,到了沙場上,就是巨大的殺人機器,冷血、無情、殘酷、無人能擋。

這樣的軍隊,本就不需多,也無法多。若能得十萬之眾,在冷兵器時代,便足以橫掃天下。

趙弘殷將眼前的頑敵殺倒,正好站在一塊凸出的石頭上,他左右觀望了一眼。作為將領,他必須時時密切注意戰場局勢。

左右的軍陣,雖然也有被吳軍撞破盾陣,殺入陣中的,畢竟不多,大勢上百戰軍仍是處在攻勢如潮的階段。且那突破盾陣,殺入百戰軍陣中的,不多久就會受到百戰軍反撲。

若是軍陣反擊不利,軍陣中的都頭、指揮使,就會率精銳、親兵殺出,強行扼制吳軍的進攻勢頭。若是都頭、指揮使戰死,而未能將對方殺敗,左右軍陣,就會分出驍勇之士,給予支援。

甚至切斷吳軍軍陣,將難啃的骨頭包圍在中間,步步蠶食之。

戰陣精妙,精妙無窮。

先前,百戰軍持弩者,將吳軍軍陣打殘時,殺傷殊多,便是有些許盾牌,吳軍最后也不敢正對百戰軍勁弩兵鋒,在付出慘重代價后,百戰軍勁弩面前,已經沒有吳軍——后面的吳軍,都慌忙奔向兩邊。

到得這時,小部分角弓弩仍舊持弩在手,多數弩手則收了弩具,抽出橫刀,欺身沿著山坡奔上。吳軍見百戰軍收了弩,連忙出來迎戰,被軍陣中的角弓弩又射殺許多后,連忙回避。

如是再三,兩者短兵相接。

最終,戰場變成了徹徹底底的近身肉搏。

近身陣戰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吳軍步步敗退,百戰軍步步推進。戰事越是往后,百戰軍前進的便越快。

涂山上沒有大片平地,吳軍的退路只有軍營。

終于,戰場上的喊殺聲驟然一震,在戰鼓的命令下,百戰軍全軍瘋狂拼殺,如潮而進,吳軍未聞軍令,卻不得不敗退而回。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


上一章  |  十國帝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