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道君第七十四章 吐蕃使團(10)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道君 >>大唐道君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四章 吐蕃使團(10)

第七十四章 吐蕃使團(10)


更新時間:2014年12月23日  作者:七月初三  分類: 歷史軍事穿越歷史 | 七月初三 | 大唐道君 
正文

每月兩次的朝會一般都會在宣政殿舉行,因為今天吐蕃使者要覲見高宗,要獻上他們的貢品,因此朝會的地方就改在了含元殿。

清晨,李弘在趙紅裙的服侍下穿上明黃團龍袍,又配上繡春刀,才離開了承恩殿,在陳恭和三十名親衛的隨行下來到含元殿前的廣場。

廣場上已經聚集了不少大臣,許敬宗和李績兩人也已經到了。

眾臣看到太子出現,就不由的上前向他問候。

自從李弘將賀蘭敏之送入長安縣衙的大獄之后,大家對他的看法改變了很多,再也不像以前一樣無視他的存在了。

等李弘走到許敬宗和李績面前時,許敬宗對李弘依然是言語恭敬,舉止很得體。只有李績在看到李弘時,不由的冷哼一聲,頗為不憤的說道,“殿下真是好手段啊!”

既然跟李弘撕破了臉皮,李績也不想再在李弘面前裝孫子了。

“英國公這話是什么意思,孤不懂。”李弘語氣冰冷的說道。李績是三朝元老不假,又是一個已過七十的老人不假,可既然他站在可自己的對立面,李弘也就不會再給他留什么顏面了。

“太子將吐蕃六百騎兵分配到南衙大營,難道就沒有私心?”李績沉聲問道。

這次吐蕃使團來長安城的目的是什么他很清楚,這次他們帶了六百騎兵相隨,意欲何為,李績同樣清楚。因此這六百騎兵就是一顆毒瘤,不管是放在哪兒,他們都是一個隨時會影響到大唐跟吐蕃使團之間關系的不穩定因素。因為這支騎兵很囂張,很野蠻,很沒有軍紀。

可李弘偏偏就將他們駐扎在了南衙大營。

李績是南衙大都督,南衙十六衛都受他節制,要是這六百騎兵在南衙大營鬧出什么亂子,他怎么能脫得了干系。

“有。”李弘不否認自己的私心,他直言說道,“孤的私心就是,利用南衙大營困住他們,不讓他們在長安城搗亂,禍害長安百姓。”

見李績就要反駁自己,他繼續說道,“英國公,你是南衙大都督不假,可你是大唐的南衙大都督,是大唐的英國公,南衙是大唐的南衙,孤將六百吐蕃騎兵駐扎南衙,能阻止他們干出很多傷天害理的事兒,難道這也有錯?難道這也有私心?”

李績臉色漲紅,當著這么多人面,李弘一個十四歲的愣頭青訓斥他一個七十歲的老人,他能受得了?就是高宗和武后也沒有這么對待過他。

“英國公乃一代名將,又是大唐軍神,豈能因為私欲而不顧大唐的利益,百姓的死活呢?”李弘朗聲吼斥道,“要是英國公真覺得孤這么做是因為私心,想陷害你,為了大唐的利益,為了長安百姓的死活,孤也就不否認!”

李弘這一番說的義正言辭,讓李績難以反駁。

李績被李弘的話氣得不輕,可他也不能當著這么多的人的面訓斥李弘,或者是對李弘下手,就只能狠狠的瞪了一眼李弘便轉身離開了。

見李績離開,許敬宗才低聲說道,“殿下,你這樣公然訓斥英國公,恐怕會讓陛下和娘娘生氣吧?”

“孤訓斥李績,許相高興嗎?”李弘低聲問道。

“老臣自然高興了!”許敬宗直言不諱的說道。常言說的好,一山難容二虎,李績只要在朝一天,許敬宗做了群臣之首。

今天李弘當面訓斥李績,就等于是狠狠的打擊一下李績在群臣中的威望。

他又怎么能不高興呢?

李弘喜歡的就是許敬宗的真小心性格,便哈哈大笑道,“只要許相高興就行!”

說完,他就大步走到了群臣的前面,站在了文臣第一排的位置上。許敬宗先是微微一愣,隨即他蒼老的臉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咚咚咚——”這是,早晨的鐘聲已經敲響。

“早朝——”繼而就聽到張德海的聲音傳遍了含元殿前的廣場。群臣依次跟隨李弘、許敬宗和李績等人走進了含元殿。

大家剛走進含元殿,高宗和武后就踏進了含元殿。

“參見陛下,參見娘娘!”高宗和武后走到玉階上時群臣跪拜道。

“眾卿平身!”高宗說道,就坐在了龍椅上,武后坐在了他旁邊早已準備好的椅子上,而一名小內侍也很熟練的搬了一張小凳子放在玉階下。

李弘隨眾人起身,就徑自走到玉階前的小凳子上坐下。這是他的待遇,高宗給他這個體弱多病的皇太子的待遇。

“眾卿可有事要奏啊?”高宗開口問道。

“陛下,前天晚上長安縣令崔源毒殺獄中囚犯,又畏罪自殺,而長安縣丞張博又因賀蘭敏之案而下獄,現在長安縣衙只有主薄駱賓王一人處理政務,微臣以為該立即指派新的縣令和縣丞上任,以免延誤政務。”許敬宗出列說道。

這是武后早就授意了的。

不然他堂堂宰相怎么會第一個開口說話呢?要不他第一個開口說話,被群臣反駁了怎么辦?豈不丟了面子嗎?

“許愛卿心中可有合適人選?”高宗問道。

其實,他知道這是李弘跟武后做的交易,人選早就被武后和李弘給瓜分了,才會問的這么輕描淡寫,只是想走個過場。

高宗這么一問,許敬宗立馬就說出了三個人的名字,縣令駱賓王、主薄范履冰,還有一個人的名字很陌生,叫魏元忠。

李弘雖然不知道魏元忠是誰?可是他清楚,能被武后信任提拔到長安縣丞位置上的人,絕對不是庸才。

因為這次的人事任命是武后跟李弘的利益分配,武后一方沒有意見,高宗為了支持李弘也沒有意見,群臣自然也就沒有異議了。因此只用一盅茶的時間,駱賓王的下令,范履冰的主薄就定下來了。

待這件事情一解決完,樂彥瑋就出列說道,“陛下、娘娘,昨日吐蕃使團已到長安,今日正在偏殿候著,是否召他們覲見?”

“宣吧!”高宗淡淡的說道。

他之所以來上這個早朝不就是因為吐蕃使團今天要覲見他嗎?

“宣吐蕃大使安來,副使桑鷹,格桑公主覲見!”張德海高聲喊道,他的話音一落,含元殿外又有太監重復道,“宣吐蕃大使安來,副使桑鷹,格桑公主覲見!”

片刻,就見吐蕃大使安來,副使桑鷹和格桑公主三人走進了含元殿。

“參見大唐陛下!”安來、桑鷹和格桑公主三人走上大殿便向跪拜道。他們只是參拜高宗,而沒有參拜武后。這讓武后很氣憤。李弘側頭注視武后,見她眼中閃過一絲怒色。

“三位愛卿平身!”高宗淡淡的說道。

安來、桑鷹和格桑公主三人起身,這才武后和李弘躬身施禮道,“參見娘娘,參見太子殿下!”

“三位愛卿不用多禮!”武后淡淡的說道,要是不仔細觀察她的神情沒有任何的變化,李弘對三人只是微微點了點頭。不過他倒是奇怪為什么格桑在走進大殿,看到他的一瞬間神色有點變了呢?至于變成什么了他說不清楚,只是有一天很明顯,就是格桑公主對他很關注。

“這是我國國王和大相的國書,還有這次覲見的禮單,還請陛下過目。”安來說完,就從桑鷹手中接過一個玉盒高舉頭頂。

張德海走下玉階捧起玉盒,又走上玉階,讓一名內侍捧著盒子,他將盒子打開取出兩卷錦卷國書遞給了高宗。高宗沒有看禮單,只是簡單的掃了一眼國書上的內容,就將國書遞給了武后。武后接過國書看了一眼,就眉頭微皺,等她看完上面的內容時臉色變得很陰沉,可見他在極力壓制自己內心中的怒氣。

“安大使,你們遠道而來想必很勞累,今日就先回去休息吧!晚上本宮和陛下在太極宮設宴為你們接風洗塵,至于國書上的內容,容我們討論之后再做答復,你看怎么樣?”武后語氣平靜的說道。

她心里就是再憤怒,再怎么厭惡安來和吐蕃使團,可作為大唐的皇后娘娘,該有的氣度還是要有的。不然依照武后平日里的性格,這份國書可能早就被她砸在安來的臉上了。

安來心里也也能清楚國書上的內容不是一次朝會就能解決的,就微微點頭道,“臣謹遵娘娘旨意!”

“太子,今晚上的宴會就由你全權親自負責,可不要出現什么差錯!”武后又向李弘說道。她前面這句話說的還很自然,可后一句話就有點棒殺李弘的意思。

不要出現什么差錯?

吐蕃人明明是來大唐搗亂的,晚上這么大的宴會他們要不找茬才怪呢?而你現在又大庭廣眾之下說宴會不能出現什么差錯——這不就是告訴吐蕃人,他們可以在宴會上搞小動作嗎?

李弘聽了武后的這句話心里很氣憤,他清楚這是武后對他以賀蘭敏之跟她討價還價的教訓,因此即便知道武后的本意是什么,他也只得起身恭敬的領命。

“今天朝會就到這里,大家就朝了吧!”武后淡淡的說道,就跟高宗離開了含元殿。他倆一離開,就有內侍分別通知宰相們到紫宸殿議事。這就是在紫宸殿跟宰相們要商議國書上的內容,李弘是太子,自然也只能隨許敬宗他們向紫宸殿走去。




上一章  |  大唐道君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