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道君第五十九章 殺戮開始(5)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道君 >>大唐道君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九章 殺戮開始(5)

第五十九章 殺戮開始(5)


更新時間:2014年12月14日  作者:七月初三  分類: 歷史軍事穿越歷史 | 七月初三 | 大唐道君 
第五十九章殺戮開始5

“太子殿下這么支持道家,不知道怎么看待佛教?”李淳風問道。這才是他想知道的,自古君王為了玩平衡,沒有明顯的宗教傾向,這才是導致佛道斗爭至今的根源。

李弘沒有回答李淳風的問題,而是反問道,“李郎中,孤想在長安縣修建一座三清觀,不知道需要多少銀錢?”

因為大隋獨孤皇后信佛,以至于隋文帝和隋煬帝都崇信佛教而摒棄道教,因此長安城只有佛家寺院卻沒有道家道觀。現在李弘問在修道觀需要多少錢,李淳風豈能不明白太子的意思,他身體一震,忙收斂住內心的喜悅之情回答道,“一般規模的三清觀,只需十萬貫銀錢足矣,要是修建成永陽坊大莊嚴寺的規模,恐怕沒有數十萬貫不夠啊!”

“數十萬貫啊!”李弘嘆息一聲道,他現在缺錢,要真讓他拿出這么多錢財修建三清觀,他還真沒這個能力,不過修建三清觀,拔高道教形象,依次來抑制武后的佛家氣運,這是勢在必行的,李弘也不敢怠慢,就沉吟了一下向閆莊問道,“賣出五千本《道德經》大概獲利幾何?”

一本賣二百文,一百本就是二十貫銅錢,一千本就是二百貫,那么五千本書就是一千貫銅錢了。

要是今天的《道德經》能全部賣完,就能賣出一千貫銅錢。

八卷《瑤山玉彩》的成本是一千貫銅錢,一本書的成本大概是一百二十貫,《瑤山玉彩》字數要比《道德經》多很多。這么算下來的話,一本《道德經》的成本大概是一百貫銅錢。

這是因為初次印刷,除了材料費外,還有制作活字的費用,要是下次印刷只需要材料費就行,這樣單本書的成本估計只有不到二十文錢,那么一本《道德經》的純利潤大概就在一百八十文。要是賣出五千本《道德經》典籍,大概能賺六百貫。

要是用賣《道德經》的錢修建一座道觀,就以大莊嚴寺的規模來建,三十萬貫銅錢,得賣出二百五十萬本才行。

“要賣出《道德經》二百五十萬本。”閆莊報出這個數字的時候,眾人倒吸了一口涼氣,很顯然他們覺得這是天方夜譚,大唐讀書人再瘋狂,《道德經》再怎么便宜,可也賣不出這么多本啊!

可是李弘聽完,他臉上露出了驚訝至之色,很霸氣的問道,“只賣二百五十萬本就能建一座規模堪比大莊嚴寺的三清觀了嗎?”

他身邊的張柬之和李嶠、閆莊等人聽了這話,全都沉默不語,不知道該怎么回答了。

只有李淳風身為道家子弟,見太子為了要修建三清觀,準備用賣《道德經》的錢做資助,不忍李弘的天真,干咳了一聲,小聲提醒道,“殿下,是要賣二百五十萬本,而不是二萬五千本啊!”

“孤知道是二百五十萬本。”李弘沒好氣瞪了李淳風一眼說道,你當我是白癡嗎?這都聽不懂?見李淳風低頭不敢再說話,李弘這才說道,“你們的眼界太窄了,大唐讀書人肯定買不了這么多本,但不代表其他人不會買。閆莊,你跟鴻臚寺的少卿趙仁本說一聲,讓鴻臚寺也囤積幾十萬本《道德經》備用,只要各國使團來長安覲見父皇,讓他們在走的時候拉幾車回去。”

要是其他人說,讓各國使團在回國是拉幾車《道德經》,這批書肯定就只能是白送了。可太子李弘這么說,就不是白送這么簡單了。太子是一個連各國使團派出的住在鴻臚寺的留學生都要收住宿和伙食費人,能白送你幾車《道德經》典籍嗎?

李弘的話音一落,張柬之和李淳風等眾人全都愣住了。

還可以這樣?

大家實在是沒想到,堂堂的大唐太子會想出這么牛叉的辦法,這是強賣嗎?

不過眾人也不反對,因為來長安覲見的各國使團,除了東北三國高麗、新羅和百濟,還有海上島國扶桑外,其余各國都在西域。這些國家文化落后,書籍流傳度比黃金還稀少。又仰慕大唐文化,不惜千里迢迢送自己的孩子來長安學習深造。要是真給這些國家的使團在回國時強賣幾車《道德經》典籍,估計這些國家的使團不但不惱怒,反而可能會更加感激太子。

因此眾人想通了這一點,就無不為太子的這個辦法喝彩。

然而作為道家子弟,李淳風想的要比眾人更遠,他想到的是,當這批《道德經》被賣到西域各國,西域各國的讀書人熟讀《道德經》的內容,到時候會出現什么情況呢?

那就是道教子弟將遍布全天下啊!

“當然了,孤又沒說只需賣《道德經》典籍,道家其他典籍都可以賣給他們嘛。”李弘說道,“這樣一來,一年的時間能湊夠三十萬貫銅錢嗎?”

閆莊立即回神,就開始在心里默算。

李弘卻開口說道,“不止是只讓他們使團自己帶回去,我們也可以讓商隊將書送到他們的國家賣,這樣會縮短不少時間。”

“閆莊,這件事情就交給你負責了。”李弘向閆莊命令道。

“諾!”閆莊忙答應道。

“李郎中,關于刊印哪幾部道家典籍,需要誰的注本,這就需要你幫忙了。”李弘又向李淳風說道。

“微臣遵命!”李淳風毫不猶豫的領命道。要是說之前他答應到東宮崇文館任職,只是出于對李弘重視他的尊重的話,那么現在他恭敬的領命,就已經是完全的想要效忠李弘了。

“殿下,既然要大規模的刊印名家典籍,那再讓少府監做這件事情恐怕不妥吧?”張柬之突然問道。

“張司議郎的意思是?”李弘不解的問道。

少府監是大唐的行政機構,里面搜羅了不少人才,技工的技術很嫻熟,還不會泄露活體印刷術的技術,讓他們做有什么不好呢?

“微臣覺得,在我們東宮的崇文館設一個典籍署,專門管理刊印名家典籍的事務比較妥當,這樣更利于技術的保密。”張柬之說道。

他的前半句李弘倒是沒有聽出什么,后半句話就聽出另外一層意思了。張柬之話的保密技術不是對外,而是對內,說白了就是針對武后。因為李弘能下令刊印道家典籍,能到武后就不能下令少府監刊印佛教典籍嗎?可是將刊印名家典籍的事務歸到崇文館,讓東宮自己管理。那么到時候武后就是想這么做也得問問李弘答不答應了。

李弘清楚了張柬之話里的意思,就微微點頭道,“張司議郎的建議不錯,孤也覺得將此事收到東宮,讓崇文館管理才是上策。”

說到這里,他看了一眼劉祎之道,“劉學士,孤在崇文館設立典籍署,你做典籍令,專門管理此事可好?”

劉祎之沒想到太子能將這么重大的職務交給自己,愣了幾下,才回神立馬回道,“臣遵命!”

“那這件事情你就跟閆莊商量著辦吧!”李弘說道,“今后典籍署想要刊印什么書籍也歸你管吧!”

“諾!”劉祎之和閆莊領命道。

“既然錢財的問題解決了,這建立三清道觀的事情就有勞李郎中了。”李弘再次向李淳風說道。

李淳風也不矯情,而是躬身領命道,“微臣一個人恐怕力所能及,因此想向殿下舉薦一個人。”

“什么人?”李弘奇怪的問道。

放眼整個大唐,要是李淳風說自己是道家第二人,誰敢說自己是第一呢?

李淳風不緊不慢的說道,“前朝火山令袁天罡。”

袁天罡?李弘聽到李淳風舉薦的人竟然是袁天罡,他就樂了,真實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啊!他想將袁天罡收入麾下,只是苦苦找不到人。現在倒好,李淳風竟然向自己舉薦他。以李淳風跟袁天罡的關系,袁天罡一定不會拒絕。

因此就大笑道,“沒想到是袁真人。要是他能來跟李郎中一起籌建三清觀,孤是求之不得啊!”

“微臣現在這就去給他寫信,讓他來長安一敘。”李淳風說道,向李弘躬身施禮,就匆匆的離開了。

“還真是個急性子啊!”李弘見李淳風匆匆離開就笑著說道。

李嶠感嘆道,“這件事情對道家的關系甚大,容不得李郎中不急啊!”

“是啊!”李弘感慨道。

誰叫大隋對佛教那么的崇信,對道教的壓制太厲害了呢?現在道教能有機會借著太子的大勢翻身,李淳風作為道家子弟能不積極嗎?

“殿下,張縣丞和駱主薄到了。”這時,突然一名侍衛向李弘稟報道。他口中的張縣丞和駱主薄就是長安縣的縣丞張博和駱賓王。

“讓他們上來吧!”李弘淡淡的說道。

侍衛領命離開。

須臾,就見駱賓王和張博兩人急匆匆的走上了三樓。

他們兩人是被李弘傳喚到這里。

因為李弘今天就要去搜查賀蘭敏之的住處,而張博和駱賓王又是李弘任命的負責調查魏伶死因的人,李弘自然要將兩人帶在身邊了。當然,除了他們兩人之外,還有長安縣的六十名衙役。


上一章  |  大唐道君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