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道君第三十五章 北門學士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道君 >>大唐道君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五章 北門學士

第三十五章 北門學士


更新時間:2014年11月20日  作者:七月初三  分類: 歷史軍事穿越歷史 | 七月初三 | 大唐道君 
正文

太子要在國子監和太學找一部分專業人才,以便讓其協助孫思邈訂正、補充和規范醫學著作。這件事在長安士子們中間早已傳開了。因此李弘跟張柬之和李嶠去國子監時,往日里氣氛比較沉悶的國子監今日也變得沸沸揚揚。因為今天在國子監和太學讀書的學子們來了不說,還有不少想以太子這條路準備入仕的人也來到國子監,準備一展才華,讓自己被太子相中。

國子監和太學等學術機構隸屬禮部管理,陪李弘來國子監的除了張柬之和李嶠外,自然還有禮部尚書劉祥道。

李弘一行人到了國子監門口,國子監祭酒蕭元文和一干國子監的教諭們全都到門口迎接他。眾人看到太子殿下,忙向李弘施禮,李弘微微示意,就在眾人的擁簇下踏進了國子監。

“你們說,今天太子來國子監還有沒有其他的目的?”有一名士子開口問道。

“自然有,太子親自到國子監甄選人才,豈能這么簡單了?”又有一人開口回答道。

“可惜啊!我聽說太子從小就身患頑疾,身體孱弱,常年深居東宮養病…”還有不少人開始議論道。

其實,今天來這么多讀書人,還有不少是來看太子李弘的,想看看這個深居東宮,常年頑疾纏身的太子殿下究竟長什么樣?是不是一副病秧秧的樣子呢?

李弘一踏進國子監的大門,就已經聽到了這樣的議論,不過他也不在意,因為通過孫思邈的醫治,還有他勤奮修煉的呼吸吐納的口訣,他的病已經慢慢的治愈了,他相信不用花半年的時間,他身上的頑疾就能徹底根治。既然自己的頑疾快要治愈了,他也不介意大家這樣議論了。

李弘一行人走到國子監的廣場上停下,廣場上數千學子向他施禮,他微微示意眾人安靜,這才開口說道,“諸位,孤今日到國子監甄選有才之士,一為協助孫真人訂正、補充和規范醫學著作,匡世萬民,福及子孫后代,二位大唐甄選良才,為國效力,為民造福。”

說到這里,李弘目光掃過眼前數千名學子,繼續說道,“因此,你若有才,孤不問你身世以及出生出處…舉薦你為官,讓你入中書門下、六部衙門、東宮崇文館。”

李弘這句話是專門針對寒門子弟出身的讀書人說的。

說完,他就將甄選專業人才的任務交給張柬之和李弘,他自己則被國子監祭酒請到了正殿休息。

“蕭祭酒,孤今日到國子監,你可曾有要舉薦的人啊?”喝了一口茶,李弘向一旁作陪的國子監祭酒蕭元文問道。

“沒有大才之人…”蕭元文搖

頭說道,“不過,有幾人倒是文章辭賦寫的不過,殿下要不見見他們?”

蕭元文是江南文士集團中的代表人物,又是大唐最有學問的人之一。作為國子監的祭酒,他說沒有大才之人,李弘倒也不懷疑。只是來趟國子監,自己要是不能慧眼識珠,找幾個人回東宮,這也未免太寒酸了吧?就淡淡的說道,“那蕭祭酒就為孤介紹一下他們吧。”

蕭元文沒有立即回答李弘,而是向身邊的一個教諭點頭示意,這名教諭就將一本學名遞給蕭元文,蕭元文將名冊遞到李弘面前說道,“殿下,這上面就記載了這幾年國子監、太學以及諸學院文才辭賦出眾的學子,請殿下過目。”

作為大唐最高等的學府,記錄每天在文章辭賦方面出眾的學子存檔,以便讓朝廷在選拔人才時查看,這是國子監職責。

名詞不厚,上面登記的名字不多,大概就三四百人,介紹也非常的簡單,李弘翻了前幾頁都沒有發現自己影響中有才之人,全都是一些陌生的名字,他就覺得有點枯燥,正準備放棄,突然一個名字映入眼簾,讓他雙目一亮——劉祎之。

沒想到這人會在這里?李弘看到劉祎之的名字,剛才還冷峻的臉上浮現出了淡淡的笑意。誰都不知道劉祎之這個名字代表著什么,可李弘非常的清楚,再過一年,武后就因為發現了她身邊為她爭取皇后之位出過大力的親信們已經慢慢的被淘汰殆盡了,因此便重新建立一支新的力量作為她左右朝政的工具。她從左、右史和著作郎中物色了一批才學俱佳的文人學士。這批文人學士又被特許從玄武門出入禁中,時人稱之為“北門學士”。

武后“以修撰為名”把這些文章高手召入禁中之后,除了編寫了一批署武后之名的著作,如《列女傳》、《臣軌》、《官僚新誡》、《樂書》、《少陽正范》等。“北門學士”名義上是修撰著作,實際上成了智囊班子,武后密令他們參決朝政,“以分宰相之權”。而這批“北門學士”組成的智囊班子,為武后造輿論、定主意出了很大的力。以至于在此后的二十余年中,武后不僅在皇后的位置上坐得穩穩當當,高宗死后她又臨朝稱制,并逐步造成改唐為周的形勢,這些都是與“北門學士”分不開的。

武后稱帝后他們之中多數人又被擢升為三、四品高官,其中就范履冰、劉祎之還做到宰相,還長期受到重用。

而且李弘還知道“北門學士”不僅幫助武后分減皇權和相權,而且在有關政務方面為武后出過不少良策。即高宗稱天帝,武則天升為天后之后不久,她就在“北門學士”的協助下提出

了治理國家的一個政治綱領:《建言十二事》。其內容為:(1)勸農桑,薄賦徭;(2)給三輔地;(3)息兵,以道德化天下;(4)南北中尚禁浮巧;(5)省功費力役;(6)廣言路;(7)杜讒口;(8)王公以降學習《老子》;(9)父在為母服喪三年;(10)上元前勛官已給告身者無追核;(11)京官八品以上益稟入;(12)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進階申滯。

因此李弘對北門學士非常的欣賞,尤其是劉祎之和范履冰兩人。

現在劉儀偉還只是一名國子監的教諭,沒有被武后慧眼識中,李弘自然就不想放過他了,便對蕭元文說道,“這個劉祎之現在還在國子監?”

“還在。”蕭元文回答道,“殿下想見他,老夫這就派人去傳他。”

李弘微微點頭,就放下了名冊不再繼續看了。

因為劉祎之能在武后手下當上宰相,就足以說明他才華橫溢,而他又因為勸說武后還政于李唐而被武后逼殺,足見他對李唐皇室忠心。這樣一個人,今天能讓李弘遇到,就已經很幸運了,李弘還想奢求什么啊!

就在這時,一名教諭匆匆走進了正殿,他向李弘微微施禮,就看了蕭元文一眼欲言又止。蕭元文見這名教諭敢在太子面前遮遮掩掩,這不是讓太子懷疑自己對他有什么隱瞞嗎?就吼斥道,“太子殿下面前,你有什么事情不能說的?吞吞吐吐干什么——”

這名教諭被蕭元文訓斥,就只能低頭恭敬的說道,“稟殿下、蕭祭酒,剛才周王府的戶曹參軍范履冰來了,想讓蕭祭酒為周王寫一篇歌賦…”

這名教諭的話還沒有說完,李弘就已經開口問道,“你剛才說什么?你再說一遍?范履冰…”

范履冰!

李弘聽到這個名字,一下子就想到了“北門學士”里同劉祎之一同做過武后宰相的范履冰。他雖然不知道兩人是否的同一人,不過既然同名,又在國子監,他不介意見見這個人。

范履冰是唐高祖武德六年的進士,他做宰相時忠諫敢言,不畏權勢。又在知道武后欲篡李唐之天下時心憂勝急,便上書睿宗李旦說“親朋黨,遠小人,此國之福也。”并倡導任用賢能,罷黜貪官,為富強兵之策。可是李旦不采納。因此武后任用私黨更加恣意妄為,到了永昌元年,范履冰再上書諫之,武后大怒,就以坐舉逆人故,於十月丁卯日,逮范履冰下獄。

一代棟梁之臣,無罪而蒙難,就這樣被武后剪除了!

這名教諭被李弘這樣一問,就緊張的說不出話來了。

蕭元文聽的很清楚,他雖不知道太子殿下為什么在聽到周王府的戶曹參軍時會有這么大的反應,但還是替這名教諭回答道,“殿下,周王府確實有個戶曹參軍叫范履冰,多次向臣求過歌賦詩詞。”

“讓他進來吧,孤有事需要問他。”李弘向蕭元文說道。范履冰是宰相之才,而這個范履冰是不是“北門學士”范履冰,只要他一試不就知道了?

要真的“北門學士”范履冰,那自己今天就不虛此行了,因為這可是一下子就挖了武后兩個墻角啊!

國子監祭酒蕭元文雖不明太子究竟要向范履冰問什么,不過想到太子是周王的親兄長,他問范履冰問題,可能是關于一些周王府的情況,是出于對周王的關心吧!蕭元文這樣一樣,就不再說說話了。

這名教諭聽到太子的命令,就立馬領命大步離開了正殿。

(九頭鳥書院)



如果您認為不錯,請把《》加入書架,以方便以后跟進的連載更新

《》最新章節地址/140/140569/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小說在線閱讀與txt下載,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一直在努力!


上一章  |  大唐道君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