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道君第十一章 應對之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道君 >>大唐道君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一章 應對之策

第十一章 應對之策


更新時間:2014年11月18日  作者:七月初三  分類: 歷史軍事穿越歷史 | 七月初三 | 大唐道君 
啃書閣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七月初三本章:

李弘能想到的張柬之和李嶠自然也想到了。因此見李弘的臉色有點陰郁,李嶠便開口安慰道,“殿下,此事現在已經沒有轉圜的余地了,就等到吐蕃使團到長安之后再隨即應變了!不過吐蕃既然想試探大唐在西域問題上對他們的態度,無非就是想讓他們使團中的人在長安城惹是生非,再看大唐對待犯事者的處理態度,到時候殿下只要做到‘依法而辦’和‘有理可循’就行。”

“為了以防萬一,殿下還需要請示陛下,讓長安縣衙和巡街的左右金吾衛聽你的調遣,這樣我們才能在吐蕃人惹是生非前,第一時間阻止他們,避免將事態擴大。”張柬之想了想也開口建議道。

李弘微微點頭,他非常贊同兩人的看法。

因為現在他能做也就只有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以防止吐蕃使團達到長安城之后會做出一些天怒人怨的挑釁事件,只有這樣才能破解武后給他設下的這個局!

“殿下,微臣以為吐蕃問題再怎么棘手,可依然不足以動搖殿下的根基,當務之急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快的查清華縣慘案真兇,洗清李多柞親和右監門率府鐵騎在華縣的屠殺嫌疑,再以侍御史鄭紅和監察御史王達以下犯上,污蔑大唐太子的罪名嚴懲他們才是重中之重。”突然,張柬之將話題轉移到了御史彈劾李弘和華縣慘案上面。

“有這么嚴重嗎?”見張柬表情很嚴肅,李弘有點不解的開口問道。

經過剛才張柬之和李嶠對他擔任接待吐蕃使團一職的分析,讓他一下子看清了武后在這件事情上的目的之后,他已經非常的佩服兩人的才能了,這才是自己的肱骨之臣啊!

“吐蕃問題出現了疏漏,只是歸咎于殿下現在還年輕,對于處理國事方面不夠嫻熟,缺乏經驗,今后只要繼續學習,隨著時間的積累,終究會熟練的,可是御史鄭紅和監察御史王達兩人上書彈劾殿下,我們就不能不重視,因為這件案子要是查不清,他們二人以下犯上捕風捉影污蔑殿下奏章就會以假成真,到時候不但不會受到懲罰,反而因此會博得一個敢于直諫的美譽,要是這股子風氣一開,今后誰要聽到關于殿下一些捕風捉影的事情就想可以上書彈劾,想以此加官進爵博美譽,那么請問殿下,這樣下去你這個大唐太子權威何在?久而久之,你在朝中的聲望必將一落千丈,到時候難道不就給了有心人想窺視東宮位子的機會嗎?”張柬之的一席話振聾發聵,讓一旁的李弘是聽的心驚又肉跳啊!

被張柬之這么一解釋,李弘還真就一下子明白了他話里的意思。

確實,就像張柬之說的,要是華縣的案子就這么不了了之,那御史鄭洪和監察御史王達的上書彈劾就顯得更加有理有據,到時候即便是高宗和武后想要處置他們都沒有理由,只能給兩人加官進爵,以彰顯他們在這件事情上的敢于直諫,這會讓鄭洪和王達賺足諫臣的美譽,而真要讓王達和鄭洪開了以直諫自己而加官進爵賺美譽的先河,今后誰要是想加官進爵,或者想賺清譽,就想法設法的利用捕風捉影的事情上書彈劾自己,往自己身上潑臟水,肆無忌憚的踐踏自己這個太子的權威,那么久而久之,自己這個太子在群臣中的威望不斷的下降,到時候未必就不會有人窺視太子之位了。

難道這才是敵人的真正目的嗎?用華縣案作為一依據,依鄭洪和王達對自己的彈劾作為突破口,想鼓勵更多人彈劾自己以此來動搖自己根基。敵人這是準備讓千里之提給毀于蟻穴手段啊!

想明白了這點,李弘神情有點凝重,他輕輕喝了一口茶,緩了緩氣,這才問道,“不知道你們有什么建議?”

張柬之微一思量,就開口說道,“殿下,既然陛下和娘娘已經讓大理寺少卿去詳查此案,我們就不能在私底下插手此事,以免授人以柄,被御史彈劾,不過這件事情涉及到了李多柞和太子親軍,我們不能任由大理寺獨自查案而不知詳情,因此我們也該上書陛下,讓東宮派一名精通邢獄偵查之人前往華縣,不參與查案,只是為了能讓殿下更多了解大理寺查案過程和詳情,這點要求不過分吧?”

“微臣也是這么認為的。”李嶠點頭說道,“只是讓東宮派人這個提議不該由殿下你來提。”

李弘之前想的是讓大理寺去查,他不干預,他暗地里再派人去詳查,現在聽張柬之這么一說,他才覺得自己之前的做法欠妥考慮,因為這件事情對自己的影響太大,只有光明正大的查清此案,才能徹底的擊破敵人的陰險計劃,因此就忙承認自己的錯誤道,“之前孤還想著不參與大理寺的查案,自己派人暗地里去查,現在才知道這樣做有多么的愚蠢,不但授人以柄,還可能讓案件變得更加復雜。嗯,這件事情就按照你們說的來辦吧!”

張柬之和李嶠對視了一眼,均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一抹喜色。因為只有敢于接受他們諫言,敢于承認自己錯誤的太子,才值得他們用心去輔佐。

李弘微微思量,就準備將這件事情交給許敬宗來提。

只是該派誰人去華縣呢?

這方面李弘心里沒有一個合適的人選,而張柬之、李嶠對現在東宮諸官都不熟悉,不敢貿然給什么建

因此這個人選問題,就只能留給李弘自己解決了!

之后剩下的時間里,李弘很關切的詢問了一下兩人在長安城的生活,張柬之和李嶠兩人如實回答,李弘才讓兩人離開了!

待到張柬之和李嶠離開,李弘便奮筆疾書,片刻之間就他寫好一份讓李嶠做太子舍人,張柬之為太子司議郎的奏章。

寫完奏章,放下筆,李弘一個人凝神思量了很久,才將閆莊叫道書房,“閆莊,當年你叔父任河南道黜陟使時,是不是推薦過一個叫狄仁杰的人,讓他去并州都督府做了法曹?”

被張柬之一剖析厲害,李弘也意識到華縣慘案背后的陰謀對自己太子之位的影響,因此他不得不考慮提前讓大唐名相狄仁杰走到前臺了。

李弘知道只要將狄仁杰從曹州都督府法曹的位置上調到長安出任大理丞一職,以狄仁杰的查案的能力,一定會將華縣弄個水落石出。

閆莊有點糊涂了,他不清楚太子殿下究竟是什么意思,更不知道自己叔叔閻立本在河南道為官時舉薦過什么人,就低聲詢問道,“殿下的意思是?”

“‘河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這是閻尚書當初對狄仁杰的評價,能得閻尚書這般評價的人,必將不會是庸碌之人,孤倒是很想見見他。”李弘淡淡的說道。

閆莊不傻,被李弘這么一點撥,他就知道太子殿下是什么意思了,便開口說道,“殿下放心,閆莊這就回府跟叔叔說下此事!”

“嗯!”李弘給了閆莊一個滿意的目光。

閆莊便躬身施禮,很識趣的退出了書房!

李弘現在清楚自己的處境,高宗一直在盯著他,還處在武后的嚴密監控之下,因此他要是親自出面搜羅人才,只會引起武后的警惕,唯一的辦法就是借這次訂正、補充和規范醫學著作機會,讓眾臣給他舉薦人才,只有這樣才能不會武后對他產生戒備心理,不至于讓武后將目光放到李嶠和張柬之、狄仁杰等人身上。如此他才能和武后和平相處,才能讓狄仁杰、張柬之、李嶠等人在沒有武后打壓的情況下有一個好的發展。


上一章  |  大唐道君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