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道君第九章 涇渭分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道君 >>大唐道君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章 涇渭分明

第九章 涇渭分明


更新時間:2014年11月18日  作者:七月初三  分類: 歷史軍事穿越歷史 | 七月初三 | 大唐道君 
第九章涇渭分明

第九章

涇渭分明

高宗之所以勃然大怒訓斥李弘,只是想在重臣面前演下戲,實際上他很清楚這件滅殺案絕對不是李多柞做的。

因為讓李多柞充當李弘的親衛統領是他下的旨意,而且李多柞是他給李弘選的人,所以他非常了解李多柞的品性和能力,因此他也確定李多柞是絕對不會做出這種事情的。

可正因為如此,他才能不能太明顯的偏袒李弘和李多柞,而是更要裝出一副要嚴辦的樣子。

“陛下息怒,微臣以為不能僅憑華縣仵作的驗尸結果就斷定這是李多柞和右監門率府鐵騎所為,此事還需派人前往詳查才是啊!”作為高宗的親信,宰相戴志德立即出言說道。

“微臣同意戴仆射的意見。”就在戴志德話音剛落之際,新任宰相樂彥瑋開口說道,“太子右監門率府鐵騎乃太子親軍,平日里紀律嚴明,而李多柞又是太子親衛將軍,行事作風一向嚴謹,要說華縣劉家村的滅村慘案是他們所為,微臣覺得此事太過蹊蹺,還請陛下派人前去詳查,務必要找出陷害太子于不義的真兇,繩之以法。”

樂彥瑋這一番話說的義正言辭,絕對有一派宰相的風范。

可他不曾發覺的時,就在他開口說話時,高宗的臉上雖然閃過一絲欣慰的笑容,可是武后的臉色變得有點陰沉。而且就在他說完這句話時,宣政殿里其余的宰相們全都低下頭沉默不語,沒有人再開口附和他。

李弘知道這是樂彥瑋不懂官場規矩,或者說他在政治上幼稚的表現觸怒了武后的結果。

因為在宣政殿里的宰相中,李績看似是高宗的人,可由于他是個官場老油子,善于審時度勢,更清楚誰的權利更大,誰能給他的更多,因此他更傾向于武后,而許敬宗和竇徳玄是鐵桿的武后黨,至于姜恪和孫處約都是跟樂彥瑋一樣剛剛被提撥到宰相的位置上,他們人微言輕,還不敢在武后和李績、許敬宗他們之前發表自己的看法。

因此現在的宰相團中武后的勢力很大,而高宗只有一個親信戴志德可用。

正因如此,高宗才會迫切的在三個月內連續提拔了樂彥瑋、姜恪和孫處約為宰相,就是想制約武后在朝堂上的勢力。

武后對此雖然沒有說什么,可她心里不是沒有怨言!

現在高宗訓斥李弘,身為高宗親信的戴志德自然要同高宗一起演戲,而這時作為“二圣”之一的武后還沒有開口,作為宰相之首的李績和許敬宗兩人也沒有開口說話,樂彥瑋一個新任的宰相就急匆匆的率先開口了,而且還直接說這是有人在陷害太第九章

涇渭分明

子李弘。

試問哪個宰相敢附和他的魯莽言行?

試問武后又豈能不惱怒這個愣頭青的不識時務,和樂彥瑋這么急匆匆的想充當高宗的馬前卒舉動?

驟然間,宣政殿的氣氛變得有點冷清。

李弘冷眼旁觀宣政殿內的情景,現在他才了解了什么叫“二圣臨朝”,什么叫“政無大小皆與聞之,天下大權,悉歸中宮,黜陟、生殺,決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了。以眼前的形勢來看,武后確實已經隱隱有要架空高宗的意思了。

這也難怪之前高宗的廢后舉動會成為一出鬧劇!

看到殿內氣氛有點冷清,自己的表演似乎要冷場了,高宗的表情有點復雜,他冷聲一聲,目光掃向了大殿里的宰相們,看到李績雙目緊閉,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許敬宗正在低頭沉思什么,最終將目光定格在了竇徳玄的身上。

竇徳玄注意到高宗的目光,清楚高宗要他做什么,就瞥了一眼高宗旁邊的武后,見武后不曾理會他,似乎在思考著什么,就微微吸了一口氣開口說道,“陛下,娘娘,微臣同意戴相的意思,我們不能僅憑華縣仵作的驗尸結果,就斷定李多柞和右監門率府鐵騎就是華縣屠殺案的兇手。而且此案疑點直指太子親軍,不排除有人想借機陷害太子殿下的可能,因此此事干系甚大,還望陛下和娘娘明察。”

“老臣的意思是讓大理寺的人去詳查,若是真有人想借此陷害太子殿下,務必要嚴懲不貸。”許敬宗開口建議道,“不知道娘娘的意思是?”

“既然李多柞是陛下親自甄選的東宮將領,本宮自然也不認為他會這么做。”武后語氣平靜的說道,微微一思量就繼續道“就讓大理寺少卿張德裕去華縣親自查辦吧!陛下以為如何?”

武后不問諸位宰相該怎么辦,而是一錘定音的同意了許敬宗的建議,派大理寺少卿張德裕前去查案,根本就不給高宗行使皇權的機會。

高宗對此也無可奈何,誰叫宣政殿里的七位宰相中有四人是偏向武后呢?就只能淡淡的說道,“就依皇后的意思辦吧!”

“多謝父皇,多謝母后!”李弘忙謝恩道。

現在他才算是真正見識到了武后在眾宰相面前的權勢,果然在一些事情的決斷上高宗已經失去了他該有的權利。

自古太子的問題才是國之大事,現在太子的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宣政殿里的宰相們全都松了一口氣。這時就見主管兵部的姜恪道,“陛下,前方傳來消息說吐蕃使團已經到了松州,十日之內肯定會到達長安城,不知到時候該怎么安第九章

涇渭分明

排?”

“吐蕃使團?”高宗冷哼一聲道,“他們的速度可真夠快啊!”

龍朔三年,吐蕃攻入吐谷渾,迫使吐谷渾可汗曷缽和弘化公主殿下帶領數千帳吐谷渾百姓遷至涼州,同時又派使者論仲琮入朝覲見高宗,除了向他陳述吐谷渾的罪名外,就是想索求原吐谷渾的赤水地作為他們的放牧地,還想繼續跟大唐和親,可是被高宗給拒絕了。

這次吐蕃再次派使團入長安覲見,高宗又豈能不清楚吐蕃的心思?

“陛下,自松贊干布去世,其孫芒松芒贊繼位之后因年幼而大權旁落,由大相祿東贊執掌國政,祿東贊這個人很有才能,他在總攬吐蕃實權之后改革和完善了吐蕃的官員體系,又劃定田界,實行改革,現在吐蕃國力已經很強。而龍朔三年他們吞并吐谷渾之后實力再次大漲,已經隱隱威脅到我大唐的西域諸鎮。這個時候祿東贊突然派出使團到長安來覲見,恐怕另有意圖,我們不得不防。”許敬宗沉吟了一下,詳細的分析道。

“許相的意思是,這次吐蕃使團到長安覲見,除了繼續向我們陳述吐谷渾的罪、索求赤水地作為放牧地、想跟大唐和親外,還有想試探大唐在西域問題上態度?”姜恪皺眉問道。

許敬宗微微點頭。

高宗和武后同時一凜!

因為真要像許敬宗分析的,吐蕃這次到長安覲見是想試探大唐對吐蕃在西域問題上的態度,那么這次該怎么接待吐蕃使團就成了一個大問題啊!

“陛下,娘娘,眼下我們在遼東的戰事已經進入了反攻階段,跟高麗和百濟的大戰在即,這個時候祿東贊遣使到長安,必然是看出了到時候我們再難以分兵顧及西域防衛,因此這次接待吐蕃使團的人選需要慎重才是啊!”戴志德一臉憂心說道。

“這個人既不能表現的太軟弱,讓吐蕃看出我們這幾年對待西域問題上的真正想法,又不能太剛硬,以至于觸怒了吐蕃,讓他們立刻發兵西域,而是要穩住吐蕃使團,讓他們誤以為我們現在依然有能力鎮守西域,讓他們不敢在這幾年內染指西域,這確實是需要一個大才之人才行。”武后微微點頭道,不由的將目光移向了許敬宗問道,“許愛卿,你心中可有這樣的人選嗎?”

“這…”許敬宗被問住了,他剛要說話就被樂彥瑋給搶先了,就聽樂彥瑋義正言辭的道,“陛下,微臣建議讓太子擔當此任。”

嘎登!

李弘聽到樂彥瑋的話,他剛松了一口氣的心又提到嗓子眼上了。

李弘心里真想罵樂彥瑋的娘,這貨到底是誰的人第九章

涇渭分明

?怎么老跟自己過不去啊?這是一件出力不討好事情,辦好了沒功,辦差就有過,這是自己能做的嗎?這不是將自己往火坑里推嗎?

可出奇的是武后這次竟然沒有反對樂彥瑋的提議,而且還在樂彥瑋將說完之后沒有給眾人開口說話的機會,主動開口問道,“諸位愛卿以為呢?”

武后的話音一落,到現在一直沒有開口說過話的李績突然開口語氣堅決的道,“老臣同意!”

李績突然開口表示贊成樂彥瑋的提議,這讓李弘有點意外,他不清楚李績這么做到底是什么意思,誰都知道這件事情是燙手的山芋,樂彥瑋可以沒頭沒腦的說話,可他作為宰相之首不該這么輕易點頭才對啊!

高宗在聽到李績的話時也皺起了眉頭。

許敬宗聽到李績這么說時吃了一驚,不過他看了一眼武后,見武后正在向他微微點頭,他似乎一下子明白了什么,眼中精光一閃,就開口道,“老臣也沒有異議。”

身為宰相之首的李績和許敬宗兩人都沒有異議,武后的鐵桿竇徳玄自然不會反對。

七位宰相中有四人表示同意,剩下的兩位新晉的宰相姜恪和孫處約也不敢再反對。戴志德看了一眼高宗,見高宗一臉的平靜,沒有任何的情緒波動,他也就只能微微點頭表示沒有異議。

“弘兒,既然諸位愛卿都認為你能勝任此事,母后和你父皇就將這件事交給你了,不過滋事甚大,你跟吐蕃使團相處時需要謹慎,嗯,就讓鴻臚寺和禮部一同協助你吧!”武后向李弘下達了旨道,這次她根本就沒有詢問高宗的意見。

見武后和七位宰相都同意讓自己擔任接待吐蕃使團的任務,李弘還能怎么辦?就只能躬身領旨道,“兒臣遵旨!”第十章

肱骨之臣

離開宣政殿回到東宮,李弘就讓閆莊將李嶠和張柬之請到書房,下午他沒有時間跟兩人詳談,現在他就想借自己負責接待吐蕃使團這一事考驗一下兩人。

李弘在兩人一走進書房時就觀察他們,現在見兩人氣度沉穩,言行舉止不卑不亢,對兩人的表現非常滿意,這才是未來大唐名相該有氣度嘛!

“今天下午孤本想要跟你們兩人好好聊聊,只是因父皇召見,才讓你們等到了現在,還請兩位先生能夠見諒。”李弘溫言解釋道。

張柬之和李嶠早就聽說過太子弘對朝臣們溫恭有禮,今日一見果真如此,這使他們的內心觸動很大,再加上他倆只是七品小官,之前何曾受到過上位者這般的禮遇,因此內心不由的微微感動,就要起身說不敢,卻被李弘阻止了,“這次孤準備集中人力和財力,訂正、補充和規范醫學著作,欲讓藥王孫真人主持具體事宜,讓你們二位從旁協助他做一些人員的甄選和調派以及統籌工作,還望兩位能夠助孤完成此項功在千秋的大任。”

張柬之和李嶠在被李敬玄和張文瓘介紹到東宮之前,就已經從兩人口中聽到了自己這次到東宮的任務,故而李弘只是這么簡單的一說,并沒有做過多的解釋時,他們依然已經清楚自己今后的工作是什么,便異口同聲的說道,“請殿下放心,我們必將盡心盡力,絕不辜負殿下的期望。”

“恩!”李弘微微點頭,似乎又想到了什么,皺了皺眉頭問道,“兩位先生到長安已經有數月,難道吏部還沒有給你們二人安排具體的職務嗎?”

李嶠比張柬之年輕氣盛一點,便埋怨道,“回殿下,前兩天吏部的人說了,還要讓我們再等等,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時候。”

現在大唐的科舉制度還不夠興盛,一般朝廷用人都需要靠他人的舉薦才行,而張柬之和李嶠既不是世家門閥子弟,又沒大人物舉薦他們,因此想要得到實權官職的任命,是要費不少勁才行。

“是這樣啊!”李弘微露不悅之色,他沉吟一下,就不動聲色的說道,“既然今后你們要在東宮協助孫真人訂正、補充和規范醫學著作,就在東宮任一職吧!孤這邊正好缺個太子舍人和太子司議郎,不知道兩位先生意下如何啊?”第十章

肱骨之臣

離開宣政殿回到東宮,李弘就讓閆莊將李嶠和張柬之請到書房,下午他沒有時間跟兩人詳談,現在他就想借自己負責接待吐蕃使團這一事考驗一下兩人。

李弘在兩人一走進書房時就觀察他們,現在見兩人氣度沉穩,言行舉止不卑不亢,對兩人的表現非常滿意,這才是未來大唐名相該有氣度嘛!

“今天下午孤本想要跟你們兩人好好聊聊,只是因父皇召見,才讓你們等到了現在,還請兩位先生能夠見諒。”李弘溫言解釋道。

張柬之和李嶠早就聽說過太子弘對朝臣們溫恭有禮,今日一見果真如此,這使他們的內心觸動很大,再加上他倆只是七品小官,之前何曾受到過上位者這般的禮遇,因此內心不由的微微感動,就要起身說不敢,卻被李弘阻止了,“這次孤準備集中人力和財力,訂正、補充和規范醫學著作,欲讓藥王孫真人主持具體事宜,讓你們二位從旁協助他做一些人員的甄選和調派以及統籌工作,還望兩位能夠助孤完成此項功在千秋的大任。”

張柬之和李嶠在被李敬玄和張文瓘介紹到東宮之前,就已經從兩人口中聽到了自己這次到東宮的任務,故而李弘只是這么簡單的一說,并沒有做過多的解釋時,他們依然已經清楚自己今后的工作是什么,便異口同聲的說道,“請殿下放心,我們必將盡心盡力,絕不辜負殿下的期望。”

“恩!”李弘微微點頭,似乎又想到了什么,皺了皺眉頭問道,“兩位先生到長安已經有數月,難道吏部還沒有給你們二人安排具體的職務嗎?”

李嶠比張柬之年輕氣盛一點,便埋怨道,“回殿下,前兩天吏部的人說了,還要讓我們再等等,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時候。”

現在大唐的科舉制度還不夠興盛,一般朝廷用人都需要靠他人的舉薦才行,而張柬之和李嶠既不是世家門閥子弟,又沒大人物舉薦他們,因此想要得到實權官職的任命,是要費不少勁才行。

“是這樣啊!”李弘微露不悅之色,他沉吟一下,就不動聲色的說道,“既然今后你們要在東宮協助孫真人訂正、補充和規范醫學著作,就在東宮任一職吧!孤這邊正好缺個太子舍人和太子司議郎,不知道兩位先生意下如何啊?”第十章

肱骨之臣

離開宣政殿回到東宮,李弘就讓閆莊將李嶠和張柬之請到書房,下午他沒有時間跟兩人詳談,現在他就想借自己負責接待吐蕃使團這一事考驗一下兩人。

李弘在兩人一走進書房時就觀察他們,現在見兩人氣度沉穩,言行舉止不卑不亢,對兩人的表現非常滿意,這才是未來大唐名相該有氣度嘛!

“今天下午孤本想要跟你們兩人好好聊聊,只是因父皇召見,才讓你們等到了現在,還請兩位先生能夠見諒。”李弘溫言解釋道。

張柬之和李嶠早就聽說過太子弘對朝臣們溫恭有禮,今日一見果真如此,這使他們的內心觸動很大,再加上他倆只是七品小官,之前何曾受到過上位者這般的禮遇,因此內心不由的微微感動,就要起身說不敢,卻被李弘阻止了,“這次孤準備集中人力和財力,訂正、補充和規范醫學著作,欲讓藥王孫真人主持具體事宜,讓你們二位從旁協助他做一些人員的甄選和調派以及統籌工作,還望兩位能夠助孤完成此項功在千秋的大任。”

張柬之和李嶠在被李敬玄和張文瓘介紹到東宮之前,就已經從兩人口中聽到了自己這次到東宮的任務,故而李弘只是這么簡單的一說,并沒有做過多的解釋時,他們依然已經清楚自己今后的工作是什么,便異口同聲的說道,“請殿下放心,我們必將盡心盡力,絕不辜負殿下的期望。”

“恩!”李弘微微點頭,似乎又想到了什么,皺了皺眉頭問道,“兩位先生到長安已經有數月,難道吏部還沒有給你們二人安排具體的職務嗎?”

李嶠比張柬之年輕氣盛一點,便埋怨道,“回殿下,前兩天吏部的人說了,還要讓我們再等等,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時候。”

現在大唐的科舉制度還不夠興盛,一般朝廷用人都需要靠他人的舉薦才行,而張柬之和李嶠既不是世家門閥子弟,又沒大人物舉薦他們,因此想要得到實權官職的任命,是要費不少勁才行。

“是這樣啊!”李弘微露不悅之色,他沉吟一下,就不動聲色的說道,“既然今后你們要在東宮協助孫真人訂正、補充和規范醫學著作,就在東宮任一職吧!孤這邊正好缺個太子舍人和太子司議郎,不知道兩位先生意下如何啊?”第十章

肱骨之臣

離開宣政殿回到東宮,李弘就讓閆莊將李嶠和張柬之請到書房,下午他沒有時間跟兩人詳談,現在他就想借自己負責接待吐蕃使團這一事考驗一下兩人。

李弘在兩人一走進書房時就觀察他們,現在見兩人氣度沉穩,言行舉止不卑不亢,對兩人的表現非常滿意,這才是未來大唐名相該有氣度嘛!

“今天下午孤本想要跟你們兩人好好聊聊,只是因父皇召見,才讓你們等到了現在,還請兩位先生能夠見諒。”李弘溫言解釋道。

張柬之和李嶠早就聽說過太子弘對朝臣們溫恭有禮,今日一見果真如此,這使他們的內心觸動很大,再加上他倆只是七品小官,之前何曾受到過上位者這般的禮遇,因此內心不由的微微感動,就要起身說不敢,卻被李弘阻止了,“這次孤準備集中人力和財力,訂正、補充和規范醫學著作,欲讓藥王孫真人主持具體事宜,讓你們二位從旁協助他做一些人員的甄選和調派以及統籌工作,還望兩位能夠助孤完成此項功在千秋的大任。”

張柬之和李嶠在被李敬玄和張文瓘介紹到東宮之前,就已經從兩人口中聽到了自己這次到東宮的任務,故而李弘只是這么簡單的一說,并沒有做過多的解釋時,他們依然已經清楚自己今后的工作是什么,便異口同聲的說道,“請殿下放心,我們必將盡心盡力,絕不辜負殿下的期望。”

“恩!”李弘微微點頭,似乎又想到了什么,皺了皺眉頭問道,“兩位先生到長安已經有數月,難道吏部還沒有給你們二人安排具體的職務嗎?”

李嶠比張柬之年輕氣盛一點,便埋怨道,“回殿下,前兩天吏部的人說了,還要讓我們再等等,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時候。”

現在大唐的科舉制度還不夠興盛,一般朝廷用人都需要靠他人的舉薦才行,而張柬之和李嶠既不是世家門閥子弟,又沒大人物舉薦他們,因此想要得到實權官職的任命,是要費不少勁才行。

“是這樣啊!”李弘微露不悅之色,他沉吟一下,就不動聲色的說道,“既然今后你們要在東宮協助孫真人訂正、補充和規范醫學著作,就在東宮任一職吧!孤這邊正好缺個太子舍人和太子司議郎,不知道兩位先生意下如何啊?”第十章

肱骨之臣

離開宣政殿回到東宮,李弘就讓閆莊將李嶠和張柬之請到書房,下午他沒有時間跟兩人詳談,現在他就想借自己負責接待吐蕃使團這一事考驗一下兩人。

李弘在兩人一走進書房時就觀察他們,現在見兩人氣度沉穩,言行舉止不卑不亢,對兩人的表現非常滿意,這才是未來大唐名相該有氣度嘛!

“今天下午孤本想要跟你們兩人好好聊聊,只是因父皇召見,才讓你們等到了現在,還請兩位先生能夠見諒。”李弘溫言解釋道。

張柬之和李嶠早就聽說過太子弘對朝臣們溫恭有禮,今日一見果真如此,這使他們的內心觸動很大,再加上他倆只是七品小官,之前何曾受到過上位者這般的禮遇,因此內心不由的微微感動,就要起身說不敢,卻被李弘阻止了,“這次孤準備集中人力和財力,訂正、補充和規范醫學著作,欲讓藥王孫真人主持具體事宜,讓你們二位從旁協助他做一些人員的甄選和調派以及統籌工作,還望兩位能夠助孤完成此項功在千秋的大任。”

張柬之和李嶠在被李敬玄和張文瓘介紹到東宮之前,就已經從兩人口中聽到了自己這次到東宮的任務,故而李弘只是這么簡單的一說,并沒有做過多的解釋時,他們依然已經清楚自己今后的工作是什么,便異口同聲的說道,“請殿下放心,我們必將盡心盡力,絕不辜負殿下的期望。”

“恩!”李弘微微點頭,似乎又想到了什么,皺了皺眉頭問道,“兩位先生到長安已經有數月,難道吏部還沒有給你們二人安排具體的職務嗎?”

李嶠比張柬之年輕氣盛一點,便埋怨道,“回殿下,前兩天吏部的人說了,還要讓我們再等等,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時候。”

現在大唐的科舉制度還不夠興盛,一般朝廷用人都需要靠他人的舉薦才行,而張柬之和李嶠既不是世家門閥子弟,又沒大人物舉薦他們,因此想要得到實權官職的任命,是要費不少勁才行。

“是這樣啊!”李弘微露不悅之色,他沉吟一下,就不動聲色的說道,“既然今后你們要在東宮協助孫真人訂正、補充和規范醫學著作,就在東宮任一職吧!孤這邊正好缺個太子舍人和太子司議郎,不知道兩位先生意下如何啊?”本站網址:,請多多支持本站!

(紫瑯文學)



上一章  |  大唐道君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