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道君第二章 還有敵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道君 >>大唐道君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章 還有敵人

第二章 還有敵人


更新時間:2014年11月18日  作者:七月初三  分類: 歷史軍事穿越歷史 | 七月初三 | 大唐道君 
第二章還有敵人

翌日清晨,長安城寒氣逼人。

李弘來到大明宮紫宸殿覲見高宗和武后時,兩人還在宣政殿跟宰相們商議政務。

長安城是根據周易“乾”卦理論建造的,而太極宮被修建在里長安城北部中央,以便讓地上的君王和天上的星宿相對應。所以太極宮的建造忽略地形缺陷,使得它處在長安城地勢最低的洼地方,而長安城夏天又經常下雨,溫度高時潮濕燥熱,不適合居住。

因此早在麟德元年大明宮尚未竣工時高宗和武后就已經政務和寢宮搬遷到大明宮了!

大明宮有三大主殿,它們分別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又被稱為外朝,中朝,內朝。三大殿中含元殿是帝國舉行慶典的地方,宣政殿在含元殿以北,是大唐處理國事地方,只有紫宸殿才是高宗和武后兩人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

李弘現在就在紫宸殿靜等高宗和武后。

昨晚他深思了一夜,依然沒有做出決定。因為他知道高宗的懦弱和武后的強勢、對權力的癡狂。因此,他不想過早的在高宗和武后兩人的爭斗中選擇自己的立場。

只是高宗通過戴志德讓他上書建議厚葬廢李忠,這件事他絕對不能不遵從,因為高宗現在還是大唐帝國的天子,李弘還要依靠自己的這個父皇,不能忤逆了他的意思。

因此,他昨晚就寫好了這份奏章,就是為了今天來紫宸殿覲見高宗和武后,想在兩人面前陳述自己的諫言。

這種做法要是放在成年人身上,或許會被認為是在離間帝后和朝臣之間的關系。可現在李弘只有十三歲,他要是這么做了,高宗和武后也絕對不會想太多,只會以為這是他政治上幼稚的一種表現。

“太子殿下,娘娘回來了。”就在李弘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時,有一個小內侍突然在他耳邊低聲說道。

李弘忙起身,就看見武后已經在八名侍女的擁簇下大步走進了紫宸殿。

武后今年已經四十一歲了,可她依舊看起來光艷動人。方頤廣額、豐滿嫵媚、神龍翹眉、丹鳳長眼,讓她天生就有一股子睥睨天下的氣質。

李弘在注視武后的時候,武后的目光也移到了他的臉上,這道目光就像一股寒氣一樣,一下子就籠罩住了李弘的全身,李弘背脊一陣冰涼,他身體一凜,忙上前躬身施禮道,“兒臣參見母后。”

“弘兒,你不是身體不適正在東宮休養嗎?今天怎么來紫宸殿了?”武后緩步走到李弘面前,語氣變得柔和了很多。

剛才被武后目光注視的一陣心悸,李弘現在已經不敢再有什么小心思了,他極力表現出很怯懦的樣子說道,“母后,兒臣身體現在已無大礙,只要再細心調養幾日,就能繼續讀書學習了。今日兒臣進宮是特意向你和父皇請安的。”

“嗯,你很仁孝。這點你父皇和母后都知道的。”武后欣慰的說道。她輕輕的拉住了李弘的手,李弘也乘勢扶著武后坐到了榻上,才開口說道,“剛才在宣政殿商議國事時,你父皇身體突感不適,已經回麟德休息去了,你要是有什么事情就跟母后說吧!”

李弘一愣,他知道高宗在顯慶末年時就已經患風疾頭重,目不能視,難于操持政務。而風疾就是風寒濕,是發生痹病的病因,這是李氏皇族的家族遺傳病。可沒有到高宗的風疾會這么嚴重,只是一次簡單的朝會,他都已經堅持不下去了。

高宗沒有同武后一起到紫宸殿處理政務,這讓李弘有點忐忑不安。

因為昨晚他想出的對策就是在高宗和武后的面前陳述自己的諫言。這樣到時即便候武后再怎么生氣,可當著高宗的面也不會責怪自己。而他相信自己這樣坦誠的對待武后,只要她怒氣消除之后一定會理解自己的苦衷。

可是現在眼前只有武后一個人,自己該不該拿出奏章呢?要是沒有高宗的庇護而惹惱了武后,自己該怎么辦呢?

李弘有點猶豫!

就在李弘猶豫不定時,他發現武后正在目視自己,雙目中除了有一份作為母親的慈愛之色外,還多了一份玩味神色,李弘的內心一顫,立即收回思緒,硬著頭皮說道,“母后,兒臣昨晚寫了一道奏章,今天想請母后斧正。”

說著,李弘就將昨晚寫好的關于厚葬李忠的奏章遞到了武后面前。

武后似乎早已對李弘的舉動了然于胸,她的表情沒有任何的變化,可只要你仔細觀察,就一定會發現在李弘拿出奏章時她眼中還閃過的一抹不容察覺陰冷之色。

武后一直都很關注李弘在東宮的生活和起居。

因為對于自己的這個長子,她有著特殊的感情。

當年她能夠在王皇后和蕭淑妃兩強環伺的情況下在后宮穩住自己的位置,就在于她為高宗生下了皇子李弘。之后她又之所以能夠在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劉奭等宰相的高壓下能夠坐穩皇后的位置,還在于李弘被冊封為太子緣故。

因此她早就知道戴志德曾建議李弘上書厚葬李忠的事情,而且她也知道戴志德這么做,根本就不是他的意思,是高宗的意思。

只是以她對李弘秉性的了解,她認為李弘一定會公開上書陳述自己的主張,可沒想到今天李弘會將奏章拿給自己過目。

武后的目光像刀子一樣盯在李弘的臉上,再次仔細的打量著李弘,她發現李弘眼神是這么干凈、質樸、纖塵不染、就像一泓清可見底的泉水,像極了當年的高宗李治。

這一刻,武后心中似乎被什么東西給觸動了一下,內心激起了一陣漣漪。

她感覺這兩個月的休養讓自己的兒子身上發生了某種變化,只是具體有什么變化她也不清楚,不過她很喜歡現在的李弘對自己的恭順和聽話。

因此她沒有看李弘的奏章,而注視李弘的目光也柔和了很多,突然面露微笑,語重心長的說道,“是不是關于厚葬李忠的奏章?”

李弘也沒有因為武后沒有看他的奏章,就知道他奏章的內容而吃驚,因為要是未來的女皇沒有這么點能耐,她又怎么會成就自己的千古偉業呢?就點頭應道,“是。”

“弘兒,這是你的意思嗎?”武后目光直視李弘,似乎要看透李弘在想什么?

李弘被武后的目光逼的不敢說謊,就如實的回答道,“之前戴相就建議過兒臣上書,而兒臣也覺得李忠雖被貶為了庶人,而且謀反被處死,可他終究還是我皇室子弟,這份血脈是改變不了的,因此他死后拋尸荒野,確實有損大唐的顏面。所以,兒臣也同意戴相的建議。”

武后聽完李弘的話,知道兒子沒有跟自己說謊,心里更加舒暢了。

她威嚴的臉上再次露出了淡淡微笑,語氣輕柔的說道,“弘兒,母后知道你仁孝,溫恭有禮。只是,你現在身體不好,不易過于操勞,以后還是少參與朝政為好。還有,作為大唐的太子,你就是大唐未來的天子,有些事情是需要自己判斷是非,自己做出決定的,切不可隨便就聽信他人的讒言碎語。”

“兒臣謹遵母后教誨!”李弘誠懇的回答道。他何嘗聽不出武后話中的意思?

“弘兒,你最近是否為了找一個叫孫思邈的郎中而動用了自己的親軍右監門率的鐵騎?”突然,武后又語氣嚴厲的問道。

“這事是兒臣魯莽了,只是,因為兒臣聽說孫思邈醫術精湛,能夠……”李弘忙請罪認錯道。

他不敢說這是閆莊自私做的決定,不然以武后的性格,閆莊就是不死也得少層皮不可。同時他也清楚武后這么說不是在詢問自己,而是在告誡自己,不管他做了什么她都一清二楚。

“今天朝會堂上就有人彈劾你,說你放縱自己的親衛,讓他們四處擾民、張揚。弘兒,你是大唐太子,你的一舉一動都代表著大唐,以后可不能在這么胡鬧了?當然,關于上書彈劾你的人母后會處理,只要有母后在就絕對不容許他們對你胡亂誹謗,你以后要做的就是聽母后的話,好好做你的太子。”武后說這句話時她的語氣中含有一股子睥睨天下的威儀。

李弘明白武后話中的意思,武后的意思是讓他做一個乖孩子,以她馬首是瞻,而她也會為他解決一些找麻煩的人,就忙答應道,“兒臣明白!”

“行了,你的奏章就放在這里,等你父皇身體好點之后母后會拿給他看的,現在你就去麟德殿給你父皇請安吧!母后這里還有政務要處理。”武后今天對李弘提點目的已經達到了,就起身走到玉案前開始處理政務。

李弘再次拜謝武后,這才躬身退出了紫宸殿。

待出了紫宸殿,李弘才發現剛才只是簡短的幾句對答,他就因為緊張背脊已經被汗水浸透了。仔細想想自己剛才跟武后的對話,他發現武后跟他說的話中處處藏有鋒機。這時他也知道了武后不是一個可以按世俗規范去衡量、可以用人之常情去揣度的人。

這讓不得不讓他重新考慮,今后自己該怎么在高宗和武后之間和睦相處了!


上一章  |  大唐道君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