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一下
不過半日時間,整個江寧府絲織行的人都知道,陳家大小姐要轉賣一批生絲的事,雖經海水泡過,但陳家有獨家秘方,處理后的生絲不受影響,杜記織出的綢緞和以前并無二樣,只是對外宣稱,以前穿十年的綢緞現在只能穿九年,人家可是說得明明白白的,但那質地但似更柔滑了,反而引來了不少客商競爭購買,聽說陳記已經忙不過來了。
消息一傳出,立有幾家織布房就尋上門來,先找大管家探虛實。
大管家只是爽快地承認“大小姐確實有這個意思,要轉賣一批生絲給大家,各地來江寧府采買絲綢的人甚多,大小姐說有錢大家賺。”
問實了之后,立有金記織布房的人便要買生絲。
大管家親自辦了契據,收了一萬兩銀票,派了心腹領人派貨。
金家買到一萬兩銀子的生絲,當時金老爺想的就是,能買到一萬兩銀就是好事了,沒想聞訊趕來的杜家也摻了一腳,開口就是二萬兩銀子,而早前陳家就轉賣了幾萬兩銀子生絲給杜家。
大管家因著這緣故,只同意了再賣一萬兩銀子的生絲。
又有云記織布房的大東家來問,又分買了二萬兩銀子。
有幾家小織房得了消息,也陸續趕來,大管家又二千兩、三千兩的零賣了一部分。
高家織布房得消息晚了,過來問時,大管家說要轉賣的一批已經賣完了,但不忍駁了高家的意,又給賣了五千兩銀子的生絲。
各家有了生絲,當日就忙碌開來,令織娘們開始織布。各家派往各地采買生絲的人依舊是不如意,買回的生絲不多。
又過了幾日,趙武從廣州歸來,帶回了大半船生絲,這消息頓時就似長了翅膀一般,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各家買不到生絲,可陳家又買到了。
生絲正往陳記織布房運,馬慶領著江寧織造府的人就到了,上回馬慶就說要出門采買生絲,各處時不時傳來消息,皆是各家未能買到生絲失望而歸的,馬慶還沒抵達目的地,就只得調頭回江寧府。
陳湘如一襲干練的裝扮,領著綠葉和九婆正在看工匠們搬運生絲,一箱又一箱,全照了陳將達生前的樣裝箱,可防雨水,還能防海水浸泡,這樣的裝箱傳到各家,大家都意外了,織造行都跟樣學。
劉管事領了馬慶及兩名官員進來,“大小姐,馬大人求見,說要買我們的生絲。”
陳湘如放下衣袖出了庫房,又邀馬慶等人進了織布房會客廳,“你們瞧過新買回的這批生絲么?”
幾人愕然。
陳湘如手里卻拿了一束,遞給其中一名官員,他接過之后,驚呼一聲:“是陳絲?”
陳湘如并不否認,“這是這去年的生絲,價兒也比往年高了三成。正因為今年生絲價好,南邊的人把陳絲都拿出來。若在往年,這樣的陳絲都沒人要,陳絲不好上色,質地也要受影響的,陳記織布室正在研究新秘方浸泡。”
馬慶不由得有些失望,心下盤桓了一圈,道:“能賣一批你們陳記處理過的生絲給織造府不?我們買來織帔子,前些日子向宮里獻了一批帔子,宮中的娘娘們很喜歡,內務府要我們多織一些。”
陳湘如定定心神,“就照現下分賣給各大織布房的價兒。”
八成五的價格,這與最初陳將達收購生絲的價還是賺了不少。
雖說這次趙武在南邊收購一批陳絲,但總比沒有的強,這價兒又比當年新絲要便宜,陳絲與新絲最大的差別,就是顏色微微發黃,陳家有自己的獨門泡制藥水,又有最好的顏料,就是泡過海水的生絲都能繼續用上,何況是這陳絲。
陳家能世代幾輩做天下第一織造府的官員,手頭有別家沒有的優勢。
江南三大織造府,今年也沒采買上生絲。
江寧織造府有了一批從陳家分買過來的生絲,綢緞產量下跌,織布房卻倒不至停工,聽聞蘇州、揚州織造府已經停工了,而宮里的宮綢貢緞一并都落到了江寧織造府,內務府那邊又特意遞了文來,要織造府織一批仕女紋帔子,上回給朝廷進獻一萬條,頗得宮中娘娘們的喜歡,但這回要求更高,當朝貴妃、淑妃及幾位公主特意說明,她們所使的帔子要獨一無二的,僅是這“獨一無二”就夠讓織造府勞神。
隨著內務府官文一道來的,還有內務府賞給眾人的銀錢珍寶等物。
左員外郎道:“我們帶了人來,現在就去庫房領藥水處理過的生絲,先分五萬兩銀子的。”
陳湘如紅唇微張,要五萬兩銀子的生絲,加上她早前賣給各織布房的,陳家織布房許就要停工了,雖有一批陳絲在,定是堅持不到年底的,她為自己答應馬慶太爽快而暗暗懊悔著。
不等她拒絕,趙大管家先道:“稟大人,不能再給這么多,我們庫房處理好的生絲最多有二萬兩銀子,剩下的生絲雖也處理過,織出來的布料怕是不成,剩下的生絲質量不好,我得們合了陳絲一道才能織出繭綢……”
繭綢與上好的綢緞這可是兩個價格。
趙大管家這話說得很巧妙,不是說陳家不愿意給,而是剩下的生絲質量不好。
江寧織造府得用最好的生絲織布,這些質量不好的,自是不會要。
左員外郎看了看馬慶,對于這個少年上司,他心里一直頗不大看得起,與早前的陳將達比,著實差得太多了。陳將達的身后有整個陳家為依仗,只要有原料,都會先滿足了織造府,要不是他們今兒得了消息說陳家轉賣了一批生絲各同行,再晚一步,便是連這二萬兩銀子的生絲也沒了。
“二萬兩就二萬兩,我立馬帶人去庫房取貨。”
趙大管家與陳湘如交換了眼神,趙大管家離去。
早前還喧鬧的東院議事廳里,頓時冷清了下來,馬慶坐在太師椅上,道:“上回,大妹妹幫忙設計的仕女圖很好,我們照著那花樣織了二千條,雖是數色的,可最受宮里歡迎……這回內務府又下了令,要我們再織五萬條,但公主、貴妃娘娘們使的花樣得別具一格,我……我想請大妹妹再幫忙繪十幅花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