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楊承志的眼神中露出了茫然,掙扎了幾下坐在地上,雙手揪住頭發,喃喃道:“我是誰,我為什么到這里”。
楊承志的這個舉動讓老少三人不由的一愣,而后三人的眼神中露出了一絲釋然,他們心里都清楚,這個年輕人或許跟他們一樣都是被那些人迫害,最終導致失憶。
想到他們自己的遭遇,三人對楊承志也憐惜起來,老者看了眼楊承志,“年輕人,你應該是遭受到什么打擊失憶了,要不先跟我們走吧,等想起來你家在哪里,我送你回去,你自己在這里的話會被凍死的”。
楊承志目光閃爍了幾下點點頭,“謝謝老爺爺,我會幫你干活,不會讓你們白救我”,說著話楊承志就想從地上站起來,可是掙扎了幾下每一次站起來都軟綿綿的倒下。
“老爺爺,有沒有吃的,我餓”,楊承志無助的看著老人。
老人點點頭,“小偉,來先將他扶到車上,地下太涼”。
年輕人小偉張了張嘴不過卻沒有說什么,轉頭看了眼神色復雜的冬梅,見中年婦女冬梅說道:“聽姥爺的話,咱們總不能見死不救”。
一老一少將楊承志扶上車子,楊承志的臉色才慢慢變過來,中年婦女冬梅開動汽車離開,老人從座位后面拿出幾個冷饅頭,楊承志拿起來三口兩口就是一個,片刻之后五個饅頭就被楊承志吃食干凈。
老者微微嘆息一聲,拿過水瓶,等楊承志喝了幾口,而后問道:“年輕人,聽你的話音不是魯省的,你難道一點都記不起你是哪里人”。
聽老者這一說,楊承志的眼神一下變得痛苦起來,雙手再次揪住頭發,他從離開出云山的時候心里一直就在想自己到底是誰,來自于哪里,可是幾天的時間他都沒有想到自己到底是誰,也不知道自己來自于何方。
老人粗糙的大手將楊承志的雙手按住,“不要著急,慢慢想,總有一天你會想起來的”。
“姥爺,要不咱們到前面的縣城將他送到公安局,公安局的人肯定會想辦法將他送回到家里”。
老者目光閃爍了幾下,“要是在其他地方的話,送他到公安局的話也沒什么,可現在他也是出現在出云山中,要是真的是從那伙人手里逃出來的話,送他到公安局的話,那無疑讓他再次回到那些人的手中,你忘了魯省這邊大多數地方他們都有眼線”。
老者這話一出青年頓時無語,“咱們現在回遼省,遼省和魯省也算是接壤,他要是鞥呢夠恢復記憶的話,咱們再送他離開,這還是不是壞人”。
“爸爸,咱們的積蓄沒有幾個,現在手里一共只有三千華夏幣,要是多他一個,咱們能不能回到遼省還不一定”,開車的中年婦女冬梅無奈說道。
楊承志聽到三人的說話,目光閃爍了幾下,“我有錢,我有錢”,說著話從衣兜拿出數個紅包。
這些紅包還是他打算在午夜時候要是遇到村里的熊孩子給他拜年,他要送給村里的熊孩子,卻不想現在派上用場。
老人和中年婦女以及青年看到楊承志手中紅彤彤的大紅包,目光微微一縮,這個年輕人手里有著紅包,顯然他在年夜飯那天還沒有出事,而正是年夜飯那天這個年輕人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才變成現在的樣子。
小偉從楊承志手中隨手抽出一個紅包打開一看,紅包中是一張紅彤彤的一百,小偉抬頭看向老人,“姥爺,他這紅包不小”。
老人點點頭,“他的家世應該不錯,只不過不知道怎么得罪了那些人”。
“老爺爺,這些錢都給你”。楊承志不由分說將紅包都塞給老人。
老人苦笑一下將紅包交給小偉,“小偉看看一共多少錢”。
“年輕人,放心我會帶著你,雖說沒有你以往的生活好,但起碼溫飽可以解決”。
片刻之后,小偉驚呼一聲,“媽、姥爺,一共有一萬八千華夏幣”,他們不知道這些紅包中還有幾個是楊承志還沒有送出去給家里人準備的紅包。
聽到小偉的話,老人和中年婦女冬梅都不由的一怔,要知道這一萬八千華夏幣可不是一筆小數目,他們想不到這個青年手里會有這么多的紅包。
“爸爸,他的家世背景肯定不錯,要是日后記憶恢復的話,會不會對咱們不利”,中年婦女想了一下說道。
老者看了眼楊承志,在看到楊承志清澈的目光,“他身上的紅包沒有丟失,顯然是那些人將他追殺進山里,現在要是將他送走麻煩肯定不少,咱們就是受點委屈也不能讓他遭受那些人的折磨,冬梅好好開車,等回到遼省咱們在慢慢打算”。
他們不知道在他們剛剛離開出云山地域之后,國安局那邊就過來找人,可楊承志他們根本沒有在這個地區停留,人們根本沒有見到,而就是購買一下日用品都是小偉下車,車上的楊承志幾乎是埋頭大睡,所以每一個路口的監控都沒有見到楊承志的影子,他們也不會去想楊承志會坐在一輛破舊的大貨車離開出云山。
十多天之后,楊承志乘坐的貨車出現在一個人口差不多在三萬左右的鎮子中,這個鎮子瀕臨渤海灣,所以鎮子上的游人很多,來來往往的游人和不斷叫賣的商販充斥著整個鎮子。
十多天下來,小偉他們也和楊承志熟識,因為楊承志記不起自己的名字,所以老者就成為楊承志為大偉。
“大偉哥,到家了,下車我帶你逛逛去”,回到自己地盤的小偉不再像路上那樣警覺,在車子停穩的下一刻,就笑著對楊承志說道。
“小偉,車上還有那么多東西,等先將家里收拾好在出去”,冬梅皺著眉頭說道。
小偉對著楊承志露出一絲歉意,“大偉哥,等明天帶你出去看海”。
楊承志淡淡一笑,“小偉,等有時間再說,冬姨、爺爺都累了十多天,咱們一會多干點”。
聽到這話,老人和冬梅眼神中露出了一絲欣慰,十多天下來,他們都看清楊承志不是那種他們不愿意看到的官二代或者富二代,倒是好像一個接受了高等教育的書香門第子弟。
“冬梅,這邊人多,你繞道過去,我先看看老房子怎么樣了”,老人、楊承志、小偉下車之后,老人對冬梅說道。
“好嘞,爸爸”。
等冬梅開車離開,老人指了指熙熙攘攘的街道,“大偉,家就在那邊,我們離開的時候這里還沒有這么繁華,想到不到幾年見這里就變成這個樣子”。
“還不是那個該死的男人,要不是他咱們也不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咱家院子臨街,要是改造一下就能夠出租或者自己單干”。
楊承志心頭微微一動,他在路上的時候也知道了這一家的不少事情,這一家原本生活在這個叫做落里灣的鎮子中,小偉的父親是一個養船打魚的普通人,可一次意外小偉的爸爸在沒有回到落里灣。
小偉的姥爺是一個木匠,在女婿去世之后,就承擔起養活小偉的責任,再加上小偉的媽媽打點零工,日子也算是過的去。
五年之前,小偉的一個遠方親戚從外地回來,而后村里人都說這個人在外面打工發了財,他這次回來是想要找幾個木匠過去。
老人聽說之后,就去找這個人,結果等跟著這個人過去,他們發現進入到一個黑工廠,五年下來一家三口只賺到了一輛已經報廢的貨車,可就是這樣那個人還不讓他們離開。
直到大年初一那天,丁耀明才破著命帶著丁冬梅和小偉逃離那個地方,在出山的時候正好遇到了昏迷的楊承志。
丁耀明他們所在的落里灣雖說是一個鎮子,可人流量不下于一般的城市,七八米寬的街道上都是來往的游人和村民。
街道的兩側的房子,人們大都改造成了臨街的門面房用于出租或者自己做點小生意,小偉的家在鎮子的另一頭,聽小偉說好像他們家已經靠近了渤海灣。
當丁耀明帶著小偉和楊承志進入到街道,一些鎮里的村民馬上認出他們,“耀明叔,出去五年多沒少賺吧”,很多人都問出了一個共同的話題。
不過也有人對于帶回來的楊承志好奇,“耀明叔,這個年輕人呢是誰”。
丁耀明呵呵一笑,拍了拍楊承志的肩頭,“這是我認下的干孫子,日后就住在這里,等百年后給我養老送終”。
鎮子里的人上下打量了一下穿了一身普通衣服的楊承志,不少人點點頭,“好福氣,耀明叔這些也算有后了”。
對于這些話楊承志也能夠理解,丁耀明膝下只有丁冬梅一個女兒,他們這樣說也在情理之中。
一路上丁耀明不斷的和落里灣的村民說話,所以等到了小偉所說的家的時候,已經是兩個小時之后的事情。
在走向小偉他們所住的地方,楊承志也發現,越是靠近小偉他們居住的地方店鋪越少,游人也是稀稀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