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王府后院的日子175 大結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混在王府后院的日子 >>混在王府后院的日子最新章節列表 >> 175 大結局

175 大結局


更新時間:2014年11月18日  作者:贏紫華  分類: 古代言情 | 架空歷史 | 贏紫華 | 混在王府后院的日子 
175小說旗


誠郡王府內,真正讓顏小月動彈不得的,是誠郡王李濟祉安排的影衛。百度:本名

顏小月動彈不得,所以,誠郡王李濟祉查到了不少關于顏小月的詳細資料。當然,其中的某些黑材料,王府后宅的女眷們,也是陂多的貢獻。

“邪魔歪道。”這是誠郡王李濟祉看完黑材料后,下的結論。雖然,這中間可能有些地方,顏小月被夸大了害處。不過,作為一句皇子,李濟祉從知道了顏小月的底細后,就沒有了半分再接觸這位庶妃的意思。

誠郡王府的氣氛,是越來越凝固。而芷汀閣內,顏小月的直覺告訴她,出事兒了。

“不能坐以待弊。”顏小月不是束手束腳的人。當她選擇了這條路時,就沒有想過,要把小命拽到了別人的手上。所以,王妃余元青坐月子的最后三月里,一把大火燃了整個芷汀閣。

“走水了,走水了……”

整個誠郡王府,都被驚醒了。

“查,查清楚。”

四個字,代表了誠郡王李濟祉的態度。

“主子,燒死的尸體之中,疑有一句婦人之骨骼,可能是顏庶妃的尸體。另外,還有一名是少女的骨骼,缺失的一句芷汀閣丫鬟,目前尚無蹤跡。”

影衛會這么講,那是因為從現場的查探來看。顏庶妃是沒有生還,燒死在了榻上。另外一名丫鬟,是死在了外間屋里。而少了一名的丫鬟,卻是行蹤成迷。

“少了一句丫鬟。”

誠郡王李濟祉的眉間之色,陂為憂慮。這中間,是不是有什么問題?那少掉的一人,真是丫鬟嗎?不曉得為什么,李濟祉總覺得,一個女修士的顏小月,未必那么短命的。不過,最終李濟祉沒有追問什么。

因為。太子被廢后,朝廷不安,是在動蕩之中。

當然,最后。結果如何?

誠郡王李濟祉還是以顏小月的死,算是蓋棺定論了。誠郡王李濟祉雖然交待了影衛,繼續的查下去。可是,他更多的精力,還是放在了太子被廢一事上。

皇宮之中,康平帝在后悔。

這位帝王也知道了,他廢太子急燥了。眼下里,太子被廢,下面的兒子中,特別是直郡王李濟堤啊。那是自居以未來太子的模樣了。而且,宮里,貴妃那一系人馬,也是著急了。

宮內宮外,康平帝就沒瞧見了一個平穩的模樣。

“朕。難道錯了?”

康平帝在后悔之余,又是起心,與朝臣問政。

對于康平帝的某些暗示,朝臣們自然是以為,這位帝王有心再立新太子了。所以,朝廷之上的波瀾,越來越壯闊啊。

“再立太子。難不成大哥上位?”誠郡王李濟祉也是如此猜測了。

不肖說,直郡王府處,那是賓客迎門,非常的繁華啊。每一個京官與女眷,那是得了直郡王府的相邀請,都是恨不得召告了天下。總之。最近的直郡王李濟堤,是春風得意馬蹄急,走起了路來啊,都是虎虎帶風。

大朝之上,出乎了朝臣們的預料。康平帝這一回。并沒有立新太子,在事隔不久之后,也不過短短的一月余,這位帝王,那是打了他自家的耳光。把曾經的廢太子,又是給立了起來。

“一廢一立,奪嫡之爭。誠郡王府有希望嗎?”

這是李濟礽再立為太子時,誠郡王妃余元青的猜測。

可以說,太子能不能當上了皇帝,余元青是不相信的。因為,京城之中新太子的形象,可不美妙啊。這一位,從泥里再爬起來,對于他曾經的敵人,或者說,踩了這一位,又或是捧了直郡王的小人們,那是整治的手段,可謂稱之“辣”啊。

狠手太過了,東宮,怕是敵人不少啊。

也是太子的再立,貴妃把七皇子李濟祚和八皇子李濟祿,也是塞進了朝廷之上,那是旁聽政事。

不是不曉得貴妃的心思,可是,康平帝居然莫許了。

諸皇子在朝廷之上,都是聽了朝政。這如何不讓朝臣們,那是心中憂慮。因為,帝王無私事,皇家更無私情。

康平帝這一手,把朝臣們的從龍之心,那是打個七零八落了。誰讓真命天子?

這是朝臣們,都不敢下了注的緣由啊。

六位皇子,可謂是在康平帝的棋盤之上,想不入局,都沒個可能了。

長春宮,誠郡王李濟祉給母妃請安時,容妃就是提醒了兒子,道:“最近,老三,低調些好。你父皇怕有思量,太子被廢了一回,心思必然詭怪了。”

每一個宮妃,有起有落。所以,這人心的變化,陰謀者居多的地方,那就是皇宮里。對于太子的某些變化,誠郡王李濟祉知道,在深宮之中的容妃自然也是知道的。

“兒子曉得,倒是母妃要多注意身體。”誠郡王李濟祉回了話,更道:“等過些日子,兒子想請封世子。”

“請封誰?”

“匡晴。”誠郡王李濟祉肯定的回道。他的心中,也是想著,讓王妃余元青的心,安定了下來。畢竟,在這等風波之中,李濟祉需要余元青的妻族之力。所以,他不介意,把嫡子立為世子。

有時候,男人的世界里,總是有舍有得。

而且,李濟祉也是想向皇兄表明,他無意奪嫡。早早立了世子,就是斷了后路。

“不行。”容妃一口拒絕了,容妃是望著宮門之處,說道:“母妃不會同意,濟祉,現在的情形,你想退,你父皇會不高興。你是兒子,是臣子,你要知道,你忠心的對象,是你父皇,不是你的皇兄。”

退,如果早退,還有路。

現在,不過晚了。

“兒子……”最終,李濟祉不在多話,他顯然聽明白了,容妃的意思。只得低了頭。道:“明白了。”

“這是命,濟祉,你生在皇家,就得當一個好兒子。當一個好臣子。別讓你父皇失望,天下間,你父皇是天子,是你忠心的君父。”容妃越是勸話,誠郡王李濟祉越是沉默。因為,他聽了出來,在這等好機會里,也許深宮之中的謀些誘(河蟹)惑里,他的母妃也對可能觸手可得的太子之位,儲君之位。動心了。

康平三十六年,康平帝以太子無視國法,不孝君父等十八條罪名,再一次,二廢太子。

這一回。一同倒霉之人,還有直郡王李濟堤。

因為,直郡王李濟堤被告,生有謀反之心。

當然,這個理由,有些可笑。可偏偏,康平帝信了。原由根子。不過是在太子二立之時,直郡王與京營大軍,那是秘密了許多。這是一根刺,讓越來越老的康平帝,那是心中生了懼怕之心。

帝王之懼,那是連兒子也能下手。哪怕只是某些猜測,加上某些小小逾越了。

太子和直郡王齊齊的倒下,是一場大地震啊。

接著而來的,是誠郡王李濟祉授封為親王爵。七八皇李注祚和八皇子李濟祿,為封為郡王爵。

立長立賢。這是擺在了康平帝面前的兩條路。

而誠郡王府內,李濟祉和王妃余元青正是對面而坐。可以說,這時候的李濟祉非常需要他的嫡妻,那是一條心。

不光是嫡妻,就是整個王府的女眷們,都得一條心。

“本王需要定遠侯府的支持,所以,暫不能立世子。”李濟祉給余元青解釋了話道。

聽著這一話,余元青哪能不清楚,面前的王爺對太子之位動心了。

眼下里,立長,自然是李濟祉這個剩下的長子,占了大便宜。畢竟,太子和直郡王都已經被貶為庶人,圈禁了。

“王爺,此等大事面前,當不立長子。而且,李妹妹的娘家,確實能給王爺大的支持。”定遠侯府,可是世襲不降的侯府,在京城之中是盤根錯結。加上,李錦娘的親爹,可是三品將軍,那是手握了兵權。

這等時候,余元青自然曉得,整個王府都得精誠合作。

要內斗,也得等著誠郡王李濟祉能當上了太子,能當上了皇帝再說。畢竟,太子還不保險,皇帝之位坐上了,才算是安穩。

“勞王妃費心了。”

定遠侯府那邊,太顯眼了。李濟祉自然不會接觸的。他要動的線,是側妃李錦娘,然后,讓王妃和側妃之間,那是真正的和睦。只有這樣,通過了王妃側妃的妻族,李濟祉在朝廷之上,才有更大的把握,能坐上了東宮儲君之位。

康平帝三十六年的夏,康平帝沒有去成德避暑。因為,沒有太子監國,這個夏天里朝臣們還在為此事,那是分分擾擾。

七月半,是鬼節。

恂郡王李濟禎的嫡子與庶子,突然是染了暑氣,齊齊病倒了。等著太醫開了藥方,治了病時,卻是變成了時疫。

不過幾歲的小孩子,時疫之癥,自然是沒有熬過。

膝下本來是繁茂的恂郡王李濟禎,一時之間,居然無兒子了。

在奪嫡的當口,李濟禎可謂是眼睛都恨紅了。

在李濟禎盯著暗中的敵人,那是恨不得要滅其全族之時。余元青對著相隔不遠的恂郡王府,那暗暗的露了笑容。

“真好,最大的敵人,也是注定擋不了路了。”這一著棋,多少年了。余元青在回憶之時,都有些想不起來,是十年,還是十五年了?

時間,總之太久了。

康平帝三十六年的秋,康平帝的身體,越發的不好了。容妃親自去了皇宮的寢宮,從皇后的寢宮出來后,容妃開始常常于小佛堂里,抄了經文,還是燒了親自寫的佛經。

九月,康平帝立了新太子,用得是嫡長之制。自然,李濟祉是當上了曾經的李濟礽之后,康平朝的第二任太子。

“要去東宮了。”宋玉籫在秋風中,對兒子李匡旻說了此話道。

“娘,去東宮,咱們注定沒有退路了,對嗎?”李匡旻眼神清澈,望著宋玉籫平靜的問道。良久后,風吹來,吹散了宋玉籫的發,宋玉籫蹲下身,看著面前的小豆丁,回道:“是啊,退不得。你是長子,退不得。”

“那就不退吧。娘,兒子不孝,累你一起跟兒子,繼續與人斗上半輩子了。”李匡旻一板一眼,非常嚴肅的回了此話道。

宋玉籫卻是笑了,摸了摸兒子的頭,道:“曾經某位偉人講過,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生命,在于運動,斗一斗,更健康。對娘來說,也是防了腦退化。”

這是寬慰之話,同樣,也是宋玉籫的決心。

從兒子李匡旻的眼神之中,還有她一直的寵愛。宋玉籫就曉得,除非,她的長子是殘了,或者廢了,要不然,想出了皇宮的漩渦,是沒個可能的。

可是,前一世,兒子就是一個殘疾之人。宋玉籫怎么忍心,讓她的兒子再受了一世的苦?

不過斗一回,便是斗一回吧。

宋玉籫望著兒子的小臉蛋,再是望著小院墻之外的天空,她突然明白過來。她的一生,除了飯票大人李濟祉之外,也許,她還有一個兒子得疼惜。

這兩個大小男人,是她一輩子,都在意的人吧。所以,她想求得開心,求得快活,就注定了,要走進宮廷內苑,要去一回,那個女人的戰場。

《后記》

康平帝,宣正帝之父。

康平年間,諸子奪嫡。康平四十年,康平帝第三子,以大慶朝第一位東宮儲君的身份,成為坐上龍椅的帝王。

宣正二十三年,宣正帝立長子為太子,繼承大統,是為乾安帝。

乾安帝,啟“乾元盛世”,立憲政根基,開海禁之國策。使華夏踏上海權之路,得未來之百年騰飛。

本書結局

到此完本了,偶只能說,感覺也是輕松一回。總之,謝謝正版訂閱的親們,感覺偶還是拖拉了許久,好歹,也在努力吧。至少生活中的不順心之心,偶也不廢話了。

那啥,大家都開心吧。也祝親們,能在點娘上,找到更多合心意的文,看一個開心。

說聲,886。文完全了,偶也得努力找工作,然后,掙錢糊口養家了。


上一章  |  混在王府后院的日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