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王府后院的日子062 橇了她親兒子的墻角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混在王府后院的日子 >>混在王府后院的日子最新章節列表 >> 062 橇了她親兒子的墻角

062 橇了她親兒子的墻角


更新時間:2014年09月10日  作者:贏紫華  分類: 古代言情 | 架空歷史 | 贏紫華 | 混在王府后院的日子 


宋李氏聽得宋知年的話,心中是高興了一回。

京城的宅子已經妥當了,這說明,她一家子去了京城,妥妥的當人皇親國戚。想想美好的未來,宋李氏有些小激動了。

宋李氏小激動,不過,宋知年好歹還沒有讓這等好事給砸暈乎了腦袋。所以,宋知年是對宋李氏交待道:“這一回調去京城,咱們再回清源縣的機會,可能萬乎其一。以后要扎根在京城,清源縣城的老家,還得回去一趟。”

宋知年是本地人,能補了小吏,自然也是在當地使了家族的全力。

當然了,大慶朝的官場規距,官員是不會在本地任職的,都是異地為官。不過,宋知年是從小吏爬上來的,所以,吏員一般在當場選出來的土著,這是潛河蟹規則了。

“那我去安排回老家時祭祀的禮物。”宋李氏聽著宋知年一講,就曉得回宋氏家族的老家,宋家村的話,那必然是少不了禮的。說起來,這一回,也是風光的回去,宋李氏很欣慰。任誰衣錦回鄉,都會是一件得意的事情。

宋知年點頭,一切就托給宋李氏安排妥當。畢竟,這一切的事務,也是屬于內宅的主母管理范圍之內的事兒。

回一趟宋家村,宋知年一家子人,自然都是一起的。

說起祭祖,那自然是男人們的事情。女眷,除了作為新媳婦,上了族譜的那一日,會去了祭堂內外。打那以后,可沒有機會再去了族里的祭堂。這是,這個時代男權社會的規距。

宋知年去衙門里,把差事交了。

少不得,又是收了一大捧人的羨慕與嫉妒。

等著宋知年一家子全是收拾好,回宋家村去祭祀時,這前腳跟沒走呢,宋家村里的族長和長輩們,就是領著小輩的子孫,直接來接了宋知年一家子。

看著族長等人的那份恭敬,宋知年很受用。

說起來,雖然宋知年是清源縣的縣丞,可相比起皇親國戚的身份來,總是矮了老長的一截啊。

現在族長等人吹捧著宋知年,也完全是因為宋玉籫的身份,真真不一樣了。

“老宋家,還是嫂子最有福氣。大閨女是皇家的金貴人,將來,兒子是皇親國戚。嘖嘖,必然當個大官老爺。”族長的妻子是湊合在了宋李氏的身邊,就是跟著捧了話道。

當然,族長妻的心中嘛,可是清楚著,那宋玉籫跟宋李氏這個繼母的感情未必多好?不過,誰讓宋玉籫是老宋家的閨女呢。再是一般般,可架不住,宋李氏膝下有兒子,這可是老宋家將來的根啊。

真是飛黃騰達,那必然是這宋玉籫的弟弟沾了便宜,宋玉籫的親爹沾了便宜。

瞧瞧,好家伙,現在不就是一家子往京城去享福了?

族長等男人湊在了宋知年的身邊,女眷嘛,自然就是往宋李氏的身邊捧了小話。

宋李氏很受用,她一輩圖個啥,不就是想成了誥命夫人嘛。現在,便宜大閨女有本事,能提協娘家了。想想老爺,再是想想兒子,宋李氏是陂為揚眉吐氣。

回老宋家祭祀一翻后,宋李氏是動了心思,就是想回娘家一趟。

想當年,宋李氏嫁來宋家當填房,不知道娘家里的堂妹堂姐們,是暗里嘲笑了她多少回。都說后娘難為,宋李氏那是咬著牙,不也熬了出來。往后都是享福了,宋李氏自然得回娘家顯擺一回。

要不然,這一回去了京城,那不是想再回娘家一趟,也難了。

對于宋李氏這個要求,宋知年沒拒絕。畢竟,他這一回去京城安家,基本不會回清源縣了。作為女婿,去岳父家登門拜會是一定的。

不過,去老李家這個岳父家前,宋知年認為,他更應該去老賀家瞧瞧。

不管如何?

賀家才是嫡妻的娘家,才是大閨女宋玉籫的外祖家。

聽著宋知年的話,宋李氏知道是這么個理,可是,心里還是堵得慌。要說為啥,就是宋李氏想著,這去了老賀家,往后,王府的大閨女,那不是認著賀家的外祖,哪還記得她的老李家半分?

宋李氏一想,就覺得不成。所以,宋李氏是吹起了枕頭風,道:“老爺,這都多少年了。賀家要真記得大姑娘,哪能這些年都不來宋家瞧瞧?”

反正在宋李氏看來,老李家沾不著大姑娘宋玉籫的便宜,那么,她生得兒子,這個大姑娘的親弟弟總能沾成。

便宜誰,也不能讓老賀家的外人,把大姑娘的心給勾了去。那樣的話,就是橇了她親兒子的墻角嘛。

“依我看,這賀家不聯系為好?賀家如果有子弟讓老爺提協去京城,跟大姑娘攀了關系。到時候,一個是娘家,一個是外祖家。想想姐姐是大姑娘的生母,往后,大姑娘是親近宋家,還是親近賀家?都未必曉得。不管怎么說,賀家是大姑娘的外祖家,咱們引了人去京城的話,那不是給大姑娘惹了麻煩事。”對于老賀家,宋李氏是恨不得一巴掌,就拍下去,一輩子就讓老賀家留在清源縣城。

至于大姑娘那等好閨女,還是留給老宋家,留給她的親兒子這等大姑娘的親弟弟去攀了家人關系吧。

一筆寫不出兩個宋字,宋李氏想來想去,也沒有覺得這些來,她哪里虧待了大姑娘。

再說,如果不是她和老爺提了話,送了大姑娘去宮里。大姑娘哪能有今天的造化?

“想想當年事,賀家的疏遠,我如何不曉得。還不是為了玉籫的臉面一直忍著。也罷,咱們一家子去了京城,跟清源縣也沒什么交集了。”宋知年嘴里這么說,實則,他很清楚。宋李氏的話,他是聽進了心里。

如果大閨女宋玉籫真是親近了外祖家,疏遠了老宋家的話,宋知年得嘔出了老血來。

打定主意,宋知年是領著一家子人,打包裹,坐馬車,全家人往京城趕去。

宋家人離開了清源縣,可清源縣去是流傳出了一則關于老宋家的傳奇故事。不外乎,就是清源縣這個小地方的宋家村,也是出了嫁進皇家的金貴人啊。

想當年,啥啥宋家村是如何的彩云飄飄,生出了一個美麗的女嬰,十幾年后,這個長大的女嬰成了一個美麗的姑娘。這位美麗的姑娘,選進了皇宮,讓宋家的一個老漢,成了皇親國戚,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個有誤會,且讓人向往的榮華故事,就是一輩一輩的在宋家老四周,傳揚開來。

讀,請記好我們的地址:


上一章  |  混在王府后院的日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