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又是一陣忙
第一百九十九章又是一陣忙
對面著兩個哥哥那要揍人的眼神,我忙是一陣的討好告饒。
“這糖,就是用咱們家的包谷粒和大米做成的。”我一句說完,見兩個哥哥不可思議的表情,又補充道:“當然,還得加上大麥芽當引子,就如咱們做豆腐時得點石膏水一樣,那大麥芽就是起到如石膏一樣的作用。”
古人的智慧可是不能小視的,就算是在這樣科技落后的年代里,咱們的先輩已經不光完成了四大發名,而且就是在這民間,飽含著各種復雜物理、化學變化的發明可是也不少的。
而這幫芽糖,正是用玉米、大米侵泡合適后,再大麥芽混合后磨漿,讓它們先發后了一次物理變化,然后進而在容器里發生一次復雜的化學變化,進而產生分離后,再濾汁熬煮,最終成就了美味的麥芽糖。
而這麥芽糖,可又是成就出更多如傳統米花糖、麻糖、花生糖、芝麻糖等等美味小點心的東西,當然,這后邊就都是典型的物理反應了。
我正在得意之時,浩清哥已經緊盯著我道:“就像那豆腐一樣做了,就真能成你剛才說的那些糖了?”
“怎么可能?”我看白癡一樣瞪他一眼,才是道:“只是說大麥芽像點豆腐時需要的引子,哪里說過像煮豆腐一樣的煮。”
看他和大哥都是一臉好學的模樣,我忍了再想打趣他的心思,把做麥芽糖的步驟都細說了一遍。
話說,我雖然知道這步驟,也是上輩子見外婆和爺爺都做過,但卻真是沒有留意過那比例的配比的。主要的玉米和大米我能記得它們混合在一起時的樣子,大概能知道配比是多少,但那大麥芽,我卻是沒留心過了,只知道每次做時,都沒用太多。
想到這時,我有些認真的道:“現在知道了吧,雖聽著簡單,但是做時包谷和大米的配比好掌握,但那大麥芽得放多少,咱們可是要多試上幾次才能知道了。”
大哥倒是比我看得開,直接笑道:“呵呵,芽兒別擔心,咱們只要知道了做法,那大麥芽咱們家雖沒有,可是村里也是有不少人在種的,買上些回來生了芽,咱們多試上幾次就行,就算是幾十次,可最后也是能做成。”
是啊,在這生活節奏超慢的古代,咱們什么都不多,可這時間還是有的呢。
我咧嘴笑點著頭道:“嗯,說試就試,那咱們進村時,就先打聽著買上點大麥吧,反正背籃子你們都背著的,各裝上一袋回去,也是夠咱們試的了。”
我們兄妹三人有了主意,一時興起就開始快馬狂奔起來。
等我們帶著兩袋共60斤大麥回到家時,卻也還是太陽快要落山的六點多鐘了。
進了家里,奶奶她們雖正煮著飯,但爺爺和老爹卻是已經回來了,而且正在客廳里跟著我那三個表兄弟說話。
看著開飯有些時候,我們兄妹三人對視一眼,神秘的點點頭后,三人很有默契的都沒有先跟奶奶她們說出這大計劃,而是一起笑鬧著牽了馬、帶著黏上來的柯楠往糖作坊而去。
張老實已經帶著摘葡萄的人已經回來,原本遠遠圍坐在他們廚房邊說話的幾人,看見我們兄妹從拱門過來,忙都是快點跑過來請安。
有些無奈的應付完他們這熱情又恭敬的請安,等哥哥們都跟張、范和溫林說過話后,張老實又是一陣的給我們兄妹匯報起了今天送葡萄、摘葡萄的情況。
見兩個哥哥都看著我,我笑點頭道:“嗯,哪明天照我早前說那些雇人摘葡萄就行,只是記著要交待大家一定得熟的就行。”
我說完,看看灶房頂上那煙囪里正冒著的炊煙,笑道:“你們快去忙吧,不用管我們。”
見幾人終于一齊告退,我松了口氣,并沒有把自己手上的馬交給大哥,只是看著兩個哥哥道:“走吧,順便咱們一起去作坊后園看看。”
那作坊后園子,除了中午牽馬,我可真是很長時間沒去細看了。
兩個哥哥應是也很少注意這后園子,進了后園就一陣的評論起來。
這后園子里的果樹長了幾個月,如今已經郁郁蔥蔥的長了起來,雖然從年后到現在只下了一場雨,但張、范兩家應是常澆了水的,把它們照顧得很好。
而在這大大的果園子里,隨處可以看到結隊而行,找果園地里刨食找蟲的大雞小雞,和小小雞?
“咦?”我有些疑惑的轉頭,看著他們道:“咱們家又買雞了?”
大哥咧嘴笑道:“你才看到啊,是奶奶前陣子就吩咐張管事跟村民收的,還到集市上去買了好多次,現在咱們家里的雞聽說有5000來只了。靠近中間那小箐邊上,大伯還在左右都搭了兩個鴨棚子,已經是喂著有5600百只小鴨子和100只鵝了。連小豬仔都又抓了20頭。”
5000只了?雖然我不知道是多少,但也倒是聽奶奶提過地方大,還要多養些雞的,只沒想這么快就購來了。但這鴨、鵝?可我從來不知道呢。
正疑惑著,順著小石子路往那小箐邊走時,浩清哥跟在后邊笑道:“那鴨子和鵝奶奶說是養了好防園子的。是在你和浩軒到西南那邊時,買回來的。”
見我疑惑,他更是得意道:“嘿嘿,芽兒也有不懂的呢。咱們這靠著后山,箐上方那圍墻下不能封嚴實,怕有蛇進來偷雞蛋,而且這地方大,那鴨子和鵝驚醒,也咋呼,這后園有什么動靜,它們一叫起來,也能給人報個信。”
原來是這樣呢,這門學問我倒是不知道的,但也知道那鴨群或是鵝群遇到生人時,那嘎嘎聲真是很夠嚇人的。
不過奶奶這一弄,倒是又省了我將來建養殖場的不少事情。想到現在時機越來越成熟,我忍不住的咧嘴笑了起來。
兄妹一路往回走,我看見那被收拾得很是歸整的牲口院,也不得不點頭跟著哥哥們笑道:“呵呵,那兩家人還真是勤快的,等咱們下去時,讓他們明天自己抓上兩只雞加菜。”
“嘿嘿。”浩清哥笑了一聲,點頭道:“嗯,加吧。如今咱們加可5000只雞,可是狠能加一陣子的,以后要是這些雞都生上了蛋,呵呵,那可是一筆小財呢。”
看著他那財迷的樣,我明知道他是裝出來逗我們的,但還是忍不住的笑了起來。
心里思量一陣,覺得也是時候跟他們說說自己今后的打算,所以停了笑,認真道:“咱們家可不會只這些產業的,不光你說這雞,就是鴨、鵝、兔子這些以后咱們也是要專門找了地方養上的。”
見兩人一臉的吃驚,我笑道:“光光是這些,就是牛、羊等牲口,咱們也要養。如果買了這么多的地,也不怕沒地方蓋棚子圈牲口場什么的,最主要是咱們家這么多的田地,如今光靠著每年榨出來的那甘蔗渣子當肥,也是不行的。而且那渣子可是當當草料的呢,當肥實在可惜了。所以我想著,養上多些禽畜,這樣每年它們造的糞便,可都是難得的好肥。”
說到這牲口糞便時,我們兄妹三人自都不會覺得有何惡心不雅的,兩個哥哥聽到這詞時,反而雙眼發亮。
做為莊稼人,除了水外,這肥可是莊稼必不可少的東西。這個名詞,對于莊稼人來說,透著濃濃的親切,這是個能預示著豐收的代名詞。
浩清哥一陣欣喜后,卻是沉思一陣,就突然皺眉正色道:“芽兒,那黃牛和山羊能殺肉,騾馬也是能馱貨,自是有人買的。可誰會買走那么多的活雞、鴨、鵝啊,最難的是那雞蛋,可是不好販運的,沒什么人會來買這么多走。”
我知道他說的是實話,而且也考慮、分析得很準確。可他唯一算遺漏的,卻是因為她的妹妹我是個重生而來的現代人。
這些問題在古代,可能難解決,但遇上了解現代那些多農副產品知識的我,卻已經不是問題了。
我有幾分得意的笑道:“放心吧。如今吃肉的人少,那是因為肉貴,可如今咱們家養這些東西,喂食的料多是將來咱們作坊里加工那些吃食留下的廢料,這就大大降低了咱們的成本。到時咱們再把那些家禽肉加工一下,就比如奶奶晾制野味那樣,而且我還知道更多的方法,這能運遠了,價格又不貴的,自是有銷路。就是那些蛋,你們放心就是,我這可是有好辦法。”
想到將來那滿山的果樹長起來后,在那山上有地的邊上圍上圍欄,然后養上滿山的牛羊;在河邊上,建起一個個雞、鴨、鵝場;然后雇上些白天放牧、放鴨、鵝,傍晚上學的孩子,那將是多美的畫面啊。
而且這辦法,才是更適合這年代的方式呢。
在此時,當覺得自己腦中幾年前的幻想,如今就要能成真,我的心情不可謂不激動,而且可以說用激動已經遠遠不能形容。
我懷著這高漲的澎湃心情,跟著哥哥們一一細說著隨后的計劃,兄妹兩商量得差不多時,竟已經是一小時后的事情了。
而此時,三個表兄已經找了過來,讓我們回家吃飯。
回了家吃過飯后,在客廳里剛坐定時,就把做麥芽糖和食品加工作坊的事情一說,一家人細聽后,已經是激動起來。
而隨后,浩清哥又把我們兄妹在作坊后園里商量的事情說了出來,又是引得一家人激動得連聲細問。
這一晚上,一家人細細分析商量到很久,才是各自去睡下。
雖然這一晚,我因為過于興奮而沒能睡好,但是新的一天來到時,我精神奕奕的跟著家人們,又是一陣的忙開了。RS
讀,請記好我們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