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康熙三十六年十一月十二果然是不平凡的一天。
上午第一次成功的賣出了柿餅,晚上家里開起了關于哥哥們提出不上學的家庭會議。
燕兒一回家放好錢,就跑后山找她摘柿子的哥哥去了。下午哥哥們回來時已經通知了大家收柿子的事,大伯讓大家全都放下了除草的話,去了后山摘柿子。
哥哥們是被老爹跟大伯從摘柿子的后山追打著回到家中的,而娘跟大伯娘一人背著兩個空籃子也隨后哭勸著進了門,這是這些年來家里最為混亂的一天。
哥哥們雖然有功夫在身,可是不知道是他們故意想挨打或是大伯跟爹也真很厲害,反正他們多少也是挨了幾下子揍。如今五人已經不清不楚的說完了大概情況,但全都被罰跪在堂屋里祖宗排位前,五人緊張的不時偷偷給我使眼色。
這幾個家伙,剛才我們商量時,都講得條事分明的,可他們跟大人們一講起,怎么就這么不清不楚的了,是想要有難同當么?卻害得大人們這樣難過,真是豬腦子,活該都被罰。
我看了看做在桌旁一臉怒氣的爺爺他們三個男人,三個男人如今都狠抽著焊煙;再看了看坐在我左右的奶奶她們三個女人,三個女人都是滿臉愁容,娘和大伯娘兩眼通紅的悄悄抹眼淚,但還不時安慰著傷心掉淚的奶奶。
我拉著奶奶的手,給奶奶擦掉一把眼淚后,從凳子上站了起來清著嗓子,其實也是在給自己打著氣。
看到大人們都看著自己,我長吸了口氣道:“爺爺、奶奶、大伯、大伯娘、爹、娘,求你們先別罵我,也別忙罵哥哥們了,我想說幾句話,等我說完。你們想收拾我們再收拾我們不遲。”說完后還討好的對六人笑笑,終于讓氣氛松緩了一點點。
見大家給面子的強笑了一下后,都滿眼疑惑和不安的看著我。我給伸手拉著自己的奶奶和想開口的娘遞了個安心的眼色后,在大家或嚴肅或不解的注視中講述起了下午和哥哥們的談話。當然。我的講解跳過了關于清官和奸商的那些話。
隨著我的講解,大人們似都松了口氣,三個女人也都停了哭聲,不時瞪一眼偷看的哥哥們,在講完后換來一室的沉思。
過了一兩分鐘后,大伯瞪了一眼跪著的哥哥們罵道:“幾個不成器的渾小子,話都說得不清不楚。”罵完后轉頭看著爺爺他們道:“爹,敏義,你們怎么看,如果是照芽兒這樣說的話。我覺得也到沒什么。”
“嘿嘿,爹,我也同意大哥的話,爹您怎么看?”老爹說完摸了摸腦門,也又瞪了哥哥們幾眼。
爺爺磕了磕焊煙斗。長嘆道:“唉...你們怎么就這么點見識,這次老大家的大壯和老二家的大柱這都不想讀書了,這...他們這可都是你兩家的長子呢,這....”
暈啊,這讀不讀書怎么還關這長幼什么事,不都是自家的孩子么,興趣愛好不同而已。只有還有人讀書掙來大家看重的功名不就行了,爺爺真夠古板的。
我偷翻了個白眼后笑著對爺爺道:“爺爺,他們可都是我哥哥們呢,都是我們劉家的孩子不是,只要有人讀書,管他老大還是老小啊。愛讀者能讀者能考功名就行。”說完往爺爺懷里靠了過去。
爺爺反常的推開我說道:“你個小丫頭,你懂什么?別瞎搗亂。”他又填上一鍋煙后,嚴肅的看著我問道:“你哥哥們這事,還沒找你算賬呢,這里頭有多少是你的鬼主意?”
我還沒來得急辯解。奶奶先不干了,站起身走過來一把拉我回到對面抱到懷里,然后看著爺爺氣道:“這又關我們芽兒什么事,你自己去問問大壯大柱去,看是不是芽兒......”
“承志兄弟,敏義,在不在家啊,我們可真送野柿果來了。”奶奶話還沒說完呢,村長黃爺爺的聲音從大門外傳了過不,同時還伴著院邊柯楠“嗚嗚汪汪”的吼叫聲。
爺爺沒有再追究什么,邊答應著:“在呢,在。”邊往堂屋外走,跨出門檻后轉頭悄聲吼道:“你們五個還不快滾起來,等著讓大家看啊。”吼完后,邊笑著招呼村長把柿子往下面房的倉庫送,邊安排奶奶她們準備茶水。
唉,這一關終于算是過去了。邊快速叫哥哥們起來,邊給哥哥們打著眼色,這柿子可都是我們的產業呢,得積極些,可不能讓爺爺這一怒之下給充了公。
帶著哥哥們快速沖向倉庫房,邊大聲招呼著隨后進來的黃大伯和周嬸的老公建立叔。倉庫中除了村長家摘的三藍柿子,還分別堆了四堆柿子,估計是我們自己家的跟曉晨哥和小草王爺爺他們三家的。
看爺爺只是在倉庫中跟村長家三個男人聊天,我安排哥哥們給他們稱起柿子后,快速的往房間拿錢來付賬。
村長一家應該是在我和燕兒走后就開始摘柿子了,村長、黃大伯、建立叔他們三大籃子的柿子分別是80斤、95斤、94斤,因為他們如今已分家,心里衡量了一下后,把錢分別付給了他們。三人一看是我在付錢,而大人們都沒管,有些不好意思和好奇的笑笑后什么也沒說的收下了。建立叔收下錢后轉手就遞給了村長爺爺,而黃大伯則自己裝上了。收下錢后,三人也沒多呆一會兒,喝了口茶水后又往山上去了,說是要趕在天黑前再摘一次來。
村長家這些年也不容易,建立叔家鐵蛋和狗蛋都在上學,而黃大伯家小黃牛也在上學。每個孩子每月得交學費就是一兩,貴得嚇死人。如今全村除了我們家是五個哥哥去上學,村長家三個孫子在上學,就只有三太爺家曾孫毛洪興去年也上了學。
可這一村9人上學的數字就很讓其它村的人羨慕了,因為鎮上就一家學館,而館中學子總共才23人。當然,那幾個大地主和大戶人家的孩子大多去了永北廳或是麗江府讀書。
剛送走村長一家三人,在門口就遇到了永紅哥一家四口背著四籃子柿子來了。
邊安排大哥和大壯哥稱柿子,邊安排二哥和小哥他們去房中搬來小書桌跟椅子,再讓他們拿來紙筆好記賬。
永紅哥家四籃柿子325斤,也就是325文了。正飛快的數著錢時,永紅哥打斷道:“芽兒,先別給數錢了,我們再往山上去一趟,帶著錢不方便,你把記下來,等柿子賣完了再一次給錢。”
呆愣了一秒后,我終是反應過來,嘿嘿,自己真傻呢,永紅哥這可是好辦法。
在永紅哥他們一家四口喝了水出門時,他們手上多了張大哥寫下的收據,收據寫著:普永紅家柿子參佰貳撿五斤(十一月二十五)。在這收據上,按著大哥的一枚手印。
同樣的,在畫著格子的白紙上也記著同樣的人名數字和日期,而且在日期后的一格還注明了“未付錢”的字樣,同時還讓永紅哥在后一各按了個手印。而在之后,還有兩個空白的格子,那是等最后結清錢后,要注明付完錢的字樣,和讓他再按上一次手印的位置。
大人們一只看著我們搗鼓著,永紅哥家走后,大伯跟爹他們背著籃子也要再去后山,可被一直在旁邊喝茶抽煙的爺爺阻止了。
爺爺磕了磕燒完的煙斗,對著要往外走的四人道:“你們別去摘了,要摘等得空就在下邊自己家山上摘那些。”見到老爹他們停下了后,又道:“敏誠你和敏義快些騎上騾子往你們丈人家去一趟,把收柿子這事給說說,晚飯給你們留著,帶上點上次買回來的餅子路上先頂頂。唉,也不知道芽兒他舅舅們如今在不在家,這跟著馬幫跑商可是件累人的活。紅梅和秀娘去幫你娘煮飯去,得空就幫忙幾個孩子刷洗一些竹席壇子出來,那稻草也得洗些備著用,這次可是夠忙的,別整亂套了。”
聽著爺爺這樣細心的安排,剛才爺爺冤枉我的那點委屈早就飛散了,覺得自己真是小心眼,有些不好意思的往爺爺面前又靠了靠,撒嬌賣乖的討好感謝著爺爺,惹得爺爺和大家哈哈大笑。
隨后的時間里,三太爺家毛爺爺張奶奶跟永強叔和于嬸嬸送來了四藍子350斤柿子,直接付了他們家350文錢,但毛爺爺說讓以后也給學永紅哥家一樣記帳。
天黑前,除了村長家三人背回260斤柿子,永紅哥家四人背回318斤柿子,王爺爺跟小草一家也又背回了一次柿子,王爺爺一共是125斤,小草家也就是王奶奶家三口一共320斤。
幾家像是約好的一樣,都要求記帳,說是這樣方便,讓等摘完柿子我們也賣了柿餅后再給付錢。其實他們應該是擔心我們小孩子沒有這么多錢付給他們吧,這是都在為我們打算呢。畢竟山上的柿子可不是幾千萬把斤,真要要周圍山上的柿子收完了,那也得是上幾十萬斤的量,為些,在稱完柿子休息的時候,大家還有些擔心的跟爺爺討論上了。
看著大家的擔心,我心里的感動是滿滿的,在大家討論之余,跟大家大概講了下情況,讓大家不用太擔心,脆柿雖然放置時間不能太長,可是柿餅是可以放很久的。現在唯一需要操心的,是怎么更好的解決雇傭人工做柿餅這事了。
推薦本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