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鐵血中華第312章 狼來了(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1852鐵血中華 >>1852鐵血中華最新章節列表 >> 第312章 狼來了(一)

第312章 狼來了(一)


更新時間:2015年09月24日  作者:緋紅之月  分類: 歷史軍事穿越歷史 | 緋紅之月 | 1852鐵血中華 
開通會員

0血潮

血潮作者:更新時間:2015092407:10:04字數:3735“都督,我真的沒想到事情居然會弄成這樣。”李新說話的時候神色總算是沒有頭幾個月興奮。這也不能怪李新,中國在歐洲的突然走紅完全超出了外交部的想象之外。那種程度已經談不上震驚,而是驚悚。

當然,慢慢適應了局面之后,外交部也有反思。大家原本以為洋鬼子是些非理性的人,現在外交部已經明白了,洋鬼子中的統治階級和知識階層其實相當的理性,他們有興奮,有焦慮,有困惑,也有探索。總的來說,是很正常的人。

如果一定要找出誰是不正常的,那么此事的始作俑者韋澤才是那個不正常的人。個人智慧領先于國家,領先于世界,倒了幾手的牙慧都能讓歐洲起了如此巨大的反應,這才是不正常的事情。

李新是不敢和韋澤討論這個問題的。當面對韋澤說“都督,我覺得你不正常!”就算是把李新打死,他也不可能做這樣的發言。李新提出的問題是英國對中國的強硬舉動。

即便是英國議會也不可能拋出一個“我擔心中國崛起,所以要狠狠敲打中國”的公開決議。對中國強硬的是具體行動,至于決議還是要經過各種充分的包裝才行。英國這次包裝的理由就是“穩定遠東局勢”。

中國外交部對這話里面蘊含的森森殺氣很理解,想穩定遠東局勢的唯一辦法就是讓中國聽英國的話。中國會聽么?當然門都沒有。既然中國不肯答應,剩下的選擇就極為有限,甚至只剩下一個選項。

因為半年多前的戰爭,法國對中國當然不會有什么友善,俄國更不用談。奧匈帝國即便與中國沒有沖突,和中國也沒有任何友誼可言。德國方面也不可能出來替中國說話。英國此時與這幾個國家頻繁接觸,在英國“穩定遠東局勢”的決議出來之后,俄國與法國都在1874年6月間表示了全面的贊同。奧匈帝國與德國則說了些希望和平之類的廢話。美國倒是沒有說什么,英國給美國的壓力不小,英國強化了在遠東的力量,美國承受的壓力更大。

世界主要的工業國都表了態,英國就可以自由行動了。韋澤很清楚這點,他對李新笑道:“你放心了,商務部的同志不會拿你做法的。”

李新聽了韋澤的話,終于松了口氣。戰爭一起,中國的對外貿易基本就會終止。隨著世界上好幾個超大銀礦的開發與投產,這兩年世界白銀價格暴跌,中國把對英國的巨額順差都用來購買白銀,可是狠狠的摟了一大票。戰爭一起,這好處就會中斷。商務部雖然和李新關系不錯,但是私人關系頂不了部門利益。哪怕是走走過場,商務部都得批判外交部工作不當,駐英國大使發言不謹慎導致了商務部的工作困境。韋澤只要出來表個態,所有的批判立刻就會停息。

英國人來的還真是時候,第一個五年計劃正好結束。韋澤原本還擔心怎么說服大家,現在他不擔心了。英國佬的軍事行動能夠最充分的說服中央。第二個五年計劃大概能用兩句口號就能歸納總結,“搞擴張”“一切為了贏得戰爭”。

送走李新,韋澤召開了軍委會議,軍委成員已經知道了英國人的態度,大家最多的評論是“這次是真的要開打了么?”

七八年前,韋澤就提出了要對英國動手的計劃。這些計劃有些根本沒輪到實施,有些實施了前半段之后就因為政治局面的變動而沒有了后半截。等到現在看似要真正開戰的時候,成了英國佬要主動打上門來。中國也不是簡單的被動挨打,只是進攻部隊已經不是海軍,而變成了陸軍。

1858年,法國與西班牙海軍聯合進攻硯港。兩年后,法國殖民者攻占了交趾支那(越南南部)東部的嘉定、定祥、邊和、永隆。1862年,越南阮朝嗣德皇帝與法國簽訂了西貢條約。根據條約,越南將西貢、邊和、嘉定、定祥、昆篇島割讓給法國,并賠償戰費二千萬法郎。1863年,法國殖民者侵占柬埔寨,使柬埔寨淪為法國的保護國。1867年,法國殖民者又占領了交趾支那東部的永隆、安江、河仙三省。到1868年,法國殖民者便攫取了整個越南南部。

早在1865年,中國就開始向老撾前進,派了醫生和軍隊為中心的混合隊伍就這么一處處的從農村開始推進,老撾當地人很快就接受了這些與他們語言基本沒太大區別的新老爺。

1873年,中國解決掉了北方試圖打通紅河交通線的法國軍隊,接著就開始運作起來。1874年春節,老撾國王如同琉球國王一樣“進京朝見”,接下來就是很傳統納地稱臣的戲碼,老撾變成了中國的一個省。當地的頭人們暫時得到了一些官職,除了國王之外皆大歡喜。

中國并沒有單一解決老撾問題,從1873年的9月份開始,光復軍就通過云南省與老撾省一邊修路修交通線,一面向緬甸深入。此時英國人已經開始入侵緬甸,戰爭也打了兩次。在如此危險的世界里,老撾已經回歸祖國母親安全溫暖懷抱,再也不用擔心遭到法國的入侵。老撾已經安全,緬甸這個游子,祖國母親不會眼睜睜的看著它在殖民主義者掀起的驚濤駭浪中被吞沒。

韋澤對付英國人的手段很少,其中最靠譜的就是和英國人打陸戰,逼近印度。這不僅僅是一個發揮優勢的手段,更是解放西藏的最好辦法。去西藏最方便的通道可不是走川藏,而是走印度。既然一定會撕破臉,那就最好能通過戰爭來解決更多問題。

雷虎問了一個問題,“這場戰爭會拖多久?五年?”

“我覺得也就是四五年時間。”韋澤答道。沒有四五年的時間,這場戰爭不可能分出勝負。至少,四五年時間對中國的經濟影響有限,只要海軍沒有出現崩盤式的潰敗,陸軍真不可能出現什么驚天動地的失敗。讓英國人維持四五年的戰爭,對他們來說經濟壓力就比山高比海深了。

“我們要不要和法人開戰呢?我看外交部的情報,法國方面好像暫時沒有戰爭的計劃。可是他們一定會想辦法截斷我們的暹羅航線。”海軍司令林家俊提出了他的擔憂。

“只要英國人對我們動手,我們就對法國人動手。”韋澤笑道,“反正英勇的法國軍人全部以身殉國,到時候真的有沒有動手,還是我們說了算。”

軍委委員們忍不住樂了,戰爭還沒開始,韋澤就已經給在越南南部……,不,應該說是中國已經給中國在暹羅灣新國土上的法國人決定了命運。十年前中國曾經試圖和越南聯手一起對抗法國,中國的要求是越南把北方的交趾郡割讓給中國。可越南朝廷恐懼中國更甚于恐懼法國。他們居然玩弄了一個小手段,把中國的情報泄露給法國,希望換取法國的支持。

在這個列強才有真正話語權的時代,法國不僅沒有和越南合作,返回頭就與中國就瓜分越南進行了談判。最終中法密約里面,中國認同法國占領越南南部,法國保證中國的暹羅與越南的大米航線安全,中國沒有得到土地,只拿下了鴻基一帶的實際控制權。

那時候光復軍上層還認為韋澤都督有點便宜了法國,可海軍實力不強,光復軍又是打慣了有準備之仗,誰也不敢真的冒險進行一場無法控制的戰爭。

現在光復軍的看法就不同了,法國人在越南南部開疆辟土,還吞下了柬埔寨,與周邊各國還簽署了條約。在法國一步步的把自己養成了大肥羊的現在,中國若是不吃下這頭肥羊就對不起自己。軍委已經完全明白“沉得住氣”為什么是一種真正的美德。

在緬甸作戰的具體工作并不需要韋澤指揮,參謀部自己就會制定相應計劃,軍委要做的僅僅是達成共識。

軍委會議之后,韋澤去視察了南京造船廠、上海造船廠、武漢造船廠。最新的戰列艦下水之后問題多的遠超預料。動力系統與武器系統都有重大問題。韋澤也不想指責誰,這艘軍艦其實計劃中是要在1874年才開始建造,當時的情況下海軍最終也同意了把這艘軍艦作為試驗艦,現在出問題也是必然的。

巡洋艦第三艘青島號才算是正式被接收,青島號承擔了大量的實驗工作,連續進行了兩次大修之后,海軍最終決定將該艦報廢。200毫米口徑的火炮的確威猛,但是200毫米的火炮對青島號造成的傷害也很威猛。加上各種實驗造成的傷害,想把青島號維修到適于作戰的程度,還不如造一艘新軍艦更加核算。不僅僅是青島號,最初的三艘巡洋艦都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基于五艘試驗型軍艦的大量數據,巡洋艦此時已經定型,排水量達到4400噸,3000噸水壓機壓制出來的均質鋼肋骨,1500噸水壓機壓制出來的均質“鍋爐鋼”鉚接船體。全水線裝甲,重點防護部位采用了350毫米復合式鋼甲。原先的八個鍋爐變成了六個鍋爐,還是3000噸水壓參與加工制造出來的鍋爐蒸汽管道比以前的鍋爐粗了至少50。兩臺三漲式蒸汽機驅動的兩具螺旋槳可以跑到18節。必須說明的是,螺旋槳也需要3000噸水壓機的幫助。

搭在了這樣的裝甲與動力之后,巡洋艦的火炮就顯得非常寒酸。韋澤在125和120炮之間斟酌了好久,最終選擇了口徑稍小一點的120火炮。

三大造船廠接了共20艘巡洋艦的訂單,現在12個船塢里面的軍艦都棲裝完畢,馬上就能下水試航。如果不出問題的話,四個月后就能試航加舾裝完畢。韋澤只能祈求上天保佑,英國人的動作千萬不要那么快。哪怕是裝模作樣的和中國糾纏一下,就能為中國撕破臉爭取到重要的時間。

本章已是最新章節小說好看?想支持作者?捧場投月票!

*月票是的唯一決定因素,能影響作者的江湖地位、人氣以及收入。

多多捧場,有機會觸發貼吧福利彩蛋喲

以下是本章收到的月票:

1樓2015092407:10

收起回復來自2樓2015092407:11

第二個五年計劃大概能用兩句口號就能歸納總結,“搞擴張”“一切為了贏得戰爭”。

這個。。。還是把順序調一下吧。

收起回復3樓2015092407:13

收起回復來自4樓2015092407:21

與第一次英緬戰爭時的情況不同,在第二次英緬戰爭中,緬甸封建王朝在英國侵略面前表現得十分虛弱無力,它一開始就步步退讓,后來又不能組織大規模的、較為有力的抵抗,在半年之內就喪失了大片國土。這說明緬甸封建統治階級已無力組織和領導反抗外國侵略的斗爭了。戰后,緬甸半壁江山淪為英國殖民地,全部出海口喪失殆盡,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了。

早在1853年5月,大賀胥在給潘爾的信中已經指出,英國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讓出美狄(第悅茂)以南的地區,“阿瓦(上緬甸首都)可能成為我們的,但是,美狄再也不可能成為他們的了”。因此,敏同王在登位之初謀求使英國交還下緬甸,就不能不歸于失敗。敏同王認為緬甸沒有力量同英國進行軍事對抗,但他又不甘心讓下緬甸置于異國統治之下,因此,雙邊關系處于冷漠的和平之中。

但是,逐步向上緬甸擴張,是英國殖民主義者的既定政策。因此,英印當局首先采取了旨在打開上緬甸大門的行動。1855年,勃固省專員潘爾親自率領一個使團到上緬甸進行活動。這個使團的每一個成員都負有特殊的使命。團員約翰•賽福斯搜集有關上緬甸物產和氣候方面的資料,格蘭特•阿倫少校專門注意“軍事問題”和“通往首都的道路”問題。倫尼少校了解1826年以來伊洛瓦底江河道的變遷,奧爾德姆教授則調查和估量上緬甸的礦產。秘書亨利•玉爾是個東方學家,前來考察歷史、政治制度和風土人情,后來寫了《1855年出使阿瓦記》。這個使團在上緬甸活動了兩個月,卻沒有同緬甸方面達成任何協議。由于英方拒絕歸還下緬甸,敏同王也不同意英國使節駐緬甸首都。但是,使團并不虛此行,他們搜集了大量關于上緬甸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氣候、物產等方面的情報,滿載而歸。

敏同王爭取下緬甸歸還緬甸努力的失敗,對他在心理上不能不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因此,整個50年代,緬英關系是比較冷漠的。敏同王在那種情況下,嘗試同其他西方國家建立關系。1853年7月,法國人查理士•吉洛汀到上緬甸,敏同王曾雇傭他幫助緬甸制造炸彈。吉洛汀于1854年回法國,1855年又回到緬甸,他企圖使法國與緬甸建立外交關系,但是沒有成功。1856年,敏同允許法國傳教士在曼德勒和八莫建立教堂。到19世紀50年代末法國傳教士已取代了意大利傳教士在上緬甸的地位。但是,法國殖民主義者在60年代對越南,更感興趣。敏同王也曾通過在上緬甸的美國傳教士轉交信件給美國國務卿,希望美國與緬甸建立關系,這在當時也沒有得到響應。當時東南亞還遠遠不是美國殖民擴張的目標。

也許是由于謀求同其他西方國家建立關系的努力遭到失敗,敏同只得同英國建立較為正式的關系。1862年,潘爾再次到上緬甸活動,敏同王同潘爾簽訂了一項貿易協定。該協定規定雙方降低過境貨物的關稅,允許兩國商人“不受任何限制地”在彼此的領土范圍內活動,緬甸國王同意英印政府派使者駐緬甸首都曼德勒,并同意英印方面派出一個代表團,探測從緬甸八莫到中國云南邊境的商路。這樣,1862年英緬貿易協定,就為英國打開上緬甸鋪平了道路。此后,英國外交官和商人自由地在上緬甸活動,有的肆無忌憚地搜集各種情報,從事間諜活動。英國駐曼德勒的外交官克利蒙特,就曾深入到八莫,并派出他的助手到八莫附近克欽人和撣人地區活動,勘察地形,為繪制這一地區的地圖搜集了許多資料。

19世紀60年代,英國殖民主義勢力進一步侵入上緬甸,獲得了許多權益。1866年8月敏貢、敏孔登王子叛亂事件發生后,敏同王的統治力量大為削弱。下緬甸的英國殖民當局抓住這一機會,以同意緬甸國王可以在英國領地或通過英國領地取得武器為誘餌,誘使敏同王簽訂一項新的貿易協定。1867年英緬貿易協定的主要內容是再次降低了雙方過境貨物的關稅,緬甸國王接受英國代表駐八莫,幫助英國打開通過緬甸邊境同中國云南的貿易關系,廢除了王室對柚木、石油和紅寶石之外的一切輸出品的壟斷。

1867年英緬貿易簽訂后,英國殖民勢力進一步滲透到整個上緬甸包括上緬甸的少數民族地區。他們干涉緬甸的內部事務,挑起或利用緬甸各民族之間的矛盾,甚至直接與少數民族上層談判,煽動他們鬧獨立。英緬當局甚至已把西克侖尼地區視為自己的統治地域。1874年,英緬首席專員費奇聲稱,“緬甸政府對與英國政府有直接關系的(西克侖尼)地區的任何侵犯,都將被認為是對我國政府的不友好行為”。1875年2月馬嘉理事件發生后,英屬緬甸政府的一些官員認為主要責任在緬甸政府一方。但是英印政府卻不糾纏這個問題,而力圖使西克侖尼地區置于它的控制之下。1875年費奇親自跑到曼德勒,迫使敏同王承認西克侖尼的獨立。

英緬關系趨于惡化,正值世界上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的時期。各帝國主義大國為了擴大商品銷售市場,占領工業原料產地,尋找新的投資場所,正在拼命爭奪殖民地和勢力范圍。在中南半島地區,英法兩國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法國在19世紀60年代奪得越南南部地區后,企圖向暹羅和上緬甸擴張,而英國早已把上緬甸視為它的勢力范圍,當然不容許法國染指。

但是,緬甸上層統治集團在緬英關系惡化后,就謀求與別的西方大國特別是法國建立較為密切的關系,這就引起了英國殖民主義者的不安,使得他們努力搶在法國前面,吞并上緬甸。在下緬甸的英國商人和資本家急不可耐地催促英國政府趕快采取行動,獨吞緬甸。英印總督萊頓(18761880)在1876年10月25日寫信給英國政府,提出要早日采取行動,吞并上緬甸。1879年3月,英印政府向英國政府提出,立即動手消滅上緬甸的政權。但是,英國政府有它的困難。它在1878年發動了第二次阿富汗戰爭1879年又在非洲進行祖魯戰爭,而且在這兩場戰爭中都受列當地人民的頑強抵抗,陷入困境,很難再在此時抽調軍事力量入侵上緬甸。因此,它沒有接受英印政府的建議。

在上緬甸,敏同王在1878年病逝。王子錫袍繼位后,為了鞏固王位,大肆屠殺王室親族,這就使得緬甸上層統治集團更加分裂,國內秩序也更為混亂。1879年1月,在曼德勒的英國駐扎使肖因病死去。英印政府在同年9月15日下令撤回駐扎使館的全體人員。英緬關系更加緊張。錫袍王在10月間急忙派出使團,帶著他的信和禮物去見英印總督,信中呼吁恢復英緬雙方的“友好關系”。但是,英印當局為了使倫敦英國政府看到緬甸的局勢正在惡化,拒絕錫袍王的使團前往印度。

英緬關系的惡化,促使緬甸封建王朝尋求與法國建立關系。1883年5月,錫袍王派出一個由4名高級官員組成的使團赴法,與法國政府談判簽訂有關協定。英國方面極為注意,立即進行干預。1883年8月,緬甸使團到達巴黎,英國駐法國大使對緬法會談進行露骨的干涉,毫不掩飾地向法國政府施加壓力,聲稱“由于緬甸鄰近英屬印度及其與(大英)帝國的關系,緬甸同女王陛下政府的關系,具有一種特殊的地位。有關緬甸的一切問題,女王陛下的政府都給予特殊的關注”。英國駐法大使要求法國政府保證緬法協定只具有商業性質。

當時法國既想染指緬甸,又不敢冒同英國對抗的風險。法國外交部長費利只得表示,“不考慮與緬甸締結特殊的政治聯盟”。1885年1月,也就是在緬甸使團到達巴黎近一年半以后,緬法協。定才在巴黎簽字。這是個商業性的協定。盡管如此,英國還是懷疑緬法之間有秘密協議,并把緬法協定的簽訂看作緬甸企圖擺脫英印控制的第一步,十分擔心法國勢力進入上緬甸。

就在緬法巴黎會談時期,法國于1884年6月完全吞并了柬埔寨。下緬甸的英國商人極為擔心上緬甸落入法國人手中,使他們失去這個已經有著巨大利益的市場。1884年11月,仰光英國商人集會,要求英國政府立即采取行動,吞并上緬甸;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也應該建立一個保護國。因為英屬緬甸與上緬甸的安全和繁榮是聯系在一起的”。1885年7月1日,英國《泰晤士報》刊登了下緬甸的英國商人組織“仰光商會”給倫敦商會的信,信中要求英國政府兼并上緬甸。19世紀50年代,英國在本國已完成了工業革命,在東方則實際上統治了整個印度,在馬來半島地區也取得了一些殖民地。而它所奪得的下緬甸,在當時是人口稀少、土地肥沃的地區,不同于第一次英緬戰爭后取得的阿拉于和丹那沙林這兩塊沿海狹長的地帶。因此,英國殖民主義者的主要目的,是把下緬甸變成英國商品的銷售市場,利用印度大量過剩的廉價的勞動力開發下緬甸,發展符合英國殖民主義者利益的經濟,盡多、盡快地掠奪緬甸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農業產品。為了實現上述目的,英國在下緬甸采取了幾項經濟政策。

首先,取消了緬甸封建王朝統治時期對大米出口和對自由貿易的一切限制,這就掃除了使下緬甸成為英國商品銷售市場和大米出口地的障礙。

其次,為了適應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殖民地政府從1861年起在下緬甸發行紙幣。一些設在印度的銀行紛紛到緬甸開設支行。孟加拉銀行1861年在仰光開設支行。1865年和1866年又先后在毛淡棉和實兌開設支行。

第三,為了便于迅速把廉價的英國商品輸往緬甸各地,并把緬甸各地的農副產品運往沿海港口,殖民地政府很注重在當地發展交通運輸。1863年,英資伊洛瓦底江輪船公司成立。伊洛瓦底江輪船公司的創始人,是英國格拉斯頓亨得遜公司的幾個股東。這家公司自1839年以來,就從事對緬甸沿海3個港口(仰光、毛淡棉和實兌)的貿易。1863年,英屬緬甸首席專員潘爾把屬于殖民地政府所有的4艘輪船和3艘平底船賣給了該公司的股東蓋爾勃蘭等人。1864年底,“伊洛瓦底江船隊和緬甸輪船航運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當時全部資金約2萬鎊。該公司在1869年就開設了曼德勒一八莫航班。1876年改名為“伊洛瓦底江輪船有限公司”,已擁有11艘輪船、32艘駁船、65艘平底船,壟斷了伊洛瓦底江上的航運業務。

除了利用伊洛瓦底江這一水上大動脈,殖民地政府還重視鐵路的建造。1877年建成從仰光到卑謬的鐵路。1884年,仰光到東吁的鐵路也建成通車。這兩條鐵路長約500公里。為了加強各地之間的聯系,殖民地政府從50年代起就在下緬甸架設電報線路。仰光到卑謬、興實達、第悅茂之間的電報線路,在1860年之前就已經通用。1861年,仰光與加爾各答之間建立了電報業務。1871年,仰光與曼德勒之間也開始互通電報。到1879年,緬甸境內的電報線路總長達1600公里。當然,無論是鋪設鐵路還是架設電報線路,都不只是出于經濟上的考慮,也是出于從軍事上侵略緬甸、鎮壓緬甸人民反抗的需要。

第四,實行有利于下緬甸開發的土地制度。鑒于當時下緬甸地廣人稀,為了吸引勞動力,殖民政府在一開始實行“帕達”制,即小面積的土地授予制,允許當地居民和外來移民在向殖民地政府納稅的條件下,使用20英畝以下的土地。但土地的所有權屬于殖民地政府。殖民地政府有權在任何一年的收割之后,無條件地將土地收回。由于大批移民源源不斷地涌入,殖民地政府在70年代以后對土地問題作出新的規定,于1876年頒布了《緬甸土地與稅收法案》,規定下緬甸的全部土地屬于殖民地政府所有。只有連續耕種土地12年并且從未欠稅的人,才能取得土地的所有權。這一法案確立了下緬甸的土地私有權,同時,為了繼續吸引移民開墾荒地,該法案規定新墾殖的土地在一年或數年內免交土地稅,新來移民在頭兩年內免交人頭稅。

第五,為了解決下緬甸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殖民政府采取了吸引移民的政策。1852年兼并下緬甸以后,殖民地政府就認識到,下緬甸勞動力不足,遠遠不能適應開發當地豐富的土地資源的需要。他們多方采取措施,吸引移民。規定新來移民可以免稅數年,就是一個重要的措施。上緬甸由于多次發生災荒,有不少農民和手工業者進入下緬甸謀生,但是數量不大,不能滿足需要。印度無地農民和破產手工業者,就成為殖民地政府要吸引的重要移民對象。但是,印度勞工太窮,甚至無錢購買到緬甸來的船票。殖民地政府為了占大便宜而吃小虧,為運送印度勞工的英國輪船公司提供大量補貼,僅1874年就提供了10萬盧比的補貼。1883年提供的補貼高達30萬盧比。輪船公司因此降低船票價,使大量窮苦的印度勞工能進入緬甸。從1862年到1881年,在下緬甸的印度人從73349人增加到243123人。

第六,殖民地政府聽任高利貸資本的活動,以花費最小的代價,實現其開發下緬甸的目的。但是,殖民地政府不向農民提供信貸,英國人開設的銀行也不愿在農村發放小額貸款。農民就只得向緬甸人高利貸者和來自印度南部的齊智人高利貸者借貸。下緬甸的高利貸活動因此興盛起來。到1881年,下緬甸已經有587個職業的高利貸者,其中不少是齊智人。

在18521885年間,英屬緬甸以水稻為主的單一種植制就已經基本形成,這在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區表現得最為突出。

收起回復5樓2015092407:27

爭取時間需要謀劃,這個時候就是看誰會吹了。

收起回復來自6樓2015092407:30

從印度走西藏,虹貓打算從哪里走,,。,

收起回復來自7樓2015092407:30

辛苦了辛苦了辛苦了辛苦了辛苦了辛苦了辛苦了辛苦了

收起回復來自8樓2015092407:51

從印度走西藏

收起回復9樓2015092408:02

中國并沒有單一解決老撾問題,從1873年的9月份開始,光復軍就通過云南省與老撾省一邊修路修交通線,一面向緬甸深入。此時英國人已經開始入侵緬甸,戰爭也打了兩次。在如此危險的世界里,老撾已經回歸祖國母親安全溫暖懷抱,再也不用擔心遭到法國的入侵。老撾已經安全,緬甸這個游子,祖國母親不會眼睜睜的看著它在殖民主義者掀起的驚濤駭浪中被吞沒。

收起回復10樓2015092408:17百度小說人氣榜本月人氣榜上月人氣榜本書排行:第名

容:使用簽名檔

保存至快速回貼


上一章  |  1852鐵血中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