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賊第七百四十章 相談甚歡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明賊>> 明賊 >>明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四十章 相談甚歡

第七百四十章 相談甚歡


更新時間:2015年08月27日  作者:五味酒  分類: 歷史穿越 | 明賊 | 五味酒 | 穿越 | 明朝 | 五味酒 | 明賊 
正文

接風酒宴盡歡而散,尚書們各懷心思,但大多都對宦官存著本能的反感與抵觸情緒,而李信與其言語間甚為親切,兩人更有稱兄道弟之勢,連帶著對李信也頗有微辭。鎮虜侯本身就是武人,又勾結閹宦,這都不是什么好現象,眾人雖然已經默許了三衛軍對南京防務的控制,但在這一點上仍舊很難轉過彎來。

臨時總督衙門,而今已經是門庭冷落可以羅雀,前些日子車水馬龍的景象再不復見。張方嚴的病勢并沒有因為總督衙門遭受冷落而惡化,反而有了見好的趨勢,連日的低燒也已經退了,甚至可以在下人的攙扶下到院子里走上幾步,舒展一下筋骨。但是,窩在臨時總督衙門的前揚州知府吳禎,卻是惶惶不可終日,整日瑟縮在臥房里不肯出門。

此前招募的百十皂隸已經走了大半,只剩下幾個忠厚老實的,不肯就此離去。但對這吳府尊也是冷嘲熱諷,盡管吳禎一向對待皂隸雜役甚為寬厚,但時人本性便是如此,看得旁人高高摔下,身份地位判若云泥,總喜歡上前去踩幾腳,然后看看笑話,以做茶余飯后的談資。

吳禎前日在院子里走了一圈,正遇見幾個皂隸,皂隸們非但不行禮還照樣有說有笑。吳禎忍不住張口斥責幾句,不想換來的竟是皂隸的一頓搶白。

“尊駕以何等身份警告我等,”

一句話問的吳禎語塞了,幾個皂隸不再理會他,匆匆去了,一些譏刺之語又隨著微風傳到了吳禎的耳朵里,竟是辱人太甚。但他自身尚且難保,又憑什么來教訓這些皂隸呢,自取其辱也算是咎由自取了吧。

因為這此偶遇的插曲,衙中皂隸特地刁難了這位吳府尊一下,吩咐了衙中燒火的雜役一整日沒給他送飯。直等到第二日,吳禎餓的實在受不了,才尋了雜役伙夫詢問。那燒火的雜役結結巴巴,只說自己忙的一時給忘了。讓后又誠惶誠恐的表示,“廚房灶下還有火,小人現在就做,現在就做,”

吳禎自是怒極,什么忙的忘了,如果自己還掌握總督衙門常務大權,這些潑皮敢說忘了,真真是虎落平陽被犬欺。

想到這些事,吳禎的驚懼憂慮之心反而被憤怒掩蓋了不少,可他的這一刻安寧很快又被桌上的公報破壞了。這還僅僅是三日前的報紙,這兩日皂隸盡管收了他的銀子卻沒講報紙送來。自從有了上次被整治的插曲后,吳禎也學了乖,不再對這些皂隸使臉色,到頭來吃虧的還是自己。

但就是這章三日前的報紙也足以讓吳禎六神無主了。

他已經打聽過,軍報傳回南京的第二天就重新恢復,在大肆宣揚了江西九江的勝績以后,馬上又以多版醒目位置評論了江北敗局,要求南京諸位明公追究責任,以賞功罰過。同時也以此警醒后人,要為朝廷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雖然沒指名道姓,吳禎還是看的出來,公報上字字句句都是沖著他和張方嚴來的,可以說絕大部分的指責都是沖著他吳某人來的。

吳禎將手中的公報拿起來又恨恨的扔在案上,這份報紙他已經看過了不下幾十遍,其間所言無非是在為李信那廝發聲,也許這是在為抓捕自己鋪平輿論道路吧,想到此處,吳禎這才深感自己的不自量力與可笑,連日來的反思已經使他認清了自己與李信的差距,此前之所以放縱自己做各種破壞三衛軍的工作,哪里是黔驢技窮,分明是老貓戲鼠啊。

但現在才意識到這一點,已經悔之晚矣,一切手中的好牌早就被他輸了個精光,此刻所能做的唯有等待,等待著抓捕自己的軍士上門。

這種提心吊膽的煎熬就好像橫江鐵鎖,使得吳禎上不能上,下不能下,內心之苦楚實在難以為外人道。而且就連一向信重他的張方嚴都開始漸漸有了疏遠的姿態。

吳禎在一個人暗暗發泄怒罵了張方嚴也是那般落井下石之輩之后,不由得又像泄了氣的豬尿泡,萎頓在椅子上,心中沮喪無比。激動過后,他自己也清楚,此前他的舉動已經使得張方嚴受累,而今人家還能容忍自己住在臨時總督衙門已經是了不得的厚道了,怎么還能是落井下石呢,他苦笑一聲,嘆了口氣,悔不該當初。

與吳禎的落魄絕望不同,南京工部尚書熊明遇這幾日分外的活躍。此前他在與吳禎對陣中的寶壓中了,鎮虜侯果然投桃報李,使他負責鐵廠石炭與鐵礦的采買。應天府西便有鐵礦,但在萬歷年間已經毀了,若要重新恢復可不是一見簡單事。首先一點就要尋著還健在的老礦工,以了解具體情形。然后,與之對比最難的一點則是鐵礦石的提煉。因為據萬歷年間的公文顯示,南直隸雖然產鐵礦,但工匠水平有限,所煉之鐵硬度不夠,無論如何鍛打都只有極少數的成品武器可達到基本要求,余者只能打些農具還算合適。所以,這鐵礦漸漸也就關閉廢棄了。

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了,還是等于完不成鎮虜侯交給他的任務。而且,讓熊明遇有些頭疼的是,由于江南幾省今年也陸續陷入戰亂,包括鹽稅、商稅在內都比往年少了五成不止,而今用錢的地方又太多,他是挪了東墻又挪西墻,甚至連準備發往京師的銀子都挪用了,但還是襟見肘。所幸,南北交通斷絕,往京師解銀,今年怕是不成了。

俗話說飯得一口一口吃,酒也得一杯一杯喝。想在這亂世之中有所得,就不能抱著虱子多了不咬人,債多了不愁人的態度。一樁樁一件件慢慢解決,總有出頭之日。

這不,熊明遇聽說西洋擅造火器,而火器則是上好的精鐵打造而成,因而就認定了他們在煉鐵上也肯定有過人之處。而李信的三衛軍中各色人等無所不包,就算西洋的紅毛番也屢見不鮮,而且任職總兵副將的也還大有人在。正如他今日來求見的三衛軍元老,第一炮營營官兼三衛軍副將海森堡。

海森堡的行事作風讓熊明遇深感耳目一新,此人說話斷事雷厲風行,完全沒有官場間的空話套話,幾乎每一個字都落在實處。這一點就連三衛軍的其他漢人將軍們都多有不如。

聽說熊明遇向他請教如何才能使煉出的鐵達到打造武器的要求,海森堡也不藏私,這一點他也曾實地考察過一番,畢竟煉鐵造炮涉及到炮兵根本,他不能不重視。

“應天府鐵廠的問題應該是鐵礦石本身,或許因為雜質過多,所以煉出的鐵很難達到要求的標準。但具體情形,我也不是很清楚,相信請教有經驗的老鐵工應該能夠得到解決的辦法吧。”

海森堡的回答讓熊明遇有些失望,但畢竟得到了一點線索,問題還在鐵礦石本身上,如果是雜質過多,就不能想個法子將這些該死的雜質弄出去嗎,看來還得尋訪南直隸境內有經驗的鐵工好好研究一番。

別看熊明遇已經年過天命,但好奇心卻絲毫不減,在說完了鐵廠的事以后,又拉著海森堡問東問西,對西洋的各種新奇事物居然都懷著濃重的好奇心。

海森堡竟也不厭煩,一一文有所答。“甚,相當于我大明幾個州縣便是一國,那西洋豈不是國有上千,”

“并非若如此,只在在下的家鄉神圣羅馬帝國比較亂,但名義上也有相當于我大明皇帝的君主,君主名義上可以號令各國,但也受到自身實力制約。由幾個宣帝侯國共同推舉。”很多用詞在漢話中并沒有與之對應的惡內容,海森堡只好臨場發揮生編硬造了一些來解釋,也不知熊明遇聽不聽得明白。

熊明遇連連點頭,“如此說來,閣下家鄉當和我春秋戰國類似,天子式微,而群雄爭霸,”說到這里,他敏銳的察覺出,此人言語中給人以一種難以言說的感覺,直覺告訴他,這個海森堡在那個甚騾子馬帝國的來歷肯定不簡單,與春秋戰國對應,至少也是個卿以上的出身,沒準還是落魄的諸侯呢。

兩人一直說到掌燈時分才各自道別。

李信這幾日難得悠閑,陪高時明將南京附近的風景游玩了一遍。其實,他心里惦記著鐵廠和軍港,哪里有心思游山玩水,若非被高時明強拉著,說什么也不會耽擱這幾日大好的時間。他清楚,高時明雖然口口聲聲要到湖廣為皇帝分憂,為朝廷解難。其實,他心思里打的卻是留在南京的主意,只是不能明說而已。

就實而言,高時明留下來對三衛軍有利,所以李信也樂見其成,不與其說破。

這時,南直隸巡撫卻急三火四的尋到了紫金山,李信看他面色鐵青料定出了大事,剛想開口詢問究竟發生了何事。孫鉁卻先瞪了他一眼,摔過一張公報,又質問了一句:“看看,看看你干的好事,”

(戰場文學)


上一章  |  明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