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賊第七百章 再招新兵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明賊>> 明賊 >>明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章 再招新兵

第七百章 再招新兵


更新時間:2015年08月10日  作者:五味酒  分類: 歷史穿越 | 明賊 | 五味酒 | 穿越 | 明朝 | 五味酒 | 明賊 

孫鉁其實也有擴充三衛軍的心思,南直隸富庶的地方太多,他又對當地的明朝駐軍沒有信心,只希望能有一只強有力的軍隊保證這江南財賦重地不受流賊荼毒。

而孫鉁的擔憂并非杞人憂天,就在剛剛他的擔憂不久已經得到了印證嗎?浙直總督親自坐鎮的江都城被海寇攻破,魏國公又在太平府遭遇慘敗,目前這幾個消息還沒來得及擴散,再過幾日傳的盡人皆知,南京百姓風聲鶴唳,人心惶惶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局勢越不利,民心士氣便越渙散,而戰事則會因為這種渙散而大受影響。如果這種渙散不被盡快的挽回,一旦成為了常態,就會進入一種惡性循環。而在孫鉁看來,目前南直隸有能力扭轉這種局面的也只有李信一人,事實上他所能夠信任的也只有李信一人。

孫鉁極認真的思考了一陣,并沒有給李信一個準確的答復。

“一時之間我也說不出有根據的數字來,你回去找陳文柄做一下研究,根據實際情況寫個章程報上來,該募集多少新兵…….咳……咳咳……”

一陣急促的咳嗽將孫鉁的話打斷,直到他咳嗽的滿面通紅,才止住了聲音,但仍舊憋的說不出話來。李信很少見過人這么咳嗽,猛烈而急促,他真擔心孫鉁一口氣將內臟也咳了出來。

但見孫鉁揮揮手,又用微弱的聲音對李信與邵化龍二人道:“就這樣吧!今兒就議到這里……”他鄭重的直視著邵化龍,“南京城防就交給你了!”

邵化龍顯然是不滿意的,他還想再說什么,孫鉁已經極度疲憊的閉上了眼睛,身子像癱軟的面條,倚靠在太師椅上。一旁的孫家家生子急的腦門直冒汗,暗暗埋怨這兩個將軍怎么還不走……

看到孫鉁這幅模樣,到了嘴邊的話又被邵化龍咽了回去,只好施禮告退,李信也起身除了正廳。在門口,李信與邵化龍兩人四目相對,卻并沒有激射出摩擦的火花。

邵化龍甚為平靜的寒暄了一句,便大踏步而去。李信看著他的背影,步伐穩健而堅定,正如其人一般。如果此人有心與自己為難,必將是一個強勁的對手。

招募良家子從軍,在明朝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尤其像南京這種富庶繁華之地,誰會去入伍與那些卑賤的丘八軍漢為伍?好男不當兵,這種思維定式已經深深印在了大明朝每一個百姓的心理面。想要改變,又豈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明知不可為也要為之。李信必須硬著頭皮走下去。他今日也不用返回龍潭了,出了巡撫衙門又直接去了應天府,陳文柄正打算往城外處理民亂,將鎮虜侯去而復返,情知他肯定又有要事,只好先將城外的事交給一名屬官。

“鎮虜侯何故去而復返啊?”

“好事!孫部堂允準三衛軍在應天府招募良家子,擴充三衛軍!”

好事歸好事,卻不一定好半,李信有些犯愁。陳文柄只好從旁邊陪著,連鎮虜侯都沒好辦法,他又能想出什么好法子來?

突然李信眼睛一亮,“有了!如何把南雷先生忘了?”

李信屁股還沒坐熱便起身要走,走到門口又記了起來,扭頭對陳文柄說道:“孫部堂要求列個章程,守住南直隸這些府縣須招募多少人,然后報上去。這件緊要事就交給你了,現在就列,越快越好,事不宜遲,遲則生變!”

看著李信風風火火走了,陳文柄直咂舌,頭一次看鎮虜侯如此急躁,招募新兵又不是行軍打仗,哪里來的遲則生變?再說招兵這等事,直接派了皂隸往十里八鄉通知鄉老們,強制征來不久是了?何必多此一舉?不過既然鎮虜侯不用這個法子,想來是有他的道理。還有這統計人數的章程,既然是鎮虜侯交代下來的,便要將這件事做的漂亮至極。

李信說遲則生變并非多余,政事堂的幾位尚書都不同意招募良家子,左右都是打仗,監獄了關了那么多囚徒,將這些人征發了豈非更好?但是,李信可不想將這些作奸犯科之人招進軍中,他們都是案底在身的,兇狠彪悍自不再話下,但勇則勇矣,卻失之純良,并非最好的征兵人選。

李信真正想要招募的是十六歲至二十五歲之間的良家子,這些人就像未曾涂抹過的畫布,是上佳的征兵人選。可江南百姓之家,非到過不下去日子的程度,誰會去應征入伍呢?

所以李信想到了黃宗羲的《公報》,不如請他做個些征兵廣告,不過李信興沖沖走到了半路就又頹然的放棄了這個想法,這是在識字率只有個位數的明朝,《公報》的影響力雖然不小,但那也是在南京士大夫階層,平民百姓誰會花錢買幾張不當吃不當穿的報紙去看呢?

最后,李信還是按照常規辦法派了皂隸持官府布告往十里八鄉宣講,條件與時下絕大多數征召良家子入伍的辦法都差不多,無非是仍保留民籍而不如軍戶等等。李信為了是征兵看起來更有吸引力,便又加了一條,只要參加了三衛軍,朝廷的銀錢役由三衛軍代繳。

結果,前來報名入伍的人數竟遠遠超出了李信的想象,設在永濟門外關廂的招兵處人山人海,原本準備的兩個登記造冊的書辦不夠用,親自負責此事的李達又緊急調來了十個,可仍舊是不夠用……

永濟門外關廂聚集了人山人海的良家子弟,小商販們也從中嗅出了商機,很快便有不少人推車挑擔來到永濟門外,開始沿街擺攤叫賣。

從廣濟門處經過的工部尚書熊明遇在轎子里發覺外面有異,撩開了簾子,竟被這等人山人海的聲勢嚇了一跳,以為鬧了民變。急令家丁回城。但是當他從城門守軍的口中得知,那些人山人海的百姓都是應征入伍的良家子時,便恨恨的罵了幾句,又照常坐了轎子出城去了。

第一天登記在冊的應征人數,竟達五千之多,幾個書辦筆下不斷,手挽子都差點累折了。第二天應征登記人數竟又漲到了七千,最后還是南京幾位尚書們坐不住了,如果三衛軍來者不拒,將來地里的莊稼誰來種?朝廷攤派下來的徭役誰來服?

于是,一干老家伙們在熊明遇的煽動下,便向病榻上孫鉁施加壓力,讓李信將招募新兵的人數控制在五千上下。結果,孫鉁當即就將陳文柄連夜寫好的章程摔在了高宏圖面前。

“南直隸防賊,不是你我幾位坐在屋里隨便說出幾個數字就行的,這些都是經過研究調查得出的數字,如果人數招不夠,將來糟了流賊,出了亂子,高尚書你一力承擔么?如果你一力堅持如此,孫某自當遵從!”

高宏圖是受幾位尚書推舉來向孫鉁施壓的,讓他一個人承擔責任,這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孫鉁的這份章程有理有據,無疑是堵住了他的嘴。

“唉!如果不是魏國公在太平府除了差池,現在又何至于如此,何至于如此啊!”

高宏圖的聲音里有幾分顫抖,他的心情有著不足為外人道的復雜和焦慮,就是眼前這個為了國事而累倒在床上的孫鉁也不能說。

熊明遇試圖阻止李信的圖謀失敗了,三衛軍在這次應征的新兵里,共篩選出兩萬人作為戰兵人選,不過落選的近一萬人李信也沒打算放他們回去,將這些人組織起來編成了三衛軍組成中不可或缺的輔兵營。

三衛軍使用的戰術是火槍方陣與長矛方陣的混合體,南京既沒有合格的火槍可用,也沒有合適的長矛。原來在山西有不少兵工廠,但是山高水遠由那里往南京運送很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搞到火槍就成了李信所面臨的頭等大事。

不過火槍的事也不用急于一時,這兩萬戰兵,首先要訓練的就是隊列與絕對服從軍令。同時,他們還要習慣一件事,那就是對身邊同袍的信任。這個磨合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要經過長時間的重復與訓練,甚至走上戰場以生命為代價才能有所成。

只是,訓練才進行了三天,一騎快馬飛馳進入南京。緊接著留在政事堂當值的官員們便惶惶然起來。

兵部尚書高宏圖艱難的問著那由江北而來的信使:“你,你再說一遍!”

信使的重復讓高宏圖的心里頓時冰涼一片,幾滴老淚從他渾濁的眼窩里淌了出來。

原來就在七天前,流賊李自成率大軍攻陷洛陽,楊嗣昌龜縮于開封城中再不敢應戰。最讓大明官員徹骨生寒的是,屏蕃再洛陽的福王竟被李自成活活烹殺。這位萬歷皇帝生前最寵愛的皇子竟然落得如此下場。

事到如今,中原局勢敗壞成了這個地步,一定會對江南的局勢造成極大影響,首當其沖的肯定就是在太平府勉勵支撐的魏國公。想到這里,高宏圖的身體不由自主的顫抖了幾下。

本站僅為網友提供上傳存儲空間和閱讀平臺,所有作品均由網友自行更新和上傳,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本站聯系,本站將立刻刪除相關作品


上一章  |  明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