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賊第五百零一章 我有意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明賊>> 明賊 >>明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零一章 我有意見

第五百零一章 我有意見


更新時間:2015年05月05日  作者:五味酒  分類: 歷史穿越 | 明賊 | 五味酒 | 穿越 | 明朝 | 五味酒 | 明賊 
掃一掃下載精品書城手機客戶端

掃一掃下載神馬小說手機客戶端



李姓商人的話讓張四知倒吸一口冷氣,二十萬兩白銀居然只是定金,事成之后還有二十萬兩。復制網址訪問7777772e766f6474772e636f6d區區一個山西鎮的總兵究竟有多大的誘惑力,能讓狡猾如王樸者豁出四十萬兩銀子的代價?

張四知并沒有心思深究山西背后的事與王樸的心思,他關心的只有那后續的二十萬兩銀子究竟能否揣到自己的腰包里,看來還真要好好謀劃一番了。

第二天一大早,張四知遲遲來到位于東華門里的內閣大堂,卻見幾位老臣都大眼瞪小眼,看似匪夷所思的聚在一起。他咳嗽了一聲,示意自己已經到了。張四知現在雖然不是內閣首輔,卻早就已經有了首輔的架子,內閣里其他的閣臣無論在資歷還是背景上也都比之相差甚遠,因此也都默許了這一事實。

“閣老,您可算來了,今兒一早圣上發下上諭,說是,說是……”大學士兼戶部尚書李侍問抖著花白的胡須,對張四知說了一半話卻嘆了口氣,“唉,薛相還是你來與閣老說吧。”

張四知莫名其妙,這李侍問年歲大了遇事也容易糊涂,今兒怎么一大早就愁眉苦臉的是要作甚?但“首輔”的氣度不能亂了,他不疾不徐的來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趕緊便有從人將剛剛沏好的熱茶端了上來,先是端起茶碗小小的抿了一口,潤潤喉才道:“說吧,究竟何事,慌成這個樣子?”

薛國觀的眼睛里忽然閃現了幾分嘲諷之意,這讓張四知沒來由的心跳了幾下,心想這廝向來與楊嗣昌坑瀣一氣,與自己不對付,這種神色似乎在看自己的笑話呢?

果然,薛國觀張嘴便讓張四知手中的茶碗差點沒拿穩跌落在地上,好在右手邊便是桌子,只打了個晃傾在了桌邊,總算沒有顏面掃地。

“甚?圣上讓洪承疇入閣?那遼西山海關呢?不派個年富力強之人坐鎮,由孫承宗半癱的老頭子守在那又豈是長久之計?”

薛國觀似乎對張四知吃驚的表現很滿意,但說話卻也充滿了憂慮,“誰說不是呢,圣上如此安排怕是另有深意,只是這遼西怕也得另覓人選了。”

皇帝安排洪承疇入閣能有什么深意?無非是針對現有的閣員,而且很大的可能便是針對張四知這準首輔而來,誰都知道洪承疇與李信在遼西有同袍之誼,而且兩人的表現也的確是結成配合,坦蕩無私,這是朝臣們有目共睹的,就算以往有過些齟齬之事,怕也早就煙消云散,李信能派兵護送洪承疇入山海關便是明證。由此可以判斷,兩人怕是已經結成了某種不為人知的攻守同盟,若讓此人入閣兩人超內外配合,豈非如虎添翼?

打壓李信的各種手段只怕自今日以后,便休想再能順利通過內閣的票擬了。

當年李信帶兵圍了李侍問的府邸,硬是逼迫的他低頭服軟,讓他在天下人面前顏面盡失。此人與李信那是結下了解不開的仇,朝廷上凡是有利于李信的決定他都極力反對,如今洪承疇隱隱然作為李信的后臺強勢進入內閣,如何能讓他安心?至于張四知,打壓李信亦是不遺余力,當初宣府一戰李信使其損失了數十萬兩白銀,這筆帳自然不能輕易的揭過。

朝中之人雖然不清楚張四知與李信結怨的具體細節,卻都是知道這位張閣老也是如那李侍問一般恨不能李信倒霉而后快的人物。如此,薛國觀剛才眼中閃現出的嘲諷抑或是幸災樂禍之意,便也就不足為奇了。

內閣中越亂才好,對身在河南鎮壓流賊的楊嗣昌才越有利,薛國觀當然是樂見其成的。

眼見這內閣大堂內的幾位重臣各懷鬼胎,張四知即將有四十萬兩銀子入袋的好心情全被攪合了,一定要想個法子應對,只是他也知道這件事是絕不能去找皇帝抗議的,那可是犯大忌諱的。

但心浮氣躁之下,張四知一時又能有什么好主意,楊嗣昌入閣之事已經不可逆轉,也只有先捏著鼻子認了。此人年資淺薄,入閣之后短時間內只怕難以翻起什么風浪,卻不能耽擱了生錢的大計,不管如何也要先把王樸調任山西鎮總兵官一事先辦妥了。

一念及此,心緒當即平復下來,又端起了手邊的茶碗咕咚咕咚灌了兩口,才道:“內閣有新人進來是好事嘛,都別愁眉苦臉了,今日卻有一樁拖不得急務要議一下。”

李侍問在內閣中向來唯張四知馬首是瞻,聽張四知如此說便趕緊極為配合的問了一句:“不知是何急務,請閣老示下…”

張四知早有準備,從袖子里抽出了一份公文放在桌子上。

“這是山西布政使劉令譽送來的急遞,山西新軍十二營兵剛剛鬧了亂子,好在幾位父母官都稱職負責,將亂子平息了下去。但有一條,幾個帶頭鬧事的營官卻被太原知府田復珍保了下來,這太原乃九邊之首,地處河東要地,萬萬出不得亂子,幾位議一議吧,議出個章程來,究竟該如何處置。”

李侍問抖著花白的胡子,恨聲道:“還不是李信那丘八,擅離職守,山西諸軍群龍無首,那些不通事的丘八們不起來鬧事才怪了。”

張四知點點頭沒有表態,又將目光轉向了薛國觀,“薛相可有應對之法?”

薛國觀淡定的坐在椅子上,瞇縫著眼睛卻搖頭道:“薛某對山西之事不甚了解,不宜妄下定論。如閣老非要薛某說個辦法,薛某倒認為此事宜緩不宜急,不如先派員去山西調查一番,若無大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便是,畢竟朝廷上河南還在剿賊,北面遼西又與東虜激戰,若是處置不當再將山西激起了病變,咱們豈不成了大明的罪人?”

張四知原本也沒打算薛國觀能按照自己的心思出主意,卻萬萬想不到這廝居然和上了稀泥,不但如此還夾槍帶棒的指責,如果他張四知操之過急是要激起兵變的。

簡直豈有此理,這不是明晃晃的恐嚇嗎?張四知為官數十年,又豈能被薛國觀的幾句話便嚇的退縮了,就算想退縮也抵受不住四十萬兩銀子的誘惑。

張四知的目光繼續在大堂內掃視,下一個便輪到了一直默不作聲的范復粹,早在大家議論洪承疇入閣一事上,他便不參與分毫,只不過這樁事卻沒等張四知張嘴,便先一步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范某認為,薛相適才的確是老成持重之言,可依言行之,先派一能員干吏去山西查明實情,再酌情處置便是,或者根本就不用派員去,著山西布政使劉令譽和山西按察使呂四臻以及太原知府田復珍合力徹查此事,上報內閣然后再做權衡處置……”

范復粹的主張與薛國觀大致無二,只不過他卻是出自公心,他甚至認為根本就沒有必要派員前去調查,所謂十二營鬧亂子,定然也不是甚急務,否則正式的興文公函早就快馬急遞兵部,如何這布政使卻越級呈報了內閣大學士張四知?這背后顯然是有貓膩的,只怕即便真有其事,事情早就已經解決,只不過不遂布政使劉令譽的心意,他這是在告小狀。

沒等范復粹講話說完,張四知便不客氣的打斷了他的講話,“此言不妥,兵事無小事,一丁點都馬虎不得,否則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這罪名你范復粹擔著嗎?”

范復粹一口氣憋了回去,他當然不會傻到說由他范復粹接著,知道再爭下去也不會有結果,便再不做聲。

這時李侍問又出馬了,“山西之事不派員去也是老成之言,老夫也認為如此是妥當的……”張四知的鼻子差點都氣歪了,若不是眾目睽睽,他真想指著李侍問的鼻子質問一聲,你李侍問究竟是在幫我還是在坑我…不過李侍問接下來的話卻又讓張四知氣順了。

“山西的問題出在群龍無首上,直接派個首去不久迎刃而解了嗎?”

此言一出,語驚四座。

不論薛國觀還是范復粹,亦或是劉覺斯都沉默不語。誰都知道山西是李信經營的地盤,如今他領兵在遼西奮不顧身的抗擊韃子,甚至已經連命都丟在了遼西,不論是他還在勉勵抵抗,或者已經舍身殉國,如此尸骨未寒之情形下,便要奪人盤中之餐,是否失之厚道了?張四知啊張四知,你這吃相也太難看了點,但誰也不愿意替李信出這個頭,內閣的閣臣們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沉默。

態度很明顯,這事他們不摻合,至于張四知愿意促成此事他們樂觀其成便是,反正這等要害位置的任免最終都要經過皇帝親批,內閣不過是拿出個成熟的意見而已。

張四知眼見情況如此,此前心中懸著的一塊大石頭早就落地,心中頗有幾分得意的道:“既然諸位沒有意見,此事便按李相的意見辦吧…”

突然,內閣大堂的門被從外面推開,隨著一陣令人神清氣爽的清風,進來了一位紅袍官員。

“我有意見…”

本書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405


上一章  |  明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