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賊第四百七十八章 朝廷沒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明賊>> 明賊 >>明賊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七十八章 朝廷沒錢

第四百七十八章 朝廷沒錢


更新時間:2015年04月23日  作者:五味酒  分類: 歷史穿越 | 明賊 | 五味酒 | 穿越 | 明朝 | 五味酒 | 明賊 

正文

類別:穿越小說

作者:

書名:__

“臣張四知,恭喜圣上賀喜圣上,天佑我大明……”

張四知反應最快,率先跪倒在地山呼萬歲,其他人也跟著有樣學樣跪倒了一片,口中頌揚皇帝圣明仁德。全文字閱讀

大明天子朱由檢欣喜過后很快就收起了臉上的笑容,揮手讓幾位老臣起身,不必如此多禮。此時的心境與早上天未亮便起床時分明就是兩重天地,真是教人唏噓不已。

都說福無雙至,而今偏偏就發生了。看著內閣的幾位閣臣紛紛從地面上爬起來,朱由檢動問:

“都說說,眼下該如何辦?”

大臣們都清楚,皇帝這個如何辦指的是勤王兵馬,剛剛詔告天下兵馬上京勤王,現在倒好,兵馬沒等到北京,山海關的危機已經解除了。

“圣上,臣建議立即明發上諭,另所有勤王兵馬返回原處,各擔本職。”末了還補充了一句,“要快,要快啊!”

內閣大學士兼任兵部尚書陳新甲落地有聲,他本就不主張詔告天下兵馬勤王,如今山海關危機自行解除,自然就沒了讓勤王兵馬入京的必要。尤其是像楊嗣昌這等肩負重任的,更是不要再來了,當以剿賊為先。

朱由檢也連連稱是,到了此時他甚至有幾分怨怪的看了眼自己的老師張四知。當初他對詔告天下兵馬勤王一事也是猶豫不決,若不是自己這個老師張四知的極力慫恿,他也不會那么早就下詔,河南的局勢也許就不會那么快糜爛。

只不知,還來得及,來不及?

不論如何,眼下的局勢是比預想中好太多了,只要東虜消停了,他就可以騰出手來好好收拾那些流賊。

“對了……”,朱由檢突然又道:“孫閣老信中提及,風傳奴酋皇太極已經死了,現在消息還不確實,但從此番韃子突然新敗來看,倒是有八成可信!”

大臣們更是歡欣鼓舞,高興不已,從去歲以來一直就沒有好消息,不論南邊北邊,不是旱災就是瘟疫,要么就是流賊肆虐。崇禎十三年年到了下半年看來是要轉運,這奴酋之死便是先兆。

“圣上,昌平新兵已經招募了二萬有余,如今京師警訊隨之解除,不如一并派往山海關去,為孫閣老增些底氣!”

兵部尚書陳新甲辦事雷厲風行從不拖泥帶水,朱由檢為自己提了此人甚為滿意,當即便點頭應允。可是,戶部尚書李侍問卻跳了出來,“圣上,臣有本奏!”

看著須發皆白的老頭李侍問,朱由檢大為奇怪,這老頭平素里朝議半句話都嫌多,今日怎么主動發言了,一種不好的預感頓時升騰而起。

“說吧!”

“圣上,幾年先有瘟疫,后有旱災,國庫存銀到現在已經一文錢都有了,這兩萬昌平兵的軍餉,戶部是一分銀子都哦拿不出來啊!”老頭子李侍問的聲音有幾分哽咽,跪倒在地,“老臣有罪,老臣有罪!”

李侍問以頭叩地,不過片刻功夫便已經淚流滿面。

沒有銀子是頭等大事,發不出去軍餉讓這些新兵去上戰場拼命還能指望他們打勝仗嗎?朱由檢面色逐漸變的陰沉可怖,到了現在連一向能言的陳新甲都沒了話說,他可以制定方略,可以招兵買馬,但是卻變不出銀子來。一時間,大殿靜到了極點,剛才還爭得面紅耳赤的重臣們竟沒有一個人能想出妥帖的主意來。

“都說啊!怎么都不說話了?剛才你們不是爭的挺歡快嗎?如何?是要讓朕給你把銀子變出來,再由著你們的性子可勁的折騰嗎?”

朱由檢陡然一指陳新甲:“說,兩萬昌平兵一年要多少軍餉!”

陳新甲低聲回道:“稟圣上,不但昌平兵要錢,山海關和河南的兵也等著要錢……”

啪!朱由檢右手狠狠拍在了御案上,喝道:“說吧,要多少錢!”

“維持一年,沒有一百萬兩白銀,怕是,怕是不夠!”

朱由檢又轉向戶部尚書李侍問,就像一頭發怒了的雄獅。

“別哭窮了,戶部豈能一分銀子都沒了,你先拿出二十萬兩來,把燃眉之急解了,兩淮的鹽稅今年也該收上來了吧,回頭就能給你補齊了!”

豈料李侍問并沒有起身,而是仍舊趴在地上撅著屁股,涕淚橫流。

朱由檢立時不悅,質問道:“李侍問你想抗旨不成?”

李侍問帶著哭腔回道:“圣上,不是臣要抗旨,鹽稅已經收到崇禎二十年了,再收下去鹽商們怕是要造反了。禍事接二連三,銀子花出去像流水,如今的國庫的的確確一分銀子都沒有了。別說拿出二十萬兩銀子,就算兩千兩都拿不出來了!就連在京的官員,祿米都已經拖欠兩個月發不出來了……”

朱由檢本來的好心情被李侍問這一通攪合,開始急轉直下,原來今日右眼皮亂跳是在這里等著他呢!看著蔫吧了的重臣,心里愈發的添堵,怒氣沖沖的道:“你們平日里不是都自詡胸有溝壑千萬嗎?怎么了,現在都沒了聲氣,就這樣還想搶著做內閣那把椅子?誰能把這二十萬兩銀子變出來,朕就扶他做這個內閣首輔!”

也不知是朱由檢這句話起了作用,還是碰巧了。張四知眉頭跳了跳,站出來道:“圣上,臣有本奏!”

朱由檢一看是自己的老師張四知,頓時便失望了,對于張四知有幾斤幾兩他還是知道的,讓他出出主意整整人可以,賺錢的本事他可沒有。但是,既然他都張口了,又不能不讓他說,只好不耐煩的道:“老師可有主意?”

張四知一本正經的道:“主意說不上,不過老臣卻想起個事來!圣上可還記得,崇禎十二年秋左都御史傅永淳參劾浙江布政使趙秉鈞伙同浙江市舶司、江南織造局貪污虧空了五十萬匹絲綢的事?”

傅永淳參劾趙秉鈞之事他的確有印象,不過第二天便發生了建奴叩關南下,然后便是各種戰事和災禍接連不斷,派人南下查實的事便一直耽擱到了現在。

朱由檢不解其意,問道:“傅永淳參劾趙秉鈞與眼下之事有何干系?”

張四知卻道:“有關系,大大有關系!傅永淳所參之事未必空穴來風,只要查下去,恐怕牽出來的便不止五十萬匹絲綢!”

朱由檢突然明白了張四知的意思,江南這些蠹蟲們,哪個不是富可敵國?平日里讓他們出些捐款就像要命一樣,可他們哪個又不是像吸血的蟲子一樣趴在大明骨瘦如柴的身子上,喪心病狂的吸血?

錦州,李信為洪承疇的入城舉行了一場盛大的歡迎儀式,這讓洪承疇感動不已。按照常理,李信不對自己落井下石便已經是極有胸襟了,如今為他舉辦了盛大的歡迎儀式,無異于是將他被俘之丑事主動隱瞞了下來,并對他在敵后對滿清的作戰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洪承疇騎在馬上,耳畔號炮聲聲,滿眼的士兵高喝歡呼,心中卻五味雜陳,大有兩世為人之感。

當天下午,李信便與洪承疇兩個人進行了一番密談。

“洪部堂,形勢急迫,李信便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了!”

“李將軍盡管說便是!”

如今的洪承疇沒有半分架子,回答的也極是誠懇。

“眼看著韃子大軍就要圍城了,洪部堂和孫中丞不能再作困城中,否則萬一有個不測,朝廷得而復失的損失就更大了!”

洪承疇看著李信不明白他的真實意圖,他有些詫異,難道李信是打算讓他和孫鉁離開錦州?

“李將軍的意思是讓洪某和孫中丞離開錦州?”

最后洪承疇還是直言相問。

李信點點頭,“沒錯,錦州有李信一人便足矣,洪部堂和孫中丞在此反而會束縛了李信的手腳,不敢放手一搏!李信會派別闊兒連夜護送部堂與中丞離開錦州,趕赴山海關!”

洪承疇并沒有假意虛應客氣,他知道李信能如此說相比早就已經深思熟慮。而事實上的情況也是,他和孫鉁在此的確起不到多大作用,弄不好還會起了反作用。畢竟一個總督一個巡撫壓在頭上,是誰都會覺得不堪壓力!

洪承疇前半截想的的確不假,不過認為他們兩人會給李信造成壓力,這促成了李信想送洪承疇與孫鉁出城的決定卻是錯的離譜了。

不過,李信并不像多做解釋,而是繼續道:“現在的難題是孫中丞不愿離開,所以要使個手段,還得要洪部堂配合!”

洪承疇當即應允:“洪某責無旁貸!”

兩個人密探了整整一個下午,直到掌燈時分才散了。幾個李信的老部下找上了他,責怪他不該如此便宜了那洪承疇,洪承疇被韃子俘虜,他又不肯殉節而死,如果披露出去,洪承疇必然身敗名裂,這也算報了當初那一箭之仇。

誰能想到,李信聽罷之后卻疾言厲色,“你們都聽好了,今日這番說辭到此為止,若是他日誰敢將此事泄漏片語只字,別怪本帥軍法無情!”

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節與文筆俱佳的玄幻小說,提供在線閱讀。


上一章  |  明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