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賊第四百六十七章 商議定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明賊>> 明賊 >>明賊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六十七章 商議定計

第四百六十七章 商議定計


更新時間:2015年04月18日  作者:五味酒  分類: 歷史穿越 | 明賊 | 五味酒 | 穿越 | 明朝 | 五味酒 | 明賊 


類別:穿越小說

作者:

書名:__

李信為孫鉁的到來舉辦了隆重的歡迎儀式,極大的鼓舞了城中三衛軍的士氣。最新章節閱讀實際上,此時此刻錦州城中的很多人都有些迷茫,認為苦守錦州早晚會彈盡糧絕,而清軍如果大舉回師,整支三衛軍勢必將陷入絕地。

即便清軍短時間內不會回師,以大將軍所宣稱的圍城打援之計已經被證實失敗,而牽制清軍的效果則仍舊不甚明朗,尤其是在得知了清軍由海路往來運送人員物資后,這種論調近日來更是甚囂塵上。

包括孫鉁都對李信強行占據在錦州持有不同的看法,只是不便于明目張膽的反對而已。

“不知李將軍下一步的打算如何?如今父親有意讓你南下夾擊清軍,如孫鉁所料不差京師的旨意沒準也快抵達遼西,也定然是催促你南下。”

孫鉁左右分析了一番,卻并沒有說出自己的結論,李信一時間不清楚他究竟持何種想法,只好問道:“二公子認為李信該何去何從?”

言下之意,你是認為我該聽從你父親的命令南下,還是堅守錦州,或者另有計策。

李信問的直接,孫鉁便也不想在繞圈子,直截了當的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就實而論,孫鉁不贊同南下夾擊清軍,表面上看我朝大軍成南北夾擊之勢,但深究起來卻遠非如此。”說到此處,孫鉁悠悠的嘆了口氣,“以李將軍的三衛軍眼下的人馬,不過萬余人堅守錦州或可有余,可若作為夾擊一方的大軍則實力不足,如果強行決戰勢必損失慘重……”

孫鉁語氣平緩,說出話來便如說些家常一般,可他的這一番分析落入李信二中卻不由得遍體生寒。他注視著孫鉁,目光里充滿了不解與疑惑。

“說實話,孫鉁也拿不出更好的主意,與其一動不如一靜,其實保存三衛軍最好的辦法是離開遼西,從長計議。畢竟,清軍如果放棄了山海關后,一旦回師十萬大軍碾壓而來,錦州城勢必會成為一座孤島,直至彈盡糧絕而破……”

“二公子的意思是?”

孫鉁猶疑了一番,最終肯定的道:“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兩害相權之下,當然要取其輕,南下主動進攻山海關之外的清軍,雖然會緩解清軍對山海關的壓力,甚至會對清軍對山海關的圍堵造成一定的威脅,可為此葬送一支能占善戰的大軍未免得不償失。而山海關在沒有外援的情形下,堅守半年以上當不是問題,最終清軍所面臨的境地,無非是繼續圍城,或者再次襲擾京師……”

如果清軍襲擾京師,那么就等于山海關的防御戰略徹底失敗,那么皇帝必須拉出替罪羊來背黑鍋……楊嗣昌、洪承疇、劉宇亮、包括孫承宗等一干重臣棟梁恐怕都難逃連累。顯而易見,這些人如果皆俱獲罪,朝廷動蕩絕非大明之福,相比之下犧牲一個區區總兵的李信則顯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孫鉁的話雖然軟綿綿的,但卻像一把利劍直插入了李信的胸口,又狠狠的拔出來,鮮血淋漓……的確,在有識之士,具備大局觀之人的眼中,為了朝廷大局沒有什么是不能犧牲的,但為什么每一次被犧牲的都是他李信。

李信自問當了明朝的官以來,無一日不是戰戰兢兢,安置難民,怕死傷了太多的百姓,打擊蒙古滿清,為了避免明朝滅亡的悲劇,這一樁樁一件件,哪一件不是一心為國,說起來他是封壇拜將的大將軍,可放眼大明又有哪個如此高官,身無恒產,沒有妻妾?到現在還兩袖情分的,除了他李信還能有誰?

即便如此,和龐大的文官集團相比,也不過是一條隨意可以丟棄的破布。

孫鉁厚道,才不避諱的說出了這些話來。其實,即便孫鉁不說李信也能看破此事的利害關鍵,但他仍舊對孫鉁的善意提醒,充滿了感激。

但是,孫鉁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三衛軍不是普通的明軍,而李信也不完全是打算被動堅守錦州,一個更為宏大的藍圖早就已經在構想甚至是實施之中。

“二公子切毋憂慮,三衛軍既不會輕易毫無意義的與清軍硬碰硬,也不會坐困愁城。”

聞言孫鉁雙目迸發出灼人的目光,“李將軍難道還有妙計?”他對李信能夠力挽狂瀾起死回生的能力并不懷疑,畢竟當初在高陽就見識了他成功抵抗住清軍,成功將清軍主力拖在高陽城下,最終為清軍的敗走,朝廷的不戰而勝奠定了基礎。

所以,李信極具信心的說出自己另有打算時,他毫不猶豫的便相信了,而他也更傾向于李信能夠相處更好的辦法。

“二公子可聽說了奴酋皇太極駕崩之事?”

“甚?”

孫鉁的震驚無以復加,皇太極居然死了!這對朝廷絕對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清廷內部必然會因為爭奪皇位而陷入重重紛爭,那么他們哪里還能集中精力對外用兵,最終的撤兵相比也是理所當然。但他轉念一想眼下的局勢又覺得難于理解,按照常理清軍的最佳選擇必然是穩步車兵,可他們仍舊在全力攻擊山海關,甚至還擺出了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勢。

如此,清軍主帥要么是準備取得一定優勢之后再從容撤軍,要么……

孫鉁想到了第二種可能之后,便覺汗流浹背,如果清軍主帥打的主意真是后者,那么他們所面臨的問題就極為棘手了。

“李將軍可有應對奴酋死亡的策略?”

李信點頭。

“李信已經促成多爾袞與奴酋莊妃爭奪皇位成了僵持之勢,現在還有一部三衛軍在遼陽一帶活動作為牽制,如此遠在山海關的代善就成了決定皇位歸屬的關鍵人物,想來用不了多久他們便會指望著遠在山海關的代善表明態度……”

“代善?你的意思是現在于山海關指揮清軍的是代善?代善身為皇太極之兄,努爾哈赤之子,在清廷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此人野心絕不在多爾袞之下,只怕多爾袞急吼吼一番反倒替他人做了嫁衣!”

李信暗贊,孫鉁的見識果然不差。他有了后世的見識,對歷史事件往往會有先知先覺的準備,可孫鉁完全是從所知的情況,所推測出來,那就不簡單了。

究竟多爾袞是否未他人做了嫁衣?對明朝而言,一個弱主絕對比一個強君的威脅要小,那么李信所需要做的就是促成多爾袞為他人做這件事成為現實,不但如此,他還要借此機會,讓代善撤軍,同時收復在這一戰中失去的寧錦。

當李信將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后,孫鉁被徹底震驚了,真沒想到李信的打算竟然如此讓人難以置信。

“現在的關鍵所在是將清軍的海路截斷!”

孫鉁陷入沉思,良久之后才道:“遼西海岸狹長,可以登陸靠岸的地方不在少數,在岸上圍堵絕不是明智之選擇,而咱們又沒有海船,根本就無從對抗,這個難度倒是不小!”

李信笑道:“這個問題在二公子到來之前已經相出了辦法,雖然他們在遼西的登陸之地不止一處,可在遼西靠岸的地方,則只有那么兩三處,三河口、蓋州一帶首當其沖,只要消息準確,調遣得當,襲擊這幾處之后,一把火將韃子的海船燒掉,到時韃子后路自當斷掉!”

原來不是在遼西,而是去遼東。孫鉁的思維由于固有的原因而只局限于遼西并不奇怪,因為出兵到遼東在此前根本就是不可想象的是,而現在清廷大軍俱在山海關,內部空虛,那么趁虛而入突襲遼東便也就成了可能。更何況,據李信說言,此前已經派人在遼陽一帶劫掠燒殺,擾亂韃子后方,吸引視聽,并成功的達成了目標。

“不過眼下還有個問題,需要二公子幫忙!”

孫鉁沒想到李信居然主動提出來請他幫忙,忙道:“為朝廷出力,責無旁貸,李將軍盡管說,孫鉁定當竭盡全力!”

李信收起笑容正色道:“此事頗為棘手,并不容易!”

“何時學會賣關子了?說!”

孫鉁抖了抖衣襟,淡然催促。

“劉宇亮是負命而來,想要后顧無憂,還需二公子出面,說服此人!”

劉宇亮其實并不能左右三衛軍是否出兵何處,但關鍵是他回到京師之后卻三言兩語便能將三衛軍用命拼回來戰功給輕松的抹殺了,如果硬碰硬事后難免會招致他的嫉恨,不如趁著孫鉁在此,讓他來將劉宇亮擺平,也算物盡其用。

“還當何事,交給孫鉁就是!”

兩個人又商議了好一陣時局,孫鉁起身告辭,去尋劉宇亮解決李信提出來的問題。而李信則將別闊兒招來,他帶的草原騎兵簡直是雪中送炭,面授機宜之后令其休整一番后即刻出兵。

然后又令程銘九親自帶著步戰營第一營與之互相掩護,天黑后向北急行軍,一夜時間足夠抵達三河口。

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節與文筆俱佳的玄幻小說,提供在線閱讀。


上一章  |  明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