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賊第四百三十七章 攻敵必救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明賊>> 明賊 >>明賊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三十七章 攻敵必救

第四百三十七章 攻敵必救


更新時間:2015年04月03日  作者:五味酒  分類: 歷史穿越 | 明賊 | 五味酒 | 穿越 | 明朝 | 五味酒 | 明賊 


三衛軍一萬余人乃是經由喀喇沁部的放牧地而來,目前因為有這連綿的大山,再加上遼西的激戰才能暫時隱匿了行蹤,可如果一旦開出大山,往錦州方向而去,必將暴露行藏,如果吸引韃子大軍圍攻必然會深陷險地,所以李信的這個決定實在是冒了險的。

不過也正因為如此,才有解了廣寧前屯衛被圍的可能。李信表面上是接受了皇帝的旨意前來談判求和,但他深知韃子就是一頭餓狼,面對積弱不堪肥羊一般的大明,怎么可能自縛手腳而停止啃噬大明百姓的土地和財富呢?

所謂求和無異于飲鴆止渴,失去的也許比得到的還要多,但是,大明眼下的狀況是腹背受敵,內部有流賊大肆破壞,這才給了韃子這頭餓狼出擊的機會。而大明在種情形下,首尾難顧,竟陷入了空前的危機中。

當李信接到了皇帝派他去求和的圣旨時,心里便泛起了一陣悲涼,這與其說是對他的放棄,還不如說是在進退兩難中無奈的選擇。這種心理活動,李信當然不會和任何一個人提起,也正是有了這種想法,他才更進一步考慮到將來的問題。

以眼下的情形看,自他穿越到明朝后,雖然竭盡全力改變前世那些悲慘的結果,但是看眼下的情形居然不但沒有改變,而且還大有加劇的意思,所有的慘劇悲劇似乎都提前了。

就說這寧錦防線危急,洪承疇被圍,那都是崇禎十五年以后的事了,現在不過才崇禎十二年,居然形勢比松錦大戰時還要惡劣。孫承宗重新經營了近一年的關寧錦防線居然在半個月的時間里就被建奴如摧枯拉朽一般輕輕松松的就給打垮了,而孫承宗這個中流砥柱也在此前由于中風而不能視事,表面看似乎是楊嗣昌的爭權奪利導致了這一場慘敗。

可若是深遠一些去看,如果不是當初李信在高陽救了本應該殉國的孫承宗,就不會有眼下一些列事件,按照歷史本來的節奏發展,也要到三年后才會發生這一慘劇。

那么,難道李信的所有努力不但是徒勞無功,而且還是加劇了大明朝滅亡的催化劑嗎?李信的到來就像是一只蝴蝶煽動了翅膀一樣,雖然改變了某些歷史人物的個人命運,但是于大明帝國卻是一道不折不扣的催命符嗎?

在這之前,李信不止一次的如此問自己,他總覺得自己越努力的要改變原本悲劇的歷史,那個悲劇的歷史就離他越發的近。所以,他才答應了和談,難道隨波逐流才是他能夠拯救這垂垂老矣,了無生氣的帝國的唯一辦法嗎?

只是李信在半路上又改了主意,他在一番苦思冥想之下,突然眼前便如打開了一扇從不曾注意過的大門。他之所以竭盡所能要改變這段悲歌幽咽的歷史,不是為了拯救一家一姓,也不是為了某個王朝。他真正要改變的是中華民族在面臨的歷史拐點時所做的選擇,而大明似乎已經沒有這個能力帶領整個民族走下去,而滿清呢,他則會帶著中華民族走向更加深沉的黑暗。

什么康乾盛世,那都是狗屁,國家府庫在充實也掩蓋不了百姓民不聊生,掙扎與貧困與死亡線上的事實。而且更為嚴重的后果是,這所謂的盛世不僅給泱泱中華這個偉大的民族留了一條腦后的辮子,還給這個民族的內心也如燒紅的烙鐵一般,燙了一條。

既然大清和大明都不能帶著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和富強,那么何必在拘泥于這個時代的君君臣臣那一套呢?因此,等三衛軍越過了喀喇沁草原時,李信的內心之中豁然開朗,此前一直積郁在胸口的陰霾煙消云散。那么所謂求和以委屈的圣旨也可以當作狗屁,因為他只能使這個行將就木的朝廷茍延殘喘,出賣的卻是大明官兵與百姓的生命和財產。

李信此前陷入了一種誤區,認為改變中華民族那段悲慘的歷史,就要拯救大明,富強大明。可是放眼朝廷上下,又有幾個人真正為了這個朝廷為了這個民族而努力不懈呢?

滿口忠君報國的大臣們心里所想的全是自家那點爛事,至于朝廷則是一個隨時可以咬上一口的大肥肉,反正這大明是朱家的,又不是楊家,劉家或者張家的。這就是大明棟梁們的內心臺詞,即便他們從未說過,可這一言一行,做的每一件事,有哪一件不是害了大明,便宜了他們自己?

李信一個人就算渾身是鐵又能打幾根釘子,經得住這些蠅營狗茍唯利是圖的偽君子假道學們折騰?所以,想要在這亂世之中真正的有所成就,就拋棄他們,跳出原本的那個固有思維,才能真正的做點實事,或許還能將這個即將脫軌的民族引上正軌。

“十三哥,十三哥?”

李信出神良久,直到陸九在一旁連聲呼喚才緩了過來。

“前面就是錦州了,咱們真的要孤注一擲嗎?一旦暴露了行藏,想要安然全身而退,怕是不易了。”

放眼望去,錦州城本來被修的鐵桶一般,城高池深,就算清軍放開了手腳去打每個一年半載也休想破城。可當前落入眼中的卻是另一番景象,殘垣斷壁,到處都是豁口,鼻子里似乎還隱約能聞到隱隱的臭味。

錦州城就像一艘在狂風巨浪里勉勵支撐的破船,雖然身軀龐大,卻破爛的似乎刮起一陣風也能使他散架一般。李信似乎猜想得到,這座遼西大城一定是關寧軍自己焚燒炸毀,然后又倉皇逃竄而遺棄的。

主將無抵御之心,就算城墻再堅固,士兵再勇敢在韃子面前也無濟于事。殘破的錦州城在三衛軍面前,反倒不是一件壞事了,唯有如此,三衛軍的威懾才更有作用。

“讓孔有德和海森堡的兩個炮兵營全都頂上去,把城里的韃子全都嚇起來…”

天色剛剛放亮,或許許多的韃子兵還在睡夢之中,突然的打擊定然能夠讓韃子感到驚駭錯愕。

片刻之后,如滾雷般的炮聲此起彼伏,離著老遠都能看到錦州城的殘垣斷壁濺起的碎石與土渣,城中鑼聲果然響成一片,不多時便有大批的韃子兵涌上城頭。

毛維張站在李信身側,目睹了韃子倉惶的一幕,凝眉搖頭道:“似乎有些問題呢,咱們兵臨城下了,韃子居然也沒發現異樣,直到大炮齊放才有所動作,這可不是韃子的做派啊?”

的確如毛維張所言,錦州城里的韃子兵似乎太不堪了點,水平比大明朝的衛所兵強不了多少。

“管他強弱,三衛軍志不在破城,只要那多爾袞肯分兵前來,就叫他又去無回…”

錦州是遼西走廊的沖要之地,三衛軍攻打此地便等于斷了廣寧前屯衛清朝八旗軍的后路。攻敵之必救,以逸待勞,正好可講韃子援兵一一蠶食。

毛維張暗嘆李信膽量之大,竟然敢和滿萬無人敵的滿清八旗斗法,玩野戰,一個不小心,沒準就要全把自己的本錢全部折進去。

“大將軍的意思是,留著錦州?”

毛維張試探的問了一句,李信的回答果然印證了他的想法。

“沒錯…看城中守軍的德行應該都是漢軍士兵,正好省了三衛軍的牽制兵力,可以從容殲滅來援之敵。”

“我三衛軍放手一搏,大將軍與多爾袞協議談判,難道是緩兵之計?”

李信又搖頭,“戰場上的形勢瞬息萬變,既然多爾袞陽奉陰違虛與委蛇,咱們就要以打促和,時機成熟了,自然可以和談。”

李信當然沒天真到以為用自己這不到兩萬人,就能和滿清的八旗主力抗衡,但是給他這種敢于叫板信心的卻另有其事,多爾袞所面臨的困境,隨著時間的拖延會愈發明顯。

三衛軍人馬不多,虛張聲勢一番,仍舊做了圍三缺一之勢。果不出李信所料,城中的漢軍士卒被三衛軍的大炮嚇壞了,本就弱于八旗軍的戰斗意志更加低落,一連派出了數十騎快馬分別往多爾袞與盛京方向去求救。

當天中午多爾袞就接到了求援的快馬報訊,而此時攻城戰如火如荼,眼看著廣寧前屯衛就要被拿下了。多鐸大罵李信卑鄙,出爾反爾,當即就要提兵殺回去,卻被多爾袞攔住。

“十五弟莫要上當,李信打的主意就是要攻我之必救,我偏偏就不去救…”

“可萬一錦州丟了怎么辦?補給糧草全部經由此地,十萬大軍斷了補給可挺不過十日的。”

“十五弟一葉障目,李信圍城打援最終目的是為這山海關解圍,只要拿下了廣寧前屯衛,俘殺洪承疇,李信再做多少事都沒有意義,他那萬把人孤軍深入,早晚是我大清軍的盤中之餐。”

“十四哥的意思是,只要盡快拿下廣寧前屯衛,南蠻子李信的奸狡詭計就不攻自破了?”

多爾袞欣然點頭,李信的人馬能從大同如此之快抵達遼西,想必是輕車簡從,糧草補給自不必說,這一仗拖下去,對他更沒有好處。

本書來自17K,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405


上一章  |  明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