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賊第二百六十二章 城下之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明賊>> 明賊 >>明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六十二章 城下之戰

第二百六十二章 城下之戰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05日  作者:五味酒  分類: 歷史穿越 | 明賊 | 五味酒 | 穿越 | 明朝 | 五味酒 | 明賊 

純文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M.Shumilou

“圣上乃萬金之體,切不可以身犯險吶…”

“請圣上三思……”

皇帝準備上城觀戰的話一說出口,便如在一鍋滾油里滴入了一滴冷水,頓時滿鍋沸騰,大臣們紛紛出言阻止。

但是大臣勸阻的話聽在朱由檢耳朵里,便直如蒼蠅在耳朵邊嗡嗡一樣,這些臣子們心里是如何想的他還能不清楚?一個個都是只圖自家安樂的家伙,別看他們整天把忠君掛在嘴邊上,若是哪天大明亡了,一轉眼就能跪在地上奉別人為君父。

唉…朱由檢暗自嘆息,為什么自己的臣子都是如此德行,倘若有一半能如李信這般忠于君事,這大明的天下何愁不太平,又何愁不能中興?

隨著他越想越氣憤,便與大臣較勁起來,執意要去城上觀戰,助威…

大臣們又是千般阻攔,朱由檢站起身來掃視丹墀下眾臣,心里一一計數,這其中有多少人是真心憂慮朕之安危的,又有多少人是怕自家丟了性命?

“你們不去,朕去…”

說罷,袍袖一揮,徑自出了殿去,直到皇帝身影消失在門外,眾臣這才恍然,雖然都不想去,但是皇帝已經先走一步,他們若是不陪著,又豈是為臣子之道?

就算大臣們再不要臉,這點臉面還是得要的。

于是,皇帝親自騎乘御馬在御馬監武驤衛軍士護持之下往德勝門而去,大臣們也來不及乘轎,提著朝服緊跟在后面一溜小跑,累的上氣不接下氣。

待朱由檢大踏步登上城時,京營提督方正化早就得了消息,由西城急急趕來。今日流賊主攻阜成門,因此在德勝門上只聞隱隱有喊殺之聲,卻不見戰陣廝殺。

朱由檢面露驚訝,連連問道:

“朕的援兵在哪?”

“萬歲說的可是李信三衛援兵?”

“難道還有別人嗎?”

一說起這事,朱由檢就滿肚子火,按理說京師有警,反映最快的應當是距離京師最近的宣府,而宣大總督洪承疇卻以蒙古韃子犯境為借口,百般推諉。他再三催促之下才派了一萬兵過來,豈知也是只看熱鬧,不動真格的。

“回萬歲,李信的三衛軍不載德勝門,在安定門,正與城外流賊廝殺呢…”

朱由檢隱隱可惜,若是在德勝門得了這個好彩頭,不勝都難。但隨即也明白,天道運數,又豈是區區彩頭能左右的。往東舉目望去,果見一片白色煙霧籠罩了大片的區域,隱隱似乎還有大炮之聲。

“走,去安定門…”

群臣們剛剛累的和狗一樣爬上城墻,卻見皇帝已經起身往東而去,連連叫苦,又不得不強打精神跟了上去。剛到安定門上,一股濃烈的戰爭氣息鋪面而來,竟讓朱由檢整個人身子為之一陣。

口鼻間盡是硫磺硝煙的味道,竹筒爆豆的火銃,隆隆作響的大炮,在嗅覺和聽覺上強烈的刺激著從未親眼見過戰爭的朱由檢。

放眼城下,入眼的除了層層白色硝煙,還是硝煙,連城門外關廂的殘垣斷壁都被掩在其中,云霧繚繞。所有的銃炮聲,喊殺聲,俱是由硝煙中傳來。這種情形和朱由檢此前對兩軍對敵的認知差距太大。

而朱由檢對戰爭的認知全部是從書中和臣子們的口中得來,兩軍對敵于他來說,不過是雙方崇禎肉搏,刀槍弓箭,血肉橫飛而已。似眼下這般在云霧一樣的濃煙里作戰,完全弄不明白是什么情況。

朱由檢緊盯著城外層層硝煙,試圖觀察里面的戰況,奈何能見度太差,根本就無法看清任何東西。心里竟如打起了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起來。流賊十萬眾,而三衛軍有多少人他是清楚的,能來到京師城下,絕不會超過它的三分之二。一瞥眼正好看到身邊的京營提督方正化。

“城下戰況,方提督可有判斷?”

方正化和朱由檢一樣,對這種打發也不甚了了,火銃神機營也不是沒用過,而且火銃的種類也極為繁多,但作用也僅止于戰陣接觸之前作為遠程打擊火力使用一次,再往后接敵之后,火銃還不如燒火棍呢。

可是聽聲音,濃烈的硝煙里面,火銃一次又一次的如爆豆般響起,這就讓他想不清楚了。但是皇帝開口發問,他又不能說自己不清楚。只好含混道:“李將軍自創陣法,當無往不利…”

朱由檢聽說這在濃煙中打仗是李信自創的法門,心中竟然立即鎮定下來,笑道:“如此說,這硝煙散盡之際,當是李信得勝之時嘍?”

“這是自然,這是自然…

“來呀,推戰鼓來…朕要親自為李大將軍擂鼓助威…”

在眾臣們一片復雜的目光中,朱由檢拾起鼓槌,咚咚的敲起了鼓來。

咚咚戰鼓之聲透過了層層硝煙,三衛軍這回沒有地形上的優勢,在京師城外俱是一片開闊,沒有河流或是山巒掩護他們的側翼,而在面對數倍于自己的敵人時,李信只能將戰線盡可能拉的更長。

在與敵接戰之初,李信破天荒頭一遭將三衛軍的戰線延伸至一千余步,萬余戰兵有七千人全部被至于戰線之上,只留下了三千人組成第二線方陣。

千余步換算成李信后世普遍應用的米制長度單位,有近兩千米,換算成里則三里有余。而流賊的最大戰線也不過如此,他們雖然號稱十萬眾,但面對周圍四十余里京師城墻,想團團圍住根本就不可能,所以流賊應用的是重點圍攻之法。只在幾大城門之外重點分置兵力,其中尤其以內城東北西三面為最。

與李信對敵的正是位于城北安定門外的兩萬于流賊大軍。

流賊的作戰方式與三衛軍這種訓練有素的軍隊則截然相反,因為軍紀不整,他們無法在寬大戰線淺縱深的模式下保持足夠的戰斗力,只有增加作戰部隊的縱深,以此達到前仆后繼,以人命換取勝利的目標。

而這正中李信下懷,三衛軍五列縱深,火槍隊不追求火力的連續不斷,而是力求在一次齊射里發揮最大火力,由此打擊敵軍的作戰意志和士氣。

每次齊射之后火槍隊采取后退裝彈之法,與之毗鄰的長槍隊則原地挺立,掩護火槍兵裝彈,待裝彈完畢,火槍兵退回戰線之內,火槍繼續齊射。

流賊則是一招鮮吃遍天下,一味的以人命填滿他們的勝利。

火槍每次齊射拋射過來的數千枚彈丸,如冰雹一般的打擊過去,流賊便如割韭菜一樣,倒下一茬。未曾接戰便在視覺、聽覺、觸覺、嗅覺上受到強大的刺激。因此,每次火槍騎射都會使士氣本就不高的流賊徘徊于崩潰的邊緣。戰線最前沿的流賊甚至會出現四散奔逃的情形,等到流賊穩住軍心重新發動沖擊時,下一輪齊射又無情的砸了過來。

幾十步的距離幾乎成了流賊無法逾越的鴻溝,三衛軍的戰線每齊射一次便后退十數步,無形中又拉大了流賊盡快接敵的南度。流賊在這種近似于折磨的拉鋸打擊下,拼了命的想要與三衛軍接觸,然后放手廝殺,可每一次都在對方的齊射后兵鋒頓挫,面對這種無休止的折磨,他們在進退兩難的困境中苦苦前進。

流賊幾次與長槍兵接觸,最終又在側射火力的威脅下與三衛軍漫長的戰線拉開了距離。

雖然看似始終掌握著戰場的主動權,可李信并不輕松,甚至還面著臨極大的壓力。流賊不止安定門外一支,就在距離三衛軍右翼以西數里的德勝門外還有一支未曾加入戰團的流賊大軍虎視眈眈。

如果他們在兩軍勢均力敵時向三衛軍的側翼發起進攻,那么后果是不堪設想的。也正因為此,海森堡的炮兵營破天荒的沒有加入正面戰線的戰斗。

他們被一分為二,安置于三衛軍的左右兩翼,以求流賊發動突然襲擊時以火炮造成巨大殺傷力,震懾力。然后再以第二戰線變陣出戰,以達到掩護側翼的目的。

但李信和三衛軍是幸運的,無論德勝門外,還是東直門外的流賊均沒有增援的意思。眼見對方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李信當機立斷,左右兩翼炮兵營不必蟄伏,調整炮口,以散彈交叉轟擊戰線前方流賊。

炮兵的加入便如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戰斗只進行了半個時辰,安定門外進攻三衛軍的流賊在強大火力打幾下,終于潰散奔逃。

李信抹了一把額頭上的冷汗,這是自三衛軍成軍以來,第一次在平原地帶與敵軍決戰。而三衛軍一向對軍紀的嚴格要求,軍紀是戰斗力的保證的教條也在此次戰斗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但是還有一點,在李信的心里劃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據朱梅所講,投了流賊的吳三桂麾下有一支一到三千人或者更大規模的騎兵,據猜測,其主力當是原關寧鐵騎,所向披靡。

整場戰斗中,李信都在等待它的出現,陸九的騎兵營一直在戰線側后三翼游走,高度戒備,可到了戰斗尾聲,這支傳說中的鐵騎也沒有出現。

凡是有一點軍事常識的人,手握一支如此強大的騎兵都不可能放過這等機會。可他為什么沒有出現,這太不附和常理了。

本書來自17K,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405


上一章  |  明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