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賊第一百九十六章 重臣攻訐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明賊>> 明賊 >>明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九十六章 重臣攻訐

第一百九十六章 重臣攻訐


更新時間:2014年12月02日  作者:五味酒  分類: 歷史穿越 | 明賊 | 五味酒 | 穿越 | 明朝 | 五味酒 | 明賊 
您的位置:


/五味酒

分享到:

文華殿御座之上,大明天子朱由檢面色鐵青,右手十指緊握。丹墀下的劉宇亮仿佛沒察覺到皇帝的神色一般,繼續慷慨激昂,針對三衛總兵的一系列惡行一一悉數出來。

剛出了正月,朝廷各部還沒完全運轉起來,這次朝會原本只是循例而行,卻不聊內閣大學士劉宇亮在剛剛被皇帝重新起用之后,便好了瘡疤忘了疼,狠狠的打起了當今圣上的臉。

李信那是什么人,是皇帝一手從平民提拔起來的,說是皇帝的私人也不為過。現在劉宇亮拿李信來做文章,擺出一副公事公辦的態度,皇帝表態也不是,不表態也不是。

出人意料的是,此前一貫反對李信的楊嗣昌這一回并沒有來趟這道渾水,眼皮下垂似對文華殿上逐漸緊張的空氣充耳不聞一般。

“陛下,此子出身馬賊,桀驁不馴,以上種種,罪行昭昭,若不嚴懲以儆效尤,恐為不妥……”

劉宇亮本想說的再狠一點,但是他偷眼觀瞧,皇帝的臉上都塊能滴出水來,心中一顫,趕忙又將話頭緩和下來,畢竟如此種種的劣跡擺到明面上,誰也包庇不得,皇帝也不行。他雖存的是私心,但在眾臣看來,倒頗有幾分忠直意味。

難道劉宇亮進了一回詔獄便轉了性?學起了魏玄成直言敢諫?

劉宇亮背后搞鬼將擊殺岳托的大功張冠李戴一事只有極少數人知曉,楊嗣昌便是其中之一,他心中了然,劉宇亮之所以這么賣力的準備鏟除李信,無非是要斬草除根。

對于劉宇亮的心思,大明天子朱由檢亦是洞若觀火。但是,若以事實為依據,他斷然不能饒恕李信這種近乎于背叛的行徑。他能容得下這粗鄙武夫貪墨,跋扈,卻容不得他敗事以及別有用心。

其實早在正月里便從西邊陸續傳來了關于李信行為不軌的種種傳言,只是既沒有真憑實據,又都是些風言風語,朱由檢自然不信。但是,李信就任之后只言片紙都沒遞到京師來,還是讓他有著幾分不快的。

直到今日,劉宇亮于文華殿上突然將這幾分參劾奏章一一抖摟了出來,朱由檢的心便一點點的沉了下去。

大同知府熊開元領銜,陜西行都司指揮使司同知……高山衛指揮使姚正隆,陽和衛指揮使丘龔之子陽和衛指揮儉事丘亮存附議具名。

這幾人遍布大同文武府衙,即便有五成的水分,剩下那五成也件件都是殺頭的大罪。且先不說這些罪名指控的真假,單單是李信剛剛到任便將大同府上下各級文武都得罪了一遍,便也能看出其跋扈到了何等程度。再加上鎮守邊地,無尺寸之功,甚至勾結蒙古韃子,那可真真就是攜寵妄為的佞臣了。

但是,朱由檢是不會輕易表態的,畢竟這些話都是出自劉宇亮一人之口,劉宇亮與李信之間存在的過節他亦是清清楚楚,這里面很難說沒有泄私報復的嫌疑。但是,緊緊憑冒功一事便對李信趕盡殺絕,似乎有點不附和常理,畢竟受害者是李信,劉宇亮是得利者,以現實出發,他至少該從緩和關系入手才對,而不是一上來就喊打喊殺。

懷著種種不悅與疑慮,朱由檢在等待著群臣中不同的聲音。他太了解丹墀下面這些大臣了,為了反對而反對,為了贊同而贊同,黨同伐異一直是困擾他的頑疾,如影隨形。

仿佛大臣們同心協力一心為公,都只是史書記載里才有的事情,朱由檢甚至在懷疑,那些流傳千古的美談,究竟是不是后人穿鑿附會的美化而已。

再次出人意料的是,反對的聲音沒冒出來,附和的聲音到如雨后春筍般紛紛響應。

先是戶部尚書李侍問。”臣亦覺得三衛總兵李信的確有負圣恩,此子不思為國盡忠,報效陛下知遇之恩,反而恃寵而驕,交惡同僚,如此不顧大局,貪婪跋扈之人,不適合在居于堂堂三品總兵的高位之上。”

李侍問一跳出來,便有人立即嘲諷他。

“誰人不知李信得罪死了李大人,如今李大人如此迫不及待的落井下石,氣量還當真不小呢!”

“睚眥必報,小人村婦也不過如此……”

“你,你,你……”

李侍問被氣的胡子直顫,指指點點,哆哆嗦嗦卻是一句完整的話也說不出來。

那些說風涼話的人當然不是在替李信開脫,純粹是李侍問平日里的對頭拿他開涮而已。

“李大人所言臣附議。”

眾臣驚訝的將目光都轉向站在楊嗣昌身后的薛國觀身上,此人一直是楊嗣昌的傳聲筒,應聲蟲,雖然在楊嗣昌地位微妙之時有過搖擺,但一直都是公認的楊嗣昌一系干將。

薛國觀的發言代表著楊嗣昌的態度么?眾臣都在私下里揣測著幾位閣臣的態度,以便在迫不得已的時候,選擇一個最有優勢,對自己最有利的隊伍站過去。

但是瞧著楊嗣昌的表情變化,似乎他也頗感意外,難道這只是薛國觀一己之言?

這一番變化沒逃過劉宇亮的眼睛,看來楊嗣昌的的確確不打算參與進來,但想來也不會阻止薛國觀的諫言。這薛國觀簡直是雪中送炭,他將事實證據奏章擺的再清楚,一個人的發言畢竟人單勢孤,李侍問雖然附議,但他與李信結怨甚深,他說話的可信度已經大打折扣,唯獨這楊嗣昌陣營中的薛國觀不同,他一發言便使得對李信指控的可信度又提升了一個臺階。

其實,劉宇亮根本不在乎李信是否有罪,只要成功激起皇帝對他的懷疑猜忌與不滿,自己的任務就算完成了,只要皇帝的眷顧不在,一個無兵無權,無尺寸之功,又背負侍寵跋扈名聲的西北邊將,傻子都能猜出等待他的結局究竟是什么。

很顯然,他的第一步走的極為成功。現在連薛國觀都表態了,朝廷其他人還有誰能敢于逆形勢而動呢?李信在內閣中唯一的后臺孫承宗此時還在山海關督師,這一回,他便等著墻倒眾人推便是了。

朝臣們再一次讓大明天子朱由檢失望了,竟然沒有一個人肯站出來為他替李信說幾句話,畢竟李信是他一手簡拔,如果現在就定了調子,于他面上也太難看了。況且,在他心底里還存著一絲希望,那個直率漢子的形象躍然眼前,即便此人跋扈,忠心當還是有的。

于是,朱由檢便拖著一直沉默不語,任憑劉宇亮的一干言官黨羽在朝堂上,大肆揭發指摘李信的惡行。重臣們只負責點火就夠了,至于熊熊大火還需要廣大言官們這些干柴來制造。

這一轉眼,時間便過了午時,皇帝竟也不主動宣布退朝,只是默然不語,內閣重臣們亦是大眼瞪小眼,只有那些六七品的言官們唾液橫飛,口干舌燥也不愿意歇一歇。

目的無他,惟定李信之罪耳。

朱由檢的臉色已經難看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內閣大學時楊嗣昌終于忍不住咳嗽了兩聲,不再沉默。

“諸位大人都消消火,畢竟朝廷法度還在,佞臣罪人不會逃脫制裁,現在已經過了午時,不如今日且先打住,其它的明日再議也不遲啊。”

這句話不是為李信開脫,倒是實打實的為朱由檢解圍。大臣們早就饑腸轆轆,便都紛紛附和,以劉宇亮為首的倒李信一系也只得見好就收,留待明日朝議再說。

是夜,內閣大學士、禮部尚書張四知府邸,來了一位神秘人。原本張府規矩是入夜便不會納客,可今夜卻破了例。仆役家丁幾次三番通傳之后,袖子囊袋里也開始沉甸甸的,最后竟然欣然告知那神秘人,張閣老會親自接見。

出來迎接的是張府的一個管家,可見張閣老對客人的重視。隨即那神秘人一招手,只見隱在黑暗中還有一隊幾十人挑箱擔柜,跟著那管家向院墻另一側的偏門去了。

神秘人則隨那家丁匆匆進了張府院子。

鎮虜衛城外,白日間的硝煙早已經散盡,李信帶著長槍營重新推進到雁河南岸的檢查站,里面倉庫中的糧食被搶了一小部分,由于易受倉促損失并不大。但是這種既不搶干凈又破壞的行徑卻讓所有人都大為擔心。

這股蒙古韃子顯然十分狡猾,可能是粆圖的死讓他們已經心生警覺,不會再輕易的沖陣硬抗,在海森堡四磅炮與六磅炮輪番轟擊的時候,射了一陣子箭便匆匆撤了,撤的也算干脆,毫不戀戰,直接回到雁河以北。

蒙古韃子以往入寇帶不走的都是放一把火統統燒毀干凈,這回與以往不同,顯然不是他們時間緊迫而來不及,應是有意為之,似乎對這些糧食勢在必得,還要再來行搶。

撒出去的探馬終于回到了雁河南岸的檢查站營寨。

“報!果如大人所料,蒙古韃子并未退走,還在山坳邊徘徊。”

“可探明了是哪一部韃子?”

“小人抓了舌頭,是土默特部的……”I734

書書屋最快更新,請

本內容出自《》,五味酒出品,。


上一章  |  明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