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賊第九百二十四章 進京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明賊>> 明賊 >>明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二十四章 進京

第九百二十四章 進京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14日  作者:五味酒  分類: 歷史穿越 | 明賊 | 五味酒 | 穿越 | 明朝 | 五味酒 | 明賊 
“終于又回來了,北京!”

李信沉重的呼了一口氣,發出了一陣唏噓。倒是他身旁一名黑瘦的衛士嘖嘖連聲:“啥?這就是北京城?”此人正是李信在半路收留的難民,他身上的軍裝很肥大并不合體,眼睛里則充滿了難以置信的神色。那種目光仿佛是在發出一種不屑的聲音,大明帝國的京師就是這般模樣嗎?

“和俺們村子也沒差不多哩!”

難民抻著脖子左顧右盼,他這輩子沒離開過家鄉,對天子腳下的京城自然充滿了好奇。

“劉八頭,一會進城有你看的,這城外邊有甚看頭!”

說話的李信身邊的一名老卒,當初遼西大戰后曾進過北京城,只是當初城外的關廂還不似眼前這般凄涼,依舊有很多百姓。不知幾年來究竟發生了什么,竟然這些天子腳下的百姓逃離了世代繁衍生息的故鄉。

與身邊的衛士們不同,李信除了注意到關廂的破敗冷清外,還發現了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像他這種級別的大臣上京陛見,朝廷的接待規格是有定制的,到現在既不見有禮部派來的前導接應,也沒看到擋在城外舉行的歡迎儀式,這些都是很不好的苗頭。

終于,一騎飛至,派到前邊去探路的衛士趕了回來。

“來了,來了!”

李信舉目望去,果見遠遠有一隊人正沿著凹凸不平的官道向南而來。來接待李信的僅僅是禮部的一個侍郎,而這個侍郎不是別人,正是孫鉁的次子孫瑜。

據李信所知,孫瑜曾在戶部任侍郎,不知何時又被調到了禮部,看來當是父祖相繼而亡,他失去了強有力的背景后臺,被從油水頗豐的戶部排擠了出去。

很顯然,孫瑜繼承了其父的各種性格特征,待人溫文爾雅,說話不疾不徐。看著面前活脫脫一個年輕二十歲的孫鉁,李信不禁唏噓連連,想起往昔并肩作戰的日子,竟似尚在眼前一般,只可嘆而今早就陰陽兩隔了。

孫瑜的面色很尷尬,卻又絕口不提朝中為何只派了一個侍郎來迎接,李信便也不再讓他犯難,只寒暄了一陣,然后就跟著寒酸至極的迎接隊伍進了城。[www.超多好看小說]

按照朝廷規矩,李信的隨行衛士自然不能入城們必須在城外駐扎。衛士營官面露急色阻止道:“鎮虜侯不可以身犯險!”

李信笑著寬慰眾人:“放心,這又不是去龍潭虎穴?”

孫瑜面顯尷尬之色的提醒道:“按照朝廷制度,鎮虜侯身為超品侯爵,可帶扈從百人入京師!”

李信對此不甚了了,前幾次入京都是例外,尤其是遼西大捷后,崇禎為了振奮人心,下令所有三衛軍入城受閱,自然便不受所謂的朝廷制度約束了。

時至現在,早就今非昔比,李信已經成了朝廷忌憚的頭號軍閥,就算他僅僅只帶了千人衛士,也不可能放心讓這么多人一齊入城。

李信暗嘆,這個孫瑜還真是厚道人,換做旁的官吏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提醒這等事宜呢!

入城之后,接待規格還是比預計中要好,李信和他的百人隨從被安排在了內城中一座三進院落之中,然后所要做的就是等待皇帝的召見。

不過,這一等就是七天,竟沒有半點音訊。甚至連那個還算厚道的孫瑜都不見了蹤影。

李信卻也不急,只每日深居淺出,一副優哉游哉的模樣,怎么看也沒有半分著急的意思。

比起李信的淡定,京中幾位閣老卻又是另一番狀態了。讓李信入京與新樂公主完婚的主意出自周延儒,但他現在卻大有接到手中一顆燙手山芋的感覺。

“周閣老倒是說說,現在李信那馬賊來了,朝廷該如何處置?果真讓他娶了公主去?當初咱們和晉王可不是如此承諾的啊!”

范復粹竟一直在內閣中未倒,現在處處與周延儒做對,周延儒幾次想將其排擠出去,奈何皇帝不松口,而范復粹本人也的確了得,數年間竟抓不到他一處痛腳。

當初,周延儒之所以如此提議,那是因為他斷定李信不敢北上,讓皇帝下旨傳李信入京完婚,不過是為山西新軍提供一個討伐江南的幌子。

而晉王也早就說通了皇帝,答應他對新樂公主的婚事再絕口不提,現在重提起來,晉王自然一連聲的反對,最后還是周延儒派了特使拿了自己的親筆手書到太原去,賭上父母的聲譽發誓,只說這是一場做給天下人看的戲,絕不會真的將公主嫁給李信,況且李信也不敢北上京師。

再說,晉王之女由郡主晉為公主,也算是一種補償了!

正是有了這種保證,晉王才將寶貝女兒借了出來,讓特使將她接到了京師。現在李信卻真的來了,總不能真的將新樂公主嫁給這馬賊吧。

“何須如此麻煩,李信掌兵多年,飛揚跋扈,惡行累累,令三法司調查他的劣跡,然后依法懲處,何必那么麻煩!”

說話的是李侍問,他與李信之間的私人恩怨這輩子算是難以了結,只要他一日不閉眼,就要將這馬賊拉下馬來。

這時站出來反對的卻又是連連質疑周延儒的范復粹。

“若是這法子可行,咱們又何必拐彎抹角了?”

范復粹種種嘆息一聲,說到底還是皇帝的態度搖擺不定,年初時,朝鮮國又重新來朝,這當然是三衛軍的功勞,一向自詡重情重義的皇帝居然又念起了李信的好,曾當眾表示,若無鎮虜侯,只怕昔日藩屬將永無重歸中國之日了。

所以,由始至終,內閣提出來讓鎮虜侯赴京完婚,關于其中不可告人之心思,內閣的幾位重臣是瞞著皇帝的。而皇帝則一直堅稱,“李信必入京!”

當時,幾位閣臣們還對此不以為然,而今李信果然來了,事實證明皇帝的猜測沒有錯。然而,他們卻不能讓李信得逞,更不能放過李信虎落平陽這個機會。

“當務之急并非治李信之罪,而是使圣上知其惡,如此一來,各項難題便迎刃而解。”

沉默了半晌的洪承疇終于說話了,就在他話音未落之時,周延儒輕輕拍了身側桌面一把。

“說得好,要讓天子知其惡。只要知道了李信的惡,除去他豈非如碾死一只臭蟲那么容易!”

的確如此,離開了百戰百勝的三衛軍,李信也不過是一個普通人,難道他還有三頭六臂,或是背生雙翅不成?

李侍問哼了一聲:“說得輕巧,如果能如此輕易說動天子,你我何必還在這里費盡心力?”李侍問一向看不慣這個善于惺惺作態的后起之秀。

洪承疇并無惱怒之意,反而笑著向眾人詳細講述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片刻之后便迎來了陣陣咋舌之聲與交口稱贊。

“萬歲爺,鎮虜侯來了,來了!”

朱由檢一直數著日子,希望李信不負重望,在印象里,這個馬賊出身的豪爽漢子,絕非那種見利忘義的小人。他本來差點就相信了重臣們的眾口鑠金之辭。但朝鮮國的突然來朝,讓他恍然而悟,有些事耳聽未必為真。更何況是從一群私心極重的大臣們口中傳過來的。所以,他要證明給自己和群臣看,李信并非人人節約可殺的亂臣賊子。

在聽到“鎮虜侯來了”五個字的時候,朱由檢的心情平靜的好像古井一般,這和他料想中一般無二。

“鎮虜侯在何處?快傳,傳來見朕!”

報信的宦官有些遲疑道:“回萬歲爺,奴婢只知道鎮虜侯來了,卻不知鎮虜侯現在何處?”

朱由檢的臉色當即變得十分難看。

“你說什么?”

宦官立刻撲通一聲跪了下來,“奴婢死罪,奴婢死罪,奴婢實在不知鎮虜侯現在何處!”

“你這殺才,不知鎮虜侯在何處,又從何處得知鎮虜侯來了的?說話驢唇不對馬嘴,以后不要在文華殿當值了!”

“是,是禮部侍郎孫瑜所說……”

朱由檢當即喚人來將那個拙嘴笨腮的宦官拖了下去,任憑他如何哭喊求饒都無動于衷。然后,朱由檢又叫來了王承恩,對他面授機宜,讓他派出探子去,調查鎮虜侯是否到了京師,又到了何處!

生了一陣悶氣以后,朱由檢又沒好氣的對身邊侍立宦官道:“傳旨,著禮部侍郎孫瑜進宮!”

既然那殺才宦官言及鎮虜侯到京的消息是出自孫瑜之口,便招來一問就是。這時,朱由檢有幾分后悔,不該在去歲年初便取締了錦衣衛和東廠,使自己在京中大有耳背眼花之感。

但若想重新啟用這些衙門又談何容易,那些閣臣們整天蒼蠅一般在耳朵邊嗡嗡亂叫,現在每每午夜夢回最令人心生厭惡的都是這些場景。

小半個時辰以后,傳旨的宦官帶著孫鉁回到了文華殿。

發表書評:

上一章:

下一章:相關


上一章  |  明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