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賊第九百零九章 皇父攝政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明賊>> 明賊 >>明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零九章 皇父攝政王

第九百零九章 皇父攝政王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29日  作者:五味酒  分類: 歷史穿越 | 明賊 | 五味酒 | 穿越 | 明朝 | 五味酒 | 明賊 
《》


穎親王薩哈璘是禮親王代善的三子,這位在皇太極時代權重一時的大貝勒乍聞噩耗,心痛之下當場暈厥。若是薩哈璘乃尋常戰死也就罷了,但朝鮮國那些野人竟然將薩哈璘的首級烹煮后送了回來,這等羞辱和大仇卻如何能忍?

代善醒轉以后,便去尋多爾袞,立誓要為兒子報仇,否則他代善一脈將世世代代背負著這種恥辱,而被同族所恥笑。

“十四弟,十四弟……”

老代善未語淚先流,噗通一聲跪了下去,繼而就嗚嗚咽咽泣不成聲。

這幾日,多爾袞本就心緒煩亂,取消伐明的計劃以后,他能明顯的感覺到,那些以往服服帖帖的貝勒親王們已經在明里暗里的蠢蠢欲動著。老代善此時若將三子之死的怨氣記恨在他的頭上,他無疑將失去一大助力,而使得盛京城內局勢愈發波云詭譎。

“大貝勒這是作甚?快起來說話。”雖然代善已經封爵禮親王,但多爾袞依舊喜好以舊時習慣稱呼他為大貝勒。

多爾袞趕緊一把扶住了代善,又一面命人抬來了軟榻,將老代善安頓在軟榻上,這次長長吁了一口氣。

“薩哈璘的事,我滿洲八旗絕不會善罷甘休,大貝勒請放心,此仇非報不可!”

老代善抹了把淚水縱橫的老臉,點點頭:“代善愿為攝政王先鋒!殺光朝鮮國閔氏,為,為薩哈璘報仇雪恨!”

“何須大貝勒親自勞動,多鐸勇武冠絕八旗,由他去正當其時。”

多爾袞從老代善的言外之音里可以聽出來,有意讓他親自掛帥出征,但現在盛京城內因為薩哈璘的慘敗而有重新陷于紛爭的危險,如果他又在此時離京,那些心懷叵測的人,將勢必趁機發難。

比如鄭親王濟爾哈朗,在擁立順治為帝時,此人撈足了政治資本,雖然那時堅決的站在了多爾袞一邊,但終究是心懷異志,有著難以示人的鬼胎。如果推倒了多爾袞,濟爾哈朗正可以輔政大臣的身份名正言順的掌權。

所以,多爾袞不能出京,如果代善執意要求多爾袞出京,那么兩白旗與兩紅旗的翻臉將難以避免。好在老代善并沒有堅持,“若是多鐸去,我就放心了!”

隨后,代善又表示,“兩紅旗的甲兵,全部交給多鐸,讓他帶去,務必把閔氏的首級帶回盛京!”

老代善的體恤讓多爾袞感激莫名,一把抓住了老代善的手,“大貝勒放心,多鐸帶不回閔氏的首級,我讓他提頭回來!”

這本是一句表達決心的話,說出口后,多爾袞竟莫名的心悸了一下,隨后又恢復如常,再察覺不到一絲異常。老代善得到了保證,心滿意足的離開,多爾袞卻半分都不能放松。

在這個動蕩的時候放多鐸出京,無疑會讓多爾袞少了一大臂助,但此時已經入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他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是,如果濟爾哈朗此時趁機發難,該怎么辦。

百思之下不得其解,便招來范文程問對。在朝鮮戰事上,證明范文程的確有先見之明,他對此人再一次愈發重視,又開始和以往一般,言必稱先生。

“先生何以教我?”

范文程不自然的扭動了一下身子,“無他,一個字,殺!”

鋼刀雖快,卻不能殺無罪之人,多爾袞向服眾就不不能亂殺無辜,而必須明正典刑。

聽了多爾袞的顧慮,范文程忽的大笑起來,“攝政王如何忘了,引蛇出洞一說?”

過了三日,多爾袞突然發布諭旨,皇叔父攝政王已經擁有皇帝所應有的一切特權,他的命令一樣可以稱為諭旨。

多爾袞將親領大軍,由多鐸做先鋒,統帥十萬八旗勁旅,越過鴨綠江直搗漢城。其實,薩哈璘帶走的五萬大軍中,至少有兩萬人是八旗的精銳,這已經占到了整個滿洲正統八旗丁壯的兩成。現如今多爾袞又組織了十萬人馬開赴朝鮮國,其中仍舊僅有兩萬人是八旗精銳,余者皆是蒙古八旗和漢軍旗的人馬。

大軍出征之日,并未大張誓師典禮,僅僅是整頓齊備之后,極為低調的開出了盛京城。由于多爾袞可以壓制了朝鮮戰敗的消息,因此市井間對此僅僅是以謠言的形勢在偷偷傳播著,這次出征自然不宜大肆宣揚。

到了傍晚,盛京百姓們便明顯能夠感覺到城中氣氛似是超乎以往的詭異。先是,城門比以往提前了半個時辰關閉,緊接著便是大隊的兵勇出現在街上。

而此前皇叔父攝政王曾有旨意,“除非有逆賊作亂,兵丁不得白日上街!”

現在太陽并未完全落山,此刻有兵勇出現在街上,又是在皇叔父攝政王離京的當口,便由不得人們不胡作遐想。

但這一夜并沒有發生人和亂子,擔心的亂兵并沒有出現,就在人們紛紛松了一口氣的同時,皇城內忽有諭旨發出,此時人們才恍然大驚。想不到,昨夜竟發生了如此驚心動魄的大亂。

而攝政王離京的消息居然也僅僅是障眼法,鄭親王濟爾哈朗引兵作亂,欲廢掉順治皇帝,幸甚皇叔父攝政王識破了奸人詭計,及時回軍而將其一網成擒。

這次叛亂似乎僅僅只停留在告示和諭旨的紙面上,普通百姓對此竟渾然無覺,就連酒肆茶坊均照常營業。

酒肆中,飲酒的酒客們對今日皇城貼出的告示自然少不了大加品評。

“鄭王作亂實在是自不量力,想想皇叔父攝政王是何等人物,豈能被他鉆了空子?”

“也不盡然吧,俺看是皇叔父攝政王設好了圈套,只等鄭王往里鉆呢。”

也有人對濟爾哈朗持同情態度,“沒準是攝政王構陷了鄭王也未可知,試想想,鄭王即便真有作亂的心思,會不會蠢到在多爾袞離京的當天發難?還被多爾袞悄無聲息的就給挫敗了!”

總之,各種說法傳的沸沸揚揚,一時間,人們竟忘了大軍在朝鮮國慘敗的各種消息

鄭王作亂的消息布告次日,順治皇帝頒下圣旨,因感念皇叔父攝政王再造之恩,自此后將尊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

這則圣旨已經頒布,滿清上層盡皆交口稱贊,與多爾袞被尊為皇父攝政王時,多有反對之聲不同,均為順治皇帝賀,為皇父攝政王賀。

一字之差,卻謬以千里。皇叔父攝政王變成了皇父攝政王,那么順治小皇帝又將其生父皇太極置于何地呢?但皇太極雖然曾是大清國萬萬人之上的皇帝,但此刻早就化作了冢中枯骨,那個掌權的人已經換成了多爾袞,就算奪了皇太極的妻兒江山,又有誰會站出來為他說上一句半句話呢?

鄭親王的府邸剛剛被抄沒干凈,妻女盡皆發配給披甲人為奴,財產悉數充公,就連濟爾哈朗本人都被終身圈禁。至于他的鷹犬爪牙,其頸間鮮血早就染紅了盛京城外的護城河。

自此,多爾袞的權威竟在大軍慘敗的情形下,空前的加強了,皇父攝政王的圣旨更是人人莫敢不從。

多鐸率軍抵達鴨綠江畔,由于有了薩哈璘的慘敗,戰陣經驗豐富的他并不急于渡河,而是將大軍分成三路疑兵,于不同地點,同時渡河,以防備朝鮮國中明軍對其半渡而擊。

出乎多鐸意料的是,在渡江過程中他并沒有遭到明軍或是朝鮮國民軍的阻擊,半日時間,大軍悉數渡過鴨綠江。

牛錄章京遏必隆作為敗軍之將,并沒有收到多爾袞的重責,僅僅是令其在多鐸帳下戴罪立功。

由于圖爾格的原因,多鐸一向偏愛遏必隆,自然也不會真的以敗軍之將待他。

非但如此,多鐸還因了遏必隆有過與朝鮮國中明軍作戰的經驗,而對他委以重任,麾下率五千先鋒精銳,兵進平安道府治平安城。

平安城是遏必隆的受辱之地,遏必隆十分看重這次雪恥的機會,一路上謹慎小心廣撒探馬斥候,最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便再次抵達了這座低矮的夯土小城。

遏必隆情知對方必然再出詭計,早就打定了主意,不論如何,只要拿下這座小城,就會第一時間將其放棄,讓那些朝鮮國野人偷雞不成蝕把米,賠了夫人又折兵。

可他卻萬萬沒想到,低矮的夯土小城前竟有千人步卒整齊的列隊齊下,軍陣中猩紅色的明軍戰旗隨風烈烈,使得遏必隆眉頭一陣突突亂跳。

遏必隆眉宇間跳的不是恐懼而是興奮,他就怕明軍和朝鮮民軍又耍弄詭計,而今他們既敢在城下列陣,則正中其下懷。就讓這些不自量力的人人嘗嘗八旗勁旅的弓箭和馬刀有多厲害吧!

“所有八旗勇士,跟我沖,殺光敵軍,進城吃飯!”

這些八旗騎兵步卒早就憋足了勁,待遏必隆一聲令下便山呼海嘯的沖了上去。與此同時,明軍火炮隆隆作響,數不清的彈丸從天而落,砸向密集沖鋒的八旗騎兵步卒。

大戰一觸即發!

(五味酒)


上一章  |  明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