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賊第九百零七章 深入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明賊>> 明賊 >>明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零七章 深入

第九百零七章 深入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26日  作者:五味酒  分類: 歷史穿越 | 明賊 | 五味酒 | 穿越 | 明朝 | 五味酒 | 明賊 

出了范文程的軍帳,遏必隆越想越是不安。在盛京時,他就聽說過范先生于平安道被俘虜的消息,只是在攝政王、豫王等人的執意打壓下,這種言論才沒有繼續發酵擴散。

但是自從大軍出了盛京,軍中對范文程的質疑卻一天強過一天,到了現在已經有人在背后指名道姓的說他誆騙攝政王以掩蓋自己被俘的罪責。

開始,遏必隆也不相信這種言論,認為那是別有用心的人制造的謠言,課隨著說的人越來越多,他也產生了懷疑。直到大軍進入平安道以后,一路上勢如破竹,幾乎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遏必隆心中的天平已經倒向了輿論的一方。

遏必隆剛剛去找范文程,不過是想再給自己一個相信范文程的機會,事實卻是,這位攝政王極為寵信的范先生連爭辯多不多說一句,只不咸不淡講了幾句無關痛癢的話。

在掙扎與矛盾中,遏必隆終于下定了決心,而今好不容易逮著一次出征的機會,難道真要綁在范文程這艘破船上嗎?萬一殘酷無情的事實果真證明了傳言是真的,他豈非也要跟著一并獲罪?

雖然遏必隆的出身極是高貴,外祖父乃大清開國太祖努爾哈赤,但在以軍功論成敗的皇族內部,只要一次錯誤就可以讓一個人蹉跎數年乃至十幾年不能寸進。

是時候為自己多想想了,遏必隆很快就找到了主將薩哈璘。

“臨來時,攝政王曾叮囑過,你的任務就是保護范先生。”

薩哈璘毫不客氣的拒絕了遏必隆要求作為前軍主將出征的請求。

遏必隆很不服氣,爭辯道:“難道穎親王認為遏必隆不勝任嗎?”

薩哈璘在多爾袞掌權后被晉封為穎親王,他搖搖頭,面前這個年輕人曾追隨皇太極兵進松山,表現著實可圈可點,只是后來一直沒有機會隨軍出征,到現在還只是個牛錄章京。但攝政王有所命,他不愿意橫生枝節。

“既然穎親王都認為遏必隆并非不勝任,那因何不讓遏必隆率師殺敵?就算當不成前軍主將,當一名馬前卒也甘愿!”

遏必隆激情昂揚,薩哈璘一時間竟不知說什么好,只悶聲不說話,任憑遏必隆在那翻來覆去的懇求。

“都說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難道穎親王就連這點魄力都沒有嗎?范文程膽小怕事,事事躲在人后,還需要人來保護……”

隨著情緒的發酵,遏必隆有些口不擇言,薩哈璘就算脾氣再好,也不愿讓人說他是個凡事沒主見的人,尤其是范文程,他也不想與之多有瓜葛。

總之,這個人在軍中已經成了膽怯者的代名詞,公然吹捧火槍和火炮多么多么厲害,難道再厲害還比得過八旗勇士的弓箭和馬刀嗎?

“好,本王給你一千步軍,一千馬軍,只要深入京畿道肅清沿途的探馬斥候。本王親自給你向攝政王請功!”

聽到薩哈璘松了口,遏必隆喜出望外,歡天喜地的打了個千。

“遏必隆立軍令狀,如果完不成穎親王交代的任務,提頭來見!”

九月十六,清軍深入平安道,繞過平安道首府直奔京畿道而去。

姚啟圣得知消息后,來找新軍駐平安道指揮使林亦之商議,“聽說清軍奔漢城去了,咱們何時動手?”

姚啟圣雖然是平安道處置使,名義上管軍管民,實際上他能管的只有朝鮮的地方軍,這些地方軍戰斗力很差,士氣低迷,維持治安尚可,若與清軍作戰,那是想都不要想。

駐扎在平安道的三衛軍新軍并不在處置使的轄制范圍內,而是直接受漢城方面的駐軍大營指揮。因此,但凡用兵大事姚啟圣只能找指揮使林亦之商議。

林亦之則讓姚啟圣稍安勿躁,姚啟圣卻還是不放心,讓林亦之給他透個底。

“軍門早有吩咐,無他,八個字而已,誘敵深入,斷其后路。”

林亦之耐不住姚啟圣的軟磨硬泡,敗下陣來,只好如實相告。

聽到“誘敵深入,斷其后路”八個字后,姚啟圣眼睛頓時放亮,“如何,如何,詳細說說,別賣關子了,引得人心直癢癢!”

林亦之作為新軍的后起之秀,又是有秀才功名的讓你,與以往那些底層出身的將領大為不同。底層出身的將領瞧不起地方文官,與之也很少有能合得來的,即便能夠合得來也是地方官很弱勢,對駐軍將領言聽計從。林亦之則不然,他對同為讀書人出身的姚啟圣本就多有好感,加之此人想來風趣幽默,相處的就頗為融洽。

這也是程銘九充分考慮各人性格之后,才將兩個人一同派駐平安道的原因。

“再有三日,我就要親自出兵,斷清軍后路。到時平安城的城防就要全賴姚兄和自衛軍了。”

姚啟圣拍著胸脯保證,“城防沒有問題,林兄但去就是,要認要物,只管找我姚某人就是!”他在輔兵營待的時日長了,也不自覺染上幾分粗豪之氣。

林亦之還真有一事需要姚啟圣配合。

薩哈璘共派出了三路先鋒,遏必隆負責南路,渡過清川江以后,再往前就是黃海道。他立即派親兵飛馬向穎親王薩哈璘回報,一切如常,然后又繼續進軍。

路過平安城時,遏必隆還是忍不住繞了一圈,看到平安城低矮的城墻,就想著何不將這座平安道的首府給拿下來。

不過他手下只有兩千人,一種一千步卒,一千騎兵,用來攻城那是絕對不夠的,但這難不倒遏必隆。還有一種策略叫做不戰而屈人之兵,于是佯作大軍即到的模樣,兵臨城下,然后又派了人去傳遞戰書,恐嚇城中守軍,如果不立即投降,破城之后將殺的他們雞犬不留!

遏必隆一直等到天黑,平安城里也沒有人來回話,進城送信的人也杳無音訊。經過一夜等待,天亮以后,遏必隆駭然發現,平安城早就成了一座空城,滿城的軍民已經不知所蹤。

踩在城墻上,看著下面的一片空城,失落感油然而生,半晌之后,遏必隆才大笑了兩聲。

“守軍聞風喪膽,棄城而逃,向穎親王送捷報,平安道已下!”

跟隨遏必隆的兩千八旗兵連聲歡呼!

僅以兩千人就攻下朝鮮國平安道的府治,這是入朝以來第一功!八旗兵們都紛紛稱頌著遏必隆的決斷和智計,同時又編排著其他兩路先鋒主將的無能。

薩哈璘沒想到朝鮮國駐軍竟如此不堪,傳說中的明軍竟也不戰而逃。實際上,在薩哈璘的印象里,絕大多數的明軍表現都很糟糕,不戰而逃甚至投降也是時有發生的事。遇到那種甚為勇猛,抗戰到底的明軍反倒是鳳毛麟角。

看來還是過于小心了。薩哈璘不再猶豫,當即下令中軍,后軍近五萬人次第前進,往平安道府治進發。

平安道的府城比不過一座大清國的小縣城,里面藏不住多少兵,因此薩哈璘并不準備在這些地方多做耽擱,打算如此前征討朝鮮一般,直搗國都漢城,拿下了漢城,其他地方便不足為慮。

誰又能想到,遏必隆的表現出人意料,竟僅憑兩千人就拿下了平安城。

薩哈璘率中軍僅在平安城外稍作休整,然后又擺開架勢準備強渡過清川江,往黃海道而去。

時值深秋,清川江水量下降的厲害,平時江面寬幾十步,現在僅余十幾步。平時水深過丈,而今不足一人高。有水淺的地方甚至剛剛沒過人的腰間。

省卻了搭浮橋的時間,五萬大軍用了不到半日功夫就悉數渡過了清川江。而遏必隆所部則被薩哈璘臨時委以駐守平安城的重任,不再擔任前鋒軍。

遏必隆本還想爭取跟隨薩哈璘一路打到漢城去,但薩哈璘再沒給他機會,反而又把范文程丟到了平安城。

薩哈璘也不愿意帶著一個監軍模樣的范文程,礙于攝政王和豫王的命令,他只能捏著鼻子與之共事。大軍渡河時,恰逢范文程染了風寒急癥,便正好將他留了下來。

繞了好大一個圈子,遏必隆悲哀的發現自己又回到了原點。最終還是要負責保護遏必隆,但知足者常樂,有了攻克平安道的首功,已經足夠了。

范文程高燒不退,已經開始說胡話。遏必隆去探看的時候,他一直緊抓著遏必隆的手不放,口中反復只說著一句話。

“不能過江,不能過江,明軍張好了口袋等著那……”

遏必隆頓覺掃興,范文**是魔怔了,病的連說胡話都在為明軍張目,滅八旗大軍的威風。

自此以后,一連幾日,遏必隆都不再去探望范文程,反而帶著一千騎兵在平安城附近的鄉野掃蕩。但掃蕩了一圈以后,他失望的發現,附近的百姓人煙竟都不知去了何處,搜掠到的物資也少的可憐。

直到這時,他才隱隱覺得,哪里有些不對勁,但一時間也想不通透,只每日見翹首以盼著,穎親王攻克漢城的捷報!

本站僅為網友提供上傳存儲空間和閱讀平臺,所有作品均由網友自行更新和上傳,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本站聯系,本站將立刻刪除相關作品


上一章  |  明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