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賊第八百九十六章 歸附大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明賊>> 明賊 >>明賊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九十六章 歸附大明

第八百九十六章 歸附大明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05日  作者:五味酒  分類: 歷史穿越 | 明賊 | 五味酒 | 穿越 | 明朝 | 五味酒 | 明賊 
896小說旗


一個人,閔光勛靜坐無言,諾大的建昌宮中空空蕩蕩。

“主上,上國將軍請見!”

小宦官的聲音在殿外顫顫巍巍的響起。此時的閔光勛在世人眼中除了是李氏的叛臣,更是一個殺人魔王。他即位的第一道旨意就是下令將出賣李濬的十幾個宦官悉數剝皮實草,明朝曾用這種方式處置貪污重犯和反賊,這些賣主求榮的鼠輩自然不能輕饒。

閔光勛已經明白,這一切的一切,定然都是明朝人在幕后操縱的,他悔,他恨,引狼入室,才有了今日這般進退兩難的境地。多年來的儒家忠孝教育告訴他,面臨這種境地,要么死節殉主,要么拼力一撥。

這種念頭就像毒蟲一樣無時不刻在啃噬著他的心,但閔光勛卻不能這么做,他無法從容的對父母妻子兄弟以及閔氏家族輕易放手。所以,就算是自己現在已經被架在了火上烤,也要咬緊牙關堅持到底。

“就說我已經歇息了,讓他明日再來!”

自從明白石碑事件是程銘九一手策劃出來的以后,閔光勛對他的態度已經產生了徹底的逆轉,由于本能的厭惡,拒絕了他的請見。

“怎么?沒聽懂嗎?還愣在這里作甚?”見那宦官站在當場沒有反映,閔光勛便惱怒的斥道。這些宦官因著記恨他處死了一批宦官的緣故,時常明里暗里陽奉陰違。

“主上,上國將軍已經進來了,奴婢,奴婢,攔不住啊!”

閔光勛這才恍然,自從李濬密謀擊殺自己的事件以后,明軍接管了宮城內外的一切防務,程銘九就算要進來,又何須經過自己的同意。半晌之后,他只能嘆了一口氣,“既然如此,就請他進來吧!”

自從被架在火上烤以后,閔光勛覺得自己已經性情大變,對人開始變得刻薄,對任何事都反復的懷疑。

“外臣程銘九見過朝鮮國主!”

“不知上國將軍連夜求見,有何要事!”

閔光勛很是抵觸的敷衍著。

程銘九也不虛應,而是遞上了兩封公文,閔光勛接過宦官轉呈的公文后,分別看了兩眼,便從案上捧起國璽,一一蓋了上去。兩封國書就此新鮮出爐。

七月初一,大明朝廷突然接到了從海路而來的朝鮮國國書,簡略的介紹了國中改朝換代的變故,并在其中引去了三衛軍,表明閔氏愿繼續尊奉明朝為宗主。

看到這封國書以后,大明天子朱由檢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朝鮮國重新歸附等于在滿清的背后又重新釘了顆釘子,憂的是朝鮮國動蕩之后,又宣布歸附大明,滿清東虜勢必不會無動于衷,屆時一定會提兵征討,那么大明做為宗主國卻沒有能力保護屬國,這一切又終將成為鏡花水月。

朱由檢捧著國書好半晌沒有言語一聲,又過了一會,他才抬起頭來看向剛剛回京的楊嗣昌,河南大戰總算見到了曙光,由于有了山西新軍的配合,李自成的戰線急劇收縮,很快就會重新把他們鎖進關中,到時候就可以騰出手來整頓朝中上下。

連年的在外征戰,風刀霜劍在這位文臣身上留下了太多痕跡,一張臉顴骨高高隆起,皺紋猶如溝壑一般,刀劈斧鑿。

“楊卿,朝鮮國意欲重新歸附我朝,可有良策應對?”

楊嗣昌想也不想,直截了當的答道:“陛下,而今我大明內部仍舊不靖,此時若應下朝鮮國國書,必然會惹惱了建奴。而今孫承宗剛剛死了,山海關人心不穩,若為一虛名而重啟北邊刀兵,得不償失!”

楊嗣昌的想法很簡單,眼看著中原剿賊戰事就要接近尾聲,這個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他不容許任何人破壞掉。如果接下了朝鮮國的國書,建奴提兵南下報復,只怕又給了李自成茍延殘喘的機會,而自己畢其功于一役的設想也將就此付之東流。

得到這個建議,顯然不是朱由檢最樂意聽到的,丟失了朝鮮國這個藩屬,對大明而言一則顏面盡喪,二則失去了夾擊滿清東虜的宗藩。

其實,他十分期盼能從楊嗣昌口中聽到相反的建議。

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內閣大學士,劉宇亮則罕有的說話了。

“李逆重要,邊事同樣重要,一旦朝鮮國能夠與我大明合擊東虜,奴酋勢必不敢再從容叩關南侵!老臣以為,此事當慎而重之,從長計議!”

劉宇亮的話很得朱由檢的心意,但他只是個光說話不動手的閣臣,兵事上完全不如楊嗣昌有發言權,既然楊嗣昌表示不贊同重新接收朝鮮這個宗藩,那么就只能看著他自生自滅嗎?

而內閣首輔周延儒則如老僧入定一言不發,只呆呆的注視著腳面,仿佛沒有看見皇帝期待的目光,也好像聽不到其他閣臣激烈的爭論。

朝中大體上還是分為了實力相當的兩派,一派主張放棄朝鮮國,集中精力平靖內亂。另一派則主張重新接納朝鮮國為藩屬,并對新立的國王閔氏加以承認和冊封,以此來作為牽制滿清東虜的籌碼。

周延儒心里明鏡一般,這兩個選擇無論選擇哪一個都將面臨無窮的后患,所以此時此刻最佳的辦法就是置身事外,既不參與也不主張。反正自從皇帝重新啟用楊嗣昌以后,此人在內閣中已經有了隱隱然凌駕于他頭上的架勢。

而皇帝似乎也更看重于楊嗣昌,凡有兵事必然會請教楊嗣昌的看法,而他這個內閣首輔則已經快淪為木胎泥塑了,既然如此,又何必急吼吼的上趕著去背這個黑鍋呢。

更何況,不論是劉宇亮倒霉,亦或是楊嗣昌倒霉,這都是周延儒所樂見的,到時候,皇帝不還是要倚重他這位內閣首輔嗎?

打定主意以后,周延儒便心安理得的站在當場,一言不發。

朝鮮國遣使要求歸附,打亂了朝中原本的計劃,也使得官員們分化為傾向于接納朝鮮,和拒絕接納朝鮮兩派。而且無論哪一派,擺出來的理由都堂而皇之,讓人深以為然。

面對這種兩難選擇的境地,朱由檢頭疼不已,他的目光在殿中來回掃視著,正看到內閣首輔周延儒低著頭如老僧入定的站在人堆里,心中頓時就騰起一股火氣。

“周卿,此事可有兩側?”

周延儒早就打好了腹稿,打太極的功夫,他自問如果自己甘為第二的話,那么滿朝文武將無人敢于自稱第一。

“啟稟陛下,臣以為,朝鮮國歸附,事關天朝聲譽,不可簡單回絕。”

朱由檢點點頭,周延儒這么說正合他的心意,于是便繼續問道:“這么說,周卿是贊同接納朝鮮了?可有應對良策?”

這時,周延儒才又不緊不慢的答道:“臣還以為,接納朝鮮,也必然會惹怒東虜奴酋,平靜了兩年之久的遼東遼西,將恐有重啟戰端的危險。”

一句話又將核心內容拉了回來,朱由檢只氣的太陽穴生疼,但還是強忍著怒意。

“周卿所言,前后矛盾,究竟我大明該不該接納朝鮮國為藩屬?”

但周延儒就是不直接正面回答問題,繼續道:“兩者皆事關要害,皆不可輕視。況且,朝鮮國與大明陸上交通已經斷絕,一切只能通過茫茫大海,一旦東虜興師,兵連禍結,其中變數太大,這也是需要慎重的原因之一。臣又聽聞,鎮虜侯在江南曾練就一支可以遠洋的水師,或許他會有合適的辦法。”

李信這個名字已經許久沒人在朱由檢的面前提起。滿朝文武誰都知道,李信現在已經成了朱由檢最不愿意提及和聽到的人。正是這個他一手提拔起來的驍將,一步步掐住了大明王朝的咽喉,甚至還多有陽奉陰違之舉,到了現在,尾大不掉之勢已成,再想要削去其兵權,又談何容易?弄不好又將引起一場席卷全國的大亂。

現在周延儒提起了李信,很多人都等著看他的笑話,等著朱由檢痛斥他。

但讓人意料之外的是,朱由檢竟罕見的沒有發怒,甚至還若有若無的點點頭。

“這也是個主意,擬旨,將這國書發往南京,讓鎮虜侯處置接納朝鮮國為藩屬之事宜!”

朱由檢并非是詢問李信的意見,而是已經有了決斷,讓李信去去安全處置這件事,以及跟進各種事后可能發生的變化。

“如果東虜為此出兵該作何應對?”

楊嗣昌可不想莫名其妙的就被卷進朝鮮國與滿清的戰事當中,便針鋒相對的看向周延儒。他不能當面質問皇帝,卻敢質問周延儒。

而周延儒卻一臉的淡定,“既然圣上交由鎮虜侯去安全處置,楊相這話似乎問錯了人!”

除此之外,周延儒便又重新如老僧入定,對朝堂上的紛爭再不發一言。

其實周延儒所說,交由鎮虜侯去安全處置,其中暗示了楊嗣昌,就算滿清征伐朝鮮,出兵相救的責任也在李信,而不在他楊嗣昌。

這是楊嗣昌的底線,只要不影響他于中原陜甘的攻略計劃,周延儒也好,劉宇亮也罷,就由著他們隨便折騰!


上一章  |  明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