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梟雄第四百一十八章 1908年型編制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北洋梟雄 >>北洋梟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一十八章 1908年型編制

第四百一十八章 1908年型編制


更新時間:2015年04月01日  作者:雨天下雨  分類: 歷史軍事穿越歷史 | 雨天下雨 | 北洋梟雄 
面對趙東云投來的目光,曹錕和方壁永都是沉默了起來,半晌后方壁永首先開口道:“軍需部的運輸團雖然也是現役部隊,但是和野戰部隊里的現役部隊比起來,還是有些差距的,如果讓他們直接轉為現役人員是否能夠和現有部隊良好融合?”

一旁的曹錕也是道:“如果能夠從軍需部抽調運輸團用于補充師級部隊,這自然是可行的!”

他還有一句話沒有說,那就是軍需部抽調了這些運輸團后,后續還要不要繼續組建運輸部隊了,而組建這些運輸部隊所需要的花費怎么解決?

不過這些事情和曹錕這野戰部隊的將領沒有關系了,所以他說完這一句話后就是閉上了嘴巴。

這又是討論了小半個小時后,趙東云終于是道:“該說的也都說了,那么就這么定下了,從軍需部抽調一部分現役運輸團用于補充各部隊,至于軍需部抽調這些運輸團后的空缺,適當可以加大民夫團來填補。”

軍需部里的運輸團和民夫團、河運營之類的并不同,軍需部里的多個運輸團乃是現役部隊,主要是負責前線的彈藥補給運輸任務,而那些民夫團、河運營等各種名目的運輸部隊卻不是現役部隊,而是征召的民夫。

這些民夫雖然也會發放一些補貼,但是相對于現役軍人的薪資來說又少很多,甚至有時候軍需部會在當地強行征召民夫進行運輸任務。

這年頭的奉軍和其他軍閥部隊一樣,并不是什么說高大上的部隊,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不擾民之類的這些高大上的口號和奉軍沒多大關系,所謂的不擾民,頂多就是不大規模劫掠而已,所謂的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頂多就是買東西會給張軍票而已,至于這些軍票能不能從蘇系掌控的政府里換到錢,那只有天知道了。

部隊經常在地方征用牲口、糧食、馬車等物資,甚至還會強行征用民夫用于運輸,這些被征用的民夫有相當多一部分都是不給薪資,甚至連口糧都得這些民夫自帶,這些被征召的民夫實際上就是在服徭役。

趙東云掌控下的奉軍實際上任然是一支帶有濃厚封建氣息的軍隊。

當趙東云拍板定下了抽調軍需部的運輸團補充進入野戰部隊后,統帥部就是迅速下達了相關命令,位于和州、當涂、金陵等地的軍需部所轄的多個運輸團被直接拆解,相關人員直接補充進入第三師、第九師。

使得第三師和第九師在短時間內人數暴漲了兩千多人,成為了秦林軍心中的所謂理想型編制部隊。

這種理想型編制在正式文件里也被稱之為1908年型編制,這個編制對于去年才施行的1907年型編制而來,戰斗部隊完全沒有變動,一個步兵班還是十四個人,一個排還是只有一輕輕機槍,一個步兵連依舊只有兩門六十毫米的迫擊炮。

一線戰斗人員以及技術兵員沒有變動,但是卻是極大的增加了炮兵、輜重等兵力,進而讓1908年型編制的一個師總兵力增加到了一萬八千人。

由于戰斗編制不動,增加的只是后勤人員,所以哪怕是對于正處于戰斗當中的第三師和第九師來說影響不大,直接補充人員就行了。

只是短短數天時間,加入了眾多軍需部后勤人員的第三師和第九師其兵力就是膨脹到了一萬八千人以上。

由于影響不大,同時軍需部那邊的運輸團還有不少,所以趙東云就是迅速下達了第二道命令,就是把前線作戰的第四混成旅、第一師、第十四師這三支部隊也擴編為1908年型編制。

當上述的幾個師膨脹到一萬八千人的滿編制時,其之前只有五千多人的第四混成旅直接補充進入了一個運輸團,其總兵力膨脹到了七千九百多,將近八千人。

當然了,值得說明的一點就是,上述增加的絕大部分都是后勤人員,戰斗人員依舊保持原先的規模。

其實簡單來說就是,奉軍把原來諸多歸屬軍需部的后勤部隊調入野戰部隊而已。

對于奉軍的總規模并沒有影響。

采取1908年型編制的奉軍部隊編制和以往變動有些大,其一個步兵班依舊轄有十四人,一個步兵排轄有上述三個步兵班,此外轄有一輕輕機槍以及一個六人的排部。每個步兵連轄有三個步兵排,連部轄有兩個迫擊炮組以及連部,每個步兵連滿編制為一百八十三人。

一個步兵營轄有上述四個步兵連,此外還轄有一個迫擊炮排,一個輜重排,一個重機槍排,總兵力為九百零三人,營部轄有兩門八十毫米迫擊炮以及兩挺重機槍。

步兵團則是轄有上述三個步兵營,此外還有一個衛生排,一個輜重連,一個四門八十毫米迫擊炮的迫擊炮連,一個擁有九挺重機槍的重機槍連。總兵力為兩千七百零九人,全團的技術兵器有輕機槍三十六挺,重機槍十五挺,六十毫米迫擊炮為二十四門,八十毫米迫擊炮為十門。

步兵旅則是轄有兩個步兵團,旅部除了一個指揮部外,平日不轄有其他附屬部隊,正常情況下一個步兵旅為六千三百六十八人。但實際戰斗中,往往是會把師部的諸多輔助部隊配屬給步兵旅,進而形成一個混成旅規模的戰斗部隊,單獨負責一個方向的戰事,所以根據情況的不同,一個旅級戰斗支隊在戰時的總兵力有可能達到八千到九千人之間。

步兵師的話,則是轄有兩個步兵旅,此外還轄有一個擁有三十六門野戰炮、十六門過山炮的炮兵團,一個擁有十六門一百二十毫米迫擊炮的迫擊炮營,一個擁有三連總數六百騎的騎兵團,一個擁有三營總數一千八百人的輜重團,一個擁有六百人的工程營,一個衛生連,一個通訊連,一個師部衛隊,一個師指揮部。總兵力達到一萬八千零六十一人,乘騎戰馬一千余匹,后勤用馬三千余匹,西式重型運輸馬車千輛。

全師用有騎步槍一萬三千多支,左輪以及半自動手槍三千多支,七十五毫米野戰炮三十六門,七十五毫米過山炮十六門,一百二十毫米迫擊炮十六門,八十毫米迫擊炮四十門,六十毫米迫擊炮一百門,重機槍六十挺,輕機槍一百五十挺。此外還有炮兵較射氣球、望遠鏡、兵工鏟等眾多輔助性的裝備。

這樣的一個奉軍步兵師,乃是當代列強軍隊里典型的兩旅四團制部隊,而這樣的一個師,單單是維持費用就得每年花掉四百多萬圓,這還不算戰斗的各種彈藥花費以及裝備費用了。

以目前的蘇系財政而言,頂多也就養幾個這樣的師而已,多了根本養不起。

對于目前的蘇系奉軍而言,還需要更多廉價部隊,比如說像第八師、第十一師、第十三師這種部隊,第三軍所轄的這三支部隊雖然說戰斗肯定無法和第三師相提并論,但是組建的價格便宜,而且打打其他軍閥的省軍那是綽綽有余了。

依照上述這幾個師的規模,趙東云也是開始命令奉軍統帥部開始著手組建第十七師。

對于第十七師,他并沒有說直接抱有太大的期望,而且為了加快成軍時間,他也不打算重頭開始編練,而是用現有的幾個部隊整合組建。

為此,趙東云以部署在石家莊的第七混成旅為骨干,然后補充了新兵員和裝備,以求讓這個新的第十七師盡管成軍。

繼第十七師之后,趙東云又是以部署在奉天的第十混成旅為骨干組建了第十八師,同樣是補充少量兵員后以擴大奉軍對奉天的掌控能力。

趙東云先后以第七混成旅、第十混成旅為骨干組建第十七師和第十八師,也是讓很多奉軍將領們看出來了趙東云對未來奉軍的一些規劃,那就是逐漸取消混成旅這個編制,讓奉軍部隊逐漸慢慢轉變為諸多步兵師為主的部隊。

混成旅這種編制本來就是臨時措施,在軍費和裝備不足的情況才有存在的必要,現在的奉軍軍費已經較為充足,并且著眼整個國內局勢的話,組建并保有太多混成旅已經不適合當代奉軍了。

因為混成旅的兵員基本上有一個師的一半左右,但是技術兵器尤其是火炮遠遠不如一個步兵師的半數,然而當代奉軍養軍最為花錢的并不是說武器的采購價格,而是人員的薪資開銷。

目前來說,哪怕是戰爭期間,奉軍的人員薪資開銷也是占據了軍費開支的七成以上。

一個混成旅的花費足以有半個師那么多,但是說實話就算兩個混成旅一起上,其實也是打不過一個同等編制的步兵師的。

綜合考慮這些之后,就不能理解趙東云為什么要把大量的混成旅升級為步兵師的心思了。

趙東云在后頭大肆整頓奉軍,力圖繼續擴大奉軍規模,提升幾個主力部隊戰斗力的同時,奉軍和皖軍在金陵,當涂一線的激戰還在繼續。

當涂方面,奉軍的第四混成旅和第三十三團打的非常辛苦,目前已經是只能固守當涂以及馬鞍山的外圍地區,人員和技術兵器損失都比較大。

相對于當涂的困局,金陵方面的戰事進展雖然說緩慢,但還是比較順利。

第三師、第九師、第十四師、第一混成旅這四支部隊對金陵發起了持續長達十多天的外圍攻勢后,已經是成功突進到了金陵城區里。


上一章  |  北洋梟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