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城內,段祺瑞看著城外久久都沒有說話,此時徐州城內顯得很寧靜,沒有了之前一直持續著的隆隆炮聲,就連嗒嗒的機槍聲也是聽不見了,只是偶爾響起幾聲清脆的步槍聲。
城外奉皖兩軍對持的陣地上平靜的彷佛不真實!
然而段祺瑞以及身后的皖軍諸多高級將領們卻是知道,這只是暴風雨到來之前的短暫寧靜而已,按照之前皖軍偵查而來的情報顯示,奉軍已經在這里匯集了至少五千人以上的進攻部隊,并且其中還有大量的火炮部隊,等奉軍完成最后的進攻準備后,那么這里就會成為修羅地獄,也不知道要埋葬進去多少奉皖兩軍士兵的生命!
果然,當天午時,城外的奉軍就是開始了千篇一律的進攻前炮擊!
作為國內少數幾支能夠玩步炮協同的部隊,奉軍的進攻戰術,尤其是正面攻堅戰的戰術其實非常老套,永遠都是火炮最先開火,進行十五分鐘到三十分鐘不等的持續性炮擊,然后步兵開始發起沖鋒,炮兵隨之開始向縱深延伸炮擊以隔絕敵軍的增援。
然而這只是表面而已,皖軍在江北一線可是已經和奉軍打了將近一個月,基本上也已經是摸清了奉軍的進攻套路,這步炮協同進攻不過是最基本而已,而實際上對皖軍威脅更大的實際上的步兵的進攻。
奉軍和當代國內其他軍閥部隊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們的進攻戰術和國內所有軍閥,甚至和列強軍隊都是不一樣,他們從來不會玩日俄戰爭時期里的那種在整條戰線上發起萬人規模的人海沖鋒,而是每一次進攻的時候,隨便進攻寬度會達到好幾公里,投入一個團甚至一整個師的兵力,但是如果你細看的話,那么就會發現,這一整條戰線的進攻其實是相互獨立的,絕對不是師長、旅長一個命令下達,然后上萬人就沖出去了。
相反你會看見,表面上奉軍是發動了整條戰線的進攻,但實際上參戰的部隊雖然多,然而真正朝著皖軍發動進攻的往往只有一個團,甚至只有一個營,而這個營往往會集中裝備整個團的支援武器,尤其是輕機槍。
集中技術兵器尤其是輕機槍和六十毫米的迫擊炮到某一支部隊里,然后用這支部隊充當拳頭突破敵人防線,這種看似簡單的戰術卻是讓奉軍累試不爽,基本上每一次進攻戰斗中都可以看到這種戰術的出現。
而大規模集中的迫擊炮和輕機槍后,也就讓充當拳頭的這種步兵營往往具備了強大的火力密度,甚至能夠一度做到讓每個步兵班都擁有一支輕機槍作為支援火力的程度,再加上迫擊炮和重機槍,實際上這種特殊加強后的拳頭步兵營在火力上,已經不遜于間戰期間(一戰后二戰前)里列強陸軍中的步兵營火力。
擁有這種火力密度的步兵營所發起的進攻,是包括皖軍甚至奉軍自身在內都非常難以抵抗的!
再加上奉軍大量裝備的六十毫米迫擊炮對重機槍的定點清除能力,輕機槍在進攻戰中的掩護能力,導致對面的皖軍在防御作戰中頗為被動,如果徐州不是有著段祺瑞經營了長達大半年,構筑了大量的永久土木甚至水泥工事的話,單單依靠臨時挖掘的土木工事根本就擋不住奉軍的強勢進攻。
奉軍和國內其他軍閥相比,說實話戰爭中所體現出來的防御戰能力其實也強不到那里去,你看當初霸州戰役里的第五旅,還不是被王占元的第七師一度打的要死要活,差一點就被重創了。
但是奉軍的進攻能力卻是要比其他軍閥部隊強得多!奉軍比其他軍閥部隊多出來的兩種重要武器裝備:迫擊炮、輕機槍,實際上這兩樣都是進攻性質的武器,極大的加強了奉軍的進攻戰,尤其是攻堅戰的能力。
至于防御戰嘛,這年頭的防御戰依靠的除了火炮和步槍外,其實就是三樣東西:戰壕、機槍、鐵絲網。而這些奉軍有,其他軍閥部隊也有,大家都差不多。
奉軍的諸多將領們也是知道自己的優勢在那里,所以縱觀奉軍的諸多戰役里,除了石家莊和霸州戰役前期外,就很少有過防御戰斗的經歷了,往往都是以進攻戰為主,哪怕是需要防守的時候也是以攻代守。
皖軍的將領們好歹也是在江北和奉軍打了一個月,大小戰役也是打過好多會了,雖然從西線的蕭縣戰役再到北線的嶧城戰役、紫莊戰役,東線的海州戰役、邳州戰役、沐陽戰役等一系列江北戰線上的外圍戰役里從來都沒贏過。
但是多少也摸清了奉軍的一些底細,一看見奉軍又是開始了大規模炮擊,那些皖軍們士兵沒有和以往一樣驚慌,而是很淡然的一個個躲進防炮洞里,沒有防炮洞可以躲的也是就地趴在戰壕里頭,在這種情況下只要皖軍的士兵們不亂跑,基本上這一陣的炮擊就不會對他們造成太大的傷亡。
這一陣炮擊和教科書里說的那樣不多不少,剛好二十分鐘!
而這個時候,如果是在和奉軍大規模交手前,皖軍的士兵們就會從防炮洞里出來,然后趴在戰壕上,架好幾槍,然后等待著奉軍的大規模沖鋒,而以前的皖軍的確是這么做的,所以對面的奉軍炮兵觀瞄員往往會面露喜色,然后在兩三分鐘后再一次指引炮兵部隊打一陣急速射,而往往這兩三分鐘的急速射所造成的戰果會比一整天的炮擊戰果都要大。
只是現在的皖軍都學聰明了,眼見奉軍炮擊停止后,那些皖軍士兵們依舊沒有大規模的走出防炮洞,而是只有少量皖軍士兵走出來觀察。
這種情況下,對面的奉軍炮兵就沒有進行臨時性的急速射炮擊了!
此時,另外一邊的奉軍也是開始了沖鋒,奉軍后方高達十余挺的重機槍開始齊射進行火力壓制,導致對面皖軍戰線上幾乎每一處都是落下了無數的子彈,迫使皖軍士兵們繼續躲在戰壕里。
而于此同時,皖軍士兵們身邊的爆炸聲又是繼續響起,可是這爆炸聲和之前的不通,和奉軍打仗久了,哪怕是皖軍的老兵也能聽得出來,如今的爆炸聲是對面的奉軍迫擊炮所發射出來的迫`擊炮彈,而且這爆炸聲有大有小,仔細一聽就可以知道,這里頭不僅僅有奉軍常用的八十毫米迫擊炮,而且還有一百二十毫米的重型迫擊炮。
那一百二十毫米的重型迫擊炮雖然射程不過三千米,精度更是慘不忍睹,但是威力那是沒的說的,尤其是奉軍用苦味酸代替黑`火藥成為一百二十毫米迫擊炮炮彈的裝藥后,爆炸威力比以往更大。
奉軍的苦味酸之前就已經研制成功,不過具體應用還有些缺陷,原本奉軍是打算等T`NT研發出來后直接換裝TN`T裝藥的,但是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太大,福廠那邊的火藥廠遲遲仿制不出來成品的T`NT,加上福廠近年來也沒閑著,多次改進了工藝,并參考了日`本那邊的應用苦味酸的諸多小竅門,終于是讓苦味酸的應用安全性得到大大提高,至少如今裝備了苦味酸的自產七十五毫米炮彈不會和以前那樣,不用打出去自己就爆炸了。
這苦味酸雖然已經可以安全應用,不過產量暫時還不算高,所以福廠還是繼續大量進口T`NT作為炮彈裝藥,如今的奉軍里算得上是苦味酸和T`NT兩種裝藥并存,恩,黑`火藥也還有,苦味酸雖然可以自產了,但是裝上自產苦味酸的炮彈價格也不會比裝進口T`NT的炮彈便宜多少,處于成本控制的考慮,所以奉軍里目前的八十毫米和六十毫米的迫擊炮所需的炮彈依舊使用黑`火藥作為裝藥。
不過這一百二十毫米的重型迫擊炮的炮彈內的裝藥則是換成了國產苦味酸,七十五毫米的過山炮也是開始使用苦味酸裝藥的炮彈,至于七十五毫米的野戰炮和一百毫米的加農炮所需的炮彈,則是繼續使用進口的TN`T作為裝藥。
如今這些一百二十毫米重型迫擊炮發射出來的炮彈落在敵軍陣地后,一聲爆炸就會騰出了一團黃色的煙霧,和其他使用黑`火藥的八十毫米以及六十毫米的迫擊炮炮彈爆炸后的白色煙霧有著明顯的不同。
當無數的重機槍子彈成片潑灑在皖軍陣地上,當諸多的迫擊炮炮彈落在皖軍陣地里,甚至直接落入戰壕的時候,奉軍的步兵們也是在這種密集的火力掩護下發起了進攻!
奉軍發起沖鋒,對面的皖軍也是迎著奉軍的壓制火力,開始趴在戰壕上用步槍開槍還擊,不過步槍的攔截效果非常有限,充當防御重任的還是那少數幾挺重機槍。
隨著對面皖軍的重機槍嗒嗒聲開火,前頭沖鋒的奉軍士兵迅速臥倒,然后伴隨進攻的連屬六十毫米迫擊炮則是迅速測定諸元,然后對著皖軍的重機槍陣地進行急速射。
徐州偌大一條戰線里,可不是每一處都用著水泥堡壘工事的,當代水泥還是新鮮而昂貴的玩意,段祺瑞能夠弄到一批修筑少數幾個機槍堡壘就已經不容易了,不可能在整條戰線上都澆筑水泥堡壘的。而眼前的那幾個堡壘不過是尋常的環形沙袋機槍工事,這種工事抵擋子彈問題不大,但是面對迫擊炮的密集轟炸可就沒有什么抵擋之力了。
隨著數枚的迫擊炮炮彈在重機槍陣地上落下后,皖軍的重機槍聲就是停歇了下來,而前線的奉軍步兵軍官們那里肯放過這個機會,當即一個個都跟打了雞血一樣站起來,然后揮舞著軍`刀指揮士兵們繼續進攻。
遠方的段祺瑞通過望遠鏡看到這一幕,雖然他聽不見那些奉軍軍官們的叫喊,但是他卻好似可以看到他們已經重新爬起來然后發起進攻。
深吸一口氣,他就是收回了視線,他知道剛才的那個外圍陣地算是完蛋了!
然而丟失的雖然只是個步兵營駐防的外圍陣地,還無法影響到整條徐州防線的安全,但是親自看過了奉軍的進攻后卻是讓他皺眉不已。
說實話,雖然他和趙東云的奉軍交手多時,但他還是頭一次親臨危險無比的前線,然后觀察奉軍的進攻。
以前聽手下的軍官們說奉軍的種種進攻戰術如何,他還是有些不信的,但是如今親眼看到了卻是讓他皺眉不已。
如果對面的奉軍都是和剛才的那個奉軍步兵營一樣的話,那么自己苦心經營的徐州防線還能堅守多久?一個星期?半個月?
要知道剛才自己眼中的那場戰斗規模雖然不算大,雙方都是各自投入了一個營而已,但是卻是極為清晰的體現出來了奉皖兩軍的戰術以及素質。
剛才自己麾下的那個步兵營面對進攻時所作出的種種應變哪怕是以苛刻的目光來說,其實都算是標準無比的了,段祺瑞自信剛才自己麾下部隊的應變能力絲毫不弱于日俄戰爭時期的日`軍或者俄軍。
畢竟那是他第四師的嫡系部隊,不管是軍官還是士兵的戰斗素質都不算差,但是為何還是在奉軍同等兵力的進攻下節節敗退,以至于最后失守陣地被迫退往第二道陣地?
“對面奉軍的那種小炮威脅比他們的火炮要大的多!”段祺瑞腦海里一遍一遍回放著剛才的交戰情況!
“從敵軍炮擊開始,一直到敵軍發起沖鋒,這一過程里雖然由于敵軍火力龐大導致我部火力被壓制而無法動彈,但是到那時候為止,我軍依舊不露敗績,尤其是在我軍重機槍開始射擊進行火力壓制或,更是一度壓制了敵軍的進攻。然而敵軍的六十公厘小炮這個時候卻是趁機對我機槍陣地進行炮擊,以至于機槍陣地被重創,沒有機槍火力壓制后敵軍則長驅直入,依靠火力優勢直接突入陣地。”
奉軍大規模裝備迫擊炮這種事不算什么秘密,隨著奉軍的去年入關和今年的入關作戰,基本上迫擊炮已經是成為了其他軍閥心中的奉軍標配,一開始那些軍閥們對這個迫擊炮還不甚重視,以為是奉軍沒錢裝備火炮而搞出來的代替品,反正這東西射程近、精度差,而且奉軍歷次作戰里,實際上八十毫米和一百二十毫米迫擊炮的也的確是起到補充火炮不足的作用。
但是只有和奉軍親自打過一仗后,那么他們才會知道,這迫擊炮并不是火炮不足情況下的代替品,而是有著自身的特殊優勢,迫擊炮對后世或者說其他軍隊來說有什么作用先不說,但是對于當代的奉軍而言,其中的六十毫米迫擊炮的使命是相當明確的:那就是反機槍作戰,炮火支援轟炸步兵倒還是其次。
入關作戰以來,直軍、魯軍、鄂軍、豫軍還有如今的皖軍,不知道有多少的機槍陣地被這區區小小的六十毫米迫擊炮給摧毀。
“我們前頭不也是繳獲了幾門嗎,回頭送到金陵兵工廠還有江南制造局去,讓他們進行仿制!”段祺瑞如今算是真正看清楚了奉軍里迫擊炮的重大作用,這奉軍不是用迫擊炮嗎,我一樣可以用。
只是仿制生產需要時間,等這皖軍大規模仿制并生產迫擊炮后,估計這徐州戰役早就結束了。
這一場的徐州戰役雖然規模浩大,雙方參戰人數已經是超過十五萬,如果加上周邊地區的其他兵力,已經是超過了二十萬,但是如此龐大規模的兵力卻是說都集中在一個地方,然后大家玩一場決戰一戰分勝負。
如今已經不是冷兵器時代,也不是拿破侖戰爭時期的那種火`槍時代了,現代戰爭雖然參戰人數會很多,但是具體戰事都是非常分散的,就和剛才一樣,戰斗規模往往只有一個營為主,團級規模的都很少見。
但值得注意的是:營級規模的戰斗卻是同時會在好幾個地方發生。
當代一個師把所有兵力部署下去后,所形成的戰場寬度可是能夠達到十五公里以上,所以當代戰爭里的萬人沖鋒也是分散在好幾公里甚至十幾公里的寬度上,所以你絕對看不到上萬人同時出現在你眼前沖鋒的情形。
然而就是這種小規模但是頻繁發生的小規模戰斗卻是形成了這一場奉皖之間的徐州會戰的核心。
所以你才會看見段祺瑞如此關心一個營級規模的戰斗勝敗!
從前線離開后,段祺瑞就是召集了大一堆的皖軍將領們開會,商討的內容和今天的戰斗有關,那就是如何應對奉軍的營級進攻戰術?
這個議題看似簡單,但實際上要真正解決卻是不太容易的事!R1058
內容由網友收集并提供,轉載至夢蝶只是為了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