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梟雄第一百四十三章 戰爭模式的改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北洋梟雄 >>北洋梟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三章 戰爭模式的改變

第一百四十三章 戰爭模式的改變


更新時間:2014年11月18日  作者:雨天下雨  分類: 歷史軍事穿越歷史 | 雨天下雨 | 北洋梟雄 
啃書閣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雨天下雨本章:

1904年的這場日俄戰爭,和歷史上的日俄戰爭已經截然不同,受到日俄雙方都大批量裝備重機槍、挖掘戰壕的影響,使得發動進攻的一方都會受到極大的人員傷亡,這里不僅僅表現到旅順戰役山,更體現在遼陽戰役上。

這兩場幾乎同時進行的戰役里,在旅順方向俄軍憑借比歷史更多的機槍以及更為完備的要塞工事,給予了日軍殺傷,僅僅是在要塞的前沿陣地里就讓日軍付出了一萬五千人的代價,并迫使日軍推遲一個月以上甚至可能達到兩個月的總攻時間。

在遼陽方向,日軍的進攻也受到了重挫,兩個月來發動的兩場大規模進攻中,日軍傷亡人數已經達到了三萬人。

從戰爭爆發到了九月初,日軍方面在東北已經累計傷亡高達五萬人以上,同時還有數千人飽受腳氣病等疾病的困擾。

對面的俄軍也好不到那里去,之前的鴨綠江戰役,中期的遼東半島金州、大連等一系列戰役、六月份為救援旅順而發起的南下進攻戰役等就已經讓俄軍損失比較大了,而后期的旅順要塞前沿陣地爭奪戰中,俄軍自身傷亡也是高達數千人,至于遼陽戰役這邊更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俄軍也是死傷了兩萬余人。

這比歷史上更多的人員傷亡還不算什么,真正和歷史有著極大變化的是雙方戰術的開始改變,讓趙東云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是,不管是日軍還是俄軍,他們在戰爭中一發現機槍的重要作用后,雙方都是大規模裝備重機槍,而大量重機槍的裝備導致雙方的一線防御能力變的更加強悍。

然而相對的,雙方的步兵進攻戰術以及武器卻是沒有得到相應的改變,依舊是沿用著普法戰爭時期的線列密集沖鋒戰術,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不管是俄軍還是日軍,一旦他們主攻發起進攻的話,那么百分百都會遭受龐大的傷亡。

從保定回到錦州的趙東云也是借著這一次機會再一次向自己的一群嫡系手下們講述自己的新式戰術概念:“隨著大家的重機槍普遍裝備,從以往的一個鎮二十四挺到四十挺甚至七十挺、一百挺的時候,部隊面的防御能力急劇增加,這個時候如果繼續沿用普法戰爭時期的步兵進攻戰術,那么就會遭遇到如今日俄兩軍的尷尬,只要發起進攻就是被屠殺的局面!”

陳光遠等人已經不是第一次聽趙東云說這些所謂的新書戰術了,但是今天他卻是用著比以往更加用心的態度聽著,生怕漏了任何一個字。

以往陳光遠對趙東云說的諸多所謂的新式戰術、戰略理念大多只是聽聽而已,然后頂多也就是感嘆一聲“不愧是我北洋最年輕的大佬,見識果然不凡”,然后對各種所謂的新式戰術展現一定的好奇,但是往往不會對那些新奇的東西有實際上的關注。

過往數年來,北洋上下雖然有不少人都聽過趙東云講解新式戰術以及所謂的新的戰略理念,但是大多數只是聽了個新奇,除了趙東云的部分嫡系手下會去研究外,其他友軍的大多是置之不理的。

唯一不同的大概也只有重機槍這一件事上了!

其他的嘛,很多人都是只聽,但是不說也不做,比如說趙東云折騰了兩年多的新式步兵戰術,現在只有趙東云在他自己的第三鎮推廣,至少袁世凱就沒有支持趙東云推廣所謂的新式步兵戰術。

而很多時候也并不是袁世凱不知道好壞,而是袁世凱考慮的比趙東云考慮的更多,最起碼趙東云說的那個迫擊炮,袁世凱是心動過的,但是當他發現一個鎮下來又得需要幾十萬兩銀子的時候卻是打消了念頭,因為現在袁世凱的當務之急并不是裝備什么迫擊炮甚至更多的重機槍,而是先把第五鎮、第六鎮搞出來,然后才能去謀劃其他東西。

然而這一場日俄戰爭似乎已經證明了以往趙東云所提出的各種戰術理念成為了現實,三年前的時候,國內除了趙東云誰能夠想到重機槍竟然會成為左右一場戰爭勝負的武器?

借著這場日俄戰爭,趙東云也是覺得有必要讓手下的軍官們把眼界從幾十年前的普法戰爭里脫離開來,只要看一眼日俄戰爭,那么誰都會發現普法戰爭時期的步兵戰術已經全面落后了。

只聽趙東云繼續道:“當防御能力遠超過當代步兵的進攻能力時,那么就會出現遼陽戰爭上的僵持局面,雙方開始挖掘戰壕,用機槍和鐵絲網構筑敵人無法逾越的戰線!這個時候,如果步兵想要嘗試突破敵人的方向,是絕對不能用幾十年前普法戰爭時期的密集沖鋒戰術!”

此時趙東云停頓了會,再加了一句:“現在的我們也不行!”

趙東云手中的第三鎮所采用的步兵操典和北洋其他幾個鎮的步兵操典有所不同,但主要是加強了步兵的散兵間隔寬度,以及迫擊炮、手榴彈方向的應用而已,從本質上來說和當代列強的步兵戰術區別不算大。

實際上要想突破機槍防線,那已經不是步兵的任務了,歷史上一戰后期德國的步兵戰術幾乎發展到巔峰,他們弄出來的滲透戰術一樣突破不了西線的機槍和鐵絲網,真正能夠突破機槍防御的其實不是戰術,而是一件武器,那就是坦克!

當然在1904年的今天說坦克還是太早,趙東云也沒奢望到自己能夠擁有坦克,所以他非常現實的對手下的嫡系軍官們陳述一個非常重要的戰術理念:

“假如我們和敵人對陣,我們要做的是什么?是突破敵人的防線嗎?不是,我們要做的是讓敵人來進攻我們的陣地、堡壘,只要敵人對我們的堅固防線發起進攻,那么我們就勝利了一半!”

就跟排隊槍斃時代能夠在最近距離開第一槍的軍隊能獲得勝利一樣,在機槍大行其道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里頭,只要能夠做到讓敵軍對著你的堅固防線發起死亡沖鋒,那么勝利就已經唾手可得。

當然了,各**人也不都是傻蛋,大家肯定不會傻乎乎的往敵人的堅固陣地上撞啊,就跟遼陽的日軍一樣,他們面對俄軍的機槍防線時,選擇的也是迂回進攻啊。

所以剩下的問題就是圍繞著如何攔截敵人的迂回以及自己怎么迂回上了!

不過說起了迂回后,一直喜歡以攻代守的孟恩遠皺起眉頭道:“迂回部隊發起進攻需要更強大的火力,除了迫擊炮、手榴彈這些間接支援火力外,機槍如果不能直接拉上去伴隨步兵發起進攻,遭遇敵人的機槍火力壓制,怕是很難順利發起進攻啊!”

聽到孟恩遠這些說,趙東云倒是笑著抬頭:“這的確是個問題,現有的機槍都比較重,不過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裝備更加輕便的機槍來獲得伴隨步兵進攻的機槍支援!”

“更加輕便的機槍?”陳光遠道:“現今的各國馬克沁機槍以及法國和日軍那邊的哈奇開斯機槍,重量可都不輕,而且也沒有聽說這兩者有輕便的型號!”

趙東云道:“他們沒有,不代表別人也沒有嗎,我前些時候已經打聽到了丹麥那邊有一款麥德森機槍,空槍只有九公斤左右,射速上和火力持續能力雖然不如馬克沁機槍,但是依舊不失為一款合格的步兵火力支援武器,我已經讓福元機器廠那邊和他們進行接洽。”

麥德森輕機槍,這款機槍算得上第一款實用化并量產的輕機槍了,前幾年就開始設計,今年丹麥那邊開始量產并正式裝備部隊,并且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很多國家的注意,正處于日俄戰爭,滿世界購買機槍的俄國更是第一時間就下了訂購訂單。

不過麥德森輕機槍剛出現沒有多久,雖然引起了多國注意,但是暫時來說還沒有大規模裝備,就連丹麥自己都沒有裝備多少。

聽到趙東云說到只有九公斤左右的重量,一個個都是露出了好奇神色,要知道現在的馬克沁機槍那可是好幾十公斤啊,平時別說讓士兵攜帶伴隨步兵沖鋒了,連平常行軍都得拆開來讓馬匹騾馬馱著或者讓馬車上搭載,而實戰中甚至都不如八十毫米的迫擊炮輕便,至少八十毫米的迫擊炮雖然行軍過程要用馬匹來馱運,但是實戰中卻是拆分后由士兵攜帶,轉移速度比較便捷。

當即陳光遠、孟恩遠等人都表示既然有了這種進攻利器,那還等什么,趕緊下單進口啊!

但是哪有那么容易,這麥德森輕機槍一經推出就是引起了各國注意,丹麥自身的訂單,俄國的訂單以及歐洲其他國家甚至拉美國家都已經是盯上了,估計訂單都已經堆滿了麥德森公司的案桌,就算現在下單要想拿到貨,估計也得明年以后了。

再說一支軍隊里裝備輕機槍的數量遠遠會比重機槍多的多,重機槍也許幾十上百挺還可以直接進口,但是輕機槍動輒數百幾千,而且更關鍵的是這麥德森輕機槍非常昂貴,比重機槍稍微便宜些,但是對比后世的其他輕機槍而言,那價格差別可是非常大的。

而對于這種昂貴的輕機槍,趙東云可沒想過全部依賴進口,他的想法和之前一樣先進口少量,然后再購買專利授權自行生產。rg


上一章  |  北洋梟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