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梟雄第九十七章 第三鎮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北洋梟雄 >>北洋梟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七章 第三鎮

第九十七章 第三鎮


更新時間:2014年09月22日  作者:雨天下雨  分類: 歷史軍事穿越歷史 | 雨天下雨 | 北洋梟雄 

一場原本只是火力偵察的進攻,到最后竟然變成了強行進攻,更關鍵的是還以小傷亡就給拿了下來,這讓劉富有自己都驚訝無比,原本他看到矮墻后頭的土匪被迫擊炮給炸了一邊后,準備派遣一到兩個排的兵力增援北邊的水溝方向,然后作為主攻方向發起進攻。

但是還沒有等他增派援軍呢,那第二排就是把土匪防守的矮墻陣地給拿了下來,把這一道陣地拿到手后,幾乎就是打通了從北邊進攻洪家屯的通道,取得了直接進攻洪家屯腹地的前進據點。

接下來只要一步一步逼迫,那殘余的兩百多悍匪要么是被一一打死,要么是向東邊逃跑然后落進孟恩遠手下騎兵的埋伏。

“那席鶴知這一次做的不錯!”劉富有對席鶴知的表現還是比較滿意的,心中已經想著在這一次的戰報上重點提一提他的名字。

數天后,記載有席鶴知名字的戰報已經出現在了趙東云的桌上,在這一份剿匪北進支隊圍剿呂雙槍所部的戰報中,席鶴知和魏安坡這兩名基層軍官的名字先后出現了多次,孟恩遠多次提及魏安坡的迫擊炮隊操練得法,戰果頗佳,在征繳呂雙槍的前后兩天戰事內,先后發射炮彈兩百余發,為圍剿的勝利創立了有利時機。而席鶴知這個僅僅是排官,北洋體系內最基層的軍官也因為先后兩次率領所部突破土匪陣地,并以自身陣亡一人,傷不足十人的代價打死打傷土匪上百人。

盡管這一次參與剿匪作戰的部隊有一千多號人,但是真正參與到實戰的只有迫擊炮隊和劉富有下屬的一個隊步兵而已,其中左隊第二排更是一直因為在最前線而承擔了主攻任務。

對于手下涌現出來的這些基層軍官,趙東云也是一一記下名字,日后用人時自會想起他們提拔任用。

對于戰斗的詳細經過趙東云并不太關心,這些詳細的戰術經過是那些基層軍官們所需要關注的東西,趙東云要關注的就是傷亡比率以及最后戰果,此外也會關注部隊所采用各種新式戰術中發揮的作用,不過這些東西要過些時候由教育科那邊匯總后匯報上來才會知道。

這份戰報里,孟恩遠所轄的諸多部隊中,一共陣亡三人,重傷十七名,輕傷不計,消耗迫擊炮彈兩百七十余粒,機槍子彈兩千余發,步槍子彈兩萬余發。換來的戰果是打死土匪一百五十余名,包含傷者在內俘虜土匪兩百余名。繳獲俄式莫辛納甘步槍九十多桿,俄式無煙子彈五千余顆,雜式舊槍三百多支,雜式子彈一萬余粒,然后還有讓孟恩遠欣喜無比的是,繳獲了馬匹六百余匹,經過檢驗其中兩百余匹都可以作為乘騎用馬,剩下四百匹則是可以作為馱\拉馬所用。

以上這些都算是正常繳獲,那些槍支包括莫辛納甘在內都只能扔倉庫,唯一可用的就是那些馬匹了。

此外還有更加重要的是,他們從洪家屯里搜刮出來了諸多浮財以及貨物,籠統算起來至少價值七萬兩銀子。

看到這七萬兩銀子,趙東云臉色也是忍不住變了,沒想到當土匪還這么賺錢,不過更沒想到的是剿匪更賺錢!

“有了這一批錢,估計采購幾十門迫擊炮是不成問題了!”趙東云放下戰報,然后對身邊的林永權道:“這采購迫擊炮的錢和炮彈的錢也算有了,迫擊炮隊的編制你這邊做好了沒有?”

林永權道:“迫擊炮由于是新生事務,所以先頭仿效的是炮營那邊的編制,不過迫擊炮輕便他,同時還由于射程過近需要靠近部署,所以教育科的同僚們認為,迫擊炮不宜編入炮隊和野戰炮一起作戰。可以仿效機槍隊,獨立出來編練為一營,平時集中訓練,戰時屬給各部隊作戰!”

趙東云聽罷點頭:“哦,如此也可,不過戰時如何配屬?具體編制如何?”

林永權道:“根據洪家屯實戰情況來看,迫擊炮速射極快,一隊六門足以滿足一個步營之炮火支援需求,故戰時每營可配屬一隊六門迫擊炮!前期軍資不足,可以先練一營四隊,戰時再行派遣各營所用。”

趙東云聽罷后卻是道:“迫擊炮射速極快,彈藥消耗也大,這一營六門是否過多了,屆時營屬后勤部隊能承擔的起來嗎?”

林永權聽罷面露尷尬:“這后勤一事我等暫時沒有詳細討論過,不過應當不成問題的!”

趙東云卻是臉色一變:“有問題就是有問題,沒有問題就是沒有問題!”

“后勤乃是重中之重,切不可怠慢,你回頭把后勤這一部分的事情理順了!”趙東云說這話的時候已經是面露不滿。

這個林永權近期來已經越來越難讓他滿意了,當年還是新建機槍營的時候,這個林永權的能力還算可以,但是到了第三協時期,他的能力、經驗等不足就已經顯示出問題來了,不過還算可以接受。然而自從第三協變成第三混成協后,趙東云手下的攤子鋪的越來越大,不僅僅有第三混成協本身的部隊,同時還便有一個補充標,同時趙東云還督辦錦州巡防營,這新軍舊軍總兵力,戰兵輔兵等加起來他手下管著的人已經是九千多人,比來錦州之處的七千人又是多了兩千多號人。

如此大的一支部隊幾乎大部分雜物,包括新兵、訓練等事務都是由教育科掌管,而以林永權的能力和經驗就已經越來越難支撐教育科的諸多繁雜事務了。

也許,該把教育科拆分一下了,把督練處獨立出來再找個專業的參謀長督練處會好一些,他覺得自己越來越需要一個專業的參謀長來輔助自己了,要不然繼續這么下去,遲早會出問題,這林永權還是適合處于普通營務等雜物,征兵、訓練新兵到處不錯,倒是在涉及到部隊編制、發展方向以及作戰指揮上就非常不足了。

這個時候的林永權還不知道趙東云已經起了拆分教育科的心思,,他只能繼續答道:“永權知道了,回去我就辦這事!”

趙東云此時又道:“你說的一營四隊,每隊六門隊一級編制過大了,只有四隊的話戰時可不好給六個步營分。”

趙東云一邊說著一邊拿起紙筆在紙上寫寫畫畫,他這是在初略計算編練迫擊炮部隊所需的花費以及自己的后勤承受能力,這迫擊炮少了自然發揮不出價格低廉的優勢,但是多了也不行,迫擊炮雖然不貴,但是架不住發射的炮彈太多啊,這對后勤壓力太大的同時,對軍費的挑戰也是一個方面。

“現今的這種八十毫米的迫擊炮,可仿效炮隊編制,以四門編成一隊,四隊一營。不過由于迫擊炮由于需要抵近配合步隊作戰,所以這迫擊炮營可以直接配屬步兵標管轄,戰時由步兵標自行調用!”趙東云的這話不但降低了迫擊炮隊一級的編制,同時也是進一步增加了步兵標的直接兵力配屬。

在當今的北洋軍制,標、協、鎮這三級部隊的火力支援一般由直屬野戰炮負責,迫擊炮這東西雖然威力大,但是受限于射程以及為了更好的發揮出它的高機動性,就注定只能是標以下的支援火力,除非是后世的那種120毫米以上的大口徑迫擊炮,不然是沒有必要由鎮\混成協直轄的。

“先給第九標和第十標各練一個營,后續等經費沒那么緊張了,再添練一營配屬補充標!”

林永權聽罷后心中暗道:如此下來兩營就得三十二門迫擊炮了,添練新兵八百人了,如果五六萬兩銀子,恐怕連頭都起不了。

如果讓他知道,趙東云還打算大批量采購六十毫米和一百二十毫米的迫擊炮不知道作何感想。

福元機器廠雖然目前只有八十毫米口徑的迫擊炮,但是他們的炮管反正都是進口的,所以造八十毫米和六十毫米甚至一百二十毫米都沒有多大的技術差別,現在福元機器廠那邊聽聞八十毫米的迫擊炮發揮穩定,性能堪用后,已經是迅速把這一款八十毫米的迫擊炮定型稱之為福造八十公厘迫擊炮。同時根據這款迫擊炮設計縮小口徑的六十毫米迫擊炮,已經展開對一百二十毫米迫擊炮的研制工作。

預計不遠的將來趙東云的第三混成協將能夠用不同口徑的迫擊炮形成不同同此的火力網了。

送走了林永權后,趙東云開始給孟恩遠回信,這一次孟恩遠俘虜的土匪比較多,而且這些呂雙槍的土匪之所以被俘虜,是因為他們被打愣了后主動投降,所以不好和之前的那些流匪們一樣潦草處理。

洪家屯之戰中,主要戰斗是發生在前兩天,當這兩天的戰斗力饒是呂雙槍那些土匪悍不畏死,但是在死傷慘重之下為了避免全軍覆滅的命運,最后被迫放下武器主動投降。

孟恩遠來信說,該股土匪在己方的猛烈火力打擊下,傷亡高達四成但是依舊沒有潰散,這換成了其他土匪甚至那些正規軍,估計早就崩潰了,然后呂雙槍卻是能夠讓手下一直堅守,最后投降還是在呂雙槍這個土匪頭子的率領下投降的。

也就是說,他們雖然戰敗了,但是并沒有被打的崩潰,而這對于一支土匪部隊來說可是非常難度的事情。

而且呂雙槍以及其他幾個土匪頭子在投降后,表示愿意歸附官軍,效犬馬之勞。

這讓趙東云有些猶豫了,收編土匪這種事他之前也想過,但是發現不怎么劃算,更關鍵的是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夠在東北呆多久,要是日俄戰爭后自己被調回關內,這收編的土匪可帶不走。再者收編而來的土匪戰斗力實在不敢恭維,趙東云要的又不是什么濫竽充數的垃圾軍隊,他要的可是具有戰斗力的新軍,那些土匪改編而來的編隊充其量也就是個巡防營的水平,可沒什么大用。

然而看到孟恩遠信上說呂雙槍手下的土匪竟然能夠在四成傷亡下還保持不崩潰,他不由得也是生起了好奇之心,這呂雙槍倒是個人物,如果手底下有這么一個悍匪帶領的悍匪勢力,對自己之后肅清錦州北部的其他土匪也能有所幫助。

“呂部既愿投效,可先編一騎隊暫歸錦州巡防營督用之!”趙東云并沒有反對孟恩遠收編呂雙槍的建議,不過他也沒有把呂雙槍的土匪們直接劃歸到騎隊第三標里頭,而是劃歸到了錦州巡防營所,一方面是避免讓呂雙槍這些土匪影響新軍騎兵的風氣和素質,另外一方面也算是充實錦州巡防營的兵力,好向盛京將軍增祺要更多的軍費。

這前幾天還打生打死呢,這轉身一變就成為了友軍,這讓雙方的士兵、土匪們很不習慣!

但是對接下來的錦州北部剿匪工作卻是進展順利,呂雙槍等人對那里有土匪自然是清楚的,為了表現忠心更是一馬當先,不用孟恩遠的新軍動手,他自己就是帶著人端掉了好幾個土匪窩,又是讓第三混成協收獲了不少財貨。

當趙東云擴軍剿匪忙的不亦樂乎的時候,時間也是漸漸進入了深時節,而這個時候,中國內部再一次發生了大事。

1903年10月14日,清廷正式成立‘練兵處’統籌全國新軍編練事宜。

練兵處的提前出現,也算是趙東云的到來所造成的蝴蝶效應之一了,趙東云在北洋體系內的快速崛起,造成了北洋的擴軍步伐比歷史上快很多,歷史上袁世凱一直要到1904年才初步編成北洋常備軍三鎮,而且其中的半數還是空架子。然而現在在1903年夏天的時候,北洋常備軍就已經擁有了兩鎮一混成協。

北洋擴軍的加快,自然也是進一步加速刺激了清廷編練新軍、收攏地方各省軍權的步伐,這個練兵處提前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值得注意的是該處除了名義上的最高負責人總理慶親王奕劻外,只有鐵良勉強算得上是非北洋派系之人,然而他也是袁世凱舉薦才當上這個襄辦大臣的,剩下的更是清一色北洋要員,其中會辦是袁世凱,提調為袁世凱的幕僚徐世昌,軍政司正使為直隸即補道劉永慶,副使為袁世凱幕僚陸嘉谷;軍令司正使為直隸補用道段祺瑞,副使為馮國璋;軍學司正使為候選道王士珍,副使為陸建章。

練兵處剛成立,袁世凱就是毫不客氣的上了請求擴編北洋常備軍的奏章,十月十六號袁世凱上的奏章中,提出了編練北洋常備軍四鎮的拱衛京畿和防備東北局勢的計劃。

奏章上是這么說的:當練四鎮以備用,原有第一鎮、第二鎮照舊不變,查第三混成協至錦州編補充標兩營,整編唐山舊軍得一營,可再練炮隊兩營、步隊三營,輜重、工程各一營為第三鎮,臣已遣派多員往山東、河南募兵,新募之兵擬建第四鎮。

第三混成協要變成第三鎮早已經在趙東云的預料之中了,趙東云更加關心的是自己能不能當上第三鎮的統制?還是說會有某個大佬被派遣過來當第三鎮統制?

內容由網友收集并提供,轉載至夢蝶只是為了宣傳。


上一章  |  北洋梟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