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梟雄第七十三章 錦州李家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北洋梟雄 >>北洋梟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三章 錦州李家

第七十三章 錦州李家


更新時間:2014年09月18日  作者:雨天下雨  分類: 歷史軍事穿越歷史 | 雨天下雨 | 北洋梟雄 

錦州小凌河南女兒鄉,這片原本只是城郊的土地這兩個月來卻是人來人往,大片穿著灰色軍服的人來來回回,彷佛比錦州城里還熱鬧。

這里之所以能夠出現這么多的北洋新軍軍人,那是因為趙東云把第三混成協的司令部設在了這里,同時也是第三混成協主力部隊駐扎地。

錦州這地方,誰都知道它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屬于必守之地,但是從歷史上來說這錦州就沒守住過,為什么?因為守錦州的話很容易被敵人徹底包圍,一旦被包圍的話,易守難攻這四個字就會變成插翅難飛,縱觀歷史的清軍和明軍的歷次交戰以及后世兩黨內戰時,守錦州的部隊下場都很苦逼,基本都是被全殲啊。

趙東云雖然古代歷史家對這些戰例不算熟悉,在這個時代里也不算什么超級將帥能夠隨隨便便就能夠決定勝敗,然而他雖然不算什么名將但依舊繼承了原身的大量軍事知識,同時這兩年里他也沒放松,大量研讀當代的軍事理論書籍,除了大量研究德文和英文系列的軍事書籍外,甚至為了研究拿破侖的戰爭理論,他還自學了法文。

當別人只看見趙東云才二十多歲就成為一協統領時,卻是很少人能夠看見趙東云幾乎每天都在讀書,趙東云甚至在研究德國現代參謀制度時,還順手翻譯了好幾本德國的軍事著作。趙東云在北洋體系內快速崛起,并不是依靠那些來自后世的記憶,更多的是依靠他自身的能力。

趙東云來到這個世界后,是接受了原來身體的記憶,這些記憶是深深刻在趙東云腦海里頭的,再加上趙東云的一些后世觀念以及這兩年所研讀的大量軍事理論,說實話在這個時代的中國,單純在軍事理論上能夠超過趙東云的還真找不出來幾個來。

現在的趙東云怎么說呢,是個屬于紙上談兵的高手,說起理論來一套一套,不過具體經驗就沒有多少了,至于說身為名將的天份老實話趙東云自己也不知道有沒有,反正現在趙東云是看不出來自己有成為名將的天份。

對于這種的人你不能指望他宇宙爆發率領七千大軍就大破十萬俄兵,但是卻可以相信他在一些理論戰術上做出合理的安排。

比如在錦州的布防上,趙東云雖然不是什么名將,但是也一眼看出來錦州這鬼地方一個搞不好就會讓自己插翅難飛,所以從一開始他在錦州布防的重心就不是防守,而是撤退!

剛到錦州的時候他就派遣了兩千余人的兵力駐扎松山,為什么啊,就是為了保住退路啊!

除了在松山布置重兵掩護右翼保障退路外,另外趙東云又是派遣騎兵深入小凌河以東進行巡邏偵查,防止可能到來的偷襲。

至于對錦州城本身的防守,說實話趙東云并沒有多上心,他甚至放棄了在大小紫荊山這個戰略要點布置重兵的想法,同時也放棄了在錦州城外圍守城的做法,而是把兵力都收縮到了小凌河西岸,也就是女兒鄉一帶,只是在錦州城里部署了少量兵力而已。

這樣做的原因其實也簡單,因為如果把兵力都布置到大小紫荊山和小凌河東部的錦州城的話,那么守固然是輕松了,但是俄軍要是來一個包圍穿越,那趙東云估計就得在錦州城里自殺殉國了。

反正七千兵力怎么守也是守不住了,干脆就放棄外圍陣地,甚至連錦州城也不要了,直接利用小凌河來防守,打一個河灘防守戰,把炮兵部署到錦州南郊的高地上,把步兵和機槍沿著小凌河西岸部署,俄軍如果想要正面渡河突破的話,趙東云有信心打掉他幾千人。

如果俄軍比他想象的還要謹慎,不惜耽誤十天半個月去繞行的話,那么趙東云就自認倒霉,二話不說直接帶著部隊就退往寧遠州建立第二道防線。

到時候看情況,如果俄軍兵力少,那么趙東云就高喊為了國家和民族和俄軍打上一仗,如果俄軍五六萬人跑過來,趙東云頂多也就是守上幾天然后又是一路向西直奔山海關而去。

趙東云估摸著,等自己跑到山海關的時候,這時間怎么也過去了十天半個月了吧,北洋新軍動員速度就算再慢,那時候估計援兵也來了。

如果那個時候朝廷還在吵開不開戰,援兵遲遲不來的話,就別怪他再一次轉身逃跑把山海關扔給俄國人了。

總之來這遼東,他就不是來和俄國人拼命的,所以能不打就不打,就算真的戰爭爆發了,那也是量力而行,打得過就干他一票,打不過直接戰略轉進,至于國土失陷之類的事不在他考慮范圍之內。

這聽起來也許很窩囊,但現實就是這么殘酷的,要是給他十鎮新軍,他趙東云二話不說直接揮軍奉天,關鍵是他有嗎?

他沒有!

他只有一個第三混成協,手下兵只有七千,炮不過十六門,機槍三十挺而已!

所以他在來到錦州的第一天開始,就沒想過要死守錦州,所以才會出現把第三混成協的大

本營駐扎在小凌河西岸,并放棄對大小紫荊山、小凌河東岸等重要城區的防守。

因為第三混成協大本營駐扎在女兒鄉,也就導致了這片錦州郊區出現了諸多人氣,好幾千大兵待在這里,讓周圍都是成為了巨大的軍營,同時也吸引了諸多農家來販賣青菜果蔬等物。

第三混成協上下那么多人,吃的主糧雖然是由北洋常備軍軍部統一從關內調撥過來的,不過雞鴨豬羊這些卻是從當地購買了,再加上士兵們的自發性購買,竟然也讓軍營附近形成了一條小集市。

當初北洋軍抵達錦州城的時候,開始人們還害怕這支軍隊和那些舊軍一樣軍紀惡劣,但是鄉民們看了幾天后發現這些假洋鬼子們竟然秋毫不犯,別說燒殺劫掠了,就算是購買軍糧果蔬都是按照市價給銀,這時間略久后才是讓附近民眾放下心了。

“大人,時間差不多了!”臨近傍晚,李三敲門后進來,對著正在埋頭書寫文件的趙東云輕聲道:“該去李家赴宴了!”

趙東云也不抬頭,直接道:“嗯,準備好,我換好衣服就過去!”

宴請趙東云的是錦州李家,雖然從官場層面來說區區一商家趙東云平時是不空去搭理的,但是趙東云現在可是住在人家莊園里頭,這主家宴請自然不好拒而不去。

第三混成協的司令部原本也是設在臨時軍營里頭,不過那帳篷住著實在不舒服,加上那時候剛好錦州李氏邀請,所以趙東云就是干脆把司令部搬到了李氏莊園里頭。

當然了,早期的北洋軍還是很守軍紀,購買軍糧是按照市價給銀,這租用富商的院子自然也是給錢的,反正第三混成協也不缺那點銀子。

不過話有說回來了,那李家也是不在乎那點租金,他們邀請趙東云到自家莊園來住也是另有目的。

錦州李家,據傳明朝的時候就已經是當地士族了,在清廷開放東北后,李家招募了大批流民到遼東各處屯田,讓李家資產大幅度上漲,一度在東北各地擁有田產上萬畝之多,并且和諸多傳統地主不同的是,李家不僅僅滿足于傳統產業,而是在十幾年前開始就涉足洋務產業,開辦貨棧商鋪收購豆油,販賣洋貨等,并且還在上海投資辦了個繅絲廠,并且獲利頗豐。

這個李家實際上和趙東云所在的趙家頗為相似,都是傳統的士紳地主家族,而且也是屬于開闊了眼界并進入實業界的家族,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已經從傳統的地主家族轉化為財閥家族。

去年李家通過鼎盛銀號的洪旭維介紹,投資了上萬兩銀子到福元機器廠,成為了福元機器廠的股東之一。

而趙東云呢,他不僅僅是北洋高層軍官,第三混成協統領,他同時也是福元機器廠的大股東。

有了這么一層關系后,他們才會主動邀請趙東云住到自家宅院里頭,不是因為趙東云是北洋高層,而是因為他是福元機器廠的大股東。

“趙大人,你可是我想象的還要年輕得多啊!”當代的李家家主李邇堅是個高高瘦瘦的中年男子,估計也就四十來歲,穿著傳統的馬褂。

他旁邊作陪的是他的嫡長子李子泉,年約二十五六,這人和他父親不同長的卻是有些肥胖,和他不算太高的身子搭在一塊,翹起來就跟個木桶一樣。

不過此人雖然其貌不揚,但是言語卻是非常得體,他父親李邇堅的話剛落下呢,他就接上道:“可不是嘛,剛開始趙大人您進來的時候,我還以為看錯人了呢,像趙大人如此年輕的三品大員,國朝里可是找不出幾個來啊!”

可是他們不知道的是,他們認為這是在恭維趙東云,但是聽在趙東云耳中卻是不太舒服,為什么?因為趙東云不喜歡聽見別人說他年輕有為之類的話,他更愿意聽見別人說他成熟穩重。

趙東云的年紀過輕本來就是他繼續往上爬的重要障礙,這年紀小一輩也導致他在段祺瑞、王英楷、馮國璋等人面前一直都是只能以晚輩自居,在具體任職上也因為年紀過輕導致諸多非議。

好在他去年就成了婚,如果還沒有結婚的話估計非議就更多了。

趙東云平時穿成熟穩重的服飾,留著八字胡須,說話也是刻意停頓緩慢,為就是掩飾他的年輕。

所以李邇堅父子說他年輕有為,就讓趙東云心里不太舒服了,不過趙東云也不至于就此改變對李邇堅父子的印象。畢竟在世俗觀念里,年輕有為是好事,可沒有幾個像他這樣因為年紀過輕而發愁的。

所以趙東云就呵呵兩聲,也沒直接就他的年紀話題做出什么語言上的回應,反而是直接改變話題:“這一次還得多謝李先生仁義,不然趙某可就得繼續餐風飲露了!”

身為北洋高層軍官,手握七千大軍的趙東云可沒有興趣和去李家父子玩什么談話的藝術,所對年齡話題感到不爽的他就是直接轉過話題了。


上一章  |  北洋梟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