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風宴上,趙東云可謂是給足了孟恩遠面子,那孟恩遠也不是個迂腐的人,他雖然不想攪合到北洋的派系之爭里頭,但是也不會平白無故就去得罪趙東云,所以既然趙東云給他面子,他也不會擺出一副不近人情的模樣距而遠之。
于是乎,這兩人在接風宴上就是談笑風生了起來。
然而這種情況看在其他人眼里卻是有著不同的感覺,也許孟恩遠只是抱著不得罪人的心態和趙東云應酬,但是孟恩遠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種行為加上趙東云幾乎公開化的拉攏,足以讓很多人產生誤會。
“我看這孟恩遠也不是什么好貨色,這才剛來呢就和趙東云勾肩搭背了,這兩人一聯手,我們想要插足馬隊右標就難了!”施從濱一臉的憤憤不平,言語間對孟恩遠多有鄙視:“他孟恩遠都是差不多五十歲的人了,對一個只有二十來歲的趙東云卑躬屈膝,也不怕他兒子笑話他!”
施從濱早些年和馮國璋交好,去年年底他能夠在競爭激勵的第三協里獲得第五標第二營管帶之位,馮國璋從中是出了不少力氣的。就跟趙東云和段祺瑞之間的關系一樣,雖然他們之間從不說什么主次或者投靠之類的話,但是外人一樣把趙東云當成段祺瑞的嫡系大將,施從濱自然也被外人認為是馮國璋手下的人。
來到這第三協后,施從濱也是和第五標第三營管帶楊保善、第六標第三營管帶孫翰臣一樣,深切的感受到了來自趙東云的強大壓力,他發現手底下的幫帶、四個隊官竟然是清一色的趙東云安插過來的,如果不是他手段夠強硬,硬生生的把其中兩個隊官排擠走,再扶持了兩個自己人后,恐怕他就會落入和孫翰臣一樣的下場,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傀儡管帶。
為了掌控實權,不被手下們架空,施從濱不可避免的尋求了來之陳光遠的援助。
此外楊保善、孫翰臣的情況也和施從濱類似,不可避免的也得尋求陳光遠的幫忙,再加上他們麾下的部分中下層軍官,在第三協里頭也就形成了一個以陳光遠為首的小山頭,以對抗趙東云等人。
其實這也算是北洋派系之爭的一個縮影,在高層爭斗中,是王英楷、馮國璋等人聯合起來對抗最強勢的段祺瑞,而在第三協內部,則是分數諸多派系的人由陳光遠整合起來對抗最強勢的趙東云。
這個時期的段祺瑞派系可是非常強勢,比如說去年廣宗民變里,以段祺瑞為主導,趙東云具體指揮,這兩個人一內一外幾乎包攬了廣宗民變的所有功勞,讓后頭的馮國璋等人連點湯渣都沒能喝上,以至于去年袁世凱上報朝廷的舉薦奏章里,段祺瑞和趙東云兩人大出風頭,一個從三品升為二品道員,一個從四品升到了三品。
而去年年底,段祺瑞更是一手策劃了第三協的編練,并順利的把趙東云推上了第三協統領之位,而也正是因為此事讓王英楷、馮國璋、王士珍等人大感威脅,竟然開始了半聯合的方式抗衡段祺瑞。
如此也就有了去年年底第三協兩個統帶爭執不下的事情發生。
說根到底,還是因為段祺瑞和趙東云等人太過強勢,嚴重擠壓了北洋其他派系的生存空間,迫使他們聯合起來對抗段祺瑞和趙東云。
如今在第三協里,同樣出現了這種情況,趙東云為了謀取徹底掌控第三協,用著強勢的手段安插嫡系,排擠陳光遠,施從濱等人,并且拉攏孟恩遠等少數中立人士,這同樣讓陳光遠等人感到了嚴重的威脅。
“那孟恩遠也不是個不知好歹的,要不然那里能夠輪的上他坐馬隊右標統帶之位,馮總辦說過,這人就是個墻頭草,那邊風大他就往那邊倒。現在第三協里趙東云一家獨大,他自然是往他那邊倒了,不然既然是墻頭草,那么我們也是可以拉攏他的,至少不能讓他跟著趙東云胡來!”
坐在高位上的陳光遠看問題要比施從濱這幾個中層軍官要遠得多,孟恩遠來之前他也打聽過,知道此人別看他是中立派,但卻是實打實的北洋嫡系,在袁世凱心里也是有些份量的,要不然也不會在馬隊右標統帶之位爭執不下的時候,被袁世凱直接找來就任統帶了。
要知道袁世凱的這一手可是大大出乎了段祺瑞、王英楷等人的預料之外,按照慣例來說,統帶、管帶這些職位一般都是他們幾個人商討,然后提出人選讓袁世凱做最后決定的。畢竟袁世凱身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他不僅僅是北洋軍政司的督辦,手里頭除了北洋新軍的事外還有其他一堆事呢,要是什么都要他親自決定的話,那么他一天二十四小時都不夠用啊。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算是袁世凱對他們的一種敲打,表示你們幾個鬧歸鬧,但是別影響正事!
孟恩遠被袁世凱直接派到馬隊右標來,說明他在袁世凱心中還是有些份量的,如果輕視了的話倒霉的就會是他。
陳光遠繼續道:“明日我邀那孟恩遠喝酒,到時候你們幾個也來,不能讓人家以為我們輕視了他!”
面對趙東云和陳光遠兩邊的拉攏,孟恩遠非但沒有當夾心餅干的尷尬局面,反而是在這兩人中間如魚得水,而且是接著兩邊都拉攏他的機會,好好的整頓了他的馬隊右標,以各種借口提走了好幾個軍官,而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趙東云和陳光遠的人。
面對孟恩遠排斥異己的舉動,趙東云并沒有感到太大的意外,畢竟孟恩遠才是馬隊右標的統帶,他和陳光遠不過是接著先機安插了諸多人而已,他現在上任了自然不可能把這些人全盤留下,總得騰出位置來安插他自己的嫡系不是。
不過雖然略有損失,但也不大,至少趙東云安插過去的第一營營官華振基就繼續穩當當的做他的騎兵管帶,至于下層軍官被清理幾個出來,影響不了大局。
在趙東云、陳光遠、孟恩遠等人在第三協玩排斥異己的時候,也是沒忘記自身的正經事,畢竟爭權奪利只能算是業余娛樂,這編練新軍才是他們的正事,而誰要是因為業余的娛樂影響了正事,別說去爭權奪利了,袁世凱的板子立馬就會打了下來。
所以去年年底開始趙東云和陳光遠斗的不亦樂乎,但是第三協的編練速度一點都沒有落下,不管是新兵的招收訓練,還是肅毅親軍的整編都進行的非常迅速。
現在也是,第三協里的三個高級軍官一邊玩勾心斗角的時候,也是繼續編練新軍,陳光遠繼續負責元字營步隊的改編,這苦差事讓陳光遠不止一次的暗中大罵趙東云,但是罵歸罵,他還是沒膽子推脫不辦,甚至他還要想辦法辦的更好一些。
因為這辦得不好了是他自己先倒霉!
保陽馬隊以及元字營馬隊的的整編則是比元字營步隊的整編輕松的多,普通騎兵們巴不得能夠進入新軍呢,至于那些軍官們,高級軍官自然有袁世凱親自安排,而中下層軍官大部分都是派到練軍、淮軍那邊去,也有少部分被留用。
加上孟恩遠原本就是保陽馬隊里的高級軍官,這舊軍騎兵里誰能用,誰不能用也是一目了然,這整編起來比開始時候趙東云來弄要好的多。
畢竟趙東云前后兩輩子可沒玩過騎兵,如果是步兵的他還能夠依托原身腦海里的記憶照本宣科來編練,但是騎兵或炮兵的話就要困難的多了。
其實整編舊軍的事雖然也算重要,但是趙東云的工作核心卻是沒有放在這些上面,他自從擔任第三協統領之后,工作的和細膩一直就是放在新兵的招收、訓練上。
可以說,第三協的六個步兵營才是第三協的核心戰斗力,只有這六個步兵營成軍了那么第三協才能稱得上是成軍了。
“從去年年底開始,我們的新兵以每個月為一批,如今已經訓練了四批共兩千六百余人,以上經過初步訓練的新兵已經按照計劃分配到了到各營中,不過由于新兵人數依舊不足,所以除了第五標第一營和第二營滿編外,剩下的四個步兵營依舊缺少一部分的兵額!”
作為新兵營總辦的林永權一邊說著一邊翻開了手中的賬本:“另外我們這個月招到的新兵比上個月少一百多人!”
趙東云聽罷林永權的話,然后道:“這一批新兵的話,依舊優先撥付第五標,嗯,把第三營也給補充滿,剩下的安排到劉富有的營去!不能讓劉富有的營少人了,免的陳光遠把元字營的舊勇都塞給他!”
“至于這個月新兵少了,這是怎么回事?”趙東云有些疑惑,這新兵越來越少,這情況不正常啊,要是持續下去的話,自己的部隊豈不是連新兵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