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販子的崛起第五三三章 圣彼得堡慘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二道販子的崛起 >>二道販子的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三三章 圣彼得堡慘案

第五三三章 圣彼得堡慘案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28日  作者:木允鋒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木允鋒 | 二道販子的崛起 
正文

“英國人給智利開出的條件除了戰后可以分得他們同阿根廷的爭議領土之外,還可以承認他們在戰爭中奪取的所有領土,另外英國商人手中持有的硝石礦也可以由英國政府以經濟援助形式出錢讓他們購回,最后這一條最重要。”張權說道。

“真不要臉,戰后都玩合成氨玩石化了,誰還會要他們那些開采困難運費高昂的硝石,英國人這是玩傻子呢!”楊皇帝差點被逗樂了,不過智利人畢竟沒有他這種高瞻遠矚的本事,把硝石礦收歸國有可是他們多少年夢寐以求的,現在英國連這樣的條件都開出來了,也由不得他們不動心。

張權不由得笑了笑,他自然也是知道這一點的,現在中國的合成氨工業就已經可以滿足國內需求了,等戰爭結束后從軍用上轉移出來一下子就能沖垮天然硝石市場,尤其是智利的硝石,不但距離遙遠而且開采環境惡劣,根本不可能有和中國的合成氨工業競爭的實力。

而且不但是中國,德國的合成氨工業現在不輸于中國,一旦戰爭結束天然硝石市場肯定一落千丈,英國人就是看明白這一點知道戰后那些硝石礦都得破產,所以才拿這個沒有價值的好處來you惑智利人。

現在他們成功了。

“接下來我們該如何操作?”張權問道,智利參戰只是一個小插曲而已,除了阿根廷人,不會對其他任何人構成影響,至于阿根廷人,正好他們那三十萬陸軍有用武之地了。

張權的意思是中國現在應該對歐洲戰局的變化做出什么反應,畢竟現在中國身后也還跟著一票小弟呢,瑞典跟西班牙倒不著急,瑞典已經抱定無論誰輸誰贏都不會參戰的原則,西班牙對歐洲爭霸早就沒了野心。現在一門心思經營他們的美洲殖民地,而且他們現在跟中國的附庸也沒多大差別,無論中國做出什么選擇,什么時候做選擇,西班牙政府都只能老老實實等著。

但哈米德二世那里已經等得抓耳撓腮了。

他還等著復興奧斯曼帝國呢,前段時間惦記加入同盟國,這樣他就可以奪回英國人手里的埃及或者俄國人手里的高加索,克里米亞,現在一看情況不對立刻改變了目標,加入協約國奪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或者干脆滅了希臘也挺不錯。

“咱們皇室和政府就都不要做什么有傾向性表示了,不過民間可以加大同協約國友好的力度,國會也可以組織一些議員訪問一下英國,另外在對同盟國的物資供應上,海關可以加強一下監管,當然要適度,要在不會對同盟國構成實質性影響的前提下。”楊皇帝說道。

“這樣的話,如果給同盟國造成恐慌怎么辦?”張權說道,他的顧慮不無道理。畢竟現在中國這一坨太大了,誰都知道中國加入哪一邊哪一邊基本上就贏定了,如果中國對協約國的表現太過明顯,很容易引起同盟國方面的恐慌。這時候奧匈帝國就已經軍心不穩了,萬一被嚇得解體了怎么辦,要知道捷克人可是一直惦記著**,就是匈牙利最近也是人心思變。

除了奧匈帝國。其他那幾個參加同盟國的小國家,尤其是旁邊還守著個奧斯曼帝國的希臘,他們恐怕很難不動點小心思。要是哈米德二世加入協約國,第一個肯定是滅了希臘。這種情況下希臘及早抽身退出戰爭甚至反戈一擊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這的確是個問題,這一點楊皇帝也的確疏忽了。

“這樣吧,內閣跟德奧等國先秘密接觸著,比如說討論一下如果中國參戰,戰后將如何瓜分世界之類的,包括同盟國其他幾家也可以一塊兒坐下討論,先給他們吃個定心丸,告訴他們我們是肯定到最后要幫他們的,只不過現在利益分配問題沒談妥,另外軍事上準備還沒完成,要他們一定挺住,無論如何也要再堅持戰斗下去,勝利的日子已經不遠了。”楊皇帝笑瞇瞇地說道。

“目前的情況下也只能如此了。”張權點了點頭說。

就這樣在中國民間和國會越來越傾向于加入協約國的時候,中國政府卻開始在柏林和同盟國秘密討論戰后該如何瓜分世界了。

實際上這段時間不論哪一方都在拼命游說中國,各國外交人員甚至皇室成員都有大量專門在中國拉關系,威廉甚至把他兒子送到中國來訪問,英國王儲夫婦也是經常乘坐飛艇跑到中國來找他們的老朋友,每次都會給中國人民帶來大量的友誼,奧匈皇室為了勾起中國人民對這場戰爭的導火索,被暗殺的伊麗莎白皇后陛下的美好回憶,甚至出資在中國以她的名字建了一座大學。

不過就在各方為了向中國人民表現兩國傳統友誼而使盡渾身解數的時候,歐洲戰場卻再次陷入了僵持當中,同盟國收縮兵力的效果是極其明顯的,尤其是在西線的德軍,當把原本凸字形的戰線收縮成直線后,原本緊張的兵力立刻寬裕了許多。雖然在之前的戰斗中他們損失慘重,但他們的對手損失更大,英國為了這次反攻付出了整整五十萬人的傷亡代價,法國人雖然比他們少,傷亡也達到了三十萬,而且和德國一樣,他們的減員也得不到足夠的補充,這樣一來進攻的能力便大為削弱。

當然,法國人的sha林又用完了,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東線俄軍倒是沒有這方面壓力,雖然他們在奪回烏克蘭的戰斗中,也付出了超過一百萬的傷亡,但龐大的人口數量,使尼古拉可以很輕易補充上消耗,到現在俄國總共動員起的兵力才不過剛到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和動員兵力已經達到五分之一的英法德等國相比,俄國的潛力還早呢。

至少尼古拉自己是這樣認為的。

可惜的是他忽視了自己國內的重重矛盾,就在前線俄軍勝利消息不斷的時候,他們的后方出事了。

一九零七年六月的一個陰雨綿綿的日子,俄國首都圣彼得堡十幾萬工人大罷工,然后走上街頭游行抗議,原因很簡單,他們買不起面包了。

接近四年的戰爭讓俄國付出了近千萬人的傷亡,這可都是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缺少耕種的人糧食產量自然下降,而且還需要額外供養前線近千萬士兵,最重要的產糧區烏克蘭在雙方拉鋸下變成一片廢墟,俄國政府只能竭盡所能地搜刮后方來供應前線,結果造成俄國糧食價格節節攀高。

而為了解決財政問題大幅增發的鈔票,又加劇了這種形勢,像農村還好點,農民們總還能找到點吃的,可這些工人不行,當他們賺到的工資,連一日三餐都無法維持的時候,再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后面shan動,自然是要站出來表現他們的憤怒。

其實這樣的情況在歐洲各國都不同程度出現,尤其是法德兩國比俄國也差不多少。

這些天被勝利的消息刺激著,正沉浸在大帝榮耀中的尼古拉鼻子差點被氣歪了,老子打敗仗你們抗議,老子現在打勝仗你們還抗議?不就是生活緊張點,肚子吃不飽嗎?和前線正在槍林彈雨中沖鋒的士兵相比,這也好意思抱怨?簡直就是給臉不要臉。

這家伙毫不猶豫的命令圣彼得堡市政府以強硬手段鎮壓,這一點也得到了和他一樣強硬的首相斯托雷平支持,不過很顯然這場罷工的組織性很嚴密,在警察的木棍,高壓水槍面前那些罷工的工人毫不退縮,甚至還有沖擊冬宮的架勢,一看這種情況尼古拉也不再手軟,直接命令動用他的衛隊騎兵上街驅逐。

穿著明晃晃胸甲,戴著華麗頭盔,端著三米長矛的騎兵一出現,在最初的確收到了一定效果,石板的圣彼得堡街道上,整齊劃一的馬蹄聲,軍官威嚴的口令聲形成極大的壓迫感,一些膽小的工人面對這種場面已經開始退縮了,畢竟他們只是吃不飽飯還沒到餓死的地步,為了改善點待遇把命丟了肯定不劃算。

可惜,一顆驀然間從人群里飛出的子彈,把這美好的氣氛徹底破壞了,看著身旁那名中彈倒下的騎兵,帶隊的軍官毫不猶豫地下令騎兵向罷工人群發起了沖鋒,緊接著更多的子彈從人群中飛出,原本沒有準備使用槍支的騎兵們這時候也不會客氣了,一個個摘下馬槍開始對著人群中射擊,因為俄國人那野蠻的的性格,甚至還有直接拿起沖鋒槍掃射的。

這時候罷工人群早就一片混亂,整個大街上全是擁擠哭喊著逃命的工人,不過偶爾還會從人群里飛出顆子彈,然后把那些醒目的胸甲騎兵擊落馬下,憤怒的士兵們哪還能找出襲擊者在哪兒,反正看著哪個不順眼就打唄,一場血腥的tu殺在圣彼得堡的街頭展開。(未完待續……)




上一章  |  二道販子的崛起目錄  |  下一章